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0410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9-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感谢大家关注,一晃四年,一直没再来论坛,直到最近被多个朋友提醒。看到不少人关注大龄读博,我仅就三年来的体会谈下看法,供谨慎参考:第一,我(以及正在考虑的你)为什么读博?
假如你是一个大龄申请者(我将大龄宽泛定义为业界工作至少5年,我个人是10年),那么你从申请开始,到读博期间,再到将来找工作,会被无数次地问起这个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很好——经常是看当时的心情、提问者和场景,有时会显得前后很不一致,但这可能也不重要,因为人生本来就是复杂的,一个决策背后有很多因素,更重要的是哪些因素进入了你的决策:
1. 你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不满意吗?哪些方面不满意?读博可以解决吗?
2. 假如有别的途径解决你目前的不满意,你还会选择读博吗?
3. 读博(乃至学术工作)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如果是目前生活中的困难让你想要选择学术,那么你有多大决心克服读博的艰难?(决心,不是能力,也不是信心,决心是你的承诺)。
4. 你能接受失败吗,比如一年后发现不喜欢,两年后发现idea做不出来,三年后发现文章无人欣赏,四年后毕业论文拼拼凑凑,五年后在job market一无所获。学术和其他工作一样,成功靠努力但也靠运气,plan b永远是必要的。
当然我自己决策时并没有想这么多,比如那时对读博的困难程度全然无知。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也都还可以,事业正在上升,但我的逻辑时,要在有选择的时候去主动选择,而不是等到走投无路时不得已而为之。我和公司领导作别时,他(一个工科博士)感慨说你知道自己选了一条多么难走的路吗,我说我的哲学是,在一条好走的路和一条难走的路之间选择,要选难走的那条(浪漫主义害死人啊)。
第二,我适合读博吗?
前面讲的几个因素都没有涉及对读博以及学术工作本身的兴趣,因为我们在决定要不要读博时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认知,尽管大部分有此想法的人都会提到自己喜欢研究,热爱知识,等等,但是喜欢和能做好,以及别人认为你(能)做得好,是两码事。我读博三年,依然有教授认为我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缺乏扎实的disciplinary背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学者,但也有教授认为我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完全就是一个天生的学者,有没有在青年时期接受学院派的训练并不重要。我想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尽量和愿意欣赏并帮助你的前辈在一起。也不要神圣化、浪漫化学术工作,任何工作都有狗血的部分,一地鸡毛的部分。我大学时的哲学课教授讲过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我钻研哲学一辈子,但只能算是一个哲学工作者,而绝不敢称自己为哲学家。
第三,大龄读博的优劣势
先说劣势(纯个人经验):
1. 趣味。在业界工作时间长的人倾向于对过于抽象和简化的模型和理论缺乏欣赏力,更关注于how,怎么做,而学术更关注于why,为什么是这样?真的是这样吗?
2. 心态。假如你在业界工作5年以上,一般来讲多少有了一些成绩,而读博意味着从零开始——是真的从零开始,而人都是骄傲的,我的导师之一甚至要含蓄地告诫我毕生保持一个underdog的心态多么重要。每当我拿自己的年龄开玩笑时,他都会提醒我,不论你年龄多大,你在这行是junior中的junior。
3. 精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你就是没有办法和刚刚从top school本科毕业的同学比赛数学成绩和programming skills。
优势,我想一般都会认为是工作经验,也许能够提供一些research idea。我的体会是,经验转化为idea,idea转化为可发表的学术论文,中间要经历无数的曲折和辛劳。另一个更加个人化的优势在于情感上的成熟度,比如我其实很难想象自己在20出头读博,因为那个时候诱惑太多,也是因此,我非常钦佩身边年轻的同学们。
先想到这些,如果有具体申请或其他问题,可以和我邮件联系:xltang.imperial(在) gmail.com. 感谢关注,祝申请顺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