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830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赔钱基金经理:10人亏掉1200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最赔钱基金经理:10人亏掉1200亿

最赔钱基金经理:10人亏掉1200亿

    操作QDII,是幸还是不幸?看怎么说了。

  他们曾经风光,给各自基金公司挣足了管理费;他们亦很惨淡,赔钱最多的基金经理中,70%有他们。怪时机,怪市场,怪那么多人抢购QDII?似乎都有道理,但都不尽然。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61家基金公司454位基金经理的个人历史成绩单进行排名后发现,中邮基金盛军、上投摩根杨逸枫和张军、嘉实李凯、南方谢伟鸿和温亮、华夏杨昌桁和周全、大成施永辉、汇添富苏竞为赔钱最多的10人,10位基金经理合计赔掉1223亿元,其中7位基金经理管理的都是QDII。

  从职业经验和自身学历背景看,这10人都很有优势,平均从业经验达11年,且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显然,经验和学历都不是赚钱的硬道理。

  集体兵败匆忙入市

  从2007年9月开始,首批基金系QDII陆续出海。但对于管理这些QDII的基金经理而言,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给他们留下的却是极为痛苦的记忆。

  比如杨逸枫。1993年,杨逸枫在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开始了他的证券投资生涯,先后管理了JF亚洲等基金。2007年7月,杨逸枫以投资副总监的身份出现在上投摩根基金公司。

  3个月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成立,杨逸枫担纲基金经理。至此,杨逸枫正式加入内地基金出海狩猎的队伍。和杨逸枫一起出海的,还有嘉实海外的李凯、南方全球谢伟鸿和温亮、华夏全球周全、杨昌桁等基金经理。

  QDII入市时机不好,这是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安慰自己的“标准”说法。但是有6个月建仓期,最低可至60%的仓位,基金经理们为什么一上手就买个满仓?难道不是判断有误,操作失当吗?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仓位已达91%,嘉实海外达80%,其他的也没把风控当回事。

  实际上,早在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就开始显露,至2007年8月31日,次贷危机进一步向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日本等蔓延。

  截至2009年6月30日,杨逸枫赔了162亿元,李凯赔了142亿元,张军赔了130亿元,谢伟鸿赔了118亿元,温亮赔了105亿元,周全赔了99亿元,杨昌桁赔了99亿元,分别在赔钱榜单中居第2、3、4、5、6、8、9位。

  有错不改是主因

  除了7位QDII基金经理外,在赔钱榜单中还有3位投资A股市场的基金经理,分别是赔钱第1的盛军、第7的苏竞以及第10的施永辉。

  2008年2月5日,正值A股进入急速暴跌期,中邮基金公告称,投资总监彭旭不再担任中邮核心成长基金经理,由盛军任基金经理。

  客观地说,盛军的确接了个“烫手山芋”。但是他有调仓、减仓的权力啊,盛军跟着中邮基金整体的高仓位策略苦熬天亮。据该基金2008年一季度报告,截至2008年3月31日,中邮核心成长仓位高达90%,2008年全年的平均仓位为84%,而该基金的契约规定,其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60%即可。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邮核心成长以-60.31%的净值增长率排在137只股票型基金(含指数型基金)的第119位,而股票型基金2008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2.19%。

  直到10个月后,中邮核心成长死守的高仓位策略才熬出了一丝生机。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5日,中邮核心成长以86.35%的净值增长率,排在124只标准股票型基金的第17位。

  然而,尽管有今年较好的业绩托底,自2008年以来大起大落的业绩表现,依然让盛军这位具有16年证券从业经历的基金经理,接手中邮核心成长后赔了166亿元,成为“基金经理赚钱榜”中赔钱最多的基金经理。

  与盛军命运类似,还有苏竞,他分别于2007年6月18日、2007年12月17日、2008年7月8日接掌汇添富优势精选、汇添富均衡增长、汇添富蓝筹稳健至今,在赔钱榜中高居第7名,累计赔掉101.11亿元。

  规模不是赚与赔关键

  在“基金经理赚钱榜”中,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不少是占据了规模优势。但凡事总有两面性,规模大可能帮助基金经理成为赚钱大鳄,也同样可能让他赔得更多。

  在赔钱最多的10位基金经理中,所管的基金规模均超过140亿份,而454位基金经理的平均规模只有70亿份。

  其中,施永辉就是一个典型的受累于基金规模大的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大成蓝筹基金在2006年一季度,份额只有3.9亿份,但经过两年大牛市到2007年末,规模已高达239亿份。

  从2005年到2009年,大成蓝筹基金在同类基金的排名变化显示,这是一只典型的牛市表现好、熊市表现差的基金。这也就使得这只规模庞大的基金,在遭遇2008年大熊市时“赔大钱”成了历史必然,尽管2009年大成蓝筹基金在同类基金排名中居前,施永辉前后依然赔掉97亿元,排在10位最赔钱基金经理中的第1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谈IB PE VC梦 还不如谈基金经理梦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27岁基金经理亮剑基金江湖
www.cnfol.com 2009年08月09日 17:43  世界财经报道 
 
  日前,年仅27岁的邹昱就任万家货币  的基金经理,这一任命刷新了基金经理的就业最小年龄。

  万家基金日前发布了两则公告,万家货币  基金的基金经理由张旭伟调换为邹昱,张旭伟继续掌舵万家增强收益债券基金,并将出任万家稳健增利债券的基金经理。其中,担任万家货币基金经理的邹昱是一个正宗的“80后”,仅27岁。

  一个月前,汇添富基金起用29岁的基金经理齐东超,成为最年轻的基金经理。这一纪录仅仅保持了一个月便被打破。据可查资料显示,目前30岁以下的基金经理有14人,其中“80后”基金经理有3名。

  基金2009年一季报中披露了229位基金经理的年龄,WIND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为36岁。年龄最大的银河竞争优势  成长基金经理李昇49岁。30至40岁是目前基金经理的主要年龄段,76%的已披露年龄基金经理分布于这一年龄区间。

  不过,中国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龄仍然显得太年轻。一份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国际基金经理平均年龄约45岁,美国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是44岁。从业年限国内数据也明显偏短,去年平均2.5年。晨星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股票型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平均任期是4.63年,这意味着美国股票型基金经理掌管单只基金的持续时间平均下来也有4.63年,如果将掌管不同基金的时间,也就是基金业的从业年限加起来,时间将会更长。

  在目前基金行业,基金经理短缺一直困扰着基金公司,很多公司基金经理都是身兼数职,一人管理两只基金。而随着一批老牌基金经理跳槽私募,人手短缺更为加剧。在这种背景下,“80后”逐步进入投资者视野也属正常。

  根据研究机构的统计,年轻基金经理胆识更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马永谙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市场长期单边上涨时期,基金经理年龄与业绩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年龄越小的基金经理反而能带来更好的业绩。

  这属于典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由于没有大熊市长时间煎熬的经历,年轻基金经理加仓更加果敢。不过,从目前这批“80后”基金经理来看,他们大都从事固定收益投资,此类投资对学历要求较高。不过,随着行情的发展,“80后”基金经理大批浮出水面只是时间问题。

  记者观察

  基金经理来源匮乏

  基金经理受人尊敬,拿着高薪酬,但要成为基金经理却困难重重,而目前国内的人才机制也并不利于基金经理成长。

  目前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能手,大都来自于券商,号称最牛基金经理的王亚伟就出身华夏证券。这也是许多老牌基金经理最主要的出生地。不过,随着基金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基金公司并没有对券商行业的人才有过多的照顾。一些公司甚至排斥券商来的应聘者,认为他们“太野”,担心影响自己的口碑。这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基金和券商的人才输送通道。

  除了券商,海外招聘也是基金经理的一大来源,尤其是QDII兴起之后。但因为基金经理水土不服导致投资者怨声载道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杨逸风在进入上投之前最多只管理过30亿人民币的资产投资,而进入上投后管理350亿人民币的海外投资,业绩排名严重落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的基金公司企图海外抄底人才,目前来看效果也不明显。

  一些基金公司在几年前开始自己培养基金经理,易方达是这一途径的代表。但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周期比较长,而人才培养好后被人挖走更让公司感觉痛心。

  从这三个基金经理选择途径来看,每一条都不太通顺。基金公司也就选择了比较省力的做法,互相挖墙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通过挖墙脚提升业绩的案例却很少见,提升的只有基金经理的工资。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皮海洲:给“基金经理班”一点掌声

  最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2009年的招生中率先在金融学研究生中设立“基金管理”方向的“基金经理班”一事,在受到国内基金业极大关注的同时,也招来了一些业内人士的非议。对于这样一个拥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基金经理班”的开设,却招来了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的“泼冷水”,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之外。
    

  最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2009年的招生中率先在金融学研究生中设立“基金管理”方向的“基金经理班”一事,在受到国内基金业极大关注的同时,也招来了一些业内人士的非议。有批评者认为,“学校就是拿基金经理的‘百万年薪’作个噱头,哗众取宠而已,不然3年10万的天价学费怎么收得到?”更有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此表示不屑:基金经理是从基层做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基金经理除了专业知识外,工作态度和性格因素也十分关键,而这是课堂上很难学到的。 开设“基金经理班”,这应该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毕竟“基金经理班”的开设体现了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来培养人才的办班方向,这比那种不问市场需求而盲目办班的做法,显然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毕竟目前基金业的发展确实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不仅一些基金经理的素质差,而且“一人多职”的现象也非常严重,不利于基金业的发展。更加重要的是,随着国人理财意识的增强,基金业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基金业还需要大批的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财能力的基金经理。可以说,开办“基金经理班”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而且,从“基金经理班”的招生情况来看,该班原本计划招生30名,但实际报名达120人,最后录取了60名。这就足见大学生及学生家长们对“基金经理班”的肯定。 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拥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基金经理班”的开设,却招来了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的“泼冷水”,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之外。实际上,这也代表了部分业内人士共同的心声。 不能说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的话没有道理。基金经理确实是从基层做出来的,而不是在学校里学出来的。实际上,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里,还没有人幼稚到认为“基金经理班”出来的学生都是当基金经理的。正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设‘基金管理’方向,并不是说一毕业就直接干基金经理,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能当基金经理,肯定也得从基层一步步做起。”这位老师坦言,即使顺利从“基金经理班”毕业,可能有一半人最终未必能进基金公司,而成为基金经理的人就更在少数。“我们只是以基金经理为培养目标,并提供最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成长环境。”其实,从基金经理班毕业的学生就业将不仅局限于基金经理一职,还可包括基金、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里的研究、操盘、策略分析等多个方向。所以,那种认为“基金经理班”就是培养基金经理的,甚至从“基金经理班”毕业就可以干基金经理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但尽管如此,“基金经理班”的开设还是很有意义的。那就是能够给“基金经理班”的学生们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系统的投资分析方法,甚至还可以在读书期间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这些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基金经理的工作显然都是很有帮助的。虽然同样需要从基层做起,但由于他们有着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践经验,他们就会少走许多的弯路,他们的提高将会更快,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这对于这些学生尽早成为基金经理,并做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给“基金经理班”的开设一点掌声呢?如果将来这60名“基金经理班”的学生中能产生6名优秀的基金经理,那么这就是“基金经理班”的胜利,也是中国老百姓的福音。(《市场瞭望》7月上半月刊)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 复旦-基金经理

    1. 李华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首批基金经理,历任国泰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副经理、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和华泰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2001——20045月任南方稳健成长基金经理,根据value杂志排名,离任时该基金在股票型基金中,两年期业绩排名第一,一年期业绩排名第二;荣获晨星(中国)配置型基金2003年年度奖。
  
  2. 肖华先生,复旦大学中美经济学培训中心毕业, 200210月起兼任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
  
  3. 郑拓先生,CFA,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复旦大学法学学士. 海富通精选基金基金经理.
  

  4. 魏东,男,1969年生,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5月起任宝康灵活配置基金经理。
  
  5. 王春:复旦大学财务管理硕士。任职汇丰晋信基金经理。
  
  6. 徐婕 女,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获金融学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生。汇添富优势精选基金经理
  
  7. 孙延群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经理
                        
  

  8. 王劲松 男,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现任银河稳健与银河收益基金经理。
                        
  

  9. 袁野 1973年出生,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02年加入国投瑞银基金公司,任基金经理。
  
  10. 朱国庆 1972 CFA,注册会计师,复旦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现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
                        
  

  11. 卓致勤 男,1977年生,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毕业,现任光大阳光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经理。
  
  12. 卢文伟 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光大证券总公司基金经理。
  
  13. 杜海涛,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招商现金增值基金基金经理。
  
  14. 陈军(CFA):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部副总经理兼任股票投资联席主管及研究主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商学院金融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学士,中银收益基金经理.
  

  15. 许巳阳先生,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硕士。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和债券基金经理。 
  
  16. 孙蔚女士,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PA(注册会计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20059月起同时担任德盛稳健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17. 李泽刚先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硕士。泰达荷银稳定类基金经理。
  
  18. 何震 34岁 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 广发稳健增长基金基金经理优选基金基金经理。 
  
  19. 周理,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招商现金增值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20. 陈震,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经济学硕士毕业,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博士研究生(在读)。招商现金增值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21. 高峰先生 1972年生,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经理。
  
  22. 陈家琳先生,特许金融分析师(CFA)2001年获得香港大学-复旦大学MBA硕士学位。任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23. 陈华 先生,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 CFA 任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24. 谢爱龙先生, 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市场总监,毕业于复旦大学、南方稳健成长贰号基金经理
  
  25. 龙小波,大成基金公司总经理,经济学硕士,12年证券从业经历。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26. 史向明女士,复旦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天治天得利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
                        
  

  27. 江明波,男,复旦大学理学硕士,普天债券基金经理
  
  28. 张旭伟,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29. 闫旭女士,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宝康消费品基金经理
  
  30. 郭凯泽,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中信增长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31.归江,1998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3年6月起任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社保基金基金经理;2005年1月起兼任独立帐户小组主管。
                        
  

  32.毛水荣,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华商领先企业基金基金经理。
                        
  

  33.杜昌勇,复旦大学数理统计专业毕业,2004年任兴业可转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34.伍海郡,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申万巴黎盛利精选基金基金经理,现任申万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35.许荣,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南方基金公司研究总监、投资总监.
  

  36.钱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华泰紫金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经理。
                        
  

  37.曹东杰,复旦大学理学硕士,原国泰金马基金经理,现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38.顾凌云,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高级投资经理,东方红1号集合理财计划经理。
                        
  

  39.张翎,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工银瑞信精选平衡混合型基金基金经理。
                        
  

  40.施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毕业,20036月起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裕华基金经理.
  

  41.周炜炜,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伦敦商学院金融学硕士,招商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
                        
  

  42.刘晓宏,复旦大学统计学博士, 国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联分红增利基金经理
                        
  

  43.江晖,毕业于复旦大学数理统计专业,200111日起任兴和基金经理;200211日起任兴华基金经理;200366日起兼任全国社保基金债券组合基金基金经理、华夏回报基金经理。
                        
  

  44.吴富佳,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邮基金基金经理,现任研究总监。
  
  45.朱 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东海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投资研究总监,东风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经理。
  
  46.韩方河,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47.周力,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0524日起,担任裕阳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48.史伟,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英国雷丁大学经济学硕士,华宝兴业动力组合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49.林青,复旦大学管理学学士,美国杜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金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及中金精选基金投资经理。
  
  50,林利军,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硕士 ,汇添富基金公司总经理
  
  51,涂艳军,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历 任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固定收益证券总部宏观经济及利率研究员,投资经理,现任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高级投资经理,被评为国泰君安2004 年度明星基金经理。现任君得利1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经理。
  
  52.周一烽先生,硕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84年-1992年,历任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上海企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起历任广联(南宁)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及证券投资业务负责人、上海广联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起任中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20054月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助理总经理兼投资总监;20065月起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53.翁锡赟 男,1977年生。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数学和金融学双学科背景,4年证券从业经验。20038月入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首席交易员兼债券研究员。200612月加盟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货币基金经理.
  

  54.董黎明,毕业于复旦大学应用数学博士,曾任西南证券高级研究员,历任华夏基金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现任华夏基金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55.陈宇先生,复旦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任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
  

  56.刘海影,复旦大学管理学学士,2005年加盟AlphaLake Financial Analytics Co.任基金经理,管理旗下多策略基金。2006年加盟Wellington West Asset Management Inc.任基金经理,管理旗下Growth Portfolio的北美股票投资组合。
  
  57.Winston Ma (马文彦) CFA,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副总裁,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MBA)、纽约大学法学硕士 (LL.M.)、复旦大学电子材料和法律双学士
                        
  

6#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 上海基金界财大系应该也很强 暂时没有名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4 11:25:42编辑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中欧是不是可以考虑搞个基金或者投资方向的MBA或者硕士班 (国务院不认可市场认可就行)

我对复旦的基金经理班很感兴趣……

毕竟与其高谈阔论金融就业投行咨询最后流向保险 

商学院不如开发下基金方面的就业 彼得林奇不就是沃顿MBA嘛

可以说国内无投行业 但是基金业可是红红火火的 

公募基金经理平均年薪400W 建立reputation转行私募 年收入更是难以估量 

中欧强势在于咨询 但是咨询业实在是such a  small  pool 

既然很多人想转行读MBA想进投行进金融进咨询 都是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不如好好看看有没有机会进军基金业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oogle2008在2009/9/4 12:04:00的发言:

其实有很多研究发现,基金行业整体上是寄生虫,不创造价值,所有的基金的钱如果都直接投资到股票指数,几十年来赚的回报比交给基金还要高。当然,有个别的基金跑赢过大市,但是平均来说是跑输的,也就是说,这些基金的投资业绩比所有基民自己去买指数还差,更不用说他们还收很高的基金管理费。

这说明了基金基本就是一个摧毁价值的行业。

所以觉得这个行业好 赚不了钱也高薪

培养不了基金经理 培养行业研究员也行啊

基金是少 比投行多吧 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

9#
发表于 2009-9-4 17:31:00 | 只看该作者

赚不了钱也高薪,想得简单。 现在做基金经理的这一帮人多是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入得行,因为人才匮乏,股市的暴涨催生了大量基金,给了他们机会,带来了光环,也吸引了更多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现在想在基金混到基金经理远不是轻松的事。

 05年我一朋友硕士毕业进了一家中等券商做行业研究员,被进银行的同学笑话没出息, 去年他已经是新财富的最佳分析师了。跟同公司普通研究员薪酬差3-4倍。现在入行, 没有出众的研究和交易水平想在基金公司混高薪是不可能啦。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9: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shlcc在2009/9/4 17:31:00的发言:

赚不了钱也高薪,想得简单。 现在做基金经理的这一帮人多是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入得行,因为人才匮乏,股市的暴涨催生了大量基金,给了他们机会,带来了光环,也吸引了更多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现在想在基金混到基金经理远不是轻松的事。

 05年我一朋友硕士毕业进了一家中等券商做行业研究员,被进银行的同学笑话没出息, 去年他已经是新财富的最佳分析师了。跟同公司普通研究员薪酬差3-4倍。现在入行, 没有出众的研究和交易水平想在基金公司混高薪是不可能啦。

哦  说的有道理

我觉得进券商做行业研究员挺好   进银行的同学笑话他没出息不应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3 03:0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