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2011|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把握因果,感恩前行,国内工科硕士到NYU Stern IS PhD (隐藏回复可见)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14:3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是一个流金似火的七月,第三期“大数据与商务分析” 暑期课程在哈工大管理学院如约开幕。在这里,我有机会再次见到IS领域各位国际大牛:ASU的Bin Gu教授、UMN的Alok Gupta教授(ISR主编)、GSU的Arun Rai教授(MISQ主编)、GaTech的DJ Wu、Yu Hu教授和Lizhen Xu副教授、清华经管的徐心教授,UTD的Eric Zhiqiang教授,以及NYU的Anindya Ghose教授,很是开心,他们既是这个领域如日中天的人物,也是今后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一年前的同一间大教室,是我第一次见到像UW的Tan Yong教授这样的IS顶级学者,彼时作为一名清华工科院系偏工程方向的二年级硕士,可以说对IS这门融合了经济管理、前瞻技术和业务领域的交叉学科还没有任何了解。一年之后,从台下各位大牛教授的仰慕者、IS领域的局外人,到其中一位日后的PhD学生、IS领域的从业者,变化之快令人有些不知所措。一年12个月,彻底定下从事学术生涯的决心,捡起并跨越托福GRE考试,在云计算龙头企业实习,同时进行硕士学位要求的课题研究和准备paper投稿,完成文书推荐信点击提交,再到后来的social和campus visit,拿到最后的offer和出现意外转折,所有显得顺畅甚至带有luck的结果,背后都有必然逻辑。正似IS Top Journal paper所孜孜不倦追求的因果机制,PhD申请不失为某种“种善因得善果”的过程。在此,愿意将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问题、因素和方法呈现给立志从事学术生涯、贡献IS领域的后辈同侪,以期有志者少走弯路,更好地走向人生中新的阶段。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非授权转载。


一、申请背景
    先说一下我申请的项目,主要集中在MIS(管理信息系统)、ITM(信息技术管理),对于未设数据驱动研究的商学院,还申请了OM方向。经初筛、舍弃,最终只申请了13所学校(项目),包括:HBS(TOM)、MIT Sloan(IT)、Stanford(OIT)、UChi Booth(OM)、UPenn Wharton(OID)、CMU Heinz(IS)、NYU Stern(IS)、USC Marshall(Data Science)、GaTech(ITM)、UW Foster(IS)、UC Irvine(IS)、UMN Carlson(IS)和ASU(IS)。拿到 UW的WL、ASU录取意向(最早但没接),以及UMN Carlson($28,000+$2,000额外奖)、GaTech Scheller($27,000)、NYU Stern的全奖offer(决定去),申请最终转化率4/13。对于一开始抱有“有学校要就去,有offer就接”的工科小硕而言,已经是不错的结果。
    之所以一开始会有乌云压顶的感觉,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对IS方向本身缺乏了解,以及外界都在说商学院的PhD相较Engineering PhD名额更少,给我造成很大压力。二是在当时看来,我的条件并不好。2016年7月,当我花了整整7天时间看完各个学校的官网,列出一份学校申请名录和渴望跟随的导师名单以及学校的申请要求后,就立刻傻眼了:首先是英语,连最低线都没达到;推荐信、学术关系和Proposal,因为我的专业不直接对口,好像也很难弄;CV和GPA,倒是还可以,然而也没有特别亮眼的地方;至于科研经历,当时手头还有一个项目ongoing,成果能不能出还未卜,且在申请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做,不但不是加分项反而是个不确定因素。在我把这些想法告诉了相知三年的中介姐姐后,得到的也是“有难度,可以试一试”的鼓励。
既然决定申请了,就开始做。我的起点可能不高,也不能算聪明的学生,但就执行力和韧性看,过往经历似乎说明了,越挫越勇最能表现我执拗的性格。所有事情都交织在一起,把七点到二十三点的时间全部占据。


二、找到痛点,直面痛点
    八月份迎接实习和GT。在云计算业界首屈一指的公司实习很有挑战,因为年度2B大会要准备Demo,负责Demo制作的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都接到任务,分别独立完成社交媒体大数据的从采集到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我之前没接触过云服务产品,实现一套大数据云产品架构很有挑战。经常是看懂了Doc读完SDK就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只能晚上占用2-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来研究如何部署代码以实现功能。从学校通勤到工作单位来回要两个小时,在车上刷GRE单词和AW写作范文的时间必须好好利用,因为英语才是整个申请中最基本的环节,尤其对于想要进入到Top商学院项目的同学。说到这里,我实习的企业中午还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其他实习生多是在园区餐厅逗留许久,而我因为要着急赶回来刷几套GRE机经,多是15分钟吃完便当就回到工位,此时还有40多分钟,可以做两个V。
    九月和十月,考英语、陶瓷、做科研。北京考位有限时,我就坐着火车来回跑,一个人利用周末奔波于石家庄、济南等地的考场。陶瓷进度一旦有更新就写在一张特定的Excel表上,随时和中介姐姐讨论下一步。这里要非常感谢我在清华的小老板。一是在她的指引下,我学会了数据驱动实证研究的基本范式,掌握了基于数据挖掘、统计推断和计量模型等方法论研究交通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正是源于她对学生真正的关心与支持,让我有机会迈出重要的一步:是她利用在学界的联系,帮我打听到管理学界重要的学术会议 :2016年INFORMS AnnualMeeting,并通过她的基金项目资助我参加。在这次公派出访中,我利用转机的两天时间,顺访了明尼阿波利斯和西雅图,会晤了若干位非常Nice的教授,同时也在Nashville拜会了多位老师,这对于后来申请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暴露出来,我的英语,特别是口语,不足满足Top商学院的要求。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件事:一是在UMN Carlson和老师漫步明大长桥时,她很Nice地提醒我托福口语要再考高一些。二是在Nashville,我邀请到一位HBS的老师来旁听演讲,这是我第一次用英语做学术报告,然而通过仅有的会后20分钟交谈,我明显地感受到,即便是所有硬知识都满足,老师对我的背景也很感兴趣,口语表达却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对她(美国白人)说英语,她会不禁皱着眉头,这令我感觉特别难堪。三是在西雅图访问时,得知UW Foster明确要求托福口语过26,否则StipendPackage会有问题,基本不会考虑录取。这三件事极大地刺激了我。11月中旬回国后,我的申请痛点又重新回到了提高英语上:一方面每天晚上通过Skype给美国Tollfree number拨号,不厌其烦地向语速极快的妹子客服一遍遍报地址、报数字,另一方面参加Toastmaster俱乐部公开演讲,提高自己的口语技巧和信心。双管齐下,必须拿下,来年1月7日,我最后一次走出设在扬州的托福考场,10天后得知自己的口语终于过了26后,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即使已经过了一些项目的DDL,PhDoffice也会关注口语成绩的提高:后来我在Marshall访问时,跟小蜜说托福提高了3分,她一开始说3分只是marginalimprove,但当我告诉她是口语项后,她说这很重要我帮你加进去。
    至于GRE,对于Top商学院而言,V152和V157和V162这三个层次的区分度很大。前面说过,我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考G的过程比较痛苦。GRE和GMAT的VQ都是瞬间出分,每次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都令我在出考场的那几个小时感觉特别扎心。只能收拾心情,再报名。一份努力1分收获,12月中旬最后一次考G那次,因为准备比较充分,大脑感到特别兴奋,逻辑感和行文思维泉涌,就这样以一个还不错的V和AW4.0的合格成绩完成了最后一次考试。亲身经历过才知道,GRE的Treatment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

三、热爱学术,尊崇学术
    如果说英语是申请的痛点,它最多只能算作一个技术性的小痛点。决定你能不能成为一位好项目的PhD student,核心还是在于学术。可能有的中介/帖子会教你如何做得Strategic,比如推荐信、PS和CV的要怎么写的漂亮等等,但我想说的是,来读PhD的学生,或者说是立志要走学术道路的人,一定要对这个职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对学术规范的彻底尊崇,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文书。说的直白一些,申请者面对Committee,你的材料是真诚还是作秀,是日后能通过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还是安于从事执行层面工作的禀赋,Professor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一边是热爱,一边是尊崇,“两手都要硬”。站在学术生涯起点的PhD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商学院学术界从业者的特点,体现在申请过程中,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体现出你对IS领域的认识和理解。IS学科融合了IT(包括CS领域的ML、DL、AI)、数学(计量分析、统计推断、博弈论、微观)和领域知识,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有着Behavioral、Technique和Econ等分支。你感兴趣的点、日后想做的研究属于哪个范畴?领域内顶级期刊发表哪些文章,研究范式都有哪几种?哪些Topic时下流行?内生性和因果关系这些IS的基本概念?机器学习和计量分析如何结合?不需要很深刻,但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第二、体现出你坚实的Quantitative背景。Coding、Analytics、Modeling是看家本领,相关背景和Skills以及实践经验应该策展在CV和PS中,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数据密集型研究热潮里,如果你有国内BATJ或DiDi/Uber/Mobike或世界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实践经历,掌握全生命周期的工具方法和一些企业数据资源,给你加个鸡腿~
    第三、体现出你对学术生涯的热爱与忠诚。这一点至关重要,它的逆否命题是:不要在学术道德和职业选择上游戏人生。关于“为什么要读PhD,为什么选择IS”这两个在面试时必会问到的问题,个人要有彻底的、清晰的认知。不是说想好怎么Strategically地回答(比如主动多次强调以后想当老师)就OK了,而是在自己想明白,形成自内而外相统一的认识,毕竟这是关乎你后半辈子的大事情,必须热爱。学术生涯对你而言是否适合?学术规范是什么?学术界的人如何沟通和表达?想好再走下一步。
作为一名工科转商科的申请者,我的推荐信和以往的学术关系都未能实质性地帮助建立渠道。在申请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读Paper和思考以上三个问题上。通过认真学习十几位IS界大牛的几十篇论文,我逐渐跳出了工程训练带给我的既有思维模式,逐渐向IS研究范式靠拢。以至于在后来与Professor们的交流中,可以较快进入主题:我看过您的文章,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您为什么想到这个idea,数据哪搞的,为什么要做这个检验?甚至有一次,我跟一位教授通过Skype聊天时,说您有篇已经印在Marketing Science上的paper的表格有个小Typo,稍稍影响读者的理解,Professor当即下载了文章,发现、标注并报以感谢。    针对技术性细节,可能再要提一下推荐信。很多人把牛推放在很关键的位置,这对于一直在商/管理学院的申请者而言可能确实奏效。但如上所说,我的推荐人学科不对口,对方学校也没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在两封学界推荐信里,多是教授们对我课题研究内容的描述和科研态度的评价。业界推荐则来自于实习单位老板,一位跨国IT公司的Principal,他较为客观地在推荐中写明了我的工作表现。
    最后是关于陶瓷,诚如CD论坛上某位IS前辈所说,“要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收到回应,不要轻易错过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教授们真的很善良很热情”(引用出处:http://www.chasedream.com/show.aspx?id=9587&cid=51)。陶瓷过程的细节不赘述,每个人有每个人沟通交流的方式,谁的经验都未必适用于其他人。于我而言,个人性格专注、目标感和执行力公认不错,有的时候甚至是一股子执拗 。因为很喜欢Anindya的研究,从哈工大回来就一直对Stern保持关注。一开始给这位超忙的大牛教授写信,他一直是不回的(后来知道他忙于新书出版)。11月在Nashville开会,同一间会场,他坐在我的前一排,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听完报告就找不到人了。12月份,当我读了他很多篇Paper,提笔写了一封非常有针对性的email后,终于得到他鼓励申请的回复,当然也只是到鼓励的层面。后来1-2月份跟他保持联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他超忙的工作状态。然而在3月份中旬,在我即将接受其他学校Offer之前的一天或两天,很突然地收到了Anindya在FB上发来的消息,就有了后来的讨论和面试,接着就是Stern的PhDCoordinator和他本人通过邮件和WeChat通知,“we are very positively inclined on you”, “the offer is going to happen”。所有的Effort,最后都有payoff。


四、感恩善缘,感恩助缘
    回头看申请,有很多人事物要铭记、要感谢。整个申请季,用“大气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的道理来形容最为贴切。
    在清华的导师虽然只是一位助理教授,但她一直以来都是在以更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更高的学术见地在指引、包容着我的成长。在申请过程中她的实际帮助也是最大的。2016年5月的一天,她让我去办公室,告诉我她建了一个微信群,通过她以前的同学朋友帮我联系到了INFORMS 2016年会,让我把握机会,并用本来就不多的科研经费支持作为小硕的我参加。
    清华SEM在读博士Joy引荐我参加哈工大暑期夏令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充满激情的哈市,我第一次接触到IS领域的问题、方法、思想、顶级专家,随之而来的是对IS的深入接触、学习和领悟。哈工大管院每年投入几十万经费为国内MIS领域学者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叶老师郭老师及各位老师的付出,也需要特别感谢。
    明尼阿波利斯、西雅图、亚特兰大、尔湾、凤凰城和迈阿密,伟大的城市孕育伟大的知识。在这些城市,和IS界专业人士的交流令我获益匪浅:Professor们非常Nice地介绍,让我对整个领域和5年的PhD Program有了新的,他们传授经验,带我参加Seminar和参观楼宇,设家宴一起欢度春节;在读PhD学生带着我体会城市,带着吃当地美食,交换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洞见和想法,帮我润色文书要点。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受到美国社会特别是这个圈子中人们的善意,他们都是非常好的人,对后辈们给予正反馈般的帮助和提携。
    我的中介不是一家大的机构,就在蓉城我本科宿舍楼背后的写字楼,规模不大,责任不小。针对我的case,她们建立了微信工作组和有效的通讯机制,任劳任怨地帮我改文书填表格。有时,我会对工作要求过高过急,会“不留情面地批评”,一路走来,要感谢相互间良好的信任和包容。收割最终的Offer时,我们一起高兴地跳脚~
    最后最为重要的,家人的爱始终是我最大的支持与牵挂。


五、结语
    进入商学院读博是一个好的起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所有努力、缘分汇聚的地方,必将酝酿出更精彩的人生。新的起点要有清零意识,热爱、忠诚于所选择的道路,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美国做好Mid-class的“穷学生”,talk the talk, walk the walk!

    人生实苦,祝愿所有有志于从事学术道路的同侪一切顺利,行稳走远!


---
六、后续
    这篇帖子发在ChaseDream上两年多,有很多学弟学妹通过站内信、邮件、甚至是微信找到我。很高兴看到自己曾经的经历可以对他们有所帮助。基本上平均每一届我都会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往往这些同学不但自身优秀上进,而且能找准方向感,知道如何通过明确目标的努力实现理想。和他/她们的交流,读改文书,面试时简要地帮助一下,我也常常受到这些优秀后辈同侪的鼓励,精神层面的交流使我快乐。其中有后来去到Umich PhD项目,甚至有的来到NYU Stern成了同一个项目的学妹(连续两届了现在),真是为她们感到开心。还是那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hope this promising feedback look can keep moving forward!





收藏收藏83 收藏收藏83
来自 3#
发表于 2017-7-15 14:00:20 | 只看该作者
良心贴,干货满满啊!恭喜scsweet师兄
来自 5#
发表于 2017-9-11 22:10:34 | 只看该作者
恭喜。这几年计算机和商学院的交叉学科很火。看好楼主!
沙发
发表于 2017-7-13 22:03:19 | 只看该作者
gx, stern placement很好
地板
发表于 2017-9-1 03:50:53 | 只看该作者
恭喜。但其实foster今年招的人托福口语并没有到26.。。
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22:41:13 | 只看该作者
Many thanks
7#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22:41:53 | 只看该作者
nk2760 发表于 2017-7-15 14:00
良心贴,干货满满啊!恭喜scsweet师兄

这不科学..这是UW学校的政策
8#
发表于 2017-12-5 10:10:5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祝一切顺利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02:00:04 | 只看该作者
njubei07 发表于 2017-7-13 22:03
gx, stern placement很好

同意!               
10#
发表于 2018-6-8 10:25:29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2-5 10: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