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0404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9-6-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BG: 广东211 商务英语专业+法学双学位 GPA89.8 专八 GMAT720 托福102 BEC高级 广交会+法院实习 目前外贸工作
OFFER: CUHK-MKT(已accept) & SOCIOLOGY; FSFM-MIM-20%学费小奖; ESMT-MIM-早鸟2000欧+3500欧小奖
1. 为什么毕业2年才申请Master?
其实2018年毕业时候考过清华法硕,因为本科读了法学的双学位,又不想早早当社畜。但我的小聪明只能支撑我过了初试,没通过复试,就匆匆忙忙的开始找工作了。临近春招末尾,工作找的也不是很顺心,就一直惦记着去留学。本来计划着工作个三年再去申请MBA的,就先准备了GMAT考试,好在2020.8一站出分720,觉得也不低,就懒得再刷分了。但是想来想去觉得目前的工作背景 title即便工作3年也够不上MBA的bar,以及MBA学费压力太大了,就还是决定读个master。
2. 为什么DIY?
主要原因:穷,试错成本太高;次要原因:我留学的朋友们都说中介不靠谱,无一例外;自我安慰理由:英语专业的我怕什么?!
实际DIY下来,我觉得英语还不错的朋友们真的不用找中介。虽然我一度写小作文写到崩溃,但是真的自己才了解自己,才知道你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你的留学动机,你的职业规划,都要自己梳理清楚,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另外推荐两个修改作文的小工具:https://www.grammarly.com/ 还有 https://fanyi.sogou.com/writing。
3. 要不要写PS, 怎么写PS?
之所以问“要不要写PS”是因为我在申请CUHK的时候,发现系统里没有要求提交PS。然后我就在微博上问了 “商科OfferShop”,因为她们是7位港中文MKT在读学姐。学姐的回答是“她们几个都有上传”。所以为了避免风险,我也还是交了的。
我用来申请MKT的PS大概框架是这样的(仅做参考):第一段:开头直接说明自己的职业目标,后面几句话概括自己为了这个目标做出的各方面准备;第2-3段:分方面阐述做过的努力和结果;第4段:目前工作的介绍和收获;第5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想要further study来解决;第6段:这个学校和项目吸引我的原因,能怎么帮助我解决问题,达成职业目标;第7段:总结强调你的职业目标和上学的重大意义,最后感谢阅读。长度不要超过2页纸。隔天看一下,就会发现有可以修改的地方。还是重申一句:所有的动机,目的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4. 推荐信找谁写?怎么找?以及怎么写?
推荐信这个东西有多大用存疑。但总之是一定要交的。MKT和MIM是找了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教我公共关系的老师(副教授),又找了曾经工作的市场部总监(现在某司副总裁)来帮我搞定的。Sociology偏向学术,除了PR老师,又找了法学双学位的论文导师(讲师)。
确定人选这个过程很艰辛,我感觉比我写PS还要难,因为毕业后基本上和老师没什么联系。突然找别人帮忙,让我这个社恐万分紧张。但是没办法,我几乎把我认识的,有点关系的,可能愿意帮忙的,还有点tiltle的人搜肠刮肚了好几遍。最后确定下来的他俩。事实证明,我微信发了条言辞恳切的消息,他们都乐意帮忙。
微信消息大致如下: xx老师好,我是x级x班的XXX, 目前想要申请XXX。因为您是我最熟悉的老师,曾经……,所以特别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推荐信。不知道您是否可以帮这个忙,期待您的回复~
老师一般都会让你把资料拟好,发给她再进行修改,并要提醒她什么时候需要提交。
至于我的推荐信,参考了很多朋友当年的资料,华而不实的内容,就不说了。
5. 怎么选校?选专业?
整个申请过程中,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没有像找中介那样直接定下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我都是一边申请一边摸索的。
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先是定了MKT的专业,香港,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基本上有这个方向的学校我都看了至少一遍官网。主要看了:学制,学费,课程。
首先排除掉了美国,加拿大,因为太贵。后面犹豫了很久英国的学校,之所以没申请是因为我觉得我看上的LSE,IC看上我的机会不大,其他的我又不想去,觉得没有港中好。
申请FS的契机是我收到了他们的推广邮件,说早鸟减免学费,还不要申请费,加上我刚申请完CUHK, 资料很齐全,就顺手申了。申完之后进行了更多的research,发现学校挺大方,地理位置好,本地就业也不错。
然后就开始了解德国其他的商学院,发现ESMT是在德国排第1的。就业服务方面据说很好。
但最终我实在是懒得搞APS,加上国内知名度不高,在当地就业德语好会更有优势,就还是放弃了。港中文是我最先申请的学校,因为它说GMAT可以waive语言考试,我当时还没考托福,所以就先申请了CUHK。也了解了港大的MKT,但是项目很新,且学费贵了6万港币,我个人觉得中文和港大差别不大,就没申请。
至于CUHK的sociology,是出于情怀。但情怀始终没有就业更现实,遂忍痛放弃。
天啊,打字太累了,如果有人看我再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