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aarongongwu的发言。 针对您的回复,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也许是在虚幻的网络上,大家都不太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我的一些感受,您的解读并非符合我的真实意图,呵呵,有理解的偏差。 一、脱密年限会不会影响到你读中欧时的国际交换?如果真是这样,你的难度又比别人大了很多。因为可能会担心你在课堂上会不会泄密?呵呵。 答:其实,我并没有考虑去国际交换,我想用这段时间积累企业经验,用学到的东西,去解决企业的一些现实问题,更利于我的职业发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没有企业经验不重要,这是针对国外的某些商学院,不可放之四海——但就我目前了解到的中欧今年的申请情况,没有企业经验的申请者遭拒的概率要大得多?(没有官方统计,仅是推断。)所以,你没有企业经不影响你申请MBA,但是可能会影响你申请中欧?明白?你可能得需要研究一下国外的商学院。 答:根据我最近和中欧招办咨询的结果表明,虽然政府工作经验并不是我的职业优势,但是也不是劣势,只是与其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申请人相比没有优势,中欧更注重在工作中的成绩,我想大家都认为在政府工作的多数人基本上是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我想我是这些多数人之外的一员,我给我们省的消防局开发了全省的重点单位管理系统,并且因为我的这个优势,借调到省厅信息部门负责全省公安信息系统项目的论证和具体技术指导工作(不知道大家听说过“金盾工程”没有,和“金税”等其他国家“金字头”重点信息化建设工程类似),还兼职给其他单位开发各种MIS系统以及进行商务谈判,可以说成果非常丰富。还有,企业中人们常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其实在政府单位一样体现的很好。没有人是全才,一件复杂的事情领导交代下来,凭一个人的努力去完成是很难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就需要大家发挥各自的特长通力合作以一个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建设,可以说完全体现了合作和团队精神。对于企业工作经验我还想多说两句,有些时候现实的客观情况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我,从军校毕业,就必须服从分配,可是我的理想根本不是这样,我厌烦政府单位的“官本位”,“论资排辈”,“无所事事”,但是仅仅厌烦又能有什么改变呢?(有点扯远了,这些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做好准备工作,等待时机成熟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无奈的感觉旁人无法体会。所以中欧招办的人也说虽然你没有职业优势(但也不是劣势),就需要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去弥补比如一个好的GMAT分数,让面试官信服你的确是适合中欧的面试表现和一篇有很强说服力的essay。所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是不知道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三、中欧的招生标准,相对来说是走的“相对保守路线”——即录取偏向已经有商业经验(包括管理经验)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业绩、已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清晰、而且在各个方面都以事实和数据来证明了量化评比(如GMAT成绩、工作年限、工作年收入、年龄等)有优势的学生。在这一点上,中欧也是稳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你所说的思想、所说的潜力、所说的学习能力等,如果不能从“过去的成绩”和“这几项评比标准中”来体现出来,在竞争中,就只能不上则下了。所以,这是个相对的概念。 答:就拿你上面说的那些标准来和我一一对号入座。 1、有商业经验(包括管理经验)基础。既然中欧招办的人说我的政府工作经验不是优势,那么应该承认这的确不是我的优势,虽然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告诉面试官事物具有两面性,来表达政府工作相对于企业工作的一些优势,但是这不是主要得分点。 2、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业绩。您提出需要事实和数据进行量化评估,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您对如何量化评估工作业绩深入考虑过吗?比如一个初级经理级的申请人在企业中的工作业绩是为企业赚了几百万(不管他具体做什么工作,我在这里都把它们量化为利润),的确这是有数据能量化的工作业绩;但是对于我,我为我省的公安信息化工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并且有实实在在的成果,提高了我省公安业务整体信息化水平,你说这些业绩是不是业绩?然后,这些业绩值多少钱?这就是政府工作的特殊性(不是以赢利为目的)。所以我推测,您也许并没有深入地考虑这个问题,只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因此中欧并不一定和您的观点相同。 3、已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清晰。这个不多说,因为在帖子里我已经规划的明确而且务实。 4、GMAT成绩。您说的没错,这的确是绝对量化的,没有700+我也不会白费力气地去申请。 5、工作年限。这在中欧申请说明里很明确,两年以上,我06年申请有四年工作经验,完全不成问题。(您不会认为工作年限越长,中欧就越喜欢吧?) 6、工作年收入。哎!政府就是个清水衙门,我月薪2000,苦啊,我容易嘛!我! 7、年龄。我06年27岁,“老大不小了”。呵呵,应该是可塑性很强的年龄! 最后,“而你所说的思想、所说的潜力、所说的学习能力等,如果不能从“过去的成绩”和“这几项评比标准中”来体现出来,在竞争中,就只能不上则下了。”您说的对,所以,我说一定要有一个好的GMAT分数,让面试官信服你的确是适合中欧的面试表现和一篇有很强说服力的essay。 四、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到的是,就是文化差异,在西方文化里,你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到极致,你就是这个方面的行家,你就很优秀——也就是说,不是非得转行,只有企业家才是优秀的表现。在你的贴子里,一方面你提到了“思想”见成败,“努力”分优劣,另一方面你提到了你的理想是做一个“顶级的企业家”——试想,顶级的企业家就是思想一定比雷锋的思想深刻吗?既没有这种比较,也没有这种结果吧? 答:这一点,您对我的意思误解很大。首先,中欧是中国和欧盟联办的商学院,必定是中西文化的结合,而不是仅仅突出西方或中方的文化,再者中欧办学的终极目标主要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人才,当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人才。第二,你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到极致,你就是这个方面的行家,你就很优秀。难到只是西方人才这么认为吗?难道你不认为或者我不认为或者我们大家不认为你说的这样的人很优秀吗?第三,我在帖子里并没有说只有企业家才是优秀的,而是我的理想仅仅是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顶级的企业家,这好象和你说的只有企业家才是优秀的是两个概念吧。第四,顶级的企业家就是思想一定比雷锋的思想深刻吗?我说的思想深刻不是说和谁比较,也不是说那种无私奉献的思想,而是说,要以哲学的唯物主义思想看问题,要以客观的,辨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如申请中欧,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正确地分析中欧招生理念和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如何尽快地弥补自己的劣势增强优势,才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再比如想要成为顶级企业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哪些是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呢?某一行业的专业技能、财税知识、经济法知识、管理知识。。。。。(太多了,无法详细列出),那么又如何获得这些知识,通过自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自学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课程,去中欧学习管理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积累各种经验。。。。再往下就是如何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完成知识的获取。从我的叙述中就体现了所谓的发展潜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些一定是中欧面试官很想听的见解。 引用“当然,同意你“申请中欧也一样,只要你看透了,她对你的期望是什么,然后去满足她,成功也许就这么简单。如果你不能看清看透,困难和失败是理所当然的”这个观点。所以,你一是要客观的了解中欧的期望,排除干扰信息;二是确实努力去满足她,如你所说,考一个好的GMAT、通过注会的考试(你不在事务所工作考了证又有什么用呢?)、甚至是现在就去企业工作(呵呵,我不对后果负责啊)等。” 答:呵呵。终于有英雄所见略同的观点了。还是要澄清几个问题:1、考一个好的GMAT。这是唯一可以量化的因素,当然要努力努力再努力。2、通过注会的考试(你不在事务所工作考了证又有什么用呢?)。通过注册,不是目的,您说的对,不在事务所工作,证是没有用!但是不能因为“不在事务所工作,证没有用”,而放弃对知识的获取吧,不然我哪有什么优势去申请呢?而且在中欧里也要学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课程,呵呵,我是不是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学这些,而把时间用在其他我薄弱的方面呢?我相信,机会永远光临有准备的头脑!呵呵。真的,如果不是我在大学里除了学主专业外,学习了软件开发,我就不可能借调到省厅担任重要工作,而在一个小小的消防科处理杂务;如果没有注册会计师知识的学习,我也不可能兼职为其他单位进行财务软件的开发,赚取那20万高昂学费的一部分;我相信,如果不系统的学习管理知识,一定也无法实现我的理想——成为一名顶级的企业家。3、甚至是现在就去企业工作(呵呵,我不对后果负责啊)。这对我来说既没有可行性,也没有实际意义。虽然,我去任何一家软件公司都身价不菲。就好象现在明明有一条通往罗马的直路,但非要走那条曲折的路,却说走曲折的路见识会多些一样,既浪费时间,又无任何实际价值。时间必须和价值平衡。 最后,感谢您的关注,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辩论,能够为后人点一盏灯,即便只有一线光亮,却也能给他们希望。 再次感谢所有回复本贴的CD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