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3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3-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哈佛商学院(HBS) MBA 在读学生分享会 - 在线(8/8)
日期:2013年8月8日 周四
时间:21:30-22:30
嘉宾:Ken
公告:http://forum.chasedream.com/thread-867978-1-1.html
[开始]-哈佛商学院(HBS) MBA 在读学生分享会-文字实录[2013-08-08]
第一部分 嘉宾分享
Ken:大家好,我是Ken。我之前在国内学化工,后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六年,做的是销售,在工作到第三年半的时候就开始负责公司大中华地区的一条产品线,有一个团队,负责台湾、香港和大陆的销售,从2011年开始考虑GMAT和托福考试,GMAT760分,托福113分。
为什么我要申请MBA?其实我的想法不像很多同学,会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或者说我知道现在很多人读本科的时候就想着说将来我要去做什么样的工作,工作几年我要去读什么样的MBA,我是非常的偶然的机会,2011年5月份的时候听到有人说你的Background挺好的,应该可以试一下读MBA,我是从那个时候才萌发了申请MBA的想法,我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我这辈子没有在国外经历过教育,没有在国外工作过,可以说我觉得这可能是人生为数不多的机会能够把工作辞掉,什么都不用想,读两年书,我并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做一个非常细致的规划,对我来说我想去做就做了。
我决定申请以后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基本上就是正常的流程,把考试给考了,然后看了一下学校,决定申请策略,这些我现在不多讲,接下来大家有一些细致的问题我会逐题来回答。
选校方面我是如何了解学校信息的?我觉得了解学校信息主要就靠两方面,一方面是网上资源,另一方面就是和在读学生或者毕业校友联系。我觉得在网上了解学校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没有太多东西可以follow,好像大家能看到的信息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肯多花功夫,你在网上其实能挖到一些别人可能看不到的信息。每一个学校的官方网页里头都有非常多的内容,很多人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找的,如果你愿意花时间进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相信你会找到很多很有用的信息。关于怎么样联系校友,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通过关注CD的一些分享会,其实我联系校友就都是同一个办法,参加CD的分享会,尤其是线下的分享,在结束以后争取能够上去跟校友们说两句话,在接下来把他们约出来喝杯咖啡。只要能认识一个校友,他就能帮你搭上其他校友。
怎么样选择学校? HBS可能就是对这个学校的向往,相当于一个名校情结吧。其实说起来是挺傻的,到了所有学校的essay题目都出来以后呢,我就把自己想申请的学校的essay题目全都列出来,看哪个学校的题目我会写,哪个学校的题目我不会写,不会写的题目我就不考虑了。比如Stanford的题目我不会写,Wharton的题目我不会写,我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学校放在申请的考虑里头。这不是我建议大家用的方法,但是我是如实的告诉大家我当时是怎么做的。我觉得essay确实是一个很花时间的东西,如果你写一个学校的essay写得很痛苦的话你要想一想是不是换一所自己写起来好写的学校会好一点。
申请的时间安排,边工作边申请有什么体会?申请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好在我的英语比较好,所以我在考试方面花的时间特别少,很快就把两个考试给考了,主要的时间还是花在了了解学校和写文章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你如果要边工作边申请就肯定意味着你要少睡觉要牺牲一些个人的时间,这是必定要经历的一个痛苦的过程。你如果第一轮申请到了,这个过程就短一点,也就是两三个月,如果第二轮申请到呢,那辛苦的时间就长一些。
推荐信找哪些推荐人,为什么?我就讲HBS的推荐信吧,HBS要求三封推荐信。我给大家三个推荐人选择的策略是一个选你的直接老板,一个选同样是公司里的职位比较高的人,他说话会比较有分量,而且最好是外国人,假设你是在国内工作,如果你的三个推荐人里有一个美国人或者欧洲人,再搭配两个中国人,这样会比较全面一点,第三个推荐人我选的是跟我在生意上有往来的一个经销商,这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选择,你找的三个推荐人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评价你,他们的评价能够给AO展现一个全面的你。如何跟推荐人沟通,给大家的建议是尽量早点把推荐人确定下来,然后尽量早点跟他们交流。很多同学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推荐信等到了最后几周才发给推荐人,这个时候其实时间已经很紧了,我建议大家现在就想一下要申请哪些学校,然后提早就去把需要发给推荐人的问题都看一下,看有多少问题,问题有多复杂,然后把推荐人确定下来,现在就尽快发信息给他们,告诉他们这是我要请你帮忙回答的几个问题。如果大家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推荐人,他们都比较忙,你要给他们留足够的时间。另外一个关于推荐人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找自己能够信任的人,最好的方法是跟他交流,希望他写在推荐信里的主要观点,他写好了推荐信以后最好是能够发回给你检查一下,和他讨论一下,然后再发出去,这是我当时做的事情。我自己的经历是这样的,一个推荐人是我以前的直接老板,一个是我们全球市场部的总监,是美国人,第三个推荐人是我的经销商。
如何准备essay,essay写作的感想和体会。我想这一块是很重要的一块,关于essay我想讲的第一点是大家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在essay上,这不是讲essay不重要,而是说我看到过很多申请人都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我们想一想整个申请的过程,学校要看一个申请人的可能就有十几个指标,比如本科学校,GPA,在什么公司工作,工作这几年的表现,职位上的提升,你的简历,你的essay,你的推荐信,你在online application里面回答的一些问题,你的面试,所以他要看非常非常多的东西,essay只是其中一块。有很多申请者花了50%的时间在里头,这是一个不太明智的时间分配,我给大家第一个建议就是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在essay。回到HBS来说,大家可以看到从前年到今年,整个essay的文章数量越来越少,这其实跟HBS招生办的老大的想法是一致,他在公共场合都写过这样的blog,他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他看到了很多申请人花了过多的时间在写essay上,他不希望看到申请人把essay看得太重,而是希望申请人能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application,这是给大家的一个建议。这一点说完以后,关于essay方面的感想和体会,说得比较笼统一点,第一点是提早动笔吧。其实最难最难的就是第一版,你要纠结到底要写什么,到底要怎么样写,把第一版写出来,找一些信任的人,你觉得有能力的人和有观点的人帮你看,或者通过类似CD的workshop中认识一些朋友,一起组一个申请的小组,大家项目帮忙看文章,起码让两三个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帮你提一些意见,尽量早点写早点去改。还有一点是关于essay的小窍门,这是我写essay的时候用的一个方法,大家写的时候尽量把自己放在AO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他们每天看好几百份essay,他们的工作量非常非常大,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所以你的字数是一定要严格控制在他的要求以内,此外,还要尽量做到避免特别长的句子和难句,不要觉得essay是一个展示你英文有多好文法有多好的地方,这个不是essay的目的,essay的目的是把你的故事讲清楚,最容易把故事讲清楚的是用短句子,用一些简单的词,不要用长句子长段落,基本上我所有的段落很少有超过四行的。我有很多一句话的段落,如果我有想强调的内容我会把它单独放做一段,尽量让essay在版页,在句子和段落的设计,让AO看起来比较舒服。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小窍门的建议。
最后我讲一点,关于面试怎么准备。还是跟刚刚说推荐信的比较类似,就是提早准备,这也是很多人会犯的一个错误。面试毕竟是用英文进行的,我相信在线的大部分同学英文都不是母语,我们很难在一周的时间以内通过强化的练习让自己的面试提升一个或者两个层次。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提早准备,等到你把essay和online application都忙完之后呢,别等到你拿到面试才开始找人帮你做模拟面试,提早去准备面试的策略,提早去搜集每个学校的面试问题,提早开始每天练口语。关于面试的第二个建议是尽量多找不同的朋友帮你做mock interview,我还记得我在面试的前一周每天晚上加班完以后就找一道两个朋友,这些朋友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我会请他们帮我做一个45分钟的面试,让他们给我提意见,不仅仅是对我的内容提意见,还有我的仪态,请他们帮我关注在面试的过程中是不是经常有小动作啊,我的眼神接触是不是够好,我的手势等等。所以大家尽量让不同的人给你做评估,从他们那边得到不同的反馈,然后去改进。
第二部分 互动问答
1,HBS第一年的心得?实习和就业的方向?
Ken:我觉得第一年是挺好的感受,我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东西,学校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学校,有非常好的校园设施,基本上是最好的校园设施,非常好的同学,这是一个让我非常高兴的意外,因为去学校之前我听到过一些关于学校学生的负面评价,说很多学生都会比较自大傲慢会比较自我,但是实际上跟这个几乎是相反,我遇到的绝大部分人都非常非常的愿意帮忙,而且他们都很聪明情商也很高,很会为人处世,如果大家还听到有关HBS这样的比较负面的评价的话,大家不用理会。学校的教授总体来说也很不错,我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各有五个教授,这五个教授基本上都会有两个特别特别好的,两个是中上水平,也很不错,虽然不是顶尖的,跟另外两个特别好的比肯定没有那么好,但是也是很好的教授,有一个是相对来说年纪比较轻经验不是特别足的一个教授,我也不想误导大家说所有的教授都特别特别牛,不是这样的,但是总体来讲还是非常的不错。
我相信在网上HBS是有丰富的关于实习和就业的数据,但如果我们讲第一年结束之后去实习的方向的话呢,我们班90个人,估计有20个在纽约,在纽约的人里头估计有十二三 个做的是金融,基本上都在买方,卖方可能有两个。在纽约的其他人还有做fashion business的大概两三个人,像我这样做general management的也有两三个人,其他人分布在高科技行业和初创型企业。除了纽约以外,去三藩的可能有10%的人,去芝加哥可能有5-10%的人。整个班级从行业上来讲,我觉得咨询占到25%,金融占到25%,剩下来的就什么都有了,比如high tech,现在创业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有这样的趋势,然后做general management的人也相对比较多,这个可能也是学校的一个特点,学校这块比较强。
2,请问HBS有没有与青少年发展或教育相关的club?或与教育学院有些什么network吗?我postMBA希望从事相关领域,不知道HBS有哪些资源。
Ken:我印象中好像是有教育相关的club,我建议这位同学去网上查一下,网上应该有把所有的club全部都列出来,我和教育学院完全没有什么联系,我们基本上和外面的学院的network会比较少,其实学院一个年级就有900个人,这么多的学生,和他们去做各种活动都已经搞不过来了,根本没有任何空余时间去和其他学院做互动,当然零星会有一些。我觉得如果你真有兴趣要和教育学院做network,哈佛网站上有一个特别好的网页,它把学校里头所有学院每天所有的课外活动包括所有请外面来的人做的讲座,全部都列在一起,大家来了以后如果感兴趣可以上去查,绝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向所有的学生开放的。
3,你感觉HBS的课业压力大吗?是否有传说中内部竞争非常激烈,甚至不够团结的情况?如果修双学位,是否更加Stretch,完全没有Social的时间了?
Ken:我想再帮助大家澄清一个认识的误会,我在读MBA以前也有很多同学跟我说过MBA特别特别的苦逼,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而且我还听到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就是说学习、社交和睡觉这三个东西里头你只能选两个,我当时有点被吓到,但是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我先跟大家说我在学校的状态,每天能睡7个半小时,多的时候可以睡到8个小时,少的时候最起码也有6个半小时。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压力特别大的人多数是属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的人,或者说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想要做到极致的人,这两类人压力特别大。我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跟我一样的,首先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是说我这个去看看那个也去看看,我知道自己不想做金融的卖方,不想做consulting,把这两个方面排除之后,大概50%的活动就不用去参加了。在学习方面我知道自己不做最好的学生,HBS的成绩是分1、2、3档,还有第4档就是fail,我进学校第一天就下定决心要当一个聪明的学生,不必要去花很多时间争当最好的学生,所以我的目标是所有的功课都得2,你可以管我叫一个很2的学生,最终我也达到了这样的目标,每年10门课我有8门得2,所以我非常开心,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这样我就有很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每天都可以去健身房锻炼,每天都可以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大范围小范围的活动,也不会像有的人大概每周有两三个晚上熬夜到酒吧里去喝酒,各方面都比较平衡,你还是可以过得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第二个问题,一点也没有,非常非常团结,我倒是没发现我们班有任何同学有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很认真,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就是说大家也没有放松到会影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没有紧张到让你觉得喘不过起来。
双学位会比较苦逼,会占时间多一些,没错。
4,就你目前接触到的案例教学,能谈谈亲身感受吗?是否阅读负担特别重?案例与中国结合紧密吗?
Ken:关于中国的案例不是特别多,大概10-15%之间,国际案例大概占30%。是否阅读负担特别重,平均一个案例我大概要花50min读。我可以跟大家讲一下自己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正好可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包括在内。我大概早上8点钟会跟我的学习小组见面讨论当天的案例,当天的案例有可能是两个有可能是三个,一周五天课其中有三天是三个案例,有两天是两个案例,每个案例的课堂讨论是80min,我们会8点见面讨论,然后9点10分开始上课,如果是两个案例的话中午就结束了,如果是三个案例的话下午还会多上一门课,2点50下课,下课之后肯定会有活动,一些跟你职业发展相关的活动,或者课余活动,或者是一些讲座,个别时候没有什么事的话就会去健身房,然后晚上和同学吃饭,或者班级里的小范围的聚会,吃完饭以后就会回来读一下第二天的案例,大概到晚上11、12点钟,然后睡觉,第二天7点半起来,这是我一天的生活。阅读的负担在我看来不是特别重,刚开始你可能觉得有点费时间,到了后面你熟练了以后就不会花很多时间了。
关于案例教学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案例教学有好有坏,在我看来是利大于弊。我先说坏的,案例教学可能不太好的就是它没有lecture那么高效,因为一节课毕竟70-80%的时间是学生们在相互表达观点,教授真正讲话的时间可能就占20-30%,你不能指望他能够给你灌输很多知识。比如我们上一堂finance的课,可能一堂课里头能够把3到4个特别重要的概念讲得特别清楚就很不错了。但这同时也就转向了另外一方面,就是我说为什么它有好处呢,好处就在于他讲的东西在讨论的过程帮你建立特别深刻的记忆,而且特别深入的理解。比如说我读MBA以前考过了CFA3级,我自己觉得我有很多东西都知道,在finance的课上我应该比较轻松,但是我记得当年在金融课上,以往我认为自己知道的一些观点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识非常非常的肤浅,很多东西通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我觉得这是它的一个好处。案例教学另外一个特别好的地方是它让你有很多很多机会在90个非常优秀的人面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帮助你锻炼自己presentation skill,这个对你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非常有帮助,这也是非常多雇主能够看出来HBS的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的一个区别。
5,感觉HBS很挑人,想知道必须多出彩的背景/package才可以入HBS的法眼,没有硬伤,非常多亮点(比如您在笑道的startup)?请问嘉宾,有硬伤,比如工作经验只有2年,Career Gap1-2年,是否就没有机会申请HBS?另外请问嘉宾挖掘准备essay故事的经验和要花多少时间?
Ken:我觉得如果用自己的背景做分析的话可能样本量有点太小,我就觉得并不是不可以有任何特别大的硬伤,而且我认识的同学里面就有有“硬伤”的,比如有托福109不到的,有职位不是特别高的,有GPA只有3.1不到的,有本科没有任何人听过的,像这种你也可以解读成硬伤,所以回到我刚刚提到的一点,很多同学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是太过纠结其中一项或者两项的指标,我刚刚讲了整个申请流程中学校看的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他要看十项指标,不会因为一项或者两项指标有一点差距就把你拒掉,同样他也不会因为你有一项或者两项特别好就一定要录取你,所以有一项或者两项不理想不要紧,只要你把其他方面很好的展现出来,尽量去尝试就好了。虽然这样讲,但是如果你硬伤过多的话,可能相对来说机会会小店。工作经验只有两年没有问题,学校本来就有2+2的项目,而且就算不是2+2,也有同学只工作了两年就进来了。Gap1-2年我也觉得这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这两年时间你能不能很清楚的告诉学校你为什么不去工作,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过着非常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不是真正锻炼了自己,只要能在这方面说清楚,我觉得不是很大问题。这也是回到刚刚说的问题,也可以假设说请问我的GMAT只有730可不可以申请这所学校,请问我的GPA只有3.2是不是这所学校就没有希望了,不要这样去看问题,永远要全面的去看,我经常在CD上看到这样的帖子说我GMAT考了760是不是就能申请到哪所学校,这个也是一个非常没有意义的帖子,因为学校看十个指标,你不能因为其中一项好就认定自己自己能够申请成功。
6,cfa3级通过是否在essay里大段落体现,在录取里有权重吗,在美国找工作有帮助吗?
Ken:CFA3我没有在essay里头有任何的描述,因为我申请的策略是我要讲的一切故事都要跟我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挂钩,如果我过往的成就跟我将来的职业目标没有任何关系,讲出来没有任何的帮助。
7,我是化工研发类背景,请问这种研发背景在申请时是不是劣势?
Ken:所有的背景都不会有劣势,只要你在你的peer里头,跟你背景相似的所有人里头出类拔萃,都会有机会,学校里什么背景都有,五花八门,所以大家不要纠结自己的背景是不是传统的申请人背景。
8,请问,您同学里有大龄的吗?最大岁数是多少?
Ken:我自己就算比较大龄的了,我们班90个人里头我记得有15个人左右在30岁以上,最大的大约35岁,同样大家不要去纠结年龄,年龄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曲线,不会因为你年纪偏离平均值就没有机会。
9,MBA的成绩是不是在后面找工作的时候很重要?Ken你说自己拿2就够了,拿2 和拿1 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吗?
Ken:看你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自己要找的工作还没有被问到过成绩,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不会被问到成绩,MBA的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拿2跟拿1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只要你想通了,在学校里过得去就行了,其实1就是前30%,2是中间的50%,3是最后的20%。
10,班里有没有孩子很小的女同学?
Ken:有,但是很少,我知道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就是说怎么样平衡家庭,我的建议是如果小孩很小的话就想办法把他带过去,其实学校是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家属在那边会过得特别好,当然这也意味着你要花更多的钱。
11,是否知道有reapplicant的成功的情况?HBS是不是对reapplicant比较unfriendly?
Ken:这个我不知道,对reapplicant是否不友好,我也不知道。
12,能否总结下自己申请的独特之处,除了高的G/T,流畅易读的essay,还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因为Ken申请的命中率非常高,必然有独到之处。
Ken:我觉得为什么我申请相对来说比较顺,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准备整个材料的过程中,所有的事都会站到AO的角度去思考,比如我写文章的时候就会站到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都会想着怎么样让他们的生活简单一些,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把自己当成AO去看问题。另外一个申请的独特之处,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幽默的人,我会尽量在我的essay里头加入一些小幽默,其实这样也回到第一点,AO在很累的时候比如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看到了一个东西能够让他会心的一笑,能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样的小细节我觉得大家可以多注意。还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觉得是我的career goal设计得比较好,我可以简单讲一下,对大家长期和短期职业目标的建议是,大家这样去想问题,大家能够把以往接受教育的经历,以往工作的经历,你的passion和将来想做的事情串在一条线上。大家知道我本科和研究生学的是化工,后来在化工行业做销售,然后当时其实申请学校的时候非常纠结到底要不要根据不同学校去修改我的短期和长期职业目标。比如我要不要在申请金融强校的时候写我想做金融,要不要在申请HBS这样general management的学校的时候写我想做general management,后来决定了不管我申请什么学校我都是一套内容,我的原则就是只要把所有东西都串到一条线上,哪怕是对特别偏金融的学校我都会告诉它我短期是希望进到一个大的化工公司做leadership program,长期是希望回到中国到一个特种化工公司做CEO,这是给大家一个建议,只要你的职业目标非常有说服力,没有必要为不同的学校设计不同的career goal。第二个关于career goal的建议是短期的职业目标大家要做很多职业调查,尽量的现实,因为AO都会有一个顾虑是说我招这个人进来他毕业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就会影响就业率,影响就业率就会影响排名,排名对学校又特别重要,所以短期职业目标尽量不要写成那种特别偏特别难进的工作,尽量写得让AO觉得放心。拿我自己做例子,当我写短期职业目标的时候,我写想进一个大的化工公司做leadership program,我不仅仅这样写,我还会去学校的网站上查我想去的那几个program在往年有没有去这个学校招人,然后我会把我想去的几个program在essay里写出来,让学校看到说我确实是做过调查的,确实是知道这些公司会来学校招人,我毕业以后不是说一点概念都没有,想随便去找一个根本不会来学校招人的工作,这是一点。长期目标给大家的建议是要足够的宏伟远大,你不要写一个我三十年以后就想到一个小公司当一个director,这样肯定就会被枪毙掉了,一定要写一个相对比较高远的志向。当然也不要写得特别的伟大特别的虚无缥缈,我当时设计的长期目标是这样写的,我写要到一个化工公司做CEO,但我并没有只是写这个,因为我觉得这个还不够具体,而且这个可能很模糊,要再具体化,让学校看到说我定下的目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所以我在前面加了两个限定,第一个限定是中国的化工公司,第二个限定是特种化工公司,因为化工公司分大化工和特种化工。我在前面加了中国的特种化工以后不会让AO觉得我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到那种全世界排第一第二的国际化工公司做CEO的话AO肯定觉得不实际,你一个中国人不太可能做到那个位置,我也不觉得自己有那个能力,所以说长期的职业目标给大家的建议是要在远大的基础上在前面加一两个现实的定语。
13,我之前已经在香港1st tier投行工作了2年,MBA后的career goal定在什么层次比较好? 谢谢!!
Ken: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把你的想做的行业定下来,你到底想要做什么,你是要留在金融行业还是想要转去其他行业,先把这个定下来。如果是写毕业之后的短期目标,还是定一个相对比较现实的,写过往几年都会来学校招人的公司,长期目标只要能把故事说圆了, 讲什么的都有。 有一个例子我知道的是一个香港的校友,他以前也在投行工作,他的长期career goal写的是要做香港的特首,听起来好像是从政的角度,不过他也进了HBS,他毕业以后也没有做那事,所以这个真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你只要想好了,把故事说圆了就可以。
14,在填申请的时候starting salary最好是低一点还是高一点?如果公司有sponsorship的话是否要强调这一点?
Ken:你那东西没法去说谎的,因为学校会叫你交税单,因为HBS会给很多很多奖学金,大概有一半的人每年会拿到3万美元的奖学金,他在给奖学金的时候会叫你交税单,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在这方面发挥想象力,尽量是多少就写多少。如果有sponsorship的话一定要说明公司名称。
15,听说中国去的MBA毕业后很多都去了香港或者新加坡等分公司,很少能留在美国大城市,是真的吗?
Ken: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年的学生大陆护照有18个人,留在美国的估计有一半,在芝加哥在纽约在三藩等等。
16,之前在学校实习做的事MARKETING和IB,毕业后做的能源贸易,经历之间都没有相关联,应该怎么串联?
Ken:如果你在学校实习做事情和毕业之后做的事情没有任何联系的话,你的文章会比较难写,具体怎样去串联我没法回答得太具体,你必须要想办法用什么逻辑串起来。
17,HBS和其它商学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Ken:说实话我没有办法站在一个很好的位置去评论其他的商学院,因为我对其他的学校了解有限,就我了解的来讲,我想到的第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HBS的学期和班级设计挺好的,你可能在别的宣传材料或者是别的地方很少听到这个说法,但是我觉得这是挺值得考虑的东西,我们的第一年所有的课程都是同一班人90个人一起完成,第一年所有的活动都是这一帮人一起完成的,这样就让你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班级的概念,这帮人关系都特别好,我基本上两三个月以后就琢磨明白了一些事情,我说我这两年过来,如果要交朋友要认识人的话,对我来说深度一定比广度重要,我宁愿跟5-10个人维持特别好的关系成为特别好的朋友,也不愿意盲目的今天跟这帮人去混明天要跟那帮人去混,如果你也是同样的希望相对来说在一个比较小的团体里形成特别好的关系,HBS是最好的。我举另外两个例子,Chicago是从第一个学期就开始选课的,你一开始就跟不同的人一起上课,而且Chicago很多同学都不是住在校园而是住在城市里头,这些导致同学在生活里面相对来说交集比较少,而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住在学校里,吃饭、上课、运动、图书馆,学校里还有教堂、医院,我们会生活在这个很小的区域,天天都能见面,我觉得会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另一传统意义上大家都认为校友关系特别紧密的名校,第一年会分成三个学期,每个学期跟不同的人一起上课,你有机会接触三拨人,但是你没有机会一年跟同样一拨人在一起,所以我觉得这个是HBS比较好的地方。
18,介绍下health care management相关就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谢谢!
Ken:我不是太了解,对不起。
19,本科GPA=2.7,硕士比较高,硕士毕业6年多会有机会吗?
Ken:同样的,我刚刚回答过这个问题,不要因为一个东西特别低就认为没有机会。
20,我工作六年,三段工作经历分别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两年海外财务,两年企业融资,两年战略投资,请问我应该怎么定位自己的career goal比较现实呢?金融还是general management?
Ken:这个同学特别的具体,我希望我回答的问题是对在线上的同学都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我给你的建议是不管怎么样,你的career goal还是必须要跟以往的工作经验串在一条线上。
21,你当时申请HBS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 第一轮比第二轮机会更大吗?
Ken:我申请的是第二轮,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大家都觉得第一轮的机会比第二轮的大,其实没有任何科学的证据表明是这样,你如果要我讲这个问题,我会这样建议,如果你是特别传统的申请人,有可能第一轮机会会大一些,因为有的说法是他们会分pool,比如说HBS每年consulting这个pool在中国大陆就招一个到两个人,如果第一轮就招到了两个人,那第二轮是不是就没机会了,有可能,但是如果你的背景像我这样不是特别大众化的背景,就没有必要特别去纠结这个问题,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什么时候你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就交申请,比如说我当时写HBS的文章,第一轮截止的时候我的essay大概准备到了85%,我再加把劲可以把所有资料赶完,但我不想太仓促,所以我就留到了第二轮,把剩下的15%完成了觉得自己满意了才把材料递出去。
22,面试之类的对形象有没有要求?我是男生,比较瘦弱气质比较书生,跟美国的大块头不太符合?
Ken:面试对形象没有要求,不是说一定要长得像美国的大块头一样,不是说一定要肌肉男,我们的同学里头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所以这位同学不要担心。如果是担心面试的仪态,我建议找人做mock interview,看看自己在面试当中有没有不得体的仪态,如果有就想办法去克服,从表情和仪态上克服,但是你本身的外在条件不用太过担心,这个担心也没用。
23,因工作特别忙,辞职备战GMAT,考完后重新找工作,请问这段经历会影响申请吗?
Ken:你如果没有办法跟AO做很好的解释,那么有可能会影响申请。
24,how do you like the group study? I heard people said at the morning meeting everyday, the group members were just showing off...they seldom help each other。
ken:我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做一个结论的话一定要足够的sample size,我相信抱怨group study的可能就只是一到两个人,你问十个人可能有一两个特别不喜欢group study的,有一到两个人特别喜欢的,还有像我这样不是特别喜欢也不是很反感的,大家的意见一定是一个正态分布。可能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相信是相关的,大家还是会觉得可能HBS里头很多人很高傲,不想跟你说话不尊重别人,我觉得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HBS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但是这个比例跟其他学校,跟大街上的比例是一样,你随便从什么地方拎一百个人出来总归有五个你不喜欢的人,在HBS也是这样的,我说的是性格方面。
25,在快销作Sales算是传统MBA申请人吗?这个Pool大吗?
Ken:我觉得算传统背景,HBS每年都招有快消背景的学生。
26,您觉得HBS什么样的客观环境或者什么样的活动最strike您?
Ken:我觉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HBS有单独的几栋楼,不会和其他任何哈佛的学院共用,所有的设施都非常的好,健身房就像奥林场馆一样的设施,整个设施建设没有任何我可以挑剔的地方。还有一点我觉得最让我敬佩的就是HBS大概有1800个学生,教学员工包括教授和职工大概也是1800多人,基本就是一个教学员工配一个学生,所以HBS真的是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HBS想不到的,把所有的运作方面都做到了极致,你去了以后不用担心其他事情,你只要学习,做你想做的事情就好了。这一点是我特别喜欢HBS的地方。
27,能麻烦讲一下选择推荐人的策略么?如果自己的老板不想自己走,该怎么选择推荐人呢?谢谢!
Ken:我唯一能想到给你的建议就是说找以前的老板,找同样了解你的前老板,然后不要时间隔得太长的。
28,听说必须有50万人民币的保证金才能留学是吗?自己至少要准备多少钱?
Ken:这个我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信息,我没有了解过这个。
29,GPA低但是工作时间很长 GPA是否作用会大大降低?
Ken:这个我真不知道,如果我告诉你我知道也是猜出来的,但是从逻辑上讲我觉得工作时间越长GPA的权重相对来说会越低,而且如果你GPA很低的话,尽量在别的方面展现你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GMAT。
30,在AO的角度来构思essay, 能否具体说一下怎么操作?
Ken:我当时就是在版面的布置上的一些设置,这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把essay写出来,然后给不同的同学不同的朋友看,问他们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生硬,是不是有点长句子需要深吸一口气,在中间读不完还需要换口气才能继续读完,是不是有一段有12行,还没看完就想睡着了,就是一些细节方面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
31:可否谈谈除却书面和成绩的东西,软性的方面,比如面试,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是特别注意了的?
Ken:刚才我讲了面试的准备需要做哪些,然后我再给大家一个建议是了解你的面试官,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面试习惯,HBS也是同样一位女士到亚洲来面试所有东亚的申请人,比如说Columbia每年都会找校友来面试,给你九个校友名单,然后你从里面选,别的学校我不太清楚,但是总归大家都能打听得到到底是谁来做面试,如果是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大家是做好准备,尽量通过现在强大的网络资源去了解你能够了解到的跟面试官相关的一切东西,指不上什么时候就用得上。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细节,但是非常有作用,比如说你在面试官的Facebook上看到他家猫的照片,你在他twitter上知道了他对某一件事情的态度,那么你在面试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方面考虑进去,想办法设计一些东西能投其所好,博取好感,这是一种非常投机取巧的手段,很少有人会用,但是如果你愿意去做的话,会有很好的效果。
[结束]-哈佛商学院(HBS) MBA 在读学生分享会-文字实录[2013-08-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