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0473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7-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今年的申请季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几个月来陆陆续续帮好多来自国内和美本的同学修改了文书简历。有更多同学加了微信,问了很多东东西西的问题,总体来说我觉得申请MSA的同学有一个特点,就是思路比较清晰,问出来的问题质量不错。帮助的同学里,大多数都拿到了满足自己的期望,上周刚收到一个WUSTL一个WFU的喜讯,也是真的非常为他(她)们感到高兴。于是就上CD开一个Q&A新帖子回答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三点:申请,申请后到求职前,求职。希望能够帮助还在申请和已经拿到学校offer的同学梳理一下思路,因为这条路在申请成功后才真正开始。
老样子还是贴一下自己的背景。国内top5文科,美国第二个本科快速刷了个会计;GPA3.7+,G700+,T105+,去年申请季申请了四个学校的MSA:UW,USC,UTA,WFU,都中了,除了UTA都有奖,选了UW,进了Tax;去年9月入学,10月开始求职季,投了四大,Amazon和其他大中型accounting firm共15家的Tax-related岗位,拿了12个一面,过了九个;挑了五个二/终面去,拿了三家offer,最后选择了一家四大;今年六月毕业,毕业后入职。
Q&A:
1.你觉得申请学校哪部分最难?哪部分最重要?
对于我个人来说,考试不是难点,难点还是文书。国内的同学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我GPA,GT都很牛,文书简历扔给中介了事。殊不知美国的MSA最看重的是你的人,而人是GT分数无法表现出来的。申请过程中,没有哪个部分是不重要的,但是由于大家对于文书简历的轻视,我会很建议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到两者上。再次强调,我的个人观点是,GT是敲门砖,而文书简历是你赢过竞争者的关键。
2.中国同学文书的问题有哪些?
大家的文书普遍暴露出的问题有以下四个:高中作文思维,用词句型不恰当,段落分配不合理,not professional.
2.1 高考作文思维就是:上来先引用一句中文诗歌,然后大声赞美美国会计教育...这都是真实的例子。完全是用高考作文写文书再翻译成英文,不知道是中介的杰作还是学生自己的创作。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必须是美式的直接了当,例如以一个简短有力的personal story引出自己对会计的理解和热情,然后结合学校项目展开。直接了当是美式思维的一大特点,必须要时刻牢记。我要什么?项目能给我什么?我以后干什么?我能给项目什么?纯粹到类似利益交换,但是却最有效。
2.2 用词句型不恰当:用词喜欢用GRE的大词,句型喜欢套三个which,这两点几乎是通病。MSA文书的成功秘诀就是,就像给公司同事写一个长一点的email一样,你不会用在email里的字词和句型,也不要用在文书里。
2.3 段落分配不合理:正如上面说的,没有把几个重要的点说清楚,吟诗作对了两大段,还在谈自己儿童时期的算术天赋,把一个PS一半的宝贵篇幅贡献给童年是不必要的。
2.4 not professional:MSA所需要培养和输送的是什么人才,一言以蔽之,职业会计师,一个能research,能manage time,能communicate well的职业人士。如果上面三点都做不到,招生官脑海里浮现出的不就是一个英文说不溜email发不好的,对美国文化和职场一无所知的外国大学生吗?这样说很刻薄,但是设身处地一下确实如此。
3.GMAT多高算够?
除非top10或者国际学生竞争实在非常激烈,我个人的观点是700足矣。有刷高20GMAT的精力,不如去磨一篇像样的文书出来。
4.UW的项目如何?
非常好。内容充实生活丰富,所有一面都在教学楼内,全Seattle四大保守估计35%是校友。但是基本不招大陆本科,所以谨慎,想申请之前先和招生办沟通一下,或者有个小窍门,有需要可咨询我。
5.申请成功之后干什么?
我在申请结束后的一个暑假就回国内玩了一个夏天,现在马后炮地回想起来...做得很对。但是对于国内本科的同学来说,就是用力地提高英语水平,因为在国内也并没有提高专业技能的方法(我不建议提前学美国CPA,因为我学了全忘了现在又再重新刷),通过各种方法增加自己对美国的了解和口语水平,然后非常用力地做出一份完美的求职简历和cover letter,因为很多时候一开学就求职了,到时候再上马压力非常大。
6.简历和cover letter怎么算完美?
以前看别人经验帖说简历改了几十遍,就觉得肯定是夸张。后来自己走过来,发现没有改过30遍的简历不是好简历。问advisor,问中国大牛同学,问native speaker,问老师,出钱找人改,请客吃饭找人改,改改改。务必做到找到一个行距不对,一个大小写错误就请自己吃一个耳光。简历上哪一个经历我不能用中文般的流利讲一个发人深省又体现个人能力特点的小故事?简历和面试的关系就是像可乐瓶子和可乐,你就算是可乐,不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