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9342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7-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经常看到有人说,MBA is not for everyone。这真是典型的委婉,其真实含义是:相当比例的人读MBA都是亏本的。最大发现:很多学校的就业报告都是假的。
就算是有一部分真的,在欧洲商校,很多报告的结果也跟中国学生关系不大。
欧洲MBA就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选择,很可能很长时间不能回本,不如来欧洲大城市买房。本贴发出一段时间以后,爆出西班牙的IE商学院因为在排名调查作假被financial times抓住,因此不能参加排名。
(我本意是写个长段子,但回帖的含金量实在是太高了,建议看完cheesechan回帖的讨论!可以点击“只看该作者”看他/她提供的知识干货)
欧洲的MBA跟美国有很大的区别,之前在下面这贴零散说过一点,可以参考一下。基本上,欧洲前三的MBA能跟美国S16比一比,从第五位起,MBA对于收入的意义在欧洲跟读个顶尖的商科硕士区别不太大。CEMS是欧洲最好的本科/硕士商校联盟,他们的本科读MBA主要是去美国的。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03079-1-1.html
这个坛子里有中介活跃,各种扭曲大家的讨论方向,想正一下试听挺费力气的,工作忙,以后不会经常来了。我就想提醒一下,如果你的条件够去三所顶尖学校,你却选择一所三线学校,只能说明你的眼界就是三线了……
本贴用Victor Cheng的business situation framework分析一下,是否应该持币入市。省略数学计算部分,大家的GMAT数学都50,自己能算。
Customer:你的未来雇主们
Competitor:所有竞争同一个岗位的其他人,不仅仅限于MBA同学
Product: 你的技能包,包括技术能力,语言能力,领导能力,networking能力
Company: 你,你妈,你亲爹,你干爹,你mentor,你过去的network
=========================================
Customer:
谁是你的未来雇主?有多少个这样的未来雇主存在?他们要什么?他们愿意付你多少?怎么进这些公司?
写贴时日,欧洲主要的MBA雇主集中在咨询业,一些金融业(在萎缩),公司财政部门,公司marketing部门,以及一些覆盖这些部门的轮岗项目。行业上来说,之前以快消和医疗制药企业为多,现在出现了一些互联网零售业雇主和startup。
咨询业无所谓背景,但欧洲咨询业喜欢能说至少两门欧洲主要大语言的学生。金融业曾经是不需要几门欧洲语言、相对容易进去的行业,萎缩中还是有希望的。
普通的欧洲公司雇主,要的是有对口经验的人,入职直接可以用。除了进marketing部门有一些转行可能性,其他部门基本不可能。语言要求是个很大的障碍。到发帖的这一年,基本上所有公司该有中国分部的都有了,marketing不需要在欧洲雇中国学生做中国市场,procurement不需要在欧洲雇中国学生管供应商。而做欧洲市场肯定不能只会英语,财政则需要懂欧洲规则的经验,供应链需要欧洲本土经验。轮岗项目除了少数几个,通常不提供欧洲工作许可,没有欧盟护照不能申请。
互联网零售企业以AMAZON为代表,遍地招人,累,辞职速度也快。但,不乏为搞到身份的好跳板。
国内的雇主主要看大学的名气,欧洲大多非英语国家的学校属于弱势群体。决定回国的同学很多是为了迅速升职不是为了转行,但国内的雇主也不见得愿意因为你读了个一年制的MBA就放弃其他比你多三四年工作经验的候选人,他们说:你又不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要价还更高。如果回国做同样的级别,就要考虑投资收回的问题了。但,如果回国是为了做金融业,或者欧洲学校是MBB的target school,这个方向是可以走的。
新加坡已经转型做东南亚市场了,会中文优势没有了,加上现在工作签证又很紧,不能当成主要目标。
Competition:
欧洲本土的MBA学生很快就发现,大多数公司的MBA PROGRAM没有欧洲名额,只在美国学校招,并且要求美国工作许可。欧洲本土学生之间的竞争,经常是会多少门语言之间的竞争,并且人家还有主场优势,从小学到大学的校友network,而不仅仅是这个MBA的校友网络。此外,有一些针对MBA招生的公司的轮岗项目,在欧洲一般就面向三四个学校,那些“新锐”,最近几年排名升得很快的MBA,都不在里头。欧洲的中国MBA学生,在除了金融业之外的行业,统统败下阵来。幸好还是有几个欧洲公司的轮岗项目覆盖中国,愿意招中文人才。中国学生在这里最大的优势是不会因为喊价过高被公司拒绝……你自然不敢喊高了。有技术背景的同学,发现会编程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但你非常犹豫是不是读完MBA要去做个程序员,就为了留在欧洲吗?
Product:
你也很快发现,由于所有的学校都在扩招MBA,你是一个commodity。你没有办法降低自己读MBA的fixed or variable cost。你所能做的是尽量让自己differentiate,然而这很难,你一年能掌握一门新语言并用它工作吗?接下来你发现,你最大的differentiation仍然是你读MBA前做的职业的技术能力,而你的leadership在投简历时毫无用武之地。你努力去networking event,为了开辟新的distribution channel,参加各种要交钱的公司人士见面会。在一个全新的国家,你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展现你的风采,转眼一个本土同学就用母语跟那位经理谈笑风生。最后,通过networking,你拿到两个startup的business development offer,那个工资可能比你在国内拿的还少。
Company:
再接下来你发现,其实你过去的network,从小学到大学,才是你最重要的distribution channel。你的管理层——你妈,她不逼你MBA毕业马上生孩子,你要磕头跪恩。你亲爹向你保证,没有工作他养你,邻居家王叔叔的公司也可以去先帮忙。你热泪盈眶,突然想起你干爹,他最近投资了国内的几个小创新企业,觉得你背景还挺不错的,建议你跟他去做。你电话给当年你工作的公司的mentor,他刚被裁员了,也认真推荐你跟干爹去试试。
你帮两个前女友代购了一些包,在你读MBA期间,她们先后都升职了,表示看在你的颜值上,不计前嫌,愿意帮你看看自己公司的内推位置。
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最大的tangible asset是自己的颜,虽然读MBA多了不少白发;你最大的intangible asset,是能够和平分手后继续做朋友。
贷款读欧洲MBA,又没有打算进金融业的, 深夜要去镜子里看看自己的容貌。
================================
正经一点地说,想要快速在自己所做的行业升职的,还是留国内多修网课,多考证,多跟人network。欧洲的MBA,尤其非英语国家的MBA,如果你语言不够直接上来就工作的水平,收回投资的风险巨大,谨慎跳坑。一般来说读MBA的人有三种jump:country, function and industry。跟朋友交流下来认为country最难换,尤其在欧洲,中国人语言能力太差,总共就会英语而已。如果是回自己的国家,换个function或者industry相对都不会那么难。
--------------------------------------------
发帖一段时间以后有人问leadership program的选人问题,因为自己和同学都有不少面试这种program的经验,当时就做了个总结,现在补充一下。Leadership program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要求assessment center面试,简称AC,就是群面。
能去AC的人CV背景都是优秀了,不会有公司搞不合格的人去参与AC。
那个回帖一直在扭曲我的意思的人我不回他,我已经看出来他的经历有限,不能够跟我同水平讨论这个问题。大家专心看Cheesechan的回帖就好。
就我们当时总结的情况,有两种AC组合:
第一种是有一个学校的人占了大多数,然后混了几个其他学校背景最合适的人。
另一种是每个学校都只叫一个,最多两个人过去:理由是第一种AC里同学里互相认识的造成不公平的优势,会让少数派学校出来的同学连发言机会都被压制。同时确实也有性别的缘故,有时候target school里就是找不到足够的女性candidate,所以得从非target school拉来。
AC的面试官会是一大波人,其中有full time MBA degree的那几个,基本是target school出来的。
AC一般一次会有12个左右的candidates。有时候12个人一桌讨论,有时候会分两桌。
但无论哪种AC,最后如果录一个,那一个肯定就是target school的。如果录几个,那么其他学校还算有希望。
就我加的Linkedin看,所有能被选中AC的人背景都很不错,而且很多人是老去各种不同公司的leadership program面试的,所以我能够做这个总结。
面试官打分,给自己学校最优秀的那个candidate偏心分是完全可能的。
两个candidate总得分均等的情况下,取target school那个。因为学校好,校友网强,工作以后难免会要用到公司外的校友关系。
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根本不是AC里怎么表现。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公司做campus visit的话,只要CV合格就有机会在campus interview里展现自己从而进入AC。而你不是target school的人,连campus interview的海选机会都没有,就真的只能拼网申的CV质量了。前者可能是1/50到1/500的机会,后者是1/5000吧。也就是说区别并不是当你是1/5000里CV最好看的人进了AC,而是当你的CV是1/50里最好看的且campus interview表现不错就进了AC的问题。
我再举个例子,一个MBA毕业生管培项目的target school是LBS, INSEAD, IMD,只做这三所学校的campus visit。我遇到一个人在LBS,本科毕业以后就是自己创业的,做了两三年。另外一个人在Bocconi,本科毕业以后在全球顶尖企业管培,做了五六年。这两个人都进了同一个AC。你觉得LBS那个人如果在Bocconi,光靠网申发自己的CV,会有同样的机会进AC吗?可以debate说也许创业那个人本身就比管培那个优秀所以人家去了LBS,所以人家被公司录了,但回头再想,纯网申要是有过千CV,你指望HR那么仔细地看出你的优秀?网申肯定是优先挑CV上公司出名和职位带manager的,流利三四门语言的呀。
我不喜欢以自己投了多少中了多少来计算。举例,有个同学总共就投了两个MBA leadership program,两个都去AC了,其中一个人家感觉公平,看中的是本科和工作经验,另外一个感觉是去给target school当diversity factor的。这种总不能说人家进AC是命中率100%吧?最后毕业也只是找了个没读MBA一样可以做的活。我自己投的多一些,一开始不信邪,后来发现虽然网申是能申,在有target school的情况下除非流利讲三四门欧洲语言,确实是没戏,最后进的都是没有target school那种项目的AC。个人毕业的时候有不少工作offer,但大多数都是读MBA之前也能拿的,只有一个是需要有MBA学位的。所以说MBA现在对于找企业工作帮助很小,就是一个commodity,不是去投行或咨询的话,很大程度还是看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本科学位。去个好的学校,至少同学水平高,将来十年内可能有用得上的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