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7240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9-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考试情况 Issue:91. The primary goal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hould be to increase people's efficiency so that they have more leisure time. 技术进步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提高人们的效率以便于每个人都可以享受更多的闲暇时光。 Argument:13. 建议不要在highway限速,要扩宽路面。 两篇都是很正常的题目,不难写。作文快结束的时考场里有一些同学掉线,武汉大学考场,貌似很多地方的考场都有这个情况。
顺序QVQVQ Verbal:个人感觉填空比阅读顺手很多。阅读有一些机经上的,其中有一篇是36套上的那篇十四号宪法修正案,不过题目不一样。其实阅读文段本身并不难,做题的障碍有两个:1)时间紧;2)考试时选项的表述和36套有些差异,改写得比较难辨识。 Quantitative:一战的教训是一定要检查;二战的教训是头脑要清醒,今天最后一道题时意识已经恍惚掉,square全被我当开方算了。
结果 5.19二战155+169+?(11.19一战148+164+4.0)
叽里呱啦 看到分数时我觉得我值得这分数,或许我还值得更高一些的分数,但是这个我也满意。三个月来每一天我都没有虚度,以前睡懒觉上网的习惯都在这三个月中被改正了,而且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比以前认真。考G真的收获很多,不仅是分数,更是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我的一战是去年11.19,那场考试不怎么友好,第一个verbal上来就是hard,加上自己准备不足,心态不好,于是就败了。记得新G刚开始的时候经常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月准备1400”这样的帖子,觉着自己底子不差,或许也可以那样速成。于是很没有复习的样子,单词不背,阅读也不练,隔三差五和同学出去玩,结果确实得了一个我值得的结果。此后我对复习的认知有了飞跃性的转变,我非常真切地意识到了不好好准备就不可能考好。现在看来,我很感激11.19那场考试没有太简单以至于可以让我侥幸得逞,否则也许我根本就不会意识到想要不劳而获是多么可怕的想法。
今年二月来学校以后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复习,分别订了整体计划和短期目标。整体计划是:2月3月背单词、做阅读,4月主攻阅读外带填空,4月底开始作文和数学并巩固阅读和填空。短期计划就是很具体的deadline了,比如哪天之前过完第一遍3000,这一周阅读分析到什么地方之类。计划真的要详细到每一天,并且要去执行和调整。不然就会拖沓,就会完不成。
好为人师 说下各方面的准备感受。 单词:我的单词来源主要是3000主词和陈圣元填空单词,外带36套阅读及其他各种练习中的部分单词。今天填空感觉还算顺手,词都不偏,有少数不认识的。其实复习到后期,我在浏览论坛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单词积累还是不够,很多版友都是老红包+3000,基础打得很牢,但是我也再没有时间背红宝了。要单说做填空,3000的词倒是够了,但是想要阅读的障碍更少一些,还是建议大范围扩展词汇,打牢基础总是好的。如果不想背红宝,推荐把3000的近反义一起收了,外加平时练习中的单词。过单词推荐excel,把释义隐藏,快速又有效。
阅读:阅读是复习的重点(特别是二战)。我的主要工作是把36套仔细完成和分析了一遍。另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把所有一坨屎提供的阅读(包括OG上的所有sample和test,PP2)抽出来印成一小册,掰开了揉碎了地分析,从文章结构到题目细节到答案特征。不得不说考场上阅读还是成了弱项,文章结构倒是很清楚,但细节掌握得不好,时间掌握得不好,选答案也没有平时有把握。所以我的教训是,总结分析只是一方面,把总结出来的经验再拿到大量练习中去用才能真正提高。有充足时间的同学一定猛攻阅读,不管是36套还是No题,都可以拿集中突破大法来实践,多做几遍不要厌烦。
填空:无他,唯找counterpart耳。话是这么说,但是要熟练地找到对应还有赖多练习。我看了陈圣元的蓝书两遍,第一遍看完以后才真正理解书前面讲的方法是怎么回事。所以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实战才能知道怎么去用。另外,填空不需要花比阅读更多的时间。前段时间看到有前辈说花大量时间复习填空其实是懒惰的表现,虽然犀利,但是我觉得在理。只要有找对应的方法,有单词积累填空就没问题,除非题目神逻辑那也没办法。阅读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熟悉,找到解题的感觉和节奏。
作文:对一战的同学来说作文可能带来很大恐惧,特别是issue. 其实我想说,高分的积累需要经过months and years;如果仅仅要个过得去的分数需要注意策略。我一战的时候就蛋疼地写了所有issue的提纲,二战又沿用了这些提纲。其实这样一个一个写和记提纲真的很不值,尤其是到后期,当我想再强化一下verbal的时候就很占用时间。写提纲的目的是找论证点,构造论证链条。当提纲写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思路打开了,看到新题目很快就知道写什么,这个时候就不用再写了。保持思路的活跃,对任何事情有话可说,知道从哪几方面去说就足够了。不提倡广写提纲,但鼓励多练论证、写全篇——掌握几种自己善用的论证模式,找到自己语言的style,控制时间,足矣。
附上我的独家文档: 1.issue提纲。本挫历经两战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里面有些写得很弱。没思路的时候倒不妨拿去活跃下思路,看到合适的例子拿去用用,不可太当真! 2.36套阅读分析,OG和PP2分析。不一定要看里面的内容,但可以用这种方法做自己的总结。 3.两战日程。把自己两次复习的日程记录扫描了出来,对比一下便知“付出和收获成正比”是多么正确。貌似扫描的时候漏掉一页。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虽然考完了,还是准备再逛几天G版,和大家混脸熟了舍不得。至少要祝福着5.27的同学完成杀G大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