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7073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3-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很久之前就想写一篇东西回馈CD,从GMAT备考到选校再到面试准备,都在CD里疯狂提取资源。申请季结束之后一直忙毕业论文,今天终于有时间来写啦!先给个最终结果吧~
AD:HKUST MIMT(CEMS) + Yale GBS、Northwestern IMC、USC CMGT、LSE Marketing、Rochester (15% tuition)
REJ:Duke MMS: FOB、LBS MiM
最后的决定是HKUST MIMT(CEMS) + Yale GBS program,隐藏BG+Yale M2M timeline+面经防尘~~
BG
末流211,经济+小语种专业
GPA 3.88(学校算法)/3.96(WES算法) G 710 T 109
1份创业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称号,4份实习分别在BAT/银行数据分析/外资咨询/外资500强,方向是marketing analytics
在QS top 50欧洲学校交换,新加坡和韩国的winter school
Timeline
17/11/2 提交HKUST申请
17/12/13 收到HKUST面试邀请
17/12/22 HKUST面试
18/1/12 收到Yale video question+ essay链接
18/1/23 HKUST offer (因为邮箱系统拦截,比其他人晚了一周)
18/2/7 收到Yale interview invitation
18/2/28 收到Yale GBS offer
面经
1. Why program?
2. Go through resume
3.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4. Career goal
5. Your understanding to the mission of SOM
6. Q&A
问的问题特别常规。我认为大家需要在回答中展现出你对这个项目和学校的深度理解,对你自己的深度认识,以及你和这个项目与学校的match程度。做好这三点,面试基本上就没问题啦~
rickylzr
首先,先说说对三维的执念吧。
T我是在16年8月(大二升大三的暑假)考出来的。G,17年7月考了一次,同年申请季9月、10月各考了一次,三次的分数一模一样,并且每一次高分和低分的部分都是不一样的。当时的心情特别崩溃,觉得自己最后就会去个普通的学校普通的项目读完之后成为一个普通的民工((。
由于我们班在学院里是实验班,学院给我们找了几个外国教授当顾问老师。分到给我的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的MIT毕业的俄罗斯大叔。他告诉我,G只是我申请package的一部分,建议我把用在担心G成绩的时间拿来钻研论文,反而是更有效的方法。
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是对的!GT并不是所有,而只是你这个人的一个侧面。我见过太多因为GT很高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不好好准备文书面试最后翻船的例子,也见过像我一样GT普普通通但是把时间花在打造自己形象的例子。所以说,一直考不出来GT的朋友千万不要太把自己陷入无用的悲伤中,而是权衡之后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同时,GT高的朋友,在申请途中,特别是在申请管理类这样较为general的项目,特别是在申请美国商学院的项目时,也要在文书和面试多花功夫。
其次,来说说文书吧。
我的PS准备过程也是非常曲折的:和某半diy中介9月初brainstorm,10月初写完、中介拿去语言润色,10月中遇见了俄罗斯大叔和他一起修修改改半个月,11月初基本定稿。
一开始和中介brainstorm完,我对我文书的逻辑还是相当满意的。特别是拿到润色回来的稿子,非常得意,这语言真绚烂,我真牛逼!
但是当我拿着这版PS去找俄罗斯大叔时,他对着我的文书摇头说Nonono,并且偶尔透露出嘲笑的表情,我才知道大事不妙。有非常多例子吧,中介在选择事例时把我非常有亮点的创业经历去掉,因为“不够专业”,而教授告诉我,其实这才是AO被impress的地方,有创业经历、特别是成功创业经历的人并不多;文书润色机构润出来的语言,在native speaker看来其实是非常搞笑的,比如说会出现“rectify the dearth of knowledge” 这样的词语,特别文绉绉就像商务风格的文件里出现了文言文;并且中介真的只会让你展现你的成果,说你学到了什么,而极少加入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等比较深度的insights。
到最后,我把和中介的文书全部推翻,重新写出了一版。同时,我还找了各种人,比如说专业课的教授,比如说实习的老板,比如说在项目就读的学长学姐,去不断review我的文书。新出来的文书,能把我过去的经历比较有逻辑地串联起来,并且打造了我的personal brand,展现了我的insights。
所以我觉得,文书写作一定不能和中介在小黑屋拍脑袋想当然。哪怕这个人再权威,再厉害,你也不能只听一个人的意见呀!所以我的建议是,可以找一个蛮有insights的人跟你一起琢磨文书的字句逻辑,等文书打磨完后,要给不同身份、不同思维逻辑的人去一遍遍地review,给你提建议。
接着说说面试准备吧!
我回顾Yale M2M的申请历程时,我会觉得面试是让我stand out的一个点。面试的information research需要做好几个点,inward对自己的认识;outward对项目和学校的认识;以及你和项目的联系。
第一,inward对自己的认识。要不断梳理自己过去的经历,尝试用系统的方法去表达出来;同时还要认清楚自己未来的goal,无论是career还是personal,short-term还是long-term,都需要想清楚,并找到合适且有说服力的论据支撑你的论点。
举个例子,我在准备面试时,说我的long-term goal是为Chinese manufacturers做international branding。相信很多marketing方向的朋友都会把创立自己的agency作为长期目标。但我除了泛泛地讲我需要干什么,我还列举了非常多因素去具体化我的idea。比如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个idea(家里有亲戚是做外贸厂的),目前市场上有无类似的business,业务涉及的具体操作层面(是要做social media还是传统渠道),等等。只有向内详细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外在表达才可以更加清晰,更容易被人理解。
|
第二,outward对项目的认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申请前期,都觉得看一看官网,逛一逛论坛,知道几节课的名字,就差不多了。实际上,真的差!很!多!你需要抱着“公开信息都不算信息,只有我竞争对手不知道的信息才叫信息”的想法,去push自己找一些软性就读体验和专属于你的个人信息。
举个例子,我在准备面试时,找到了SOM的中国人,和他们沟通套近乎,抓一些很软性的信息,诸如“学校的住宿怎么样”,“有没有哪门课特别适合我”,“学姐周末都会干什么”。这样,我在被问到如何实现career goal时,就可以把那门课的名字说出来(我看了一下,那门课在官网上的名字非常普通,普通到你根本不会注意),并且能说出我具体在那门课上做什么。只有充分了解这个program,你才可以说服面试官你非常适合这个项目。 |
第三,和项目的联系
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和项目的联系”,只是一句简单的“我非常适合这个项目”而已。大错特错!就跟表白似的,最后的告白永远只是冲锋胜利的号角,而并不是主角。你需要论点、论据去证明你非常适合这个program,和这个program是天作之合,没有program你活不下去,没有你program就要倒闭。那么如何做到connect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这个program的要求去挖掘你过去的经历。要求,不仅仅是指硬件条件的多少分,而是goal,mission等非常软性、不可量化的东西。挖掘经历,也不仅是说为了这个program我去编造什么新经历出来,还可以是换一种方式去表达。
依然举个例子。Walk through resume一题我在其他学校的面试也准备到过。但是为了M2M项目,我重新写了一版Walk through resume的回答。以往的回答只是聚焦在每一段经历里我做了什么、我有什么职业发展上的收获。因为Yale SOM是一个特别注重情怀,特别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学校,我对每一段经历重新思考,找到了我做的事情对社会的影响。这其实就是把我过去的经历和项目结合起来的过程。
|
不知不觉写了超多东西。申请季半年,撞上各种私人的事情,其实半年下来真的蛮有感悟的。因为去年一年有幸在CD上认识了很多很棒的朋友和学长学姐,如果有更多想问的也可以大力私戳我!微信号隐藏在隐藏段落的最后一行,如果我没有忙到吐血的话还是可以帮帮大家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