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73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豆瓣上看到的热门日记 我为什么要回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09:2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选自豆友 waking王小心的日记,相信每个出国留学的孩子都有相似的心理体验。

文/王小心

我原打算近期回国一游。很多朋友都觉得麻烦,时差、污染、请假。为什么要回国啊?他们说。

刚来美国时,觉得美国是旅途,中国是故乡,美国是生命中的多一份体验,领略大好河山、优秀制度、教育系统、工作体验。然后嘛……其实我没有想过然后。我竟然没有想过然后!潜意识里,我是觉得总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那里有我可以随便聊天的邻居、出租车司机,楼下可以下班回来去买的小米粥和烧饼,家里有可以窝在沙发里一看一晚上的北京卫视。

来美国之前,我在北京已经生活得很好。这个好不光是经济上的,更是人际上的、精神上的。我住在一套可以看西山的小房子里,挣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资,有很多朋友、熟人,下班后不愁没有娱乐的地方。看戏、看电影,三里屯和南锣鼓巷的小餐馆,国家大剧院我是常客,朋友甚至能给我弄来不要钱的前座票——这一切,除了前两点,我在美国都不可能实现。

在美国,我重新读了书,找到了工作,挣得比以前多,也买了自己的房子。然而,在这里永远不可能随便地找到朋友,路边没有随时能找到的来家里装窗帘的小工,保姆贵得要死,理发还要给小费,给电话公司打电话之前要先打好腹稿,文艺一点的话剧和各种奇特的电视台全都看不懂,工作中我做得比大多数人好,可是升职遥遥无期,他们还是更愿意提拔白人老板——我太理解了,就像我在国内不想雇一个印度人一样。

所以,在美国,永远不可能生活得像在中国一样随意。

但是在美国五年之后,我发现中国也渐渐远离了我心中的故乡角色。

我在中国做媒介时,了解每一本杂志,认识90%的网站的销售;我的名片夹有十几本,每天开会,都可以了解到中国社会和消费者的最新发展趋势。可是现在,我不知道什么是滴滴打车,不知道余额宝,忘记如何使用银联的信用卡还要跟手机绑定,永远估计不好打车的时间和打到车的概率。上次阿里巴巴的CTO来西雅图讲座,我没有听过他说过的大多数游戏、八卦和产品。而且我发现,大部分听众都和我一样,对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充满了无知。

日新月异,真的是日新月异。你离开这个地方一年、两年,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你毕竟走在时代的前端;可是三年、五年过后,你觉得中国陌生。邻居搬走了,同事跳槽了,朋友升迁了,忙着做生意买房子,你连他们的孩子都没见过。你曾经最爱看的杂志倒闭了,最喜欢的理发师换了联系方式,你再也找不到他。更严重的是,我已经不能适应北京的天气、公交车上的抢座、饮食的辛辣和肮脏,与狭小的公寓。

然后中国变成了一个陌生之地。而美国,是熟悉却难以亲近的。

于是你变成了一个没有故乡的人。真真正正的没有故乡。没有任何地方是栖息之地。没有任何地方你可以用熟悉的交际方式认识新朋友,没有任何地方你可以说是真正了解,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称之为家。

乔治·克鲁尼演过一部电影,叫《悬而未决》。他演一个繁忙的白领,空中飞人,像无足鸟一样脚不沾地。当我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发现我也像他一样,如浮空中,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所以我回国,像是要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或空中的人需要一个支撑。当然这是毫无用处的——不管我选择在哪个地方居留下来,我都会离另一个地方越来越远。

收藏收藏1 收藏收藏1
沙发
发表于 2014-2-27 09:39:53 | 只看该作者
出去以后,在国内曾经能享受的特权没有了,事业要从头起步,人际关系也要从新培养。这是第一代移民必须经历的转变。有的人适应了新的环境留在国外,有的人选择回国 寻找曾经的生活。

板凳
发表于 2014-2-27 11:12:59 | 只看该作者
mark。。。
地板
发表于 2015-4-18 03:39:49 | 只看该作者
有或多或少相似的感触,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私人的。在面对同样的环境,有些人选择适应第二个故乡 因为享受改变自己而快乐,有的人选择回到故乡在那里把根基扎稳。总之 在同样的条件下,每个人快乐的源泉和追求都不可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22 02:14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