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6837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0-9-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一年前的今天,我大概正在惴惴不安中,等待着那封一周后即将收到的录取通知。而一年后的现在,我已经在中欧校园里,与120多位天南地北的同学一起,度过了忙碌又充实的一个月。如今回想起来也是有些恍惚,一年前那两个月紧张的申请期仍然历历在目,禁不住下笔如有神,把一些亲身经验和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希望能对正在申请或考虑申请的朋友有帮助。
【背景】211财经院校,在法国有过半年的交换经历,毕业后加入咨询公司工作了7年。
相对来说我的背景比较简单,既没有正经的海外留学,也没有什么炫目的工作经历。那么首先需要写在最前面的是,不要因为自己之前的学习工作经历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经常听到一些声音,例如我没有海外经历,我的绩点不高,我的公司没有名气……MBA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环境,每个人不同的背景都有其闪光点,与其无谓焦虑,不如细细挖掘自己的过去,看看有什么是独特且有吸引力的,这对认识自我和明确后面的申请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申请前准备】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会把申请前这个时间定义为更长的周期,根据不同的背景情况,可以是2-3个月,也可能是3-5年,那么这个阶段最大的准备工作无非三项:1.明确自己是否需要MBA以及什么时候申请;2.申请的目标学校有哪些,他们的要求和偏好都是什么;3.准备GMAT
1. MBA和一般的Master项目在设置目的、课程安排等等方面有很多不同,可能很少有朋友在本科期间就有明确的想法和规划。而我一直觉得申请MBA应该是一个长期思考和判断的结果,而不是一时冲动或者无脑的跟风行为。MBA通常要求至少2-3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大部分工作,MBA可能都不是一个必须项,而工作经验的积累才是更为实际的帮助,对于全日制项目来说,脱产学习是有很高的成本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MBA的认识和判断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如果有朦胧的想法,那么尽早的了解MBA到底是个什么,以及他能给你带来什么。我是否真的需要MBA,我工作几年后去读MBA,花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有机会多和有经验的人做一些交流。心态上的准备我认为才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如果能够有长久的考虑,很多时候申请MBA其实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
2. 在确定要申请MBA之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筛选MBA项目和学校,国内or海外?全职or兼职?我更关注学校排名还是就业去向?课程安排和费用情况如何?通过类似的问题缩小你的目标范围,最后留下若干所目标学校,并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具体的申请要求以及文化倾向。尤其是时间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谋定而后动会更有效率。目标学校可能会随着你对问题1看法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规划时可以花更长的时间去参加意向学校的活动,逐步积累对学校的认识。
3. 如果目标学校有GMAT要求,根据学校能接受的GMAT有效期,提早进行准备。同时备考和准备材料是非常煎熬的,能够将压力分摊开的话,那当然是上上之选。关于GMAT准备,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帖子回馈社会 在职备考历程总结 - GMAT数学专区+考试交流 (chasedream.com),希望有所帮助。
【申请经历(中欧)】
参照上面提到的结构,这个部分我将以我个人的经历来回顾一下我的申请过程:
在我毕业找工作开始,我就存有申请MBA的概念,虽然这个念头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实际转化为行动,但潜意识里还是对MBA有着一个不断清晰和明确的过程。尤其在工作较长时间之后,当我开始明确的感受到知识体系的不足和职业转型的需求,MBA才正式被提上日程。
对于我来说,选择学校的问题很简单,1. 由于后续职业发展和一些其他的考虑,优先选择国内或亚太范围内的项目;2. 因为我的工作年限较长,需要更为成熟和复合的项目。这个标准下,可选择的学校中,中欧和INSEAD便脱颖而出,而中欧立马就成为了首选目标。历史悠久,项目成熟,同时又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享有国际声誉,这所兼具“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学校看上去是个极合适的选择。但除了这些标准条件之外,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一个学校。在这方面我做了几件事,一是仔细的搜索了中欧有关的信息,包括之前的申请分享,这里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技巧性的内容,更多的是从中体会中欧的风格导向,二是参加了中欧线下的career workshop,近距离接触,在这方面多提一句,中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coffee chat、career workshop、campus tour、boot camp……多样化的活动会给你系统性的感受,这所学校是否适合你,三是与中欧人进行交流,我申请时和之前的MBA、EMBA、FMBA Alumni,以及Admissions Team的老师都有过交流,可以说所有人都表现出了一致的友好和热情,深深的打动了我并把中欧作为了我唯一的申请学校。
申请过程中另外一个大头其实是相关材料的准备,尤其是文书的书写,这里有几个建议:
- 文书主要围绕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经典三大问,即why MBA, why CEIBS, why you,第二个方面是对于商业问题的判断,如果你做过我上面提到的思考,这些应该并不困难,更重要的不在于写的多么精彩,而是体现出你独特而深入的思考
- 多花时间,反复打磨,有条件的话请有经验的朋友,甚至是中欧校友帮你看一下文书,不要沉迷于自我感动,换个外部视角可能会给你很多有用的建议
- Be yourself,不要过度包装,不要为了光鲜强行编造事实,请给自己多一点自信,也充分相信中欧老师们的阅历
在准备材料上我确实比较匆忙,实际加上备考GMAT也不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强烈建议在GMAT之外,至少预留一个月的时间打磨自己的材料,同时反复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并相信一切努力都会有所回报。
对于面试的经历,只能说是平平无奇,如果能做到以上的内容,面试的过程无非就是对自己思考的验证,相信有缘分的你一定可以加入中欧的大家庭!
【写在最后】
站在现在回看,中欧的生活可以说完全达到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校园生活无疑也是无比紧张和忙碌的,然而被一群更加优秀的同学围绕的感觉又是美好的,我们有着行业资深从业者,也有年轻的企业家,有归国的海外华人,也有精通中文的国际友人。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努力探索不同的可能,我想这是这一个月我最深入的体会,也希望更多有梦想的朋友加入中欧大家庭,一起追逐广阔的星辰大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