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7584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4-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我是Sloan Fellows, 申请过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MIT属于最标准流程,没有之一,所以难说有什么可分享的,我是直接按照如果我要找工作,这个cover letter会怎么写来发的,稍微调整了一下。我听说他们今年因为考虑要把EMBA和Sloan Fellows重新定位所以办公室管理有些混乱,具体在沟通等环节上也有所体现,但是面试的人还是非常专业也非常厉害的扑克脸,毕竟就是full time mba的director。
至于为什么没去,主要我跟以前毕业的人和现在在校的人深入交流后,还有一段尝试跟MIT的program office接触后,觉得这个program的指向和我个人的需求可能还是不够匹配。
这个其实当时我纠结了很久,因为毕竟麻省也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校。应该说错的不是麻省理工,而是我现在的世界吧?麻省理工sloan fellows非常非常适合大公司尝试升高层但是被卡在一些门槛之前的人,又能发展全球性关键岗位的一些校友,而且课程严格,理论前沿,对有充分实干经验但是缺乏一些理论性导向的高管会是种冲击性的改变。为了些业务需求以及将来发展的考虑,我更希望能发展我的美国网络,而绝大多数Sloan Fellows是回到原地用自己的网络以及MIT的名牌及知识发展。而且我个人是一个习惯在小团体,创业公司环境里生存的人。MIT是有最好创业资源及精神的MBA圣地之一,但是这并不适用于Sloan Fellows: 两年的课程本来就是不打折压缩到一年,再加上要适应调整环境,并不会有多少时间探索课外的机会以及资源。如果入校前就有具体的方向以及大概的概念,只需要哪些MIT有的资源,那是另外回事,但是这不是我的情况。当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没申请EMBA - 我以前就在东海岸居住过,麻省或者cambridge本地并没有什么适合我的长期环境,EMBA对我来说那就等于好多浪费的时间,而且我认为其实北美的EMBA模式并不是个最适合真正学习的一种时间安排,所以申请了Sloan Fellows。
MIT Sloan其实有很多很牛的校友在我现在的行业,但是坦白来说,从一个长期做战略考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我的行业迟早(最晚10年)会有革命性的改变,而MIT那些校友所在的都是些重工业,大跨国公司,并不是时代的前沿。如果我想去这几个公司,我自问其实现在也能去,MIT会给我更高的起点,但是作为一个后到的外来者,轮到排资论辈的时候还是注定吃亏,而在大公司里是躲不开排资论辈的。我们毕竟不是二十几岁的小年轻了!切入点跟full time mba的程序化职业道路并不一样。 MIT作为一个学校也是非常专注与学术 - 虽然它跟国外(尤其中国)学校合作项目也是众多,它并不像有些学校一样去热点弄个楼或者租个办公室捞钱。这好处是学术MIT一直在很多方面走在前沿,坏处是跟一些学生的现实需求有些脱钩。他们的career development office已经一年没有主任了,当然,本来Sloan Fellows在cdo也不会收到任何帮助,这只不过让这一事实更赤裸裸的放在眼前,这也意味着虽然MIT一直跟”大科技“,比如说谷歌,亚马逊等有长期联系,在非传统MBA后职业上它有些落后于同僚。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还是心酸的,如果MIT的program office更积极的跟我在整个过程中互动,我觉得我还会先付个订金然后跟这一班校友互动一下再决定,然而我想访问一下都只得到一个字”拖”,以及一个要么杳无音讯要么膈应人的安排时间的工作人员,所以最终还是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