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看以前的感想,觉得自己也太啰嗦。。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多数人只关心文章说了什么,少数人会概括其本质、评价价值和意义,只有极少数人,会拆开来分析看个究竟,隐约感觉说出了考g的过程对我的影响。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从拒绝预测考题到主动揣摩出题者的思考逻辑,这也是从具体到抽象层面认识事物的一个进步的过程吧~
---------
9.9三战分手,前后700-650-740(Q51 V39 IR3)
一战CR 91%,二战RC 95%
本篇:主要教你怎么做总结。总结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具体到实施,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同,效果也就千差万别。楼主在三战重点研究了--如何通过做针对性总结自学提高GMAT--的方法。自己的奋(xue)斗(lei)史以及所走的弯路,希望对二战三战的同学有所帮助。
----------
一直在更新,做个update history方便大家查看吧。
2018.6.6更新寂静
9.15更新数学
9.13更新9.12更新- RC部分
- 如何做CR分析
- 如何做SC长划线句
- 排版(全新的UI界面2333)
9.11更新CR部分
9.10发帖
----------
首先,我能有二战到三战的飞跃,最最需要感谢的人是DUSTIN大神!!其次是本月的台湾小逻辑君!!比心~
三战我花了3周准备,心得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1.不要待在舒适区
2.凡事自己做总结,用自己的方法对弱点进行总结(关于这两点后面会详细说)
1.总计划:
刷题:由于OG已经刷过两遍有记忆,我每天限时练习 PREP的RC CR SC各20题。每科复习顺序:SC-CR-RC。(ps.我觉得不管你用什么材料,都要认真做好错题&超时题的总结,刷题量不用很多,但是总结一定要做到位。尽量平时限时,否则到后期会很难调整。)
模考:我用了曼哈顿6套&pack2。考前7天开始每天一套模考,目的是让你在考试当天做到不慌不乱,就当做平时一般。曼哈顿数学难度太大了,没啥必要做(我第一次做Q42,大家感受一下就好),语文还是很棒的。
Attention: 一战二战做过的模考,只要你分析过,果断扔掉!! 我的二战失利,正是因为拿考过模考的再考,模出来V42,V43,这样的分数会让你自我膨胀。只求你们不要前蹈我的覆辙。 如果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最好忍住不分析模考。
2.DUSTIN的检讨方法:
二战的分数可以说是人生低谷之一,出考场后觉得人生如戏,二战复习时间比一战久,得到一个倒退的分数,很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只有700了。
后来请DUSTIN帮我分析ESR,他回复了满满一屏,据说他还是下课后11点多在高铁上回复我的,好感谢,他真的超级nice。
感谢他的分析,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水平不差,还有可能性。
这里要强推DUSTIN的博客!!
其中一个链接(需翻墙):
http://dustingmat.blogspot.tw/2015/09/sc2015og2016-sc13.html [ 關於SC考點優先順序、解題流程跟語意考點 ]
我把一大半主题&视频都看了,教的都是实打实的方法和思路,尤其是关于怎么作检讨的帖子非常赞,而且听着他的台湾腔好可爱呀~
- 关于SC: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做SC不要待在舒适区,也就是说,懂得全世界几百万人都会用的主谓一致、代词、平行这些最基本的split是不够的,你要懂得一道题目更多的排除方法,否则你怎么跟别人拉开差距进入高分库呢。的确,回想起我二战用的都是几百万人都在用的最简单的方法。然后三站,老老实实做了很多很多语法笔记。
- 关于CR:我认为DUSTIN的方法很简单粗暴,甚至比Herl逻辑更好理解,用起来做题速度biubiubiu提升。
- 关于RC:感觉dustin讲的太实在了,比如出现并列的地方有可能出EXCEPT题,还教你如何快速准确概括文意。
- 关于检讨:做检讨要针对同一类型的题目做总结(比如以后遇到推断题,看到有原词的选项要谨慎,可能有其他部分错误导致选项错误);
而不是只针对某一题做总结(比如这个选项没提到...所以无关,这种untransferable的总结)。
因为一旦这个题你做过了,考试中是不会遇到的。我们要做的是预测考点。
关于更多方法,可以去他的博客找,反正我感觉字字珠玑超有用。
3.SC & 高分- SC的重要性:记住外国某780大神的一句话:如果你的Q50,想要上高分,重点放在SC。所以,SC的学习最好贯穿始终。
这点楼主深有体会。一战(73%)和三战花时间最多的是SC,二战SC忽略了(38%),于是被分数打脸了。我直到上考场前半小时,还在看千行和prep08笔记。三次考试让我觉得,语法是学不完的。
- Gmat的给题机制是这样的:你答错某个水平,后面就降低一个水平。
如果你答对一道700分的题,答错一道750的题,GMAT还会继续给你在700-750的题,直到你能够答对750,就升更高级;但如果你答对一道700分的题,答错一道600分的题,那么GMAT会认为700分的题是你猜对的,没错,猜的! 所以它会给你降级600-700,要费多大劲才能重回700+就不得而知了,通常情况都是一直崩到底。。。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我们,语法往往是致命的弱点,一个别人认为很简单的语法,可能你刚好没学过,错了极易掉进低分库。
第一步,用来打基础的资料有 曼哈顿教材、CD前辈总结的语法点、RON tips、idiom集合,但总结好这些语法点只是第一步,要拿高分远远不够。
第二步,通过每天做题去应用和回顾。
做题应该贯穿整个准备周期。找出常错点,就是你的弱点。题目解析,曼哈顿论坛RON的讲解,beatgmat论坛,都不要放过。同时可以一边看PREP语法笔记。
第三步,提高语义,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到最后你会发现,GMAT所有题考的都是语义,你能不能快速准确地区分主谓宾结构,读懂题目的意思。很多人一上来就用各种语法点not only but also/both and...对比选项进行排除,连题目都没有认真看,这样叫做投机取巧,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会因小失大。因为语言是非常flexible的,语法点很多时候没有绝对对错——有些正确选项就连Ron也觉得很ugly——这时候,只有语义最安全。
如果你连SC句子都没读就开始看选项了,就犯了GMAT的大忌!!
我要强调一下长划线句子(敲黑板!!):
所有的SC题,第一句(也就是A选项)都要完全读懂再做题,尤其是长划线句。因为第一句可能语法上有错误,但语义是绝对正确的,modifier的位置也是正确的!!其他的选项modifier位置发生改变的时候、逻辑改变的时候,你就要留心了,很可能是错的。(下面的 <提高语义.pdf>有提到,我也验证过,确实如此)
具体如何用语义做SC,强推这个材料: ,它会教你怎么做大家看到都会瑟瑟发抖的终极长难全划线句子题~
坚持123步下来,你就有了一点积累,总结按照曼哈顿的八大分类归类,这样才能知道你的弱点是idiom还是comparison等等。
可以参考我的SC大总结,包含自己总结的RON的做题顺序、分类语法点大总结、prep+og18错题分析 及 前人总结的OG17千行:
4.CR & 台湾逻辑君的建议- CD上流传的CR方法有很多很多,我都基本看过,重点点评一下这两个:
1.逻辑bible:它作用是CR题型最粗浅的介绍,让你全面了解GMAT有什么题型,比如weaken assumption等。读完它,你会见到GMAT所有分数段会遇到的题型,让你不至于在做到高分的flaws and reasoning\infer题时因为没见过而手忙脚乱。
But, 它不是一个很好的归纳总结的分类方法。首先他的分类太多太杂乱,其次它没有按照推理链的思路。
2.herl逻辑:个人觉得毕出老师的方法是最精华的,但是很多人都只学了抽象的推理模式,就没有下文了0.0,包括一战二战的我。建议是,先学herl逻辑精读 + herl分类题练习!!
结合这两个材料:
对每一个分类,理解推理模式后,要趁热打铁拿下面的例题练习。
这个时候练习不要追求速度。
- 我做CR是按照这个顺序(也是借鉴了DUSTIN的解题思路):
1.读题:先读问题——再读题干
2.思考&推理:判断推理模式——预测答案
3.选答案:无关选项排除、有关留下——选择跟问题方向一致的选项
第一步的先读问题很关键,为第二步有足够的时间作思想准备。
第二步的判断推理模式、预测答案,这两个过程,平时要多花时间。因为考场上时间太赶+紧张,我们能看清题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按照步骤一步步分析...大多情况需要根据做题的直觉选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培养这样的intuition。
- 判断推理模式 是个费时间但效果极好的过程,我利用平时练习把各种思维漏洞都暴露出来:有时是结论都找不对,我就看解析是怎么定位结论,然后做批注;有时是分不清因果和果因,后来发现我把前提结论和因果混淆了(前提不一定是因,结论不一定是果),而且果因一般都是现象解释型。
- 预测答案,就是通过推理模式的CQ去预测,想的可能性越多越好(可能也是练习脑洞的好方式),最好是练到不用翻笔记就知道Q1Q2Q3是什么。CR选答案不是靠排除,而是靠预测,有时候正确答案正好会是你想的方向。
第三步的有关无关,要记住能影响推理链的就是有关。
跟语法不同,你一旦掌握了这些推理思维模式,后期就不怎么需要大量练习逻辑了,你会觉得不就那几个公式,全都是套路嘛。很神奇有木有~
-----------
- 错题分析部分,我是把逻辑链、和选答案的思维方式写下,再对照标准答案,疏漏或错误的地方再总结。极力建议大家把自己的做题思维方式写下来,知道自己怎么思考,怎么错的,不要偷懒哦,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错题都是因为同样的几个逻辑漏洞,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就很难改掉吧。反复提醒自己还是可以改掉的嗷~
- 关于错题总结,用推理模式去分类是最好的。 之前我也苦恼过怎么分类,觉得bible分类好像很全面但是我抓不到重点、herl分类虽然很经典但有些模式对于我来说很绕,直到我看到台湾的逻辑君的帖子,我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酱紫做CR总结的哦。他说“不要按照weaken, support去分类,而是要按照因果、果因等推理模式去分类,而且不用严格按照别人的格式,自己怎么喜欢怎么来”,真的超可爱。
于是,我最后总结出了这份涵盖了DUSTIN的逻辑方法、herl的逻辑方法的终极版CR总结,能cover到herl没提到的题型,建议大家下载,看看我是如 何用freestyle战胜GMAT: (我用印象笔记写的,转成word排版的字体大小不一,只能委屈大家了...)
(PS.最近发现印象笔记里面有一个地方写错了,"城市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城市面积" 应该改为"城市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城市面积" )
☆☆☆☆☆ 逻辑君的帖子戳这里:https://anitagmat@wordpress@com/ (@换成.)☆☆☆☆☆
准备一个excel表,写出每一道错题的逻辑链、推理模式、预测的答案、每个选项自己的想法,再看解析,最后总结忽略点。
一开始不熟悉herl方法的同学, 可以只写出逻辑链(前提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类型)。分析得慢,半小时一题,也要坚持,待后期慢慢熟悉了方法,会越做越快,10分钟搞定一道,一眼就能看出推理模式。临近考试时再做推理模式的分类,用excel筛选,每一类每一类地看总结,发现共通之处,最后总结每一类推理模式的题型做法,就可以上考场了。
5.RC与套路
- 楼主二战RC分数挺高的(95%),所以这方面还是比较有发言权。毕竟也是把OG每一篇阅读分析了3、4次。阅读套路最多了,不仅做题有套路,读文章也有套路(这个充满套路的世界,sign)。
最棒的资料有两个:
第一个教你如何有的放矢地读文章,不仅不迷失在细节,还快速了解大意。
第二个只看RC部分就好了,虽然有点多,但讲的很赞,时间充裕的小伙伴一定要看,从非常贴近GMAT的角度全方位讲做题方法以及各种trick。
- 第一遍读大意和结构:只读每一段的观点句,通常在第一句,串联成big picture。→目的:做对主旨题 - 第二遍读细节和表达:通读全文,转折、让步、强调、难理解的地方重点读,至完全理解;不重要的细节一遍过。→目的:对细节有印象,提高细节题定位准确率
其他注意的点: *只有一段的文章 : 从第一句开始往下找中心观点,利用态度词转折词自己分段;
*多数情况最后一段跟其他段同等对待,少数情况最后一段是总结;
*如果第一段很长,可能包含细节信息,读第一遍结构时要跳过;
*第一二段要重视,有的第一段介绍背景,主旨会在第二段出现。
- 经济学人笔记来不及看的孩子,就看我的总结吧。RC题型总结+OG28篇阅读详分+阅读单词,很干的干货,,,,:
- 噢突然想起来,生物地理天文政治题材的阅读细节题,有很多器官组织之间的联系、美国党派的联系、地形构造、火山形成等,且专有名词令人特别头疼,我的解决方法是,百度输入你想找的主题+英文单词——图片——利用图片解决这些单词之间的联系。 比如昨天有一道关于地波的细节题全错,我就找地波的英文单词图片,看整个地形构造是怎么样的,用小时候看少儿频道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的那种心情去了解,这种方法比强记单词效率高23333
6.数学 & 简单的陷阱
- 不是说非理科生就考不到满分,那要看你会不会maximize你的复习效果。我就是半个理科生呀,之前看过数学宝典做过200+题寂静还是只考49,不过,那是因为我只在考前3天准备数学,知识点挑着看了一些,寂静也只做了1遍。数学想拿高分,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大家都说“数学简单”,其实有几层意思。
1.题目范围初高中都有学过,没有那种即使知道公式也百思不得其解的高考逆天难题
(但现在已经距高考好几年了,就算再基础,你也要重新复习才会有印象&会做哇)
2.看懂题目后很简单
(但是换成英文,很可能分分钟看不懂&看错题)
--这就是为什么51的高分神总在说简单,49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恶意( ̄^ ̄)。。。
- 三战资料:陈向东 + 数学论坛精华帖 + 寂静。
- 时间安排:考前5-7天开始复习,至少考前3天开始做寂静。
-CXD很重要,别看它很多页,其实知识点就那几页,其他都是练习题。有天看CXD的序言,发现他是个去了哈佛进修的大神,再看知识点,真的完全覆盖了GMAT考的所有范围。幸好这个世界上厉害的人都在帮助别人,感慨~(有人在CD传了CXD的高清版.,我的附件显示太大无法上传了)
-数学论坛精华帖的排列组合&余数,多看几遍。
-寂静刷3遍:第一遍拿原始稿做完,第二遍对答案+看错题思路,第(三+N)遍重做错题。重做错题很关键,目的是纠正你的错误思路,否则即使对了答案,在考场还是会用原来的错误思路答题。而且要留心构筑的提醒的陷阱,比如 0.18Percent=0.0018。
- Q49 -> Q51的心得:CXD的考点都要过一遍,寂静提前做,陷阱很多看题要细心。
7.寂静的打开方式
- 数学:最有用的科目,通常在一周前~3天前开始做题,做3遍是为了通过不断刺激脑神经调整错误思路:第一遍暴露自己的漏洞,把错题都标记起来;第二遍重做错题,为了检验自己是否掌握,把再次做错的题目标记起来;第三遍所有题重做一遍,这个阶段所有错题的思路一定要改正过来了。(投机取巧:做对的题也复习一下解题公式,考场可以节省时间)
- 阅读:用不好容易被反噬的科目,通常在前一周开始,当做故事书一样看文章脉络,看问题不看答案,达到读到开头就知道文章大意是什么的效果即可(背诵文章的事是不建议的)
- 逻辑:还原效果比较依赖当期的逻辑君,也是当故事看,并自己训练推到思路(当时碰到逻辑jj并且自己推倒过,帮我在最后几秒迅速做了判断)
- 作文:每个月基本都差不多,看个3-5篇就够了,套路多
- 语法:可以不看,因为看了也不会做= =每个人看到的语法题差别很大,变数太多
- IR:因为分数不算总分,所以无所谓
▲关于考场心态:
有的人说模考分数很准,但我选择了不相信,因为我临考前一天第二套660。
楼主是那种考好了拥抱蓝天,考砸了心如死灰的那种人,所以每天心态都跌宕起伏,但可能是习惯了平时考砸,结果考试一点都不慌。
所以心态有多重要,这个东西很迷(就跟我的IR分数一样><),但是你要刻意练习,直到某天你发现能够很好地把自己的失落情绪转化为更强的动力,你就get到了。
模考分数要在意,但不要盲目放大情绪,该在意的是你的思维哪里有漏洞、如何在考场上克服这些弱点。
唠叨了这么多,什么样的心态才能hold住考场?
紧张+熟练+坚持=稳赢
有时越紧张反而考得越好,因为你足够重视。
平时踏踏实实练习,才不会在战役中慌了阵脚。
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千万hold住,不能放弃。
最后,如果你感觉自我感觉良好,尽快调整,否则容易轻敌。
很多材料都是跟CD上的前辈拿到,记不清是谁的了,好的都推荐给大家,不设密码,回馈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