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并没有“撤资”那么危言耸听,根据欧盟和中国政府的协议,本来只对中欧投资五年并帮助中欧实现财务独立,在第一个五年结束后(即1999年),经过评估后,觉得中欧项目虽然成功,但财务尚不能独立,所以继续资助中欧至2004年止,且主要帮助中欧完成上海校园的二期建设。今年,欧盟经过对中欧评估后,觉得整个学校的学费收入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收支平衡,并保持良性发展,因此欧盟不再对中欧有直接的资金投入,但会继续以其他形式支持中欧的发展。 大家可能觉得没有欧盟支持中欧就不能生存了,实际这是个错觉。一来,欧盟怎么会让这样一个成功的让欧盟扩大在中国影响的项目死掉呢?更何况是在中欧最繁荣,国内知名度日益提高的时候?二来,中欧已经在北京圈地,要建造北京校园,如果没有钱,怎么圈地,怎么造北京校园呢?三来是中欧的教授队伍最近扩展很快,如果没钱怎么扩教授队伍,发教授工资呢? 所以,中欧目前并不是没有钱到请不起好的教授而影响课程的质量,也不是没有钱到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而是希望能通过更多的融资来迈更大的步子。钱嘛,对谁来说都是好东西,如果有了钱能用在刀刃上,那不是更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