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400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10-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首先说明一下,此贴非ICS学校官方设置,主要是由ICS毕业生来管理。如果有不确定的信息,一切以学校官方答复为准。学校网址:
http://www.ics.hit-u.ac.jp/
其次,欢迎大家加微信号ZiqiGuan, 校友Ziqi(2012-2013,YLP)目前还在继续做着兴趣使然的免费咨询劳动力,不过也许哪天就交班给继承人了。
ICS 2017年入学的录取结果已经基本尘埃落定,详见update。
update 19/04/2021
ICS非官方申请群从2013-14年做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期间整体还是很愉快的,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学弟学妹,其中有些更是主动加入了为申请人服务的行列。
但是,申请群从今年开始应该不会再做了。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近两三年来,申请人的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将我们这些老生志愿者当成用后即抛的工具,甚至还在背后议论我们可能是享受所谓的“权力”“被当做前辈的快感”云云。
我们多年来在学习、工作之余抽出自己的私人时间,为申请人和新生提供包括建群管理在内的各种资讯服务,从来没有(也没打算)索要任何回报,但也不可能圣母到帮助了别人还要开心地接受各种漠视、猜疑和诋毁。当这种情况一再发生,停止系统化的申请咨询服务,应该说是必然的结论。至于那些所谓的“权力”和“快感”,只能说某些申请人自己把它们脑补得太重要了,对我们来说根本什么都不是。
当然,我们很清楚不能以偏概全,并非所有申请人都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和感恩之心。因此,依然欢迎有问题的申请人添加微信ziqiguan,我个人会在力所能及+认为值得的范围内提供帮助,但在此之前,还请申请人扪心自问几个问题:
(1)我是否觉得接受来自他人的无偿帮助理所应当,因为他人会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无形的快感?
(2)我是否已经自己尝试通过官网等渠道尽量收集了申请所需的基本信息,并且对自己出国留学的动机、职业规划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思考?
(3)在(2)的基础上,我是否有一份较为清晰的问题清单,这些问题确实需要来自以往毕业生/insider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第一个答案“是”或第二、三个答案“否”,那么就请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以上。
update 18/06/2017
1)录取
到目前为止,ICS 2017自费生申请结果已经确认,共计录取二年生24人,一年生8人,共计32人,略微超出预计的28人但还是少于往年;其中中国内地学生9人,香港学生2人,全部为二年生(对于希望留日工作的申请人,一律推荐二年项目;对于不打算留日的申请人……那要看图什么了),并全部加入了水得一塌糊涂的微信群。
YLP(公派土豪留学生)录取情况尚未最终确定,当前已经拿到offer的中国学生3名,尚有一名在waiting list。
自费生中获得大奖之一白贤奖(¥25000/年)推荐资格的中国内地学生有3人(2015:5人,2016:4人),GMAT成绩分别是750,740,740,相比欧美名校拿奖门槛还是低很多的。另一个大奖MEXT奖学金,今年无中国人获得(往年最多1人)。
2)申请
2018年入学的申请咨询已经全面开放,有不少意向申请人主动加入了微信水群,每天一边复习考G,一边浪费大量时间探讨跟申请/考试毫无关系的人生话题,尚未加群的童鞋们请三思。截至目前,已知G考出的最高分为760。
3)就业
2017年的主要就业群体为2015年入学的二年生(如前所述,就业导向的学生很少选择一年项目),此届中国学生在日拿到的offer(不代表最终选择的offer)包括:四大,保险,金融分析,咨询(非MBB);也有少数学生选择回中国就职或创业。
以上信息无任何根据,仅供大家参考。
update 16/10/2016
根据最新官方消息,由于2017年MBA自费生招生总人数减少,部分奖学金的名额也会对应减少。
例如,在ICS覆盖人数最广的第三方奖学金之一白贤奖学金(Bai Xian Scholarship)发放名额可能从10人减少到5-7人。根据以往惯例,为了保证多样性,来自同一国家/地区的白贤获得者通常不会超过白贤总名额的一半,这意味着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获此奖学金的总人数可能不会超过3人,相比2015年(5人)、2016年(4人)有所降低。
不过,以上的数字均不是最终版本。2017年自费生的招生人数尚未定案,而奖学金最终发放的名额也将视MBA/EMBA的实际招生名额而定。
白贤奖学金往常的额度为每年每人2.5万美元,足以覆盖学费和大部分的生活开支。
update 13/11/2016
有童鞋问到ICS和一桥本部MBA项目(HMBA)的区别,这里普及几个主要的点:
这两个项目的定位有很大不同,ICS全英语教学,申请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学生平均年龄约30岁),课程设置比较接近我们通常理解的北美/国内MBA项目(实务与就业导向);而HMBA全日语教学,申请不要求工作经验(有很多应届本科生,整体年轻很多),课程设置更接近日本的大学院(研究导向)包括毕业需要写essay/dissertaion。
项目定位和招生情况不同,自然就业情况也不同。HMBA以应届生申请为主,毕业后自然多是新卒入社;而ICS招收的都是已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是以中途采用的形式进入日企,position和薪水也就不会是新卒标准。尽管日企传统上对MBA接受度不高,但ICS开设多年来,一直很注重就业指导和企业关系开拓/维护,因此形成了一批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对口企业;这些日企未必像欧美企业一样有专门的MBA通道,但也很清楚ICS的毕业生定位。总之,只要是通过ICS官方(就业办/教授)介绍的工作机会,基本不可能是新卒定位。
不过,学校推介中途采用的工作机会是一回事,能否拿到合意的offer还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工作背景、语言能力和综合基本素质等,这在任何B-school都是一样的,此处不再赘述。从过往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行各业都有,其中以大型日企的Finance/Mkt/Strategy/Corporate Planning部门较多,也有部分去到不少申请人关注的投行(Mizuho Securities)、咨询(BCG)等行业。这些过往毕业生的去向固然可以参考,但更多地只代表了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如果申请人对某个行业/公司/职位有特别的兴趣,建议还是首先冷静思考自身背景能力是否适合,然后有可能的话在入学前尽量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硬”提升(如报考相关资格证书、提升商务日语能力,等等),而不是默认为想去哪里学校就一定可以推荐成功。毕竟绝大多数B-school都只是一个为有准备者提供各种机会的平台接口,而不是无所不能的法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