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见徐小平》专栏
跨国律师,从改名换衣开始
——徐小平、周琳凯对话录
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周琳凯提前来了。前一个学生的咨询还没有结束,我示意他在边上的座位稍等,给他叫了一杯咖啡。他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黑黑的,瘦瘦的,穿着一件灰白色的长及大腿的西装,样子和我想象中的来咨询的、有无数个问题需要徐老师解答的郁闷青年一样……
——MOON
声音也是一种财富
周:徐老师您好!
徐:小周你好!你的声音很好听啊。我刚才访谈过一个女孩,真诚地说她漂亮,那是她的一种优势;那么你的声音也是一种财富。
徐小平老师
周:我刻意地训练过自己的发声。
徐:太棒了,这就叫素质,我想强调,你的声音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就比如说王强的声音是我这样,他就成不了口语大师,他的声音就是一种财富,而你的声音也很好。
名字也是一个问题
徐:你的“周琳凯”这个名字有问题,在美国有个化妆品牌叫做玫琳凯,你的名字有点儿像女孩子的,这样不好。你是学法律的,应该知道名字是很厉害的,一个名字就是一个品牌。比如“新东方”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听起来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寓意着一种希望;然而假如叫“新四环”、“新奋斗”、“新理想”,就不怎么样,听起来很土。
周:我小时候的名字叫“周珺”,“珺”字是一个王字旁加一个君主的君。
徐:这个也不好。简单地说,名字虽然都是授之父母,但是你终究要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一个品牌。
周琳凯
周:可是我没有决定权啊。
徐:但是你可以改,比如给自己取个英文名字叫Peter Zhou ,这样就很好。
穿着也有一定之规
徐:刚才讲到声音,现在讲了名字,我还要讲讲你的衣服。比如说,你这套衣服显得比较陈旧,这点很重要——这个跟钱没关系,你也可以买便宜一倍的衣服,但是要表现你的年轻;人家也可能明明买了30块钱的衣服,但是大家都觉得很漂亮。
周:每个人气质都不一样。
徐:当然。但是你说你刻意去训练出这种声音,我听了太高兴了。我就觉得我的嗓子不好,但恰恰是这个嗓子成了我的注册商标——我要是像王强那样那就怪了——我从小就是这样的声音,就像有些人容易脸红,有些人容易出汗,可能它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生理现象,我的嗓子容易充血,容易患咽炎,这个改变不了。但是比如说作为女孩子,她可能没有钱,买的衣服也不贵,但首先要给人一种很优雅的感觉,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想说的是,你的家庭情况也不错,但看到你的样子,让我觉得你是一个赤贫的农民家庭的孩子,这是你的错误。你应该展示出跟家庭经济水平均等的、平衡的、对应的穿着打扮,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这种细节,让我们最初做出对一个人的判断。
你这一身穿着打扮,令人感到不好,你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穿着。这跟钱没关系,我注重的不是钱,注重的是你的衣着是否和你本人的个性、精神状态能够搭配起来。
周:但是您能否说明白,怎么样去搭配?
徐:比如说你打扮得让我恨你,在大街上打断了无数路人的脚步,让人觉得你太棒了。我干的工作就是让你一下子能找到这个要点,穿衣服有一个点,这个点表现你的气质。
周:你是说要表现出我二十岁的气质?
徐:对。要表现出你的青春活力或者成熟、专业的气质,应该时尚,色彩配合要好——你别问我怎么能把色彩配合好,我不是色彩师,但是我告诉你应该学会这方面的东西,告诉你这方面很重要,这就是我的工作。
周:我想可能我还不是完全理解。因为来之前想到是访谈,我就穿得比较正式一点,包括刚才坐在那儿,如您说的表现出比较老成的样子,我觉得这都是一种社交的礼仪。
徐:我不追究这个问题。我刚才给你的是一个特别实用的技术,我再说一遍,让你能够理解。比如女孩子来了,我一定会对她的外型和化装进行评论,我说你要化装,有人问过我:“你说上班一定要化装,那不是在勾引别人吗?”这样的观点完全颠倒了,上班不化装是侮辱别人,化装才是尊重别人。但是你不能问我需要怎么化装,怎么化装我不知道,也不讲。对你来说,你一身的穿着打扮,也是用过心的,这体现了你的素质,但是你还缺乏这方面的艺术能力——那别问徐老师什么是穿着的艺术,我不知道。
细节,决定成败的魔鬼
作为一个大学男生,你还是向我展示了一个东西,你的艺术化的声音。我的感觉就是小周并不是我刚才想象的那个人,仅仅凭音色——我这方面很厉害——我立刻就知道,你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刚才坐在那儿我还以为你是一个悲惨的青年。这个问题你要思考为什么,回去把它总结出来,懂了吗?
周:我给您一个悲惨青年的印象?
徐:是啊,但是其实你一点都不悲惨,这里面有一点点的先入之见——来找我的人都有问题。虽然你是特例,可有些人我还是一看就知道他属于哪种人,比如刚才讲到名字,比如说有一个女孩子叫李秀娥,看到“李秀娥”这个名字,你会请她来见你吗?不会的。
周:为什么?
徐:这个名字,像乡下一个农村大嫂的名字,过时了,你知道吧?你的名字叫周琳凯,我建议也把它改掉,换一个名字。
周:怎么换呢,可以教我吗?
徐:那个女孩子也让我给她起个名字,我说不,我不愿意成为一个教父型的人。但是你这个可以有一个思路,就是不要大改,比如就叫周琳凯,但是这个“凯”可以改成慷慨的“慨”。
周:这个“琳”字和“凯”字是有一些涵义的,因为“琳”字有王字旁,王是我母亲的姓,然后这个木是因为我五行缺木,所以我要有两个木。
徐:我的意思是,或者你的本名还叫周琳凯,但你实际应用的名字可以改。好,这个名字的问题过了。
我说了你的声音、衣着、名字这几样东西。这些东西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周:都是细节。
徐:对,包装细节。这几个问题说完了,再来说你的文字,你的文字很好,将来做律师也好,做政治家也好,这个文字的能力极宝贵。
律师道路的四种选择
徐:现在我来问你,你想干什么,你最大的梦想是干什么?
周:做律师。
徐:挺好,我建议你可以有三四种选择,最后再来说选什么。我现在讲的就是,中国的律师培训体系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学生一般要学四年的文史哲,再读三年的法学。所以,第一他们的法学院里本身都是研究生,第二他们的法学院的学生,都已经有了思想,有了人生观,有了道德观,他们学法律的时候,法律也会有一个成绩,如果成绩是不及格,只懂得纯精神的文史哲,这种人在就业的时候也不怎么样。所以,中国和美国的法律教育体系有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对你的意义就是要基于美国国情,基于法律王国,世界第一强国所确立的那种准则。
周:但是我并不想在美国当律师。
徐:我没有这么说。我是鄙视想在美国当律师的人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你不要误解。你知道要基于世界强国的法律培训体系是有问题的,那么怎么办呢?你在这个问题上找我是有意义的。
首先,假如你家里及其贫穷,我建议你立刻去工作,干个三五年,到三十岁的时候,已经会是个不错的律师了,再到国外去读法律。
其次,虽然根据中国国情,把律师当成职业,留学去读法律是昂贵的,但是如果家里有钱支持你,我建议你去美国有两个可能性:
第一,到美国去读JD,需要读三年时间,需要考LSAT,入学比较难,学费也很贵,一年至少要三万美金。但毕业以后你会成为一个跨国律师,年薪十几万美金是小菜一碟。你要看到大量的美国律师已经进入中国了,他们都是跨国律师,这是极其伟大的——哪怕你成为美国律师,帮美国人打官司,它也能促使中国人早日跟国际接轨——这里边没有什么爱国与不爱国之分——让中国人懂得,怎么反”反倾销”这个东西。第二,去读LLM,法律硕士,只要一年,两万美金,学了之后能考美国执照,而且可以回国。这两条路又有第二种走法,毕业以后工作三年,然后再去读JD,或者再去读LLM。我是偏向于直接去读LLM的,因为第一费用低,第二是时间短,第三入学容易。
这样你就有了三种选择:第一,工作几年再到国外留学;第二,直接去国外读JD;第三,直接去国外读LLM。还有第四种选择就是留在国内读研究生,我比较反对这样,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教育你已经接受22年了,够了;你需要换换脑子,换换文化,换换环境。
四种选择的利弊权衡
周:我想说,我比较倾向于去读LLM,但是有一个问题,申请LLM,学校的要求会比较高一点。
徐:没有,申请LLM反而相对容易,你只要考托福和GRE,考得高一点。但是你将来一定应该有一个美国的律师执照,这就涉及到你还要不要一个中国的律师执照的问题——你的目的也很明确了,就是去读LLM;那好,问题就只剩下,你是立刻走呢,还是要过几年再走。
周:申请LLM出去不太容易,我觉得。
徐:你去找一下新东方前途公司帮助你申请。
周:您为什么反对我读研究生?
徐:我是比较反对这个东西。
周:这样就出去工作的话,我觉得会很不幸。
徐:你这样出去,从打杂干起都可以。
周:可以是可以,但是非常没有保障,而且……
徐:什么保障?
周:包括户口啊。
徐:你完了,我对于谈户口的人是鄙视的。
周:我知道您鄙视,但那是很现实的。
徐:不现实。有没有户口对你来说丝毫没有影响,只会让你爸爸的心理有障碍。这个问题我就不说了,简直是开玩笑——你周围很多人都没有户口,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意识怎么能这么陈旧呢?
周:我觉得我周围的人都这样想。
徐:NO,告诉他们,这是你要选择的。
正确选择下的道路延伸
周:出去应该读LLM 哪方面的专业 ?
徐:一般来说,公司法、金融法、国际贸易法,涉及经济类的法律,但不要去学刑事犯罪,因为这个在中国没有,在美国也是不受尊崇的,这是时代特征。
新东方前途公司有一个留学部,他们可以帮你申请,只要几千块钱,他们是精通于法律的,你去找找他们,谈一谈,你的问题剩下的是留学技术问题,我就不多谈了。
你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我作为一个专家,帮你肯定一下,你出去读LLM的选择是对的。我曾经跟一个人谈话,那个人要去读JD,我反对他去,为此还写了一篇叫《100万与20万的教育投资比较》的文章。 周:读LLM就万事OK了?
徐:不,读一年LLM,你还要考BAR,就是美国的执业律师资格认证。
周:您说的顺序是这样的?
徐:你也可以在中国考中国的执照,这对你来说没什么根本的差异。
周:怎么会没有差异呢?工作以后再去考LLM和我现在没有负担一身轻这样去考是有很现实的区别的。
徐:工作两三年再去读是有好处的,你那时已经是成熟的律师了,你就会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比如说,婚姻法,在美国是赚钱的,在中国不赚钱;因为在美国,一旦要离婚就要上法庭,只有在法庭才能进行财产分割等等,很多的美国律师才可以专门去做这一行。
其实你的家庭不错,我也不反对你直接去外国念书。但是美国人就不会来找我做咨询,因为他们的人生很正常,而我们中国人的人生很不正常,存在很多问题,对你来说,你的人生在某些方面非常不正常——你还有什么大的问题,有没有女朋友?
周:还没有。
徐:告诉我为什么没有?
周:我觉得应该克制一下自己。
徐:你作为大学生就应该谈恋爱,要时尚一点。
周:这个可能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关。
徐:不是跟性格有关,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应该是这样的。好了,总体来讲我仍然觉得你是个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很有素养的人。我说完了。
编辑手记
访谈结束了,徐老师跟我们握手告别。我看见小周望着徐老师的背影有点呆呆的样子。显然,虽然对于徐老师给他指明的前进道路他赞同不已,但是对于徐老师劈头盖脸地要他改名字、换衣服的说法,他还有些愕然不知所措。我掏名片给他的时候,顺便从包里拿了一个橘子递给他,要他回去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随时跟我联系。两天以后,我收到了下面这封来信。
——moon
MOON: 你好!
还记得那天你给我的橘子,很甜:)不过接下来的痛苦,我自己承受…… 开门四件事:改名,更衣,美文和练声,其实我有预感——肯定那个徐老会把我说一通,但没想到它是从名字和服饰下手,真是艺高人胆大,但是不是也太直接了点:)呵呵,不过我喜欢这种类型的老人。
接着,他笔下一挥——“三年三个证”,然后他就走了,然后我就走了,带着一份痛苦的快乐,迷茫的解脱,当然,还吃了你那个橘子——天知道以后会怎样呢?他留下了结果,却带走了承诺,那个关于成功的承诺。 回来后偶尔看到一则寓言,寓意很震撼我,年轻的时候,记住三个字:不要怕;年老的时候记住三个字:不要悔。我想我已经得到了徐老的超度了,
匆忙的,他走了,正如他匆忙的来,嘶哑的嗓音,盖不住他半点风采,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我无以为报,只能带着一份感恩的心,去坚强我的人生之路。
周琳凯
[责编:moo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9:28: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