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91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量子基金屯兵香港 看其如何做空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23:0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索罗斯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后说了一句话,耐人寻味:只有这些国家金融系统出现问题而自己醺然不知时,我们才会对他们发动攻击,以警示他们不再犯错。  量子基金屯兵香港,其意图不在香港,而在人民币。<br />  首先,人民币做空的敞口巨大,随便出以重拳,打那儿都行。2009年以来,在美元的诱导下,人民币M2以29.7%的全球第一的增速疯狂扩张,就将自己的软肋暴露在量子基金的炮火射程里,一览无余。<br />  再说股市。QFII基本完成对中国A股的战略布局。A股还有下行的动力,B股已经跌至历史低点,什么香港直通车、什么国际版、什么池子,全都是画饼。当A股真正见底时,总市值不到3万亿美元,一轮行情就会启动,QFII的狰狞面目将会暴露无遗。<br />  再说楼市。金地、恒大和几大巨头,目前的融资渠道来自外资,数额巨大,很多上市房企纷纷加盟以外资为背景的房地产信托,导致房地产信托年化收益率突破20%。他们不肯降价增加销量维持资金链,而宁愿把股份抵押给外资,这和日本当年一样,外资抽逃,泡沫破灭。<br />  其次,通胀将会越演越烈。6月14日,中国公布5月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来新高。当日,索罗斯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已经错失了抑制通胀的机会。<br />  国际评级机构将中国房地产评为负面,只是一个信号。你可以不听,但是,传达给市场的就是美元抽逃的信号。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23:09:34 | 只看该作者
二次汇改将满一年之际,海外市场隐现做空人民币的魅影。<br /><br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海外对冲基金已经开始做空人民币,报道并引述了至少四位重量级机构人士的论点,均剑指人民币空头。<br /><br />几乎同一时间,金融大鳄索罗斯也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回调风险的担忧,这更加剧了香港市场的猜测。昨天,主要港媒几乎均在财经版头条或是显要位置披露了美资对冲基金对人民币的看空操作。<br /><br />然而,《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昨天采访的大部分机构人士均认为,目前境外人民币并不存在做空的条件。其中不少分析人士亦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速尽管可能放缓,但基本面仍然没有逆转。<br /><br />申银万国(香港)的联席董事郑家华认为,沽空人民币的说法或许只是近期海外机构唱空中国的又一招棋。<br /><br />激辩中国经济基本面<br /><br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803,较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落。<br /><br />值得关注的是,端午小长假后的前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走高,相继升至6.4816和6.4795,接连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并于周三首次升破6.48关口。<br /><br />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即二次汇改。<br /><br />睿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对冲基金经理张承良认为,人民币长期来看还会升值。“当然,不排除短期内横行的态势。”<br /><br />看空一方虽然还没有形成主导力量,但观点分化依然存在。<br /><br />一位以外国客户为主的私募对冲基金经理老总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投资机构对人民币的看法早已开始出现分歧。他拒绝透露自己是否持有空仓。<br /><br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多空之争的背后,更本质的问题是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的争论。<br /><br />自一些海外经济学家开始唱空中国经济之后,本月法国BNP银行的经济学家再提中国经济“硬着陆”。<br /><br />香港私募基金经理桑尼赞成“空方”观点,并表达了对于内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br /><br />“对不上账,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且不管背后原因是什么,它可能会直接拖累中国市场。”他说。<br /><br />而“空头”自认为的强力论据是,中国的通胀水平高企不降。“市场以及普通百姓已经对通胀的持续产生了一定的预期,一旦通胀预期形成了,控制通胀将难上加难。”桑尼说。<br /><br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涨幅达5.5%,创出34个月来的新高。<br /><br />事实上,近期国内经济学界和机构也对于稳增长和抑通胀如何权衡的宏观政策走向看法不一。<br /><br />但主流观点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滞胀苗头。<br /><br />官方也并不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值得担忧。 <br /><br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近日表示,尽管5月份经济运行部分指标出现了回落,但国民经济总体上仍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继续向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br /><br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杨青丽认为,以什么标准评判“硬着陆”是比较模糊的,有人判断经济增长下降至8%即为“硬着陆”,也有人认为下降至9%就算“硬着陆”。<br /><br />杨青丽表示,无论是8%还是9%,中国经济现阶段基本面还是较好的。她认为,通胀将在下半年出现降温趋势,尽管速度可能比较缓慢。<br /><br />事实上,对于今年的GDP增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8%左右。<br /><br />人民币那么容易做空?<br /><br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从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不存在做空理由。<br /><br />杨青丽则表示,从现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看,外资狙击人民币的可能性非常小。<br /><br />“此番唱空人民币其实不足为奇。”她说,“唱空人民币以及认为人民币会继续升值的声音一直长期并存着。近期认为人民币会贬值,或许只是长久看好人民币之后的一个插曲。”<br /><br />张承良指出,海外机构做空人民币唯一的途径可能就是通过NDF,但是,NDF的容量很小。<br /><br />郑家华也认为,大规模沽空人民币是不太可能的,目前基本上没有渠道借入大量人民币以打压人民币。<br /><br />“市场上流传的沽空人民币说法,或许只是近期海外机构唱空中国的又一招棋。这与此前唱空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一样。”他说,“不同的是,对冲基金或许可以沽空中国企业的股票,但想大规模抛空人民币,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跟中国央行对着干,风险非常大。”<br /><br />但也有对冲基金经理提醒称,只要对人民币有需求,市场就会流动起来,就可能带来套利机会。<br /><br />截至5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超过5000亿元。<br /><br />对于做空人民币,这位基金经理解释说,不要小看海外机构,一旦得到机会,狙击人民币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这里说的狙击未必就是把人民币打死,假设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25%,那么如果人民币再贬值10%,这些海外机构便可以从中获利。”他说。<br /><br />香港辉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陈煜强说,现阶段欧美市场的确显露对人民币热情冷却的迹象,甚至有一些长线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减仓人民币。但人民币最终是升值还是贬值,要看政策制定者的决断,现时只是市场力量的博弈而已。<br /><br />市场不乏坚定的多头。<br /><br />香港专业财经分析及评论家协会会长、灵狮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蔺常念认为,人民币会继续升值。<br /><br />“这是大趋势,不会变。”他说,“但不可否认,内地地产企业的借债成本已经非常之高,如果说中国经济存在什么风险的话,这些地产企业倒是面临很大的风险。”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23:11:01 | 只看该作者
人民币有被做空风险,要是人民币贬值个10%,那学费又得上涨好多了
地板
发表于 2011-6-17 23:53:05 | 只看该作者
廉颇老矣-索罗斯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15:46:11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查诺斯(Jim Chanos)的阵营,一夜间,“做空中国”似乎成了华尔街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br />  2010年初,因做空安然而扬名的查诺斯还显得有些形单影只。这位华尔街最有名的空头大师公开看空中国,称中国的房产泡沫超过迪拜1000倍。<br />  查诺斯做空的理由是,宽松的信贷和疯狂的投资制造了房价和其他资产的巨大泡沫。他们认为,中国经济高度依赖政府导向并非优势,会滋生腐败和造成资金错误配置。<br />  到2010年夏天,以混水研究公司(Muddy Waters)为代表,越来越多的美国投资者开始加入查诺斯的阵营,但许多人选择的另外一条路径是,做空涉嫌财务造假的中国概念股。<br />  当最初有几家公司出现财务造假丑闻时,纳斯达克国际上市主管麦柯奕(Robert McCooey)反复对本报记者说,造假中国公司只是个别情况,不能代表中国概念股整体。<br />  但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造假丑闻传出,做多中国概念股的投资者大多亏损惨重。不过事态后来的发展几乎出乎所有人意料。<br />  管理着360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巨头鲍尔森(John Paulson)将2%的资产投入了加拿大中国上市公司嘉汉林业的股票中,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嘉汉林业6月2日被混水研究公司指为造假,其股价自那时起下跌约80%,鲍尔森亏损超过5亿美元。<br />  过去几年,鲍尔森管理的对冲基金赢利数百亿美元,他本人大有取代巴菲特成为投资界新的风向标之势,没有人想到他也栽在了中国公司身上。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今年6月10日,鲍尔森的旗舰基金已经下跌了20%。<br />  华尔街加注做空 中企赴美融资大门收窄<br />  更多人做空中国概念股<br />  纽约一家对冲基金经理告诉本报记者,过去一年投资中国股票唯一赚钱方式就是做空。<br />  他最近参加了奥本海默的中国投资年会,“本来想去看看有没有公司是打假打错了,很多公司市盈率都只有两三倍了”,但他最终的收获是,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做空阵营。<br />  据Data Explorer数据,2011年以来,做空在美国上市的80家中国公司的空仓仓位比例,已经从年初的3.99%,上升到6月13日的5.92%,明显高于标普500指数的做空仓位,后者比例只有2.5%。<br />  投资者做空的方式之一是买入看跌期权,据Schaeffer`s投资调研公司数据,过去10天内,交易活跃的iShares FTSE/Xinhua China 25指数基金中,投资者买入看跌期权是买入看涨期权的2.37倍,即看跌期权的买入占70.3%的比例,高于去年的64%。<br />  再以个股嘉汉林业为例,Data Explorers的数据显示,去年底做空嘉汉林业的空头仓位是13%,今年5月初是17%,6月3日是35%。而目前嘉汉林业流通在外的股票有27%是基于空方的贷款,对应着“90%可以借到的股票供应”。<br />  这意味着现在要做空嘉汉林业极度困难,因为已借不到卖空的股票。<br />  如今自查诺斯公开做空中国房地产已经一年有余,他后悔自己没有把握住做空中国概念股造假丑闻的机会。<br />  最近一次出现在彭博财经电视台时,查诺斯说,“所有这些(反向并购中国)公司的财报看起来都有些奇怪。我们真希望能够借到所有股票(来做空)。”<br />  查诺斯的后悔<br />  但更让查诺斯后悔的是,他觉得自己去年卖空中国房地产赌注下小了,“中国房产商资产负债表上土地太多,就像当年美国房市崩盘前一样”。<br />  查诺斯最近派他的研究团队去中国实地考察,是这些研究人员回纽约后告诉他,做空中国房地产的赌注可能下得还不够大。<br />  由于中国大陆市场难以做空,投资者经常只能对香港和纽约离岸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下手。<br />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如果中国的房产泡沫破裂,就会拉低香港上市的地产公司股价。Data Explorers公司数据显示,香港证交所十只最受欢迎的做空股票中就有三只是地产公司股。<br />  6月15日,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并预计未来6-12个月中国房地产价格可能会有10%左右降幅。<br />  标普认为,信贷收紧及严厉的调控政策,都会加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br />  该机构信用分析师符蓓称,“限购令从一线城市范围扩大,销售将面临很大压力。同时还面临政策及政策执行,资金流动性风险等等,各方面的政策影响都是负面的。”她并称未来6-12个月内中国房产行业可能会迎来更多负面评级行动。<br />  评级机构穆迪在4月份已经因类似原因下调过中国房地产评级前景。而惠誉则表示,在创纪录的银行贷款及高涨的房地产价格余波中,中国在2013年中期以前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是60%。<br />  除房地产外,华尔街做空中国宏观经济的另一种方式是做空大宗商品公司,惠誉的一份报告称,如果中国今年的增长从预测的10%降至5%,全球商品价格可能猛跌20%,许多西方的大型自然资源公司股价将下跌。同理还可以做空澳元,因为澳大利亚的原材料主要是供应给中国的。<br />  6月14日,全球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在其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发出警告,因价格高涨和中国政府控制通胀的行为,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放缓。
6#
发表于 2011-6-18 19:45:51 | 只看该作者
sounds more like a press article than some research piece..<br />anyway, usdcny option volatility has increased lately. China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seem to have have run of steam...every month PMI and inflation news from China draws the markets' attention.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0:19:09 | 只看该作者

外资布局中国楼市上演障眼法 明里唱空暗地做多

一边大肆唱空,一边积极做多,频繁被外资使用的“障眼法”最近再度上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最近的报告预计,中国新房售价可能会有10%左右的下降,因此调低了众多中国房企的评级展望;摩根士丹利也发布报告认为,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销售均价将进一步下降,一些对冲基金更是宣称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然而就在不约而同唱空中国楼市之时,外资涌入中国楼市的步伐丝毫没有放缓,且呈现出加速态势。  <strong>唱空中国楼市不约而同</strong><br />  6月15日,标普在一份亚洲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预计,未来6至12个月内,中国新房销售价格可能会有10%左右的下降。由于2009年以来,中国的房屋供应量一直处于高位,加上强烈融资需求下的高杠杆率,标普对未来中国房地产公司的还款能力表示怀疑。<br />  标普还对30家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前景发表了评论,仅3家为投资级别,7家为“负面”。并警告称,若未来中国房企销售成绩倒退,会有更多房企评级下调至“负面”。<br />  同时,摩根士丹利也发布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认为三季度中国内地开发商将推出更多新楼盘,且会提供进一步折扣,从而导致中国主要城市的销售均价进一步下降。<br />  而在此之前的4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就曾发布报告,将中国房地产业的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认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未来将面临艰难的营运环境。<br />  自去年底以来,国际媒体和研究机构频频发布看空中国楼市的报告,进而发展为看空中国经济。美国《新闻周刊》曾预测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列为“2010年十大世界预测”第二位;美国对冲基金大佬查诺斯断言,中国房地产业的问题比迪拜严重1000倍,资产高估与信用供应过剩是主要原因;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则以信贷规模急剧扩大、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加剧了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性所面临的风险为由,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的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br />  进入2011年,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资本巨头,不约而同的“看空中国”。查诺斯宣称,他已募集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也携带万亿热钱重返香港,大肆宣扬看空中国的观点。<br />  美国沃思堡顾问公司创始人马克·哈特甚至认为,可以利用看跌期权做空人民币,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货币供应增长强劲、严重依赖房地产。一旦房产泡沫破裂,外资可能马上撤离中国,为了稳住贸易保经济增长,可能倾向于本币贬值。<br />  <strong>外资加速涌入楼市</strong><br />  一边是外资不约而同的大肆唱空,另一边却是乘虚而入加速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3%。外商投资房地产业增速迅猛,前5个月,外商投资中国房地产金额达266亿元,同比增长57.3%。<br />  今年以来,外商投资中国房地产领域就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1-3月、1-4月和1-5月外商投资房地产金额分别为144亿元、222亿元和2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5.2%、62.3%和57.3%。从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来看,1至5月国内贷款为5803亿元,仅增长4.6%;然而利用外资达到266亿元,增长幅度高达57.3%;自筹资金12486亿元,增长30.9%;其他资金13785亿元,增长14.6%。<br />  易城中国根据国内83家重点房企的大额融资记录统计分析,与2010年相比,2011年一季度各大房企融资渠道的变化较大,银行贷款的比例已经降至37%,境外资金已经成为第一大来源,占比达到39%,而2010年这一比例只有25%。<br />  今年以来在境外市场融资的中国房企,几乎都获得了境外投资者的青睐,许多公司发债获得了超额认购。有机构统计,1至3月中资房企已经从境外市场融资超过30亿美元,今年全年很可能突破百亿美元,创下中资房企海外融资额的最高纪录。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数据也显示,5月份又有多家房地产公司发行美元债券,仅远洋地产、华润置地两家就发行了11.5亿美元。<br />  不仅是通过房企的融资渠道进入中国楼市,外资还直接在市场上大举收购。上半年,爱尔兰房地产公司财富控股将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的“淮海商城”收入囊中,交易价格为5.75亿元人民币;上海国际集团广场有限公司100%股权实现成功转让,该项目的收购方为新加坡的一家公司,成交价格超过3.1亿元;长沙广悦置业有限公司39%股权则被香港一家置业公司收购,成交价为2.9亿元。<br />  实际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外资就开始大举布局国内房地产业。2010年9月,美国私募巨头黑石集团宣布联手香港鹰君集团共同开发大连高端酒店和住宅项目。11月24日,外资房企荷兰GTC宣布其在中国的首个商业综合体凯丹广场落成运营。12月17日,中远集团将所持远洋地产的股权出售,接盘者为香港南丰集团和一家外资基金。金融危机阴霾散去后,摩根士丹利、高盛、麦格理、瑞银、美林、凯雷投资等众多国际公司均以不同形式再度涌入中国房地产业。<br />  世邦魏理仕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境内主要城市房地产大宗收购交易成交总额约为920亿元,较2009年大幅增长40%。其中外资(含港澳台)440亿元,较2009年大幅上涨94%。综合、商办类物业受到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成交金额占比达92%。<br />  <strong>唱空或别有用心</strong><br />  对于外资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复旦大学有经济学家表示,国际舆论唱空中国楼市、唱空中国经济这种炒作值得重视,其背后的用意可能是一场心理战,对冲基金借助舆论造势,小范围做空中国经济。利用此番言论,让国内投资客首先乱了阵脚,进行抛盘,外资最希望看到的是楼市大跌,从中抄底。<br />  财经评论人朱大鸣则指出,外资经常以唱空为幌子,实际上还是想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赚钱。最近境外机构这种看空做多的行为,是国际金融资本的一个伎俩,国际资本看空做多,依然是在赌人民币升值。<br />  一边唱空一边做多的方法,已经多次被外资采用。早在2002年,外资机构就频频发布看空<a href="http://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company/sh601988/nc.shtml" target="_blank">中国银行</a>(<span style="color:#008000;">3.04</span>,<span style="color:#008000;">-0.01</span>,<span style="color:#008000;">-0.33%</span>)业的言论,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定时炸弹,在今后几年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就在高调发表对中国银行业悲观看法的同时,各大外资银行却纷纷斥巨资,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涌入中国银行业,获得巨额投资回报。<br />  2004年,摩根士丹利也曾多次表示,中国房地产业存在相当程度的泡沫,并言之凿凿地指出了泡沫破裂的大致时间。但就在旗下经济学家大肆唱空的同时,摩根士丹利却正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大手笔的房地产投资。<br />  有专家指出,外资的真实意图值得怀疑,即便是真的想要做空也并不容易,中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中国在楼市、股市等领域的风险完全可以自主化解。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虽然通胀率偏高,但经济基本面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0:36:15 | 只看该作者

外资投行再现集体唱空A股

 国内股市阴跌不止,中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之际,外资投行又出现一片集体看空声。瑞士信贷银行(瑞信)昨日发布研究报告,同步下调中国2012年GDP增幅预测和上证综指预期目标,并下调了<a href="http://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company/sh601988/nc.shtml" target="_blank">中国银行</a>(<span style="color:#ff0000;">3.06</span>,<span style="color:#ff0000;">0.01</span>,<span style="color:#ff0000;">0.33%</span>)业评级。同日,全球评级机构惠誉称中国面临严重的长期通胀压力;高盛更是向其客户建议暂时结束看涨人民币交易。  而就在一个月前,外资投行还在集体抱团唱多A股。<br />  <strong>中国今夏出口增速为零?</strong><br />  瑞信昨日发布的研报,将上证综指未来12个月的预期目标从之前的3650点下调至3000点。同时被调低的还有中国明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该投行将中国2012年GDP增幅预期由之前的8.9%下调至8.5%,因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会有所增加。<br />  该行并表示,中国的工业生产放慢情况可能较预期严重,中小企业的财务紧张局面将蔓延至经济的其他部分;如果短期内形势没有得到改善,预计疲软需求、应收账款会继续增加。该报告并预计,中国今夏的出口增速可能为零。一方面是受到国内劳动力紧张和限电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和欧洲的订单减少。<br />  在当天瑞信于香港举行的记者会上,该投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a href="http://biz.finance.sina.com.cn/person/view/vScholars.php?pid=500" target="_blank">陶冬</a>(<a href="http://biz.finance.sina.com.cn/person/view/vScholars.php?pid=500" target="_blank">专栏</a>)补充称,如果中国经济有“硬着陆”迹象,政府将会以财政政策手段刺激经济,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br />  如此“看空”的一份报告,在昨日A股开盘前便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昨日上证指数直接跳空低开,在上周末并没有特别利空消息的情况下,收出连续第四根阴线。<br />  同一日,评级机构惠誉在媒体电话会议上也表示,虽然下半年国内通胀压力将减缓,但中国仍面临更严重和更长期的通胀压力。高盛在给伦敦对冲基金客户的邮件中建议他们结束当前做多人民币的行为,担忧中国经济失速。外资投行花旗当天的报告称,中石化今年5月份的炼油业务亏损将达到80亿元人民币。<br />  就在今年5月中旬,外资投行们还口径一致地接连对A股发表看多言论,包括高盛、里昂证券、花旗等。当时,外资投行们的逻辑判断是,A股市场的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政策松动和随之而来的行情值得期待。然而,当时国内券商研究机构则大多仍对A股持“谨慎”态度。包括申银万国研究所、中金公司、<a href="http://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company/sh601377/nc.shtml" target="_blank">兴业证券</a>(<span style="color:#ff0000;">14.90</span>,<span style="color:#ff0000;">0.06</span>,<span style="color:#ff0000;">0.40%</span>)等券商均认为A股尚未跌出底部。<br />  <strong>“唱空做多”戏码再上演?</strong><br />  历数外资投行对A股的研判,精确和“看走眼”相互交织,但无论最终是英雄成就、还是惜败落幕,外资投行们每次扔出的多空观点都会引发国内投资市场的强烈关注。<br />  2007年“5·30”之前,中资研究机构多数牛气冲天,外资投行却集体唱空,一度令市场风声鹤唳,同时也被指责为加剧指数下跌的因素;但随后数据显示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持仓比例并未下降。2008年初,高盛发布研究报告,唱空当时独立于全球股市走出扬升行情的A股;但是证券登记结算中心当时公布的QFII账户显示,在“4·24”印花税行情启动前,QFII已精准抄底。当年11月6日、7日,瑞银通过大宗商品平台狂吸近10亿元蓝筹,11月8日“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但在瑞银抄底仅6天前,该行发表的中国A股投资策略中,还对A股大肆唱空,称“尽管目前A股很便宜,但仍不是买入的时机”。<br />  近期备受争议的“高盛阴谋论”事件发生在2010年11月份。A股在2010年国庆节后大幅冲高,外资机构亦纷纷“声援”A股,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a href="http://biz.finance.sina.com.cn/person/view/vScholars.php?pid=106" target="_blank">沈明高</a>(<a href="http://biz.finance.sina.com.cn/person/view/vScholars.php?pid=106" target="_blank">专栏</a>)甚至表示,A股在年底前将会站上3500点。但在11月12日,一篇“高盛在开盘前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的报道铺天盖地,当天上证综指暴跌162点,引起舆论指责高盛“黑手”砸坏大盘。<br />  <strong>港股卖空行为骤增</strong><br />  针对外资投行过去几年对市场的研判,多数投资者更愿意相信“阴谋论”。<br />  在做空工具丰富的香港市场上,早报记者注意到,近来该市场的卖空活动密集增加。从一些标准指标看,香港市场的卖空行为已增至约八个月高点,本月日均卖空交易较过去三个月高出35%。上周四(16日),港股的卖空额达87.7亿港元,为近33个月新高;卖空比例也攀升至11.43%,创下2年3个月以来新高。以卖空额计算,该日的卖空额排名仅次于金融海啸期间2008年9月18日创下的98.5亿港元纪录。昨卖空成交额60.3亿港元。<br />  过去几周,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即H股)的卖空操作也出现增长,甚至出现在市场广泛持有的银行类股。消息人士称,包括Jim Chanos、Hugh Hendry等知名对冲基金经理都持有一定量空单的中资银行股。根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a href="http://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company/sh601939/nc.shtml" target="_blank">建设银行</a>(<span style="color:#ff0000;">4.95</span>,<span style="color:#ff0000;">0.03</span>,<span style="color:#ff0000;">0.61%</span>)的日均做空比例约为4%,进入6月份,这一比例增加了两倍。<br />  需重点关注的是,对于A股权重最大的中资银行股,外资投行集体发出了“唱衰”之音,并大幅调降其评级。<br />  瑞信中国策略师陈昌华表示,由于账外融资规模庞大,过去两年中国信贷与GDP之比已经升至令人忧心的水平,这也为中国银行业未来资产质量问题亮起危险信号,中资行面临“信贷不确定性”大于此前预期。瑞信还调降2012年至2013年中国银行业信贷增幅和利润率预期,预计未来三年中国银行业股本回报率会从目前18%至21%附近降至5%左右;还将农行(1288.HK,601288.SH)明年至2013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下调19%及31%。<br />  无独有偶,惠誉中国区银行评级主管朱夏莲也在昨日表示,很难想象银行不良贷款在当前低位并未上升,因中国多数贷款通常是在到期时才支付利息,这意味着不良贷款常常要到晚期才会显现真貌。她认为,如果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突破5%,需要政府进行干预。<br />  瑞士私人银行宝盛集团研究部门亚洲主管Mark Matthews称,“在我从事投资的这些年来,中国多头和空头之间从来都存在分歧,但分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大过”,“空头们目前牢牢掌控着市场”。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0:44:3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
   2007年“5·30”之前,中资研究机构多数牛气冲天,外资投行却集体唱空,一度令市场风声鹤唳,同时也被指责为加剧指数下跌的因素;但随后数据显示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持仓比例并未下降。2008年初,高盛发布研究报告,唱空当时独立于全球股市走出扬升行情的A股;但是证券登记结算中心当时公布的QFII账户显示,在“4·24”印花税行情启动前,QFII已精准抄底。当年11月6日、7日,瑞银通过大宗商品平台狂吸近10亿元蓝筹,11月8日“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但在瑞银抄底仅6天前,该行发表的中国A股投资策略中,还对A股大肆唱空,称“尽管目前A股很便宜,但仍不是买入的时机”。<br /> <br />-- by 会员 <u>花花公子</u> (2011/6/21 10:36:15)
</div>
<br /><br /><br />为何外资投行总能在政策利好出台前精准抄底?且抄底步调如此之好?是否因为其聘请的某些员工“朝中有人”?
10#
发表于 2011-6-25 14:37:3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了,不错,请问lz作者是您自己吗,我好标注。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7-15 01: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