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习时间安排: 先介绍一下我的基础:外企工作6年,上大学时考过托福,当时成绩是600多分。平时有机会用英文写邮件和沟通,不过比起上学时,英文荒废了不少。 我准备托福的时间总共是两个月,第一个月用来上新东方的托福班,了解题型和基本解法。第二个月用来自己做题和总结。之所以选择上新东方的班是因为新托福刚开始不久,我对题型和评分标准把握不好,需要专业意见。但从结果来看,只有阅读和口语让我觉得值得一听,这两位老师十分敬业,一些技巧对我答题也很有帮助。结课后,我自己准备了3周,感觉这三周是提高比较快的,时间安排也差不多。我个人比较反对将准备时间拖长,1-2个月应该足够了。 复习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放到听力上,其次是口语,最后是阅读和写作。当然,这可能因人而异。但我觉得大体分布应该是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听力占的比重最大,口语难拿分。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中国学生经历了那么多考试,应该是擅长。 关于写作: 在写作上,我花费的时间应该是最少的。最后1周开始练习,每天几乎练习1篇。怎么练的呢?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时间紧,只能上班时后练,方法是佯装写邮件,在30分钟里完成一篇,然后再改语法和句式。 第一篇:简而言之就是逻辑结构加魔板。考试一般就是听力提出一个反对意见,然后给3个理由,你需要把这三个反对理由与文章的三点支持理由结合一下,就这么简单。了解了这个基本架构,在做题的时候,就需要把文章的三点找出来,听力的三点听出来,然后用魔板和加分词汇(如,contrary to the believe that)把观点一串,很难不得Good。如果听力没小心错过了一点,也不用紧张,用套话把文章的观点取非,应该就可以了。 第二遍:第二遍的题目一般都比较宽泛,但有时候又不知道说什么,这时候,总结一套固有的思路就比较重要了。比如,开头可以从形容某种争论开始,引出你的观点。然后,说两点为什么你这么认为,再用一段进行让步论证,最后,结尾。如果思路清晰的话,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此外,我觉得遣词造句要简单有效。我见过网上一些魔板,偏向用复杂从句和词汇。我自己不提倡用这种看似高深的魔板,因为绝大多数部分是无法用魔板表述的,采用这种魔板反而会更加衬托其他部分语言的贫乏。所以,我觉得积累很重要。我在最后一周的时间,着重看了一下老托福关于人文的文章,那种一口气能读下来,没有词汇和结构障碍的文章,这种文章能作为托福阅读文章就已经体现ETS的文章偏向性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记住它的好表达和用词,为我们所用。最后,文章修改很重要,最好找一个native帮你提一些意见。我的第一篇文章让一个朋友帮我改了一下,让我发现了一些自己遣词造句的问题。 听力 听力开始比较差,一个longman的模拟居然错了7-8个,备受打击。后来反复的练习,直到考试的前2周才真正找到感觉,错误率明显减少。认为听力提高靠两点:1. 词汇 + 2. 练习。很多时候,我们听不懂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词是什么意思,或者是对这个词不熟悉,在脑子里琢磨词义的时候,后面好几句已经过去了,结果,文章很大部分没明白。所以,词汇是基础。第二是练习。听老听力的时候,杂音特别多,觉得杂音影响了我听的水平。但后来琢磨一下,如果是换成中文,就算有杂音我也能听明白了。之所以听不出来,就是不熟练。于是,我就成天听,用ipod下载了science, travel, businessweek等,最后觉得听得很上瘾,慢慢的以前听不懂的段子都听出来了。听力是靠练习出来的,如果一段时间没改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听得方法,做题不是联系的重点,关键是你能不能听出来段子在讲什么。如果听明白了,题自然也就对了。 阅读和口语 阅读一直不是我强项,也不是我复习的重点,所以28分对我来说是个意外。但如果再考一次,我要练习我的阅读速度,考试时时间真的很紧,尤其第一个题,平时做题就要有压力。 口语比较差,但我感觉高分和准备是分不开的,我的意思是,就算你平时口语好,如果不准备,上20分也很难。所以,再考一次,我会把前两个题按作文题库每个好好联系一遍,把词汇和句型好好背一下,做到能够张嘴45-60秒不停的说。其它的题可能要靠水平了,主要是总结、提炼和转述的水平 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如果你刚准备考托福,我的建议是下载所有考试经验仔细捉摸一下,看看高分的考友都是怎么复习的,然后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回顾,会比自己闷头读书效率高一些。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实现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