前几天发的欧洲篇也被大家说写太长了哈哈哈,下面是美国篇......要是还是太长可以直接站内私信聊!会努力滴分享经验~~~~
【美国篇】 接下来要说的是我最想分享以及我觉得申请这一年我学到最多的部分了。申请欧洲和新加坡的时候,因为要写essay的关系,我和之前提到的学长有了比较多交流的机会,他和我分享了很多比如选校要看个人发展、学校适不适合你等等之类,不能只看排名,然而因为我那个时候比较固执,且觉得reputation真的很重要,所以没有听进去。还有就是我想着他会不会是想忽悠我多申一些学校好赚钱,所以还是有点防备。直到我拿到了梦校的offer,我们有机会再聊起来,我才开始好好想他的建议合不合理。比如说HEC这个项目的课程设置适不适合我的职业发展,法国这个地方和HEC这个项目的风格和我性格匹不匹配,甚至是我个人发展这个阶段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虽然这些问题在我们忙碌的时候会显得过于空洞,仿佛没有价值,但我现在觉得这些才是申请时候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而不只是这个学校在国内的认可度怎么样,这个学校录取的bar高不高。
等慢热的我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就已经3月快结束了,所以我是今年4月份才又找学长开始帮忙申请美国的学校的,遗憾的是很多很好的项目已经过了ddl两个多月,不接受申请了,所以我可以选择的范围不是很多,最后申请了三个我觉得比较喜欢的学校JHU WUSTL和Rochester.
申请的流程和之前类似不再赘述,只是这三个学校我申请的专业是BA (具体项目/track名称稍有不同,比如marketinganalytics/customer analytics),所以简历也相应调整了下。三所学校都超过了ddl,尤其是JHU, 没有真人面试,我把Kira面试也错过了,后来学长帮我argue了一下。总之结果是三个学校都录取了,都拿到了奖学金,JHU还是半奖,我觉得很神奇。最后打算去WUSTL了,因为拿到offer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来不及准备签证,加上疫情的关系,所以就defer到了2021年。
拿到offer之后我和很多同学交流过想法,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有机会看懂了一点点申请这件事情。首先,很多同学申请的时候和原来的我一样真的过分看重学校排名,对学校和项目本身没有什么想法,就像我身边的同学都觉得我应该果断选HEC,理由是排名太高太香了;其次,我觉得我们很容易就把申请看成是一个终点,很想要去一个大家都觉得好的项目,却很少想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变成什么样的人。我最后选WUSTL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觉得它能给我提供一个包容支持的环境,对我性格的发展和自我认知方面很有帮助,我觉得这是HEC给不了我的。最后就是我们太在意bar了,我好多同学对于JHU WUSTL的评价就是水,因为他们招的同学很多,录取的一些同学三维很一般等等,用学校、成绩来标签化评价人的做法有些草率,而且对于项目水不水更应该看课程设置、看上课的老师、看学校的调性适不适合,看我们能从这里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真正决定自己未来发展的不应该是这个学校或者身边的同学,校强我渣的体验我觉得很多人都有orz. 我现在就乐颠颠地觉得BA项目我自己心里的排名第一是MIT,第二就是WUSTL哈哈哈,比如说Duke的BA不够硬核,UT Austin和Emory的BA项目时间太短,我可能还没有适应研究生生活呢就一切都结束了,UCLA课程设置不适合我这种数据分析小白,哥大这个学校整体的风格我觉得和我就不太匹配,WUSTL的话项目时长18个月,教的内容很全面扎实,项目全部学完能学习到接近10种编程语言,具体学习的深度可以自己搭配课程决定,我觉得就很神仙。MIT虽然对我来说太难了,但是稳坐第一宝座的原因是我觉得这个项目对于BA的理解比其他项目深刻和前卫好多。
附上面经: JHU [录取] 就两题 一个是如果要了解一个新的文化,你最想了解这个文化的什么方面 另外是你有没有经历过你们小组的组员获得了不与其实际贡献匹配的荣誉,你是怎么处理的 WUSTL [录取] 题目很传统 就是问为什么选这个项目之类的,还有一个是如果去圣路易斯的话,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这题刚好在选校的时候学长和我介绍过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wustl这个学校的同学们特别喜欢去哪里这些,我就在面试的时候复述了一下,觉得还好当时听他讲过kkk) Rochester是真人面 [录取] 过简历,过简历上的实习经历,最后一个问题是问我为什么学MKT,但是做了一些研究都是和Finance相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