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891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2019 Fall Marketing (CB) PhD 长线申请建议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9-1-21 10:4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还有很多学校没有面试,但lz已经有一个很喜欢的选择了,所以觉得可以写一写准备申请这几年来的一些收获和感想,希望对后面的学弟学妹,特别是申请CB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感想,可能有小样本和幸存者偏差等等问题,仅供参考也欢迎大家讨论。因为lz还在继续面试,也没有完全确定,所以可能帖子会继续更新。
特地开的小号来写总结是因为lz非常害怕公开平台和个人信息的关联,所以希望尽可能最小化个人信息的disclosure,也希望大家不要追问个人信息方面的问题啦~

1. 有条件的话最好先到北美读个相关的学位,再申请PhD;没有条件的话也尽量争取海外交换/交流的机会,或者和海外老师合作/助研的机会

这里相关学位对cb来说可能主要是psychology或者decision making的研究型学位,marketing master LZ当时申请的时候没有找到research-oriented cb master (Columbia Marketing似乎是quant master)。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有很好的商学院的学校(比如NYU,Columbia,UChicago,UPenn,Northwestern,etc.),而且读研究生期间一定是优先和商学院marketing的老师合作而不是只和psych老师合作,因为以后要申请的是marketing嘛!

LZ的观察里有美国相关学位的同学普遍比只有大陆学位的同学申请结果好(包括面试、offer等),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是有connection。LZ在国内读的本科,虽然学校非常好但cb老师人少并且人脉网并没有那么广(跟HK和北美学校相比);到了美国读研究生之后发现这个圈子在北美非常集中,几乎好点的学校同一个领域的老师都互相认识,所以推荐起来容易太多。Connection有多重要呢?LZ和LZ认识的人里,同一批次的学校都是有connection的学校有面试,没有connection的学校没有面试,effect size非常非常大,以至于connection的作用甚至未必能被strong publication offset。
此外北美的商学院资源也丰富很多,lz经常一周能听两个talk,每学期也都有大牛的好课,通过听大牛们相互debate能学到很多东西,也对领域前沿有比较好的感知,一段时间下来进步非常快。相比之下本科时候一学期可能也不会有多少speakers过来讲研究,这种倍数的差距还是会很清楚地反映在能力的提升上的。最后是有北美学位才能有工作签证,这对于毕业后继续做research assistant/lab manager是有非常大加成的(我几乎没见过support visa的cb RA/lab manager position)。通常来说结果比较好的cb申请者都会有RA/lab manager经历,either on campus or post-graduation, 这段经历不仅是一种research training也是拓展network、拿好推荐信的重要机会,所以是非常珍贵有用的。

总而言之,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先读一个北美的学位(或者去交流/做助研),并抓住这段经历给的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和拓展connection(当然不建议过度networking,没有实力之前的过度尬聊可能会有huge negative consequences)。这样的一段经历对于cb申请会有极大的作用!

2. 申请重要性Connection > Research Experience > school brand >> everything else

lz自身背景不差,学校、GPA、推荐信和T G都蛮好的,但是这样的申请者literally一抓一大把,光靠这些是不太可能stand out的。根据lz的经验和观察来看,research对于好一些的学校来说是最最重要的。这里的research不单单是指表面意义上的publication/conference presentation,更重要的是你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研究本身和整个cb领域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体现在很多地方, 比如SOP里分析自己的research interest,比如面试的时候老师会challenge你做的projects的alternative explanations/moderators/contribution,再比如你defend自己的观点和点评自己喜欢的paper等等,对这帮psychologists来说是很容易看出来or感觉到的。所以这不是一个能够伪装的点,还是建立在自己日常的research积累(literature/research projects)、思考和与cohorts/advisor之间的讨论之上的。

我建议在面临任何形式的coursework/exams/entertainment etc.和research的冲突的时候,都以research优先。比如lz经常翘课去听workshop或者翘课去参加meeting,能不选课就不选课(也是因为项目开的课都不太relevant),但是如果有好的relevant research courses都会想办法去上,期末考试前一天晚上还在改research survey等等。事实证明这个策略对lz来说是很有效的(当然也是很多教授建议lz这么做的),没有一所学校care过lz的coursework/scores,但是都对lz的research特别感兴趣。

3. 给定前两条,最重要的是命

对CB感兴趣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profile都越来越强,可能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好老师回国做教授,把这个领域在国内进行了推广;另一方面是因为领域竞争一直很激烈,导致大家为了多一些录取可能都开始出国读硕士、毕业后继续做很多年RA和lab manager等等(这一项美国人尤其多),导致申请者平均背景水涨船高,过去的成功案例如今越来越可能不再适用。On the other hand,因为好学校基本都录的非常少(1-2个,多的3-6个),一旦某一年遇到几个横扫型选手(比如有超级牛推的美国人或者有很多年经验的Ivy美国人)基本后面的人都不太能有top school offer;但是反过来,如果这一年没有横扫型选手,大家都很nice地提前withdraw,那么进top school的概率就会大幅提高。

总的来说,虽然出国读好的硕士+毕业后再做1-2年RA/lab manager可以大幅提升拿到好的top school面试的可能性,但最后能不能有offer,还和当年的情况有非常大的关系。学过统计的大家可能都知道,sample size一旦收的非常小,那么随机误差就会非常大,但这也另一方面给CB placement的分散性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假设学生自身能力和最后的placement有高相关,因为招生时候的随机性过大(招的少、不可观测的能力多),毕业的placement随机性也会随之提高,从而超级牛校不一定有超级牛的placement,好学校(top 30)的placement实际上都差不多。所以命的成分虽然非常高,但LZ建议大家也不一定需要纠结好命与坏命,只要能怼进一所好学校,未来都是一片光明!



收藏收藏54 收藏收藏54
25#
发表于 2024-3-12 21:55:18 | 只看该作者
mark
24#
发表于 2021-6-2 16:17:29 | 只看该作者
Mark一下!               
23#
发表于 2021-4-27 12:15:44 | 只看该作者
Mark一下!               
22#
发表于 2021-1-31 19:56:41 发自手机 Web 版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新闻传播(财经新闻方向)的硕士对于CB方向有帮助吗
21#
发表于 2020-3-11 14:54:14 | 只看该作者
Mark一下!               
20#
发表于 2019-10-25 02:33:17 | 只看该作者
mark
19#
发表于 2019-10-19 17:40:0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太棒了
18#
发表于 2019-8-26 19:34:38 发自 iPhone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17#
发表于 2019-8-8 20:48: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保持好心态,努力,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
16#
发表于 2019-6-8 05:52:1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22 03:5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