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18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政为教学研究服务! 中欧, 长江, 高金代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5:0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各地各校申报的国家级试点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其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新京报》12月6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笔者看来,“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就是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反映,同时,也是继续深化改革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可以说,能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能否建立有着因果关系。
  
  
   一是要认识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必然性。现代大学制度这个概念有着非常稳定的内涵,沿袭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等制度基因,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核。随着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增加,也需要给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一定的空间。道理很简单,在遇到社会问题时,如果给予大学一定程度的学术自由和自治,允许不同的观点、声音的存在,不仅不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相反可以有效地克服认识上的局限性,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作出科学理性的决策,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折腾。也就是说,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不仅仅是大学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二是要看到政府、社会与大学之间的矛盾是永恒的,因为大学为发展学术而要求自主,社会则需要大学具有更多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而政府则更关心大学为国家服务的效能。然而,尽管存在矛盾,大学还是不可能离开政府的支持而独立存在,政府也要用自己的权利和财政能力影响大学。政府、大学和社会这三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与生俱来,当前有必要逐渐形成大学招生权与培养权的独立,政府不干预办学过程,只对办学目标进行引导、调控和对办学水平进行监督和评估的局面。
  
  
   三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面临着困境。自我国大学创办以来,基本上都是在国家和政府的行政主导下进行大学的内外部建设,大学的独立性和学术权利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这种大学制度安排更多依靠的是行政逻辑而不是学术逻辑,不是学术权威而是行政权威,其在本质上维护的是一种行政化的体制。按照这种行政化的规则行事,就会挤占学者们在大学中应有的学术权利,影响教师对大学事务,尤其是学校决策的参与,使他们难以产生责任感,难以以主人翁的心态和信念从事教书育人、文化创造的工作。而在这种大学制度的逻辑中,人们迫切期待的体制性矛盾及现实弊端的消除,会因其体制的保持和延续而难以实现。因此,“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必然成为直面的课题。
  
  
   惟有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才能消除类似“社会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政府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市场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大学不知不觉地社会化了,政治化了,市场化了”之类的诟病。应明确,能否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既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考验学者的修养。它需要政府与大学、管理者与学者共同努力。如果过分地强调或夸大其中任何一方的责任与担当,不仅有可能遮蔽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也无益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这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5:07:1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爱逃课,现在爱“淘”课!
据《新民周刊》报道,以欧美高校为主的公开课免费传播俨然成了一种时尚,分门别类的讲座录像、教学大纲、课堂笔记就这样大方地摆在各校的官网上,任人分享。身处现代社会,学生们在学校里接受冗长的教育,公司每年也有大量的人员和时间受训,但什么也替代不了对自我修炼的投入。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可称是优势教育资源对个人自修的赠予。不用点名,不用占座,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想上就上的国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白领阶层趋之若鹜,大声宣称——以前爱逃课,现在爱“淘”课!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取用。嗅觉敏锐的人惊呼: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正在卸下门锁、拆掉围墙,这是教学史上继远程函授之后又一令人激动的创举!果然,麻省理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以及财力丰厚的基金会的陆续加入,犹如水滴汇成浪花,将“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推向了正轨,并且一发不可收。

原来人文也性感
最近,如果做一项测试,让大学生们评选自己心中的最酷教授,大概不是课堂上朝朝暮暮见到的教授,也许是耶鲁讲《哲学:死亡》那个喜欢盘着腿坐在讲台上,书呆子气十足的老头,或者是哈佛讲《公正:该如何做是好》那个会问答题学生的名字,能复述每个学生观点的教授。当然,前提是评选结果和学位不挂钩。

看瘦削的长相酷似萨达姆的耶鲁大学著名教授Shelly Kagan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桌上手舞足蹈地和一帮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和来自物理系、电子系、化工系、政治系的学生讲解柏拉图的《斐多篇》对灵魂本质的讨论;听哈佛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口吐莲花,一起探讨“司机的选择”,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体会思辨的性感……

见识了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的公开课,原来,传说中的“人文精神”确有其事,人文学科也能这么性感。教育者传授的不单是知识,还有道德、审美、智慧、伦理。

清华、北大学生优越感不再

牛校牛在哪里?
清华、北大的学生算是见过世面的了吧,但是,看看网上那些欧美名校的公开课,那些曾经的优越感会不会骤然间灰飞烟灭?今年3月19日,复旦大学邀请哈佛大学的人文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桑德尔来讲讲《什么是正义》,结果据到场的学生讲,“场面从来没有这么火爆过”,能挤进讲堂站着旁听的同学已经是极其幸运的了,散场之后,在门口买Sandel授课讲义的人挤成了一堆,抢到最后一本讲义的学生乐得跳起来。这位Sandel教授1982年就因批判罗尔斯的正义论而在学术上扬名了,他在哈佛教授的那门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算得上是网课的里程碑,其意义如同《越狱》之于美剧在中国的流行。每周,超过1000位学生坐在哈佛的大礼堂里,听Sandel口吐莲花,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然后师生们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

对于那些求知欲很强的人而言,这些各路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如同一个挤满了山珍海味的菜单,这可不是随便在哪花上一点钱就可买到的心灵鸡汤。网友Frederick Wang感慨:“推荐它不是课上得多么好,而是社会体制在高等教育里的体现。民主的精髓就在这里,争取大多数的同意,那么精英就要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解释清楚。这样的社会是思辨和成熟的。相反,把民众排除在外,就必然会愚民。长此以往,两种社会表现出的智识差距判若云泥。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说,把教材课程公开,基于他们认为教学的成果应该是全社会共享的,所以乐意有更多的人看到;敢这样公开课程,也是出于他们有很大的自信心,觉得他们的教材、课程好,他们才敢这样做。而且,把课程放到网上,也是对学术的一种监督。

再怎么比较也是血泪
哈佛、耶鲁之所以能成为牛校,当然是因为人家很有钱,也有良好的声誉积淀,所以能雇到最牛的教授,招到很牛的学生。 同时,也因为他们蕴含了丰富的博雅精神。这点,从哈佛的“核心课程”上最能集中体现。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开放给本科生的基础课,学生们从中挑选几门作为必修课。对此,哈佛开宗明义声称,核心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其“核心课程”被分成七个领域:外国文化、历史、文学、道德判断、数理判断、科学、社会分析。仅“道德判断”这一板块而言,除了上述招致万人空巷的那门《公正:该如何做才好》,还包括另外13门课程:《民主与平等》、《国际关系与伦理》、《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儒家人文主义》、《有神论与道德观念》、《自我,自由与存在》、《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践》、《比较宗教论理》、《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史》、《现代政治哲学史》——这还是九牛一毛。事实上,仅仅是针对本科生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以及对这些课程3-5行的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

这些课程简直就是一场饕餮之宴。媒体人士贺某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他自称是咽着口水看完了这个课程清单,过去多少还有点的牛校感不堪一击,当场崩盘。他悲凉地声称,“我显然已经不敢把我读的学校叫做大学了。

其实北大曾经还是有点样子的。在陈平原《老北大的故事》中,附载了《(民国二十三年度)国立北京大学一览》,193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的课表,豪华得令人目眩神迷。就连当年外系所开供中文系学生选修之课程中,梁实秋、周作人、钱穆、向达等牛人的名字也频现。

不知道现在的清华北大,能给那些一心向象牙塔里扑腾的18岁孩子,开出上述课程中的几门?好事者在网上检索出《2007年北大中文系上半年本科生课程表》,整理出必修课寥寥十几门。对比完了新旧两个时代的课程表,网友们纷纷感慨“那时的大师还是上课的”,“俱往矣,再怎么比较也是血泪”。

中国高校硬伤在哪儿?

在世俗化的今天,何谓“大学精神”?
据说,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不过,国内的名校,经常为自己是不是一流名校争得脸红脖子粗。国人重视各种排行榜。在我们这里很被看重的全美大学排行榜,没有一个美国大学校长会把它们当回事。哈佛是高贵的人文传统,斯坦福是地道的美式实用主义,普林斯顿以理论研究著称,麻省理工以科技领先自豪。各有各的个性,风格千姿百态,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不过,国内各个高校的理念看似高度统一——大跃进式地堆砌大学城、跻身各大排行榜前端已成为各校领导乃至各地政府炫耀其政绩的“面子工程”。

名教授不一定课讲得好
有关教学的任何事情都是量化了来评估的,教学的重要性就体现不出来了。我们的评价体制过多地强调发表论文,强调科研成果,强调经费,老师的讲课讲得好不好,并不重要。所以名教授不一定课讲得好,这是因为这个“名”是他做研究有名或者他社会地位高,而他的社会地位高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参与各种活动的原因,所以你说的这个“有名”是在现在中国语境下的“有名”,比如,他当了职位很高的官了,那么他就变得在媒体上很有名了,但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学问就有那么高。讲课跟媒体上有名是两码事。

中国大学的风气都是崇尚研究而轻教学

根源在于教育行政化
整个中国大学的风气都是崇尚研究而轻教学的,教师并没有内在的动力去推动课程改革。他们的心根本就不在那儿,他们还要去竞争项目、竞争经费、提职称;于是他们就要去寻求多发表一些论文、成果奖多一些,为此他们就要去做很多社交工作、做很多研究以外的工作,他们的心思就不在如何把这个课程教好或者把效果教到最好上了。很多老师就已经并不是热衷于教课,而是热衷于搞科研发表文章了。教育部也设立了一个“全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 ,但实际上很多还是行政化的形象工程,无论从内容到讲课形式,并没有受到学生的热爱。

以上问题,其实都只是表层的,真正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行政控制一切、腐蚀了高校。什么样的社会,也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这跟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都是循环往复的,现在我们的高校除了教育的逻辑,还流淌着官场的逻辑。比如说,中央党校的学历,教育部都不承认的,但是中组部承认。一些官员动不动就党校学历,有本事你去念个正常的学校?重视这个学历,一是没有自信,二是权力控制一切。

无论是学术腐败、学风不端,真正的弊端在于权力对学校的干预。权力比金钱更加容易腐蚀大学。光是金钱,大学还不至于这样,大学经费增加,老师稍微有点骨气,还能抵挡得住。但是权力和金钱一结合,老师们就没有办法了。

结束语
大学本该是一个追求“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地方,但是,现在我们的大学实际上已经官僚化了、行政化了,因为谁的官大谁说了算,照官大的人的主意来办学,那么很多创新的思想都没有成长的土壤,逐渐失去了生命力,造成了目前高等教育死水一团,学术研究一团死水的局面。
板凳
发表于 2010-12-9 15:40:31 | 只看该作者
自敏感词事件以后,北大校长都只能让理工科出身的教授当。
民国时代北大的辉煌其实拜蔡元培所赐,真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践行者,学生被北洋政府抓起来,蔡教授亲自去要人。(万恶的北洋政府啊,居然用高压水枪扫射学生!)
我的观点很简单,制度的影响也许是自上而下的,但是事物的变化绝对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
地板
发表于 2010-12-9 17:15:19 | 只看该作者
自敏感词事件以后,北大校长都只能让理工科出身的教授当。
民国时代北大的辉煌其实拜蔡元培所赐,真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践行者,学生被北洋政府抓起来,蔡教授亲自去要人。(万恶的北洋政府啊,居然用高压水枪扫射学生!)
我的观点很简单,制度的影响也许是自上而下的,但是事物的变化绝对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
-- by 会员 zhengyuguang (2010/12/9 15:40:31)



哈哈。万恶的北洋政府啊,居然用高压水枪
5#
发表于 2010-12-9 17:17:46 | 只看该作者
中欧, 长江, 高金...我没有看正文,但是据标题来看,这些都是管理/职业培训,算不上真正的“高等教育”。

真正的高等教育应是大学...是本科...用四年时间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21:53:37 | 只看该作者
中欧, 长江, 高金...我没有看正文,但是据标题来看,这些都是管理/职业培训,算不上真正的“高等教育”。

真正的高等教育应是大学...是本科...用四年时间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
-- by 会员 D3AN (2010/12/9 17:17:46)




那是当然, 但暂时政府不会放开大学的管理, 南方科技大学就受到种种阻挠, 现在还没批。

从专业学院开始推, 让执政者看到独立学院带来的新鲜力量, 慢慢阻力就小了。
7#
发表于 2010-12-12 14:04: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能代表吧,这三所连本科都没有的。。。
8#
发表于 2010-12-15 16:14:50 | 只看该作者
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固然好,培养出有独立思考精神和能力的“人”更是精彩!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9:37:12 | 只看该作者
中欧, 长江, 高金都是非盈利机构.

虽然没有本科, 但他们的管理方式是其他学校可以借鉴的.

简单的说, 让教育研究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主导力量, 而行政部门为此服务!

让高校回归本色, 成为独立精神, 自由思想和改革创新的殿堂.
10#
发表于 2010-12-16 19:10:21 | 只看该作者
中欧长江就算了吧,没有个母体做依托,不看好。
现在就比不过清华北大了,能和上交高金比就不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8 23:0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