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nnm在2008-2-16 11:33:00的发言:恩, INSEAD去做金融的比例肯定比LBS低的多, 不过如果是金融的背景, 面对的机会也不会比MiF少, 最终还是你自己能不能把握, 缺点同样是不利于career swicher. 但是INSEAD Jan intake是有summer intern的. Dec 2007在新加坡毕业的学长有5,6个, 我基本都认识, 去做金融的有3个, 一个Merrill Lynch 的principal investment (这个大概比多数PE/VC的工作还要好...), 一个Barcklay(??我总是拼错) Cap的S&T, 一个DB的S&T . 其它人都去咨询和Industry了, 不过100% Global Pay. 即使我现在的同学(July 2008), 这么烂的金融大环境, 也是已经有找到IBD工作的. LBS强在金融, 不知道今年和明年的就业影响有多大. 话说回来, INSEAD还是传统的consulting 强校, 我刚刚从career services得到的消息, 去年一年, 去top-10 consulting firm的还是200多人(其中20%~30sponsored), 但拿到的consulting offer肯定就不止200个了. ![](/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05.gif) ![](/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05.gif) Bulge Bracket的principle investment,也算是PE的一种,至于与独立PE的优劣嘛,互有长短,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最近一直有比较senior的PIA的头独立出来单干,但反过来不多——激励体系上来讲,bulge bracker的条条框框还是不少的。当然,从争项目时候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品牌知名度来说,bulge bracket就可以提供很多有利条件了 确实拼错了,应该是barclays,看来牛兄不看英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