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来CD了,最近一来就看到又有人在向本科出去读master的人们泼冷水,还有同学在四大和出国之间徘徊。作为一个大学用三年时间准备出国,又在大四申请前夕放弃的人,我想,我的一些感受也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篇文章。额。。。因为有很多我认识的人也经常上CD,所以这次就新开了个马甲,咔咔。 先讲一下自己的背景吧。在去年九月份,我的状况大概是这样的:国内top5学校,金融本科,大三的时候去美国交流过一个暑假。GPA 3.4/4.0,专业GPA大概3.6左右,GMAT770+5.5,TOEFL105,主要的实习经历有HSBC,KPMG,Bain Capital,在学校里也做过一些学生职务。放弃出国以后,开始全力找工作,顺便搞定了CFA1级,最后获得了一家外资商行MT的职位。 大一的时候,我就一直把出国读MSF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之后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了2年多。一直到大三的下半学期,新的OPT规则出现后,结合美国当时已经初现端倪的经济危机和国际学生历来的就业难问题,我开始怀疑出国是否值得。直到去年10月,搞定了四大某家的offer,因为当时四大还没现在这么恐怖,还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虽然最后也没去:-P)。于是就坚决的放弃了出国材料的准备,全力投入了job-hunting。 那么,促成我放弃出国的原因有哪些?第一,美国的恶劣的经济形势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让近两年国际学生在当地找到不错工作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了。虽然我的背景不错,但离princeton,MIT等最顶尖学校差距依然很大,如果从弱一些的学校毕业,很有可能被迫回国找工作。那么从经济投入上来说,是很难短期内弥补的。虽然我家一直支持我的出国计划,也有能力拿出几十万并做好在短期内难以收回的准备,但一来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的成年人,让家里一直为我烧钱也内心有愧,二来是经济危机对我的家庭也有所影响,应当适当考虑下财务安全的问题。 第二,就国内求职的角度而言,一个MSF学位对我帮助并不大。对于学位有硬性要求的职位,大多数是国有银行MT,国内的证券、基金公司等等。通过家里的关系,我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觉得并不感兴趣。而且,这些地方未必会对海外MSF感兴趣,交总MT今年的target school貌似都是国内学校。而对于外资的投行,咨询,商行等企业,硕士学位并不是硬性要求。以我的背景,完全有能力凭本科学位尝试一战。事实上,我最后的offer,就是在击败了一连串的本土和海外MSF后获得的。更何况,就算在2年之后,我凭借MSF学位成功获得更好的职位,考虑到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我所获得的未必会比现在多多少。 说到底,读学位最后还是要为了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一个海外MSF如果既不能让我有机会在国外找工作,回国后对我的求职帮助也有限,那么出国似乎就不是一个那么好的选择了。如果考虑到学位对更长期发展的影响,那也可以选择在职或者MBA等形式,未必要现在就出去。 另外,有很多人试图出国开开眼界,这方面对我而言可能有些特殊。在此之前,我已经因为旅游、探亲、交流等原因多次去过欧美国家,可能并不是很迫切的想要再去开开眼界,感受国外的生活。此外,就个人生活习惯而言,我是个热爱繁华都市生活的人。我之前去美国交流的时候,所去的学校也是一座美国比较有名的大城市,但和我在国内居住的城市相比,我很难感受到都市气息。在那里的一个多月的生活里,我始终觉得很不习惯,直到后来去了NY之后才有所改善。但是,NY一共就这些学校,我未必能申请得到。如果之前我都视生活上的不习惯是可以克服的困难的话,那么这一回,这就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大概就是我从放弃出国的大概理由。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广大同学们做一下参考。说到底,出国这件事情,还是和个人具体情况比较相关的,如果觉得一个海外学位对自己帮助比较大,所需要的经济投入也是在值得的范围内,目前也不必放弃不错的工作机会的话,出国还是个好选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