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27513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8-1-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去年申请了R1的M7中的三所 今年年初申请了M7剩下的其中两所 以及S16里的两所
R1全部无面拒 R2已经被拒了三个 剩下一个暂无消息 心里默认被拒了
大概背景:
女 本科是某欧洲国家 理工科毕业
现任某世界500强公司高级研发人员 工龄4年半 人在欧洲已经近八年
因为做的是研发的领域 走得是T而非M路线 加上公司本身的晋升制度比较缓慢
4年半里只晋升过一次 但是带领过团队参加过很多很有意义的在亚洲的开发项目
是目前公司里做这个领域研发的唯一中国人
G720 T110
CG是做brand manager 以自己较为特殊的工作历程和国际背景 帮助现在的公司 更好的开拓中国市场 服务中国消费者
反思失败原因:
1. 教育背景不够过硬
学校不是欧洲最top的 GPA不够高 换算成美国的GPA大概3.2-3.3之间
但是1)专业是理工科 且全程用的欧洲当地国家语言进行的学习 2)专业前10%
2. G分数不高
我也意识到了既然本科教育背景不行 应该用高G去弥补 然而考了5次最高分只有720 不够M7的平均分 这可能是很大的原因
3. essay写的不够闪光
其实essay花了我很长时间去打磨 其中的素材也是比较特殊 结合了自己的特殊的背景和工作性质
也请了老板以及一些专业老美帮我看和修改 各个都说很Impressive (以后这种话不要信了)
但是现在再回过头去读的时候 并没有on fire的感觉 可能还是火候没到 也无法打动AO的心
如果重新申请 也许会加分的地方
1. 再重考G 至少考到学校的平均分 (不确定性90%)
考了五次才考到720 且用尽了洪荒之力 不知道重新再考能否有突破 如果没有 拿着720继续重新申请是否还有意义
2. 国籍变化 (不确定性 0%)
申请的时候 国籍是中国 但是如果今年秋天再申请 将换成欧洲某小国国籍 不知这个是否会对申请有改变
3. essay (不确定性50%)
essay的素材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了 如果说可以再继续提高的话 也许只有语言精练 表达方式更动人了 且时隔不到半年 工作title和assignment都不会变 变得只有项目的进度 不确定这个写进去 会有什么帮助
4. 推荐人 (不确定性30%)
找的推荐人是公司里和我关系比较好的老板 都非中国人 和他们沟通过几次 非常支持我读书 但是我并没有参与他们写推荐信的环节 所以也不知道最后的推荐信长得什么样子 如果再次申请的话 我可能会再和他们好好沟通几次 会把自己希望在推荐信里展现的方面的诉求传达的更精准
现在比较迷茫 不知道以我这样的背景 是否适合做reapplicant 请各位指点迷津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