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来凑个热闹。。。
人无完人,郎教授有他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没有他的话,整个财经界更是一大损失,起码他敢说敢骂,话多了难免偏颇甚至有时候会夸大事实,有时候也会自以为是的评论他不熟悉的领域,甚至偶尔会胡说。 他像个年老的愤青,也极有台湾人(李敖,吴宗宪)那种娱乐大众的八卦天赋。因为有他,财经郎闲评这类财经类节目可以变得有趣通俗,也有点八卦,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也喜欢看,或者吸引了很多本来对财经节目不感兴趣的人。这就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难免也有人说他的小说无趣无非就是被打的要死掉下山崖结果绝处逢生又得到一本武功秘笈练得绝世奇功之类,但是不管业内人士这么看,他娱乐大众的给大家多了业余消遣选择的贡献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咱们国家的问题就是敢说敢骂的人太少了,由于言论上的不自由,权利和资本勾结。我们习惯一团和气,我们都很聪明,所以都很少用肯定判断语气比如”我肯定 ”“绝不可能”“一定会”,因为我们深知世事无绝对,我们都会说“大概”“很可能”“有可能”“估计”“也不是没可能”。我们都尽量不把话说的太绝对,这样也给自己留了余地和后路,到时候不管事实如何,我们总有说辞“我之前说过只是可能嘛”,这样总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也很少直言不讳,我们也不习惯直白的批评,我们总是要留有余地,婉转。这样的中庸之道使我们缺少性格鲜明的人,太有个性的人总是容易被我们孤立。郎的出现就像李敖。 就像偶尔看到香港本港台或凤凰卫视一些对事件真实的报道感到很刺激一样,既有新鲜感,还挺有趣,以闲聊的方式谈财经,不搞成一本正经的说教,我记得有次郎说“大连市市长直接朝我走过来,我以为他过来是要打我。结果是很亲热的拉着我的小手,和记者拍照什么的。。。”,国内有谁能或者敢以这种调侃的口吻在新闻媒体上谈政府官员?
我不是专家(很多所谓的专家不过打着专家的旗号在骗钱而已,我小区里面的一个据说是世界医学名人录里的专家,天天就是和其它的医学专家通电话到什么地方去搞个研讨会,大家互相捧场,搞点会议费,人家吃菜我们喝点汤什么的),我只是个普通的观众,我喜欢听郎谈财经而不是那些一本正经装X, 说一大堆虚假空洞的话,咋听起来以为有什么大道理,认真一分析,其实什么都没说,这种人应该去做政客而不是经济学家。
希望多些郎教授这样的人,因为老是他一个人到处跑到处说难免腻味,他也经常在重复同样的概念,听多了也烦。 最好是大家多一些争论,多一些探讨,因为争论会暴露各自的不足,这样大家就能发现各自的优点和长处,最终找到最好的方法,共同进步。 我倒觉得他现在可以激流勇退了,钱也应该赚够了,潜心做点学问,赢得尊重,不然就成了赶场子的娱乐明星。比如余秋雨,写了一本文化苦旅很不错,也很特别所以很受欢迎,但是后来又写了好几本,内容腔调都差不多,这就不知趣了。当然,他可以多赚钱。现在我们不知道他是要做学问还是要赚钱,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