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8174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关注CD很长时间了,各位前辈的信息非常有帮助,申请季结束,来做个阶段性总结。
BG: 985, 89+, 7.5, 329
Offer:UCL Econ, LSE Econ, Cam Econ, UCL DSPP, UST Econ, IC ESB, HKU Econ, NUS QE
面邀: CUHK Econ (准备不足,翻车了),UST GO (未参加)
最终去向:UCL Econ
申请前做了很长时间的DIY准备,加上本科比较完备的Econ课设,一开始自己投了UST和NUS QE,UST Econ顺利拿到offer,个人估计还是硬条件达标,但NUS QE面试没时间准备,面试垮了,当时挺后悔,现在看也未尝不是好事,真给offer我可能就结束申请季了,也不会有其他更合适的offer。经过NUS QE的教训,加上对其他门槛更高的项目把握不够,萌生了找人辅导申请的想法。但根据长期搜集到的信息来看,机构都各有各的雷,只能对客户的保底项目兜底,但不适合冲高,所以我又花了整整一个月寻找合适的半DIY辅导。后来机缘巧合碰到了挺聊得来的老师,也是Econ出身,知识面很广,能覆盖我的申请方向(私以为这一点还蛮重要的,对同样的经历从不同角度挖掘以满足不同项目要求,换个老师可能深度和角度都不太合适),也在这位老师的提醒下投了UCL Econ和UCL DSPP,属于意外之喜(当时重心在LSE Econ上,对UCL Econ了解比较少)。后续ESB面经实在太多,没办法自己处理,也是这位老师搭框架,串思路,减轻挺多工作量的。我的申请方向虽然很集中,但项目多,项目导向也不同,前期搜集的信息虽然多,但到了最后的决策阶段还是不够果断,视野不够开阔,差点错过最合适的项目。我的申请季周期差不多8个月,中间很多项目等得非常煎熬,特别是英国的项目,在圣诞节前后的长假挺容易催生焦虑的。
在选择的最后阶段,我在Cam Econ, LSE Econ, UCL Econ中纠结。我的读博意向不算强烈,想就业深造两头抓,所以首先排除掉workload和vibe不太合适的Cam Econ (我本人对title没有太执着,更注重体验),LSE Econ的学费比UCL Econ多8k+英镑,而且项目质量也不输LSE,综合考虑下选择了UCL Econ。DIY的过程非常坎坷,祝各位保持好心态,都拿到心仪的off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