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ukyo20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习就业] Graduate from MIT,历经甘苦,终有回报,分享点点滴滴,希望给新的申请者更多信心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 16: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回顾当初申请时的发帖,颇有感触。这里特地回来实现自己的一个承诺,将两年来的点点滴滴经验做一个分享传承。
@申请故事的直通车,没看过我原帖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这个再往下读,整个story会比较完整

1. 首先想讲的是怎么选择项目
我当初也走过弯路,犹豫过挣扎过,但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项目时,方豁然开朗,云淡风轻。有很多同学问我,是该读MBA还是读技术性强的硕士项目,其实答案只有一个:根据你自己的真实需求来报才不会后悔。如果你已经有不少专业的积累,缺乏的是在管理的高度融会贯通,通过各种经典案例让自己的思维升华到做策略规划和乐队指挥的角度,MBA应该适合你;如果你喜爱的是扎扎实实带领团队在专业领域攻城拔寨,享受开发产品、改变人们生活的这种乐趣,也许你应该考虑一个专业性强的硕士专业;如果你享受的是沉浸在前沿课题不断创新,推出新的模型但是不拘泥于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局限,我觉得你应该考虑去读一个phd项目。就我个人而言则比较特殊,我来美读书之前在外企做了10年的manager,包括后5年一直是带领研发团队做产品开发,虽然一直怀抱理想、期望进入新的人工智能行业,但是已经不太可能做学术研究,个人性格也不太喜欢过于偏重策略而远离工程团队,所以最后我放弃了也是很好的MBA Offer,到MIT读了这个SDM项目(Sloan学院和工程学院联合授予,一半是工程管理学科和MBA一起上课,一半是在MIT的工程学院选择一个强技术方向做研究)就非常适合我,确实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2. 入校之后怎么做课程规划
我自认为在MIT也属于比较善于规划的少数派。为什么这么说?一个是因为SDM给学员的自由度过大,当你面临Sloan精彩纷呈的各类管理课程,同时再看到MIT工程学院(真的是可以选任意一个工程学院,包括航天、计算机、物理、机械等等)让人流连忘返的工程课程时,90%的人都会兴奋、然后茫然,因为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第二个原因是如果入学时没有给自己一条很强的主线,抱着尝试的心态在一个学科分支上花了时间,结果不适合的话,再折返到别的分支上会浪费掉很多精力,很难在短短两年形成高效的积累效应。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入校前目标就已经非常明确。我知道我的主线是转向AI行业,辅线是了解创业,所以基本上所有的管理课程都是围绕各种新技术的案例,商业化,和创业展开,然后工程课清一色在EECS(MIT的EE和CS在同一个系)的CSAIL(Computer Science and AI Lab)主修。寒假期间我则约了几个小伙伴成功compete进入了Martin Trust Center的冬季创业团Fuse项目,体会了一下从idea到prototype的一套创业流程。这么干的好处是每学期我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该选什么课,学完了会填补哪个知识空缺,实现持续的1+1>2的效果。downside是你得付出额外的精力,特别是我工作十来年了,重新学CS的课(吐槽一下MIT没有一门CS的课是容易过的)要花很多时间,特别是10年没碰的数学和编程。比如说为了打通machine learning的基础,我花了一个寒假,每天跑到宿舍楼顶的自习室看书,提前把整学期的课提前看完了,线性代数也回忆了个7788,然后再上课的时候就感觉没什么障碍了,虽然每天也得熬夜编程,做算法,但是基本上能保证全对。两年下来,我主修和旁听的CS课已经足够支持我再拿一个CS的硕士学位,而且除了这门破冰的课差3分没得A以外,其他所有的CS课都得了A或者A+。

3. 跳出书本,和业界接轨
这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校很多课理论性都很强,但是实践性不一定强。而毕业之后我们需要回到业界,承担技术工作或者管理工作,怎么接地气就非常重要。再拔高一个层次,你在痛苦地把学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实际项目经验的过程中,如果还需要考虑怎么把实践抽象到理论,用来做策略规划、指导一线工程师的话,那就更难更痛苦。很不幸的是我们项目就要求你这么干。在我的研究领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我们的系统管理课程还是比较侧重在重型工业系统,比如我们有很多案例是空军的F16系统设计,城市迷你车的系统设计等等,在强调agile和各种计算模型的AI领域并没有很多经验;二、学校的AI研究非常非常侧重各种新模型和新算法,几乎每周每个月都会讨论新的deep learning model,但是业界往往不会用最新的技术,因为不够稳定,不够成熟,这里面是有gap的;三、科研界重视的是个别实例的性能研究,工业界重视的是scalability和platform的推广效率,这里又往往是有矛盾的;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往往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相互沟通不顺畅。我感觉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些痛苦的问题。还好因为我们项目的特殊性,每学一段新的知识以后,都会有一些比较好的企业合作机会,而合作项目不仅仅是技术项目,还有几乎一半是和企业做新科技的咨询型项目。这种反复地在技术和管理思维之间的切换,一度让我有点崩溃,不过熬过来之后神奇的发现,当我在硅谷实习,参加各种forum、和各大公司的不管是工程师还是一线manager,甚至director聊天,都能找到比较好的切入点产生共鸣,可能这也是我能成功进入自己理想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4、在美国就业的规划和经营
这也许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了。我不知道我的例子是否比较特殊,但还是尽量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为前面说到规划的原因,我开始找实习是比较早的。入校以后1-2个月就开始了解学校的一些career fair平台和我们项目的一些资源问题。我们和Sloan的MBA不太相同。MBA可以用CDO职业中心的服务,非常系统化。我们则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主要靠自己发掘机会,找工作的定位也略有区别。我们项目的career director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到career fair也许你碰不到合适你的职位,但是过去聊聊,建立一个network,也许能让对方把你的简历带回去传播一下,找到适合你的机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个神话,后来才发现它原来是句真话。我在求职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做过校外的网申,原因是发现在美国盲申效率太低,recruiter海选平均看一份简历的时间是6-7秒,我不认为她们会把宝贵的时间专门留给我。而在MIT,career fair基本上各大科技公司都会来摆摊,每个人都会很认真的跟你聊上几分钟,也许机会就产生在这里。我的感觉是通过这个途径投出的每2份简历基本上都会得到一个电话或者邮件回复、从而产生一个初面的机会,效率还是挺高的。

面试确实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刚开始和不少公司(包括一些很好的公司)都聊得不太好,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机会,然后反复的试错之后开始总结经验,认真的调研怎么对付behavioral questions, 怎么回答case,碰到自己不会的领域怎么说,碰到尴尬的沉默怎么对付,怎么保持自己的“气节”等等技巧。还记得碰到第一个真正心动的公司时,我为了进入这个新的领域甚至自发地做了个行业调研,总结了20多页的ppt,最后和面官聊得很投机,不懂的东西也有足够的胆量告诉她说我其实没有这个学术背景,但是我特地做些调研希望有所帮助,结果刚放寒假就顺利地拿到了offer,在我们同学里面算是比较早的。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非常注意多认识人,建立足够强的network。因为我的实习项目非常特殊,该PM团队一直想做一个大型的新技术系统策略规划项目,把10来个不同部门的roadmap结合起来做一个长期运营规划,但暂时没有人什么专业都懂一点来做方便的沟通,所以拖到后面就给我做这个项目。刚开始听说的时候还是比较崩溃的,因为我算个门外汉,应该没可能啃下这块硬骨头。然后彷徨了几天我就告诉我的mentor说这样不行,我每天都得找partner开会聊天调研。他强力支持,介绍我认识了不少人。12周下来,情况峰回路转。我一共接触了14个部门,开了200多个会,走访了3个城市,收集了100多条需求,每天在公司和同事讨论,回家和周末时间都在做行业调研。我和工程部门一起讨论了研发中的各种限制和应对措施,和AI部门讨论了新技术的成熟度和roadmap的规划,和财务一起做了短线和长线的增长规划,和物流部门讨论了增长后带来的压力和新的物流模型,和自动化部门一起讨论了customization的需求和对效率的影响,最后成功地做了一个策划方案,感觉final presentation会上讲得有理有据,几个领导都比较满意。会后有两个director跟我约了1:1想follow up,还有几个同事跟我聊天,表示等我走了要接下这个项目继续让它发光发热,当时顿时感觉我的付出还是挺值得的。

实习结束以后,毫无悬念的发了return offer,很多朋友还蛮羡慕的,因为在FAANG里面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其实是很犹豫的,一度想要不要拒掉。一是因为大厂的return offer一视同仁,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和我们这种有很多工作经验的“老童生”给一样的package,对于单身而言是不错的选择,但对我有家有口的人在硅谷生活就比较困难了;二是因为这个工作就是我不太喜欢的纯策略型的,那么我辛辛苦苦学的各种AI,CS的专业可能就废掉了,这个是更大的concern。在这个时候我正好在读一本书,学到两个非常有用的道理:一个是说在做人生和职业规划时,永远要考虑三个要素,Are you following your aspiration? What assets you have in the basket? What's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另外一个是永远要给自己三个选择A、B、Z。Z是终极目标但是你不一定能轻易得到,A是初级目标,虽然条件一般但是能遮风挡雨,让你立于不败之地、保存实力继续挑战B和Z。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就去找了实习过程中认识的伙伴们包括我的recruiter,跟他们讲了一下我的aspiration,然后实事求是的告诉他们如果有和我专业对口的职位,我会更有passion,但我也非常珍惜现在这个机会,不会轻易拒绝,希望recruiter给我多一点时间考虑。我结交的这帮伙伴还是非常给力的,也许是被我的真诚打动,也许是实习过程中相处的很融洽不愿意看我走,他们不但给我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还力所能及的帮我上调了一些工资让我更慎重地做选择。

最后的结局颇有些戏剧化,但似乎又是缘分注定的。有一天突然暑假合作过的一个AI部门找我,说有个新职位问我是否想试试,我非常开心的接受了邀请。在面试的过程中才发现,原来他们需要招一个manager来管理这个新的团队,工作内容包括主导技术路线的开发,策略规划,和平台的拓展,同时要求candidate很懂技术,能和engineers打成一片,主导前沿技术开发,目睹新技术的落地。我听到这个机会心都快融化了,这不就是我两年以来苦苦寻找的吗?其后具体艰辛不详谈,我一共经过8轮面试,从波士顿飞硅谷onsite就飞了两次,还包括一轮1对12的团面,不过最终以诚意和良好的准备攻关成功,拿下了我梦想中的工作,尘埃落定。


最近毕业论文刚刚递交,各种手续也颇为顺利,开始准备赴湾区工作。回首这两年的经历,波澜起伏,又稳中向前、险而不乱。结合自己的摸爬滚打,给大家分享这些小小的故事和学到的一些技巧,希望新的行者们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果敢,多一些信心!


收藏收藏39 收藏收藏3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2-6 02: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痴人也有梦 发表于 2019-2-5 03:08
这不是找信心,是打击贴啊
请告诉我不是每个人都像楼主如此优秀
太太牛了 ...

多谢夸奖,不过真的不牛,我出来的时候本来年龄就很大了,应该比坛子里95%的都大,只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已。和我一起的小同学们都很厉害,以前在UC大数据的小朋友,听说全班100%的就业率,在MIT情况不太一样,每个人都在寻觅适合自己的道路,有像我这样早点毕业出来工作的,有继续流连忘返在学校多学几门课的,甚至还有两个不比我小很多,读完SDM居然跑到Sloan去读商科的博士,我对他们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能继续鞭策自己不断前行才能不落后太远。
另外听说SDM下一届的实习也找得很不错,寒假期间很多人都落定了,有去谷歌、纳斯达克、等等,新来的career director也很给力,每周都催着大家参加career活动,有种不把人送进企业就不罢休的动力。我觉得这两年经济转折曲线向上,在这个大氛围下来读个书真的蛮好的,等毕业的时候可能会有一波经济红利。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2-6 02: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sfm90777 发表于 2019-2-4 15:32
好奇的问一下,楼主修完了CS硕士的课MIT会也发一个degree吗

这个问题我蛮喜欢回答,哈哈。我第一个学期就去EECS问了Janet(EECS的AO)关于dual-degree的问题。答案是从我们项目过去的话修满66个master学分就颁发EECS Degree(MIT的计算机硕士哦)。不过Janet很严格,每个学期只能修2门CS的课,并且不能和我们自己的课程重复计算,这就意味着我要多呆两个学期延迟毕业,或者每个学期要增加很多课程量和学费。我最后实习找得比较顺利,就没有继续pursue这个方向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去旁听课程做作业,学到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不影响我现在的提前毕业计划。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2-6 02: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sony1987 发表于 2019-2-4 13:22
最大的感受是楼主目标明确 并且在美国非常勤奋 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你们也一样,非常努力。区别我认为是提前多花时间做计划,在有限的时间内少走弯路,一路累积效应会帮助你很多。
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12: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wulingwaishi 发表于 2019-2-15 09:04
请问楼主,MIT旁听课程需要缴学费吗?旁听也能拿到老师的课程资料及作业答案吗? ...

一般来说在校学生都可以旁听,如果某些课太火了位置不够可能不行,旁听可以申请做作业,但是不能参加考试。
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4: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Wihell 发表于 2019-2-18 20:51
之前就追了楼主的帖,看了好几遍。没想到还有更新!点赞!大龄踌躇党看完感觉很有启发! ...

每一段人生都有不同的挑战。最近在硅谷开始上班,融入得很快,但是管一个团队的很有个性的资深工程师,基本上都是本地老美,还是挺难的,正在学习怎么和工程师打成一片还能挑战激励他们。除了房子太贵,其他我蛮喜欢硅谷的,争取明年再写一篇工作的感悟。
7#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4: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JoshuaPoet 发表于 2019-5-3 05:41
LZ是在湾区互联网公司做PM职位吗?

工作繁忙,好久没来了,抱歉晚回。我在湾区做EM (engineering manager)。
8#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4: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maggiezhang5 发表于 2019-3-3 12:56
恭喜楼主,请问楼主在国内的工作是做那个方向的产品研发?这个SDM喜欢招什么背景的学生呢? ...

工作以后回来逛得比较少,我在国内带的是consumer electronics的产品研发团队。SDM比较喜欢工科背景,特别是带过跨国开发或者产品release的,规模和影响大,需要涉及scalable运作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16: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回来逛,现在刚回职场渡过了first half(硅谷的很多公司都是一年做两次绩效考评,称为H1和H2),感触也很深。很怀念在学校的时光,每天像块海绵一样就是吸收思考,慢慢累高自己的标准(raise the bar)。

现在回企业,虽然是第一份工作,但是并没有给我留什么慢慢学习过度的时间,一来就接手一个很难的team,也是很重要众望所归的team。这半年从慢慢整理队伍,建立威信,到新建立一套研发体制,制定life cycle,制定roadmap,乃至自己一手提拔新的供应商解决资源不够的问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的milestone来说服领导层继续投资,感觉自己从学校出来以后就像直接带了个startup一样。到了second half,我建立的一套体系都慢慢开始运作了,但是硅谷的特性也导致high turn over rate,团队里面有几个人都轮岗去别的事业部发展了,我又要开始招人和建立新的体系快速grow(两年从10个人的团队grow到接近20人),年底还要准备release第一代产品,说不定还要开发布会。

硅谷的节奏很适合我,很多东西没有模版需要自己拟定,节奏非常快需要你带着人往工业前沿冲锋,很多决定没有人知道对还是错,我的老板虽然经常指导我但是也愿意放权,我们每周1:1一般聊的都是下一步怎么计划怎么干的问题,有时候就是他给资源,让我冒险先做了决定看看结果再回归调整。过去十年我过惯了这样的日子,现在重回战场前线,有一种回到自己生态圈的感觉,也很有满足感。另外公司并没有严格打卡规定,我每天工作完了还能抽时间去健身房refresh一下保持一下体型和精力,每天回家还能抽空教教孩子数学和语文,然后等孩子睡了继续加班一下完成当天的事,规划第二天的事。

经常回顾起在学校奋斗的两年,希望等明年产品做出来了再回去建立一些联系和研究项目。日子一天天过,但是每天都觉得自己在动脑筋、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回首想一想,人就这么一辈子,从MIT毕业是我的运气,也是为自己建立一个高的标准。剩下的事情那就很简单,抓住自己最热爱的东西,做做有意义的事情,也来保持一个传承,也许就应该这样生活,不该牵挂的也就放下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07: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passues 发表于 2020-5-19 09:29
感谢楼主分享这样一个经验,对这个项目突然多了很多好奇,希望楼主在有时间给我一些意见。

1. 我有看到这 ...

好久没来了,正好看到解答一下:
1. 工作5年的也录取了不少,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较短就拒绝面试,2-3就属于非常少的了,因为同样的经历你应该定位IDM或者是MBA等更年轻的项目。
2. 是有这个选项,主要难度是你在工作的时候要处理好繁重的课程和group项目assignment,到学校一个学期要结业很多课,这个学期应该期待每天12-16个小时的工作量,周末无休,属于自己的选择了。项目不会特意控制数量,因为相对数量比较少。
3. 看你以后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继续做技术,我觉得你看起来更适合MBAn项目,Sloan的数据科学家项目,你在MBAn可能算年纪大的,需要去咨询一下,我和他们一起上过课,非常牛逼的项目,很技术主导。如果转工程管理岗和系统工程岗位,SDM更适合。
可以私信我,看到就回复。多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5-5 17:44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