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9221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0-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我只是中歐學生,不是大使,亦非牛人,但還是嘗試回答問題1與問題4,希望能幫上忙。
1. 起薪存在差別?
是的,當然。但無非是因為"行業特性">"工作地點">"個人先前經驗">"學校"
中歐在Healthcare上班,比起Berkeley在entertainment上班(同為中國)來得優渥,不意外。
中歐在美國總部上班,比起Kellogg在中國分部上班(同公司)來得優渥,不意外。
回到樓主提到的"學校差異",大多數是因為先前工作經驗導致得差異,跟畢業學校的關係"相對"少。
同一個program聘請中歐及Kellogg或許有些差別(好啦,是杜邦),但我們不知道數字差異多大,他們被分配到相同部門否?或者應徵者先前工作經驗的差異(5年相關 vs 2年無關)。
而Apple同一個program,在中國是一個項目,在美國是一個項目;美國招聘進的中歐畢業生,如果比中國朝招聘進的哈佛生來得高,不會讓人意外。
總結,如果兩位申請者,背景完全相同,應徵同地區的同個工作,他們之間只存在學校差異(就拿哈佛比中歐吧),"以我個人聽到的相關歷史案例",其差距不會太大。說不準哈佛畢業生還得回答這個問題"請說說為什麼我要一年多付你x萬美金,來做一個其他學校畢業生也能做的事?"
2. Sign-on bonus
還是相同套路,"大環境">"行業特性">"工作地點">"學校"
今年有,不代表明年有,行情也不會一樣,管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MBB與投行有,不代表生醫與化工行業有,管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美國有,不代表歐洲有,數字也會不一樣,管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中國的跨國公司會有sign-on bonus的好習慣,但是部分被中國公司同化了,拿掉這部分。
中國企業不僅少有sign-on bonus的習俗(那是啥?能報銷嗎?),連intership給錢的習慣都不一定有。
總結,這部分以小弟能力,給不出一具體數字。
不僅標準差太大,打探到的數字可能還存有"隱藏"或"多報"等議題。
--- ---
小弟目前交換到美國一top20學校
總體感覺是,以recruiter list為例,中、外學校差異不大。
好的、大的都是那幾間,帶有地方特色的則各擅勝場。(Wells Fargo v.s. 中金?)
薪資差距,來自地區差異,美國7萬一年,中國6萬一年,公司不覺得有啥不妥。
至於中、外學生誰覺得吃虧?Well, it always depends.
以上純屬個人評論,不代表學校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