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INSEAD @Fonty for 2017D R1
一楼:申请历程&图片共赏 二楼&三楼:INSEAD面经
背景: Education:本科GPA3.9; 硕士GPA 3.9 W/E:500强管培 GMAT:13年一战760 TOEFL/IELTS:waived CFA:3级通过 申请:INSEAD only 海外经历有一些
***10.22后记:录取后在学校directory里看到了未来同学们的各种强大背景,更觉得自己像是一种“误入”,今后更要奋起直追、不拖后腿,it‘s never too late。记得有个学姐当年也是这感觉,因此她在读书的时候抱着一种谦虚的心态向同学学习,最后念书、旅行、找工作三不误,一年走遍三大洲还拿了好几个好offer***
说实话我的背景,在牛人辈出的申请人中很普通。 我来自海边的一个小城市,普通话都是在学校学的,当有些小伙伴童年就在看迪士尼英文动画片的时候(更不用说很多小伙伴在国外长大),我到初中才接触英语,到现在口语都挺蹉; 我的本科虽然有特色但非985非211,在申请的时候填学校只能选others,连考GMAT的时候都选不了; 但我申请的时候还是很有底气的。这份底气,不在于GPA和GMAT,而在于我相信,通过自身努力和抓住机遇,很多事情就可以做到!正如我一步步学英语,从大一被同学嘲笑到大学全年纪六级最高分,正如我刚来香港的时候住月租1000多的上下铺到现在住酒店式公寓,正如我大学毕业还害羞得没牵过女孩子的手到现在已经有了家庭。很多事情,不在于现在如何,而在于敢不敢想。 我最后只申请了INSEAD,主要考虑到自己有了家庭,一年的时间刚刚好,而和学校的接触过程又很舒服。
1)写在前面的话Why MBA:
每个人出于不同的原因想读MBA,有的人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经历,有的人为了转型和切入新的市场,有的人需要MBA在自己的行业里更升一级,有的人则为了脱离眼下的环境寻找新的出路,很多时候也都会有几种原因交织在一起。我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我读MBA,更多地为圆自己一个夙愿——我想知道,如果自己奋力尝试,最终到底能做出怎样的不同?或许最终还是会归于平淡的生活,做着其实没那么精彩的事,但有时候,就是奋力试过了,才能真正享受千帆度尽后的沉静。
2)心路历程Why this school: 2013年上半年,从一位大哥(贵人)那,听说了MBA和top b-school,那一刻,心动了。在那之前,知道MBA,但觉得那是距离自己和自己行业千里之外的东西。那一刻起,才真正开始关注。
考完G后开始了解学校 (虽然在CD上不同人对不同的学校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评价,但我相信每个人自己真正去接触、去感受、去了解,对自己才是最真的。诚然每个学校都有优势劣势,但我相信每个值得大家去谈论去辩论的学校,一定是有所长且能提供一定价值的,以下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当然也会有个人理解偏差,希望各路大神能以平和的视角来看):
长江、中欧篇 一开始我想的没有那么多,长期打算是在中国发展,而自己又脱离国内一段时间了,所以觉得中欧长江就很适合自己,考G的送分学校全部选的国内(后来申INSEAD时把G成绩单这一页也交了,大家吸取教训)。
第一个认真了解的学校是长江,考完G后在CD上看到长江12月在深圳有info session,于是我港铁转深铁就杀过去了,觉得很棒!和招生办的老师聊下来,更觉得他们的项目定位很吸引自己。当时来了两个很有风格的校友,交流下来就很亲切,能感受到长江的那种family culture,很喜欢这种文化!包括之后参加长江的青创论坛,看到很有活力也很多产的长江创创社区,不得不为佩服这个一直以来独立发展、走自己路、充满活力的商学院。希望若干年后如果自己那时打拼的还可以,能有机会去长江念EMBA!
对中欧的接触要晚一些,2014年4月他们来香港coffeechat才第一次见到中欧的老师,当时来了一位欧方副院长和几位base在香港的成功校友,对中欧的印象也很好。中欧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圈子很大,我身边不少朋友和领导都很认可这个牌子,只是由于一直没能足够而深入的了解,也没能去美丽的上海campus看看。希望将来在INSEAD的P5可以去中欧交换!(另外也要感谢一位中欧的师姐在我申请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帮助,很中肯、很受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目标都是长江和中欧,原因很简单,因为将来我就想在这里扎根、在这里发展。虽然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下面会提到)我选择了INSEAD,但在未来,我都希望能和这两所商学院继续产生关联,毕竟他们是我们国家最好的独立商学院,荟萃了代表这个国家未来的精英们,无论不同人的评论怎样,我都希望这两个学校可以越办越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骄傲!
北美篇 促使我把目光转向世界的人,是我的另一半。不得不说,有一个能给你意见和反馈的另一半很重要。我太太本科时去过美国,对美国大爱,很希望我去美国读。而我是一个没有美帝情结的人,也不像许多朋友有着一颗去美国留学的心(可能是我没去过美国,不了解美帝的好)。于是开始了解美国的学校,这里要感谢CD这个论坛和里面的大神,北美区的信息和分享确实多,比亚太和欧洲要丰富很多,而北美的学校也是各具特色。3个地区好比三个大商场,在北美区你能找到所有区域、所有方向的可能,无论你将来想在哪里就业、做什么行业,北美总有至少一个项目适合你,不得不说这点是欧洲和亚太没法比的。 CD上有个帖子特别好,能帮你了解全部的top school,内含每家的特色和校友评价,不得不推荐:
在了解北美学校的时候,有幸参加了MIT Sloan来香港的info session,不得不说,场面很大,世界一流学府,他的校友资源异常强大,包括MBA和商学院的校友,以及名校本身的校友。 另外,也通过朋友对北美的其他几个学校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谢几个朋友半夜给我打越洋电话介绍学校。 对北美的认识比较浅,但每个学校都各有特色,这点很喜欢!
INSEAD篇 最终促使我决定只申请INSEAD的,又是许多的机缘巧合。当时我正好在新加坡出差,我到一个地方有一个习惯,就是去当地最著名的大学看一看。一个周六的晚上,在一位NUS法学院毕业的兄弟陪伴下,我到了NUS campus,看到了NUS business school,忽然想起INSEAD在新加坡有校区。于是我们在google上定了定位,锁定了这个就在NUS几公里外的INSEAD亚太校区,由于就一站地铁,我们决定走过去。当时天已经黑了,在呼啸而过的高架路旁,我们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摸到了这个传说中的校园。和美丽的NUS campus和NTU campus相比,INSEAD的campus简直可以用“简单至极,功能性满足而观赏性不足”这几个词来形容,外面看没啥出奇的。
但仿佛是一种魔力,让我一走进学校的main building(不过好像新加坡校区也就一座主要的building,什么都在里面),就觉得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而你在这里可以面对全世界,因为世界都在你面前。INSEAD每届的学生都来自超过80多个国家,在main building,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多元”(新加坡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多元的国家)。在INSEAD的library前,我和我兄弟说,要是将来我能在这里读书就无憾了。我兄弟说,你肯定可以的。我说,太贵了,要10万新币(当时学费还是68000欧,今年又涨了,而且据说还要接着涨)。兄弟说,你要是能读,我资助你一半。听完我非常的感动,朋友虽然是律师,但也是刚刚拿到执照,每天工作到十点十一点的人,也很不容易。当然,我不会真的让兄弟资助,但能说出这种话的朋友,是一辈子的朋友!
从新加坡回来后,又是机缘巧合,我在CD读到了一篇帖子: 这篇帖子对我影响巨大,大家都是港漂,看帖主的文章我有很多共鸣。于是我二话不说联系上了这位师兄(也是我现在的大哥,最近刚在法国见了一面)出来见面。师兄是个很思路成熟又很能抓住关键点的人,他几服药一开,我的思路立马就通了。而且聊天之后发现,我们的工作居然是有交集的,对于小众背景的我来说,突然有一个MBA圈子的人居然能知道我是做啥的,简直就是一种神奇(因为在info session上遇到不少人,我都需要连比划带肢体的告诉他我到底是干啥的)。
从那之后,就拉开了我喜欢上INSEAD的大幕。我陆陆续续地找到了几位INSEAD的在校生、毕业生包括中欧去INSEAD交换的朋友,和他们聊天,发邮件,whatsapp,一路聊下来,校友们都很nice,很愿意帮你。你能感受到这个群体,虽然他一年多达1000多人,但同学之间、校友之间的那种关系很紧密、互助气氛很好。我面试的时候提到这点时,我的一个面试官就很共鸣,她说因为大家在申请时很多时候得到其他校友的热心帮助,于是每个人都想回馈给这个群体,我们也希望能把这种好的传统传递下去。
我的亲身体会告诉我,INSEAD,有一种开放、包容和互助的文化。每个学校都会有不够好的一面,INSEAD肯定也会有,但我希望将来自己也能给以一种开放、包容和互助的心态去面对未来这一年的挑战。其实,essay所展现出来的,不就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态度嘛,如果我们可以以那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世界,不就已经做到了一个MBA该做到的嘛。有时工作中遇到棘手的事情,我就会问自己,如果我是一个MBA,我会怎么做?这种思路确实能帮我跳出局限的圈子,从更宽阔更积极的角度去想事情。
当然,申请中也会有遗憾,就是不能把喜欢的几个商学院都读一遍!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大商场,发现很多东西都很好,但却最终只能选一个。所以将来希望以短期班等各种方式,和这些好学校继续产生关联。
最后,感谢生命中的另一半,从考G开始到决定去INSEAD这三年来全心全意的支持,帮我分担、帮我出谋划策、帮我一起商量,很庆幸遇到知己般的你! 也要感谢CD,和许多无论认识不认识、都伸出了援手帮过自己的朋友、师兄、师姐、不同学校的校友,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回馈CD和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附图: 最近去法国拍的几张INSEAD外的Chateau Fontainebleau图片,一代君王拿破仑曾经留恋的地方。 站在宫殿外的湖边,会有一种全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时间静止、而历史开始倒流的感觉。
写于欧洲 2016.5.20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