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gary_mba123在2007-9-25 0:10:00的发言: 周六下午,去参加了长江商学院的招生咨询会。
我大概是在周三的时候,报名参加这个咨询会的。周五下午,收到了长江商学院的一条短信,提醒我周六有咨询会,把时间地点都给我说的很清楚,还说有班车在人 民广场接。周六早上,又收到了一条短信,告诉我班车停靠的详细地点,还把班车司机的电话给我我。当时就觉得有点震动,没有想到一个商学院的咨询会,工作做 得这么细致。
周六下午,按时到了人民广场,在上海博物馆南边找到了班车。人不是很多,有十几个的样子,长江商学院接待的人叫石金峰,还有一个女孩子,后来得知是长江在读的MBA。两个人都非常热情,挨个问大家的情况,解答大家的问题。
班车开了有半个多小时,到了长江商学院所在地--龙柏饭店。总共去的人有三四十个的样子。长江商学院的人有招生经理、有一个教授、有已经毕业的校友、有在 读的学生,先是用英语讲了一下长江的基本情况,然后是一个小时的Q&A。在Q&A环节,用的是中文,这也令我感到非常人性化,在有限的时 间内,使用中文能够交流更多的问题。
下面是几个主要的问题:
1、文化: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长江的家庭文化,由于只有50个人,经过一年的共同学习,会形成非常强的关系。
别的学校也是几十个人一个班,一起学习一样会形成非常强的关系。没什么特别.
2、课程
一年脱产学习,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教书的华人教授,所授课程也偏向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华人教授英语就算不错,毕竟不是外教,没有的口音特色,对以后面对外国人工作的MBA不利。中国的实际情况的还是要有长期服务于国内的教授才能做到。
3、奖学金
取消了GMAT奖学金,还有长江奖学金,分为全额奖学金和部分奖学金。说是没有名额限制,只要优秀,全部都能拿到奖学金;
终于知道分数换钱是很愚蠢的做法了!呵呵!
4、学位
长江的毕业证、国家的硕士学位
国家的硕士学位还可以,只是不知道没有大学的硕士学位会不会很奇怪.
5、和李嘉诚的关系
李嘉诚基金会只管出钱,管理方面学院是完全独立的;
李嘉诚就是一个商人,恐怕支持也是有条件的,支持几年没问题,但是要做到自负盈亏,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学院盈利。
6、强项
金融及财务,市场营销
金融及财务就业都不怎么样,比几乎同样学费的HKUST差的太远。市场营销,咨询又比不上中欧。
7、学费
24万
学费比中欧贵,以为是差异化,可笑。可惜大多数方面比中欧差,HKUST之类的在香港才收25万,可人家是保证了大多数的实习和就业的,而且年薪比CK高1倍不止。中欧实实在在,学费17万,学生就业平均30万。
总体感觉,长江商学院对学生的关注非常多,各种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这可能也是由于每年只有50名学生带来的优势。 每年只有50名学生带来的优势就是就业率比较高,毕竟人少,找工作容易。而且还搞出半年所谓写论文时间作为找工作的缓冲期,倒也机动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