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7240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9-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记者 刘然) 十几年前,移动通信技术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 如今,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已在国际4G标准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华为、中兴等企业也 在4G市场中占有了很大的份额。而这些,和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 虎及其团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因解决了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这一世界性难题 ,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人民网通信频道: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下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情况。
尤肖虎:移动通信的发展非常快,发展业务也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移动互联网, 把互联网搬上手机应该说是一种趋势,所以对移动通信的带宽提出了很大的需求,而我 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频率。
我们可用于移动通信的频谱资源是非常之有限的,频谱太高的话,传播距离太近, 频谱太低的话,没有这么多的频谱资源。频谱资源是受限的,但我们的需求是飞速增长 的,怎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变得很关键。打个比方,像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我们 土地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满足车流量增长的需求,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在我们这个发明奖项目中,我们做了一个容量逼近传输技术,涉及到30多项专利。 基本思路就是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架设一个多维度的立体的“高速公路”, 使我们的流量能够增加100倍甚至1000倍,同时所占用的资源稍微增加一点,成本和复 杂度也增加一点,但是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人民网通信频道:您对近几年中国通信业发展的趋势怎么看?
尤肖虎:中国的通信产业起步比较晚。在国际上第一代通信产品兴起之时,也就是 大哥大时代,我们国家还是一片空白,不论是产业还是科研。
第二代移动通信从90年代初进入中国,那时候我们的产业和大学研究所的研究才刚 刚起步,赶上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一个尾巴。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情况就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9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产学研用结 合我们就瞄准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做出了TD-SCDMA的国际标准;产业也有很 大的进步,华为、中兴、大唐都是在世界上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
第四代通信技术的情况就更为乐观一些。在国际上一些基础技术、基础理论刚刚开 始的时候,我们就跟上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 平。举几个例子,4G的国际标准中国有很大的发言权,我们的提案数占到了全球的四分 之一左右;产业上,华为、中兴已经占有了4G很大的份额,占到一个很有利的位置;大 学和研究部门也具备了比较高的水准,比如说我所在的实验室,每年在最高学术期刊上 发表的论文数,可以和国外的一流实验室比肩。我们获得了国际通信界最有影响的IEEE 通信理论莱斯最佳论文奖,表明了我们的学术成果也被国际学术界所承认。总得来说, 我们国家的移动通信是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