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8639|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习就业] 两年后回到CD, 为两年的Tepper MBA生活画上句号, 同时也分享一下个人感受. 纯干货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9:1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应该是整整的两年前, 从拿到offer到决定放弃UCLA而take Tepper的offer的时候, 也是跑到CD这里, 分享了很多. 所以, 有始有终, 挺好的. 关于这个贴, 除了分享下17届Tepper的情况, 还重点想分享一下个人在这两年里面看到的, 想到的, 和思想上发生变化的. 估计主要内容都会跟CD上主流的分享贴有点不一样. 会偏实际一点, 所以有可能跟大部分帖子分享的关注点不一样.  同时, 由于这完全是个人观点. 所以也肯定不能代表全部人的看法. 所以, 可能内容会比较散, 大家可以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看看, 笑笑, 然后想一想就好了. 反正如果要按照RSTAR的模式, 结论就是, MBA很有挑战性, 会令你变化很多, 我认为值得!  我写完发现, 非常长…. 所以大家就慢慢看吧.

两个帖子的传送门在这. 有兴趣的同学或者想申Tepper的同学可以看看.

http://forum.chasedream.com/thread-969312-1-1.html

http://forum.chasedrea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7163

------------------------------------------------------

先说说Tepper这一届的情况. 以下内容是从官方上得到的, 数据都只based on full time. 不过Tepper的part time跟online hybrid的program都很好, 排名也很高, 我大概浏览了一下, 数据都非常理想.

Class of 2017, 203人的class size, 目前就业率大概在82-85%. 中位数跟平均salary这些都是公开的数据,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就业的stats. 今年跟去年差不多.

Class of 2018, 226人的size, 实习率是97%. 也是跟去年差不多.

所以总的来说, Tepper的就业情况挺稳定的. 也很靠谱. Career Center那边非常给力. 个人特别喜欢负责Consulting就业的那位老师. 改的简历非常不错. 给的意见也诚恳, 也非常负责任有交代. 反正就算不是Consulting方向的小伙伴我也是强推的. 值得见她几次. 虽然她的line永远都很长…

中国同学从17年的大约10个好像不到, 到了18年的差不多20人. 17的话, 有去了Amazon做PM跟FLDP的大神(从实习一直开挂到full time offer); 有回去中国某top PE做director的(有必要强调是top是因为他真的很努力也很聪明. 在不是core school的情况下跟top school的同学竞争. 然后他人比较低调, 这里就不多透露信息了); 有去了某大型国际packaging公司做BD marketing manager的(她第一年就去了欧洲, 然后就是雪山啊, 缆车啊, 美景啊, 我们都超级羡慕), 有去了某大药厂做oncology的marketing research方向的(直接report给director的, 我觉得从hierarchy的角度权限很高!) 最后就是我, 回到我实习的工作, 做回我当年的Plan A. 实习的时候experience挺好的. 也对未来展望很大.

然后实习方面, 我没有关注得这么细, 主要公司有Deloitte, PwC, KPMG的consulting, Amazon (Amazon是我们的大户), AA, 京东,Healthcare 公司etc. 总的来说, 情况很理想. 大家也是开开心心觉得自己来对了.
以上中国同学统计的pool, 有大约30%是不需要考虑sponsorship的问题吧. 不过除了某些公司明文规定不sponsor以外, 很多公司都能sponsor的, 中国同学在里面的竞争力也很强. 按比例来说, 并且加上我从其他学校交流下来得到的信息的对比, 我觉得表现挺不错的了. 很多公司都一致觉得Tepper的学生很有竞争力, analytical skill非常强 (会用很多tools去分析想分析的东西, 并且能清晰概括地表达出来), 行业知识也很充实, 人不浮躁, 相处能力很强. 所以, 我是觉得Tepper是被很多中国学生低估的一所学校!

-----------------------------------------------------------------------

以下是我的总结, 感觉把它分点来说会比较容易, 每个点能cover一个事情.
1.    MBA就是一个grade doesn’t matter的环境. 基本上我不认为能在这20个月左右的时间你能学到一门很solid的技能. 因为课程短而且密集 (6星期一堂课, 大约62+/-堂课 毕业), 很可能几个月前你学到的hard skill现在就已经有点忘了. (如果你现在叫我重新整理数据 run spss来说明findings跟结论, 我可能要翻笔记慢慢pick up). 但是所有的soft skill都在潜移物化地改变着你. 改变的可能是想法, 行为,  对事物的看法, 甚至是价值观. 我在当年申请的时候, 看过很多经验分享. 不确定是我自己有点懒, 还是课程设置真有点不一样. 看到很多同学说6点开始看书看case然后课堂上踊跃发言, 然后每天小组讨论那些. 我忽然觉得重点好像不是这样. 是, 这些事是发生了, 情景也很像. 但是留在我脑海里面的记忆点是, resume改了N次 (跟career center跟peers跟我们二年级的同学, 还有我自己), cover letter 写了N个版本, mock了无数次case跟普通behavioral interview. 还有周四晚上喝起来, 无数中午跟下午5点半的networking event, circle of death, 跟校友们的电话约谈, coffee chat. 还有跟超级好的朋友(如果有的话) 聚在一起聊人生聊感受. 我的记忆点大概就是这些. 由于这是一个主观的印象, 所以我想为大家带来更全面的MBA 生活. 而且, 要知道, Tepper是众多以课程紧, 课程有点难著称的其中一所学校之一(我们很谦虚的 : P), 所以这个只是一个参考.

2.    关于转专业, 相信是大部分同学的其中一个来MBA的目的吧. 首先, 从就业的角度, 我们有分industry (vertical)跟function (horizontal). 比较普遍而且容易一点的, 我觉得是同industry, 但是去了不同的function (医疗的finance, 去了医疗的strategy) , 又或者是同function 但是跳到了不同行业 (big 4的auditor去了amazon的finance).  这种跳跃是reasonable的. 如果我们代入到employer的角色, 10多万一年请你来, 还居然要培养你1年才能上手, 这不实在吧. 正是因为这个逻辑, 所以在resume 筛选的过程中, 大部分HR就以这个心态去选了. (插一句, 所以正因为这样, 突出transferrable skill永远是resume跟cover letter的重点). 当然, 有同学可能反驳说去IBD或者 去consulting不就好了吗. 我的看法是, 大部分consulting firm, 都希望你原来的背景能帮助到未来的project/client. 例如Cognizant找我, 是希望我以前banking的经验能帮到以后在Financial Service上的client (这是vertical的一种变形), 又或者说PwC找了一位我朋友做Healthcare, 是因为我朋友以前就有很强的healthcare背景. 除非top consulting firm例如MBB能允许跨界人才 (因为他们真的很general, 可能他们也不确定以后client会怎样, 又或者可能性比较高一点是他们只要觉得你smart就不care你从哪里来). 而IBD也一样的理论. 你未来的coverage应该是跟你以前的背景相关的. 所以, 对于IBD和consulting, 更多的是同industry下的知识应用. 说完这些, 大家可以想象, 所谓的career switch, 比较合理的是竖着跳 (vertical, same industry)或者横着跳 (horizontal, same function). 如果你想斜着跳, 难度非常高, 需要你付出极大的努力跟精力. 有些比较vague的function, 例如marketing, BD. 这些可能要求的技能很综合, 给人感觉可能是斜着跳. 有可能, 但是我认为深究背后的逻辑也是这样 (可能斜的slope没有45度吧). 这里我想表达的一点, 是要合理制定自己的expectation, 然后一切从实际出发. 该努力的时候努力, 该认命的时候可能也要有这种觉悟. 毕竟, 我们也想说我们的努力都能最大化转化成输出功率, 而不是变成热量然后就挥发掉了. 我举一个很深刻的例子, 我一个banking背景的人想去医疗行业 . 我的优势: 我的医疗保险知识非常强, 对医疗保险行业的认识很深刻 (我本科学这个, 我认为这方面我在学校应该是top 1%的水平了, 而且跟其他学校的peers比起来也应该很强), 我networking了很多, 还有, 我有一个对整个医疗行业value chain都非常理解的好朋友做我同学. 我的劣势: 我没在医疗行业混过. 按照没有看到这个点前的逻辑, 我是很有希望的. 结果是, 我拿到了大部分医疗行业的一面, 某些也有二面, 然后到最后, 只有一个offer (Cigna的FLDP. Cigna还有一个Healthcare leadership, 其实这个是我最想要的, 但是他们内部商量后决定给我finance的…). 被拒的理由, 从主观上认识, 可能我interview回答得不好. 客观上的, 人家可能感觉你的感觉跟大部分healthcare的人气质不合 (我是banking style), 或者觉得你对产品理解还不够深刻, 或者觉得你不会呆很长. 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应该是他们觉得我以前没做过, 没有proven record. 但是, 我从一个0医疗知识的人到了对整个医疗生态 (pharma, device, payer, provider)的value chain的理解和个别公司的深入了解, 我觉得我做得挺多的了. 再加上跟好多人networking啊, 参加corp event啊, 我觉得我在跨界这件事情上, 有付出过的. 我朋友说一个0基础的人拿到几乎全部的面试已经挺厉害的. 我举这个例子想要说明, 想要斜着跳需要多大的努力和机遇, 还有一个伯乐.  不是不能, 而是很难. 这两年下来我碰到一些朋友是问我, 我原来在中国是做finance相关的, 我MBA后想在tech里面做. 我想说, 可以先根据我上面逻辑模拟一下你可能的path对于你的expectation应该会挺有用的.

3.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看了3遍以上. 到目前为止, 我还是觉得它是一本有干货, 同时又有情怀的一本书. 有机会真想跟作者见个面请教一下的.  里面内容很多, 但令我最深刻的, 是作者说, MBA是一个你读完了整个课程才知道什么是MBA的. 所以我们一开始写得Why MBA, 现在看来, 可能都有点BS的意味. 但是学校还是想听, 那是因为他们要求你思想能达到某个level (我有时候也会想, AO大部分好像也没读过MBA, 或许他们也不知道这个道理吧). Garbage in, garbage out. 要两年去改变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 原来6-7万年薪, 两年下来多了张毕业证书我就几乎要double你的salary. Why? 学校在这两年到底给你equip了什么? 我认为, 是一种精神, 或者说是一种韧劲. 是一种乐于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的态度, 是一种勇于take the ownership的冲动, 是一种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知道肯定有解决办法然后慢慢找resource一步一步把它解决好的智慧. 一个人硬件上的优势都是暂时的, 也有可能会被取代. 但是人格上的优势才是最可持续, 最具有不可预期变量的对抗性的. 后者正是MBA上所想要培养的. 而且我相信, 每个申请MBA的同学都应该有这颗优势的种子. 这一段的目的, 是想表达, 我还是觉得背着这么贵的学费, 读MBA也是值得的, 因为你有机会去拥有一辈子让你很牛逼的武器. 但是如果你已经拥有了这个武器, 然后目前的机会很好, 那就再议吧.

4.    这一段我想走感性的. 因为, 我是一个在不需要理性的时候我会对一点感性的人. 想必很多同学也会有择校的烦恼. 我们有很多参考资料 (就业数据, 就业方向, 课程重点, 同学的类型, 感觉, etc.) 去供我们选择. 我始终坚持一点, 只有把所有MBA都读过的人才能客观分析 哪个学校哪样比较好. 其余的, 都带有主观的态度, 或者受了外界的干扰. 我们没法客观去看待这个问题, 因为, 资料不全面, 证据不足. 由于就业是重点, 所以我感觉根据自己的优势跟学校的就业优势结合是一个思路 (例如Duke的医疗很好, 然后你想做医疗, 选择肯定超级多). 又或者说, 你发现学校的gap在哪, 然后你很好地填充这个gap, 也是不错的 (例如MIT的同学里面可能marketing背景的比较少, 你是中国的P&G的, 进去应该没问题). 还有一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排名. 在我看来,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的. 反正前20的学校, 我觉得如果你能做到里面的top, 那么你在任何其他的学校都不会差, 都很有竞争力. 然后再看奖学金等的那些package, 还有城市吧. Location也是个重点. 大家要看看学校现在的地方跟你未来想去的地方的连接 (包括校友网, 公司网, 等).  还有一点比较少有人说的, 我认为class size很重要. 人太多, 不好认, 深交的可能少. 两年下来都不一定叫得出名字就尴尬了. 而且从资源分配, 人太多了个体资源分配应该相对严峻一下吧. 说完这么多, 如果根据以上的逻辑也不能很好的filter好学校出来, 那就随心吧. 这跟相亲一样, 第一眼约出来, 心动了, 就行动吧. 当时我选了Tepper, 没有选UCLA, 第一个考虑是有钱. 第二个考虑是离原来的城市还算不愿. 第三是, 个人喜欢小一点的class size, 最后是就业报告Tepper做得非常严谨 (所有数字加起来是100%的!!) 而且每年数据都很好. 基于这几个原因, 我就选了. 事实上, 我把这个决定列为我目前人生当中做过最好的决定之一. 这个在下一点会再详细分享为什么.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 在择校这个态度上, 我们要更像一个男人 (女生同学请不要鄙视我, 我只是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发出感慨而已). 你选择了, 你就认了, 你就是那所学校的人. 以后你就要爱他, 有人说他坏话你要挺他. 学校需要帮忙你就挺身而出. 并且无条件地相信他就是最好的. 人无完人, 校也肯定没有完校. 我们做到的, 应该是认识自己的不足, 努力改善, 同时, 不看低自己的学校. 这跟进入一段婚姻前的心里建设应该差不多的. 所以, 如果你排除了以上能客观分析的条件以后还是选不出来, 那么我想选哪所学校就根本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你进去以后努力就够了.  顺便插一句, 当年去了UCLA的朋友最近领证结婚了, 工作又找得非常的好. 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了. 所以Anderson也很好的!

5.    Top MBA 里面, 能进去的, 都有自己牛的地方. 曾经觉得某些老外没有hard skill, 专业技能一般, 但居然超级能BB. 要知道你没有point还能总结一大堆东西出来, 这种能力真的是一种能力. 我是发自内心去佩服的. 所以, 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厉害很有用也很effective的能力. 同时, 作为一个未来的leader, 我觉得明确知道自己的teammate每个人的特长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种能力是due with conflict. 遇到矛盾时候怎么解决, 怎么令大家都能信服地在同一屋檐把project做好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种能力, 是一种懂进退的感知. 能在需要你的时候勇敢站在spotlight下面为自己的point发声, 也能在队伍需要你低调的时候在幕后做一位无名的英雄. 这一进一退的把控, 我认为是需要所谓的leadership skill去指导自己的. 毕竟我们都很厉害, 所以放是没有问题, 但是收也是一种学问.

6.    最后的一个点, 是我怀着感恩的心去写的. 我在这两年期间, 认识了5位能做一辈子朋友的好朋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就是随着人越来越大, 进入社会越来越久, 能交的知心朋友就越来越少了. 可能成年人都会有防备心, 都不够敞开心怀? 我跟这5位小伙伴是几乎从day 20, day 30就开始友好起来了. 大家一起去过很多旅游, 经历过好多事情, 大家互相陪伴着经历过低潮, 也庆祝过欢喜的日子. 一起干正事, 也一起吐槽逗比. 可以说, 如果没有了他们, 我想我的Tepper经历会掉色起码一半. 我感恩是因为居然在这个人生阶段能认识了一帮能共同进步, 共同扶持的朋友. 这点很不容易. 这个point跟MBA可能没有一毛钱关系. 但是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很幸运地遇到了, 记得好好守护着这份感情. 我们6个人最大的优点, 就是互相吹捧, 互相护短, 互相交换有用信息, 互相督促. 这并不是一个小圈子行为, 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盟友, 把团队的1+1+1+1+1+1>6的精神发挥出来. 事实上, 我们6个人在整个Tepper的圈子里, 都混得很好. 很成功. 在所有同学里面都挺受欢迎的. 所以, 适当的小圈子allied 我觉得是没问题的. 而且, 纵观白人同学, 印度同学等, 其实私底下也是比较close的. 这是人的本能. 不用觉得不好意思的. 在MBA里面, 我觉得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遇到了对的小伙伴, 潜力是会激发出来的, 战斗力也会成倍增长.

结语:
写得真的太多了….. 真的写着写着就停不下来. 感谢大家宝贵的时间. 今天说的一些内容, 可能很多点都是新颖的. 我希望带出一个从我的角度看到的MBA, 也希望各位看完的同学有一点点takeaway. MBA真的只是一个人生的另一个开端. 我现在发现, 我闲不下来. 总想找点事干. 除了Tepper以外, CMU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我有跟CS那边的同学一起搞搞创业计划什么的, 也了解了很多商科以外的东西. 同时CMU除了tech, quant很厉害意外, 他们的艺术教育又厉害得不行.  这两年在匹兹堡听音乐会, 看画展, 逛博物馆, 参加峰会. 事情都非常丰富的. 所以我很幸运, 我当时做了一个没有令我后悔的选择.

***最后, 自我安利了一下. 由于真的闲不下来 (Full Time开始的比较晚), 我最近也有接生意帮同学改简历, 改essay, mock interview, 还有MBA 就业指导和经验分享workshop, Feedback居然都超级好, 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然后我也加入了CD的workshop. 如果觉得我对MBA的见解, 我的能力是你所欣赏的, 欢迎到CD 的workshop上联系我当你的mentor. 我会尽我全力在幽默中向你MBA的生活, 行业的概括, 不同职位的发展, 还有面试的技巧的. 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有passion, 所以很高兴找到了一种能把passion 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途径.  

最后最后, 祝愿所有今年申请的同学能一切顺利. 祝愿class of 18, 19的所有同学也在找full time, 找实习的道路上一切顺利!!

Terry
6/20/2017

收藏收藏58 收藏收藏58
沙发
发表于 2017-6-21 10:00:54 | 只看该作者
看一下!               
板凳
发表于 2017-6-21 11:22:18 | 只看该作者

看一下!               
地板
发表于 2017-6-21 12:18:29 | 只看该作者
过来顶帖~~~~

在刚开始接触CD的时候就看到了大P的帖子哈哈哈,还以为本人是一个装逼大王
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大P全文第6点的其中一位lifelong bff。
在这里想要特别谢谢大P还有其他四位,在我各种人生起伏的时候的陪伴和“陪酒” 哈哈哈

专业部分我不多bb,我没有好好recruiting,也不能比大P说的更专业。
但是对于第4点,深有感触。每个mba program都有好与不好,进去了就要有一种情怀,一种感恩,一种信任,一种回报。
母校就是 我骂可以,但是外人都给我闭嘴。

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program里得到想要的东西。

希望我们6个都继续加油继续努力,一起进步一起变成更好的人!
5#
发表于 2017-6-21 13:56:31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               
6#
发表于 2017-6-21 14:01:58 | 只看该作者
从楼主当初的帖子里受到过很大启发,祝贺!
7#
发表于 2017-6-21 17:36: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写的真好!
8#
发表于 2017-6-22 01:05:2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9#
发表于 2017-6-22 08:08:39 | 只看该作者
顶!!!!111
10#
发表于 2017-7-5 12:36:17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19 07:2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