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是两年前申请的港大MFin,现在已经毕业了。申请季的时候CD给了我很多帮助,所以决定写点东西回馈论坛。
商科硕士,本质就是读完了以后找个好工作。所以我认为选校的时候,重要性排序为:就业》同学质量》课程设置。
一、港大MFin就业
毕业生在香港找个工作非常容易,香港商业银行的offer是可以拿来保底的。MFin项目应该90%可以留香港,但是最后有些人找到更喜欢的工作就回内地了。
香港外资BB的前台还是有难度,但是,如果你可以积极networking一下、好好利用学校的career centre改简历,还是有希望进的。据我所知当年MFin很多人拿到了BB暑期的面试。拿到面试就纯看个人能力了,跟学校没什么关系。我们这届在港就业的,有外资S&T,IBD;内资IBD,RS,AM。
针对国内的券商(专门指投行和研究),国内金融人才普遍供大于求,竞争很激烈。但是,港大的名声还可以,过简历关是可以的。最终回国内就业的,有排名前三的IBD,排名前三的研究所等。
至于找到上述工作的毕业生占全体毕业生的比例有多高?比例还是很高的,至少七八成。可是,那七八成会不会包括你?这跟你刚进MFin的时候怎么规划自己有很大关系。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要想好几个问题:
首先,职业目标是什么(IBD,Research,Sales,Trading,Investment,虽然都是前台,但是工作内容相差很大的)。
其次,怎么达成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岗位对人的要求都不一样,了解相关岗位的需求,并且按照需求,有针对性的去做实习,为自己在招聘中增加分量。比如说IBD需要会计好、实习多、能加班的;研究需要逻辑强、实习多、数理功底好的;sales需要长的好看、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trading需要有相关交易类的实习、会数据处理、最好能懂点VBA的。又比如说,你想留香港,就多去networking,把粤语练好;想回北上深,就多看看国内清北复交的同学都在学什么、做什么实习。
总结起来就是,找工作这个事情,要提前规划好。港大MFin这个平台是很好的,想留港非常容易,回内地也有很多机会。但是,这个平台的价值不等于你的价值;认真规划、步步为营,把自己的价值展现出来,才能充分利用港大给你的机会。
二、同学质量
40%有工作经验,60%应届生。应届生的学校都很好,清北复交本科和美国前30本科的还是挺多的。有工作经验的多为中金等券商、四大、银行等金融机构,PT会有外资BB的在职员工。楼主感觉,同学都是专业基础扎实、软实力也很强的人。跟同学做group project也学到很多。
三、课程设置
非常quantitative。很多涉及数理推导、编程的课。数学不太好的人可能会比较辛苦。CF Stream 是workload最大的,FE Stream 作业量不大,但是较费脑。RM Stream 相对轻松。想做IBD,RS,Sales,Investment的同学建议选CF,想做Trader选FE。
综合就业情况、同学质量、课程设置来看,HKU MFin是个很好的项目。个人意见,HKU MFin综合来看是好于Brandy,RU,JHU这个档次的美国项目和UCL,IC这个档次的英国项目的。当然,楼主并没有说这些项目不好,其实楼主还是非常喜欢这些项目的;这只是楼主个人看法,而具体选校是个很私人的事情,还需要各位自己决断。
按照CD的惯例,附上自己当年的背景,增加点击率。本科前十985,GPA 3.6,GMAT 760,TOEFL 109,实习三个,社团活动和小奖若干。
楼主平时忙,可能没法给各位答疑了,抱歉。楼主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们。
最后感谢CD在申请季给我的帮助,还有各位小伙伴和前辈(虽然大部分人现在都不上线了)给我的鼓励!
楼主2018.6.3补充:
居然碰到2016年跟我一届申请的小伙伴还在上论坛,觉得很开心,补充一下他的问题:“一年的项目,就业时没有那么神奇,不太可能比美国项目强”
楼主认为:首先,要考虑到HKU是target school,不论外资投行还是中资券商,都毫无疑问。美国罗村brandy这个档的学校,对于外资行不一定是target,国内土鳖HR都不一定听过。其次,香港毕业生自动有工作签,不用公司sponsor visa,就业上比美国好多了。我当时毕业也是拿了几个香港金融业的offer的,自认为并不难。
最后,自己努力真的非常重要。不要以为有个港大的牌子就能唬住人力了。过了简历关,面试的时候你有几斤几两很容易看出来。还是要自己努力,努力方法看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