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蓝夕叶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煮酒论史』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精华]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07-1-2 14:03:00 | 只看该作者
en !
1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7:43: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  武敬皇后臧爱亲,是刘裕的结发妻子,她祖籍山东沂水,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而父亲臧隽则只是一个郡功曹,论起来,父辈的出身和刘裕生父刘翘是一样的——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公务员而已。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桩婚事还是缔结得门当户对的。<br/>  臧爱亲出嫁的时候,刘裕还是京口里的一介布衣平民,不但穷苦潦倒,而且好斗性猛令乡人侧目,可以想象小家碧玉的臧爱亲在婚后过得有多艰难。<br/>  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br/>  可是还没等着刘兴弟给父母带来众多弟弟,初为人父的刘裕却起了离家从军的念头。<br/>  臧爱亲拗不过丈夫,只得眼巴巴地看着刘裕离开家乡。<br/>  刘裕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捎回家乡的音讯都是很少的。而身在乱世中的臧爱亲,侍奉婆母拉扯幼女,一面做农活养家,一面还要担心远方丈夫是否平安。<br/>  <br/>  刘裕一战成名的时候是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在此之前他先后做过孙无终的亲兵护卫、以功劳升为司马。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没落贫民,刘裕一直是靠实打实地勇猛血战搏取功名。当刘裕孤身在外打拼的时候,知道妻子一直在家乡守候,应该是前途未卜时他最大的安慰。<br/>  到三十五岁之后,刘裕时来运转,快马加鞭地封官晋爵,四十岁时时更成了东晋王朝的股肱人物。臧爱亲从来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所嫁的那个穷汉竟能成就这样的显赫功名。一时间,马屁精们都围着这位“臧夫人”转起了圈圈,从前不肯雪中送炭的“亲戚”们,现在都拼了老命地来锦上添花了。阿谀奉承和送礼的数也数不清。<br/>  臧爱亲并不为这些所动,虽然丈夫成为权臣,她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不好奢侈享乐;想通过她升官发财的亲属也没有一个达到目的的。 <br/>  从刘裕发迹时的年龄推算,夫妻重会时臧爱亲已经不年轻了,这也许是她始终未能给刘裕生下儿子的原因,长女刘兴弟因此成了她唯一的孩子。<br/>  不过,没有子嗣并不曾影响刘裕对结发妻子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br/>  可惜的是,臧爱亲没能等到丈夫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义熙四年正月甲午日,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四十八岁。<br/>  这个时候刘裕还只是东晋的豫章郡公,因此臧爱亲只得到了“豫章公夫人”的追谥,并归葬丹徒老家。<br/>      <br/>  刘裕对患难发妻的早逝非常痛心,当他称帝之后,他追封已经辞世十二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七个儿子(包括皇太子)的母亲都仅仅封妃嫔而已。<br/>  因为夫妻情深,刘裕对臧爱亲所生的长女刘兴弟也格外看重。刘兴弟被封为会稽长公主,在刘宋王国初期的宫廷中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br/>      <br/>  永初三年(公元422)五月,六十岁的宋武帝刘裕去世。临终时他留下遗诏,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称初宁陵。<br/>  <br/>  臧爱亲的人生,其实非常简单,史书上没有记载哪怕一件由她亲自经办的事情,记录她的任何一句语录。她似乎一直都默默无语。她与刘裕之间的濡沫深情、她对丈夫的了解与支持、对家族的兴盛所寄予的重望、她对刘宋王朝的重要程度,直到她去世很久之后,才由她的女儿会稽宣长公主刘兴弟的言行中表达出来。<br/>    <br/>  臧爱亲深知丈夫创业艰难,更忧虑这些从小长于富贵中的年幼儿孙们败家损业,祸害刘家前程。因此,在她病重不治的时候,她将一件旧衣交给了自己的女儿刘兴弟。这件粗衣是当初穷苦时臧爱亲亲手为刘裕缝制的,早已经是补丁摞补丁。在交付这件旧衣的时候,臧爱亲叮嘱刘兴弟:“以后儿孙中,若有骄横奢侈的,就将此衣警示,不忘先人创业之苦。”——在这方面,刘裕和臧爱亲倒真不愧是患难夫妻。后来刘裕称帝,也和妻子一样,将从前使用的农具、破衣专置一室,希望能够警醒后人。<br/>  刘裕不好声色,与发妻的感情也很深,他的七个儿子,基本都是在臧爱亲年长不育及病逝后才陆续生出来的。这些小儿小女的年龄,与长姊刘兴弟相比差得很远。因此,刘兴弟年少时,是和母亲奶奶一起贫苦务农、对父亲从征的担惊受怕中捱过来的,对于从前的苦难,她的认识要比那些少不更事的异母弟妹们要深得多。<br/>  刘裕称帝前后,他的姬妾共为他生下了七个儿子,分别是: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刘义季。然而这些儿子们年纪太小,当长姊已经到达婚龄时,他们中最年长的都还只是个奶娃娃。因此刘裕非常重视长女刘兴弟的夫婿——振威将军、彭城及沛郡太守徐逵之。然而徐逵之在跟随岳父征战四方的时候,死在了战场上。只留下了儿子湛之、淳之。刘裕对这双兄弟非常疼爱,尤其是徐湛之,更得到了刘裕的格外关照——他可以和刘裕最喜爱的儿子刘义恭一起随着刘裕生活,形影不离。刘裕不但自己节俭,也不肯给予儿孙们太多物质享受,但是对刘义恭和徐湛之却有求必应。永初三年,刘裕还将未立尺寸功劳的少年徐湛之封为“枝江县侯”,食邑五百户。<br/>    <br/>  徐湛之能够被刘裕宠爱,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他是臧爱亲的外孙。——在臧爱亲去世之后,刘裕的公府、王府、乃至皇宫,主管一切家事的,不是刘裕的姬妾宠妃,而是臧爱亲为他生的女儿刘兴弟。后来刘义隆继位为宋文帝,虽然他的袁皇后早逝,但是在袁皇后去世前十四年(元嘉三年,公元前426),刘兴弟就又再次入主皇宫,全权管理皇室家务。也就是说,在宋文帝的后宫里,管事的是大姑子,不是弟媳妇……假如有什么事情宋文帝不照办、或办得不能让这位嫡姐满意的话,刘兴弟便号啕大哭,哭得宋文帝手足无措。尝了几次滋味之后,宋文帝再也不敢违背嫡姐之命,从此对这位嫡出大姐“甚惮之”。<br/>    <br/>  宋文帝既对姐姐畏惧,自然也不敢亏待外甥徐湛之。元嘉二年,他封徐湛之为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然而徐湛之拒绝赴任——相信是出自刘兴弟的手笔:很有可能是嫌弟弟给儿子的官太小。<br/>  元嘉六年,宋文帝再次给外甥封官:太子洗马、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南彭城及沛郡太守、徒黄门侍郎——然而徐湛之再次拒绝赴任。——于是宋文帝层层加码:“复授二郡,加辅国将军,迁秘书监,领右军将军,转侍中,加骁骑将军。复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骁骑如故。”</p><p>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宋文帝患病,迁延不愈,因此他将政事交给四弟刘义康处理。刘义康掌权日久,渐渐生出异心,而他的亲信刘湛等人更是迫不及待,密谋拥立主子称帝。结果事情泄漏,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十月,宋文帝捕杀刘湛等人,随后又将刘义康贬出京城。<br/>  由于身份特殊,刘义康和刘湛掌权之时,对徐湛之非常笼络,关系很好。因此在追究党羽的时候,徐湛之不可避免地也被牵连了进去,按照铲除隐患的法则,照律是要将徐湛之处死的。<br/>  徐湛之知道大事不妙,连忙将消息传递到母亲刘兴弟那里。<br/>  刘兴弟得知之后,立即赶进皇宫,一看见宋文帝,便不容分说地嚎啕大哭,更不肯行什么臣妾之礼,而是将母亲为父亲所制的那袭衲衣用力丢在地上,指着宋文帝骂道:“你家(汗,她现在是徐家人了)原本贫穷下贱至极,你看看,这就是当初我母亲为你父亲(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缝制的衣衫。现在你好不容易有顿饱饭吃,就忘了本,居然想杀我的儿子!”<br/>  这一番眼泪鼻涕、忆苦思甜的数落,直把宋文帝搞得七颠八倒,最后终于吃不住劲,也被嫡长姐引得放声大哭起来。<br/>  ——眼泪一出,什么事都好商量。<br/>  于是,徐湛之逃出生天。<br/>  不但逃出生天,宋文帝为了向姐姐陪罪,还即时下令,升徐湛之为中护军。<br/>  刘兴弟觉得弟弟的“诚意”不够,教儿子拒不赴任。于是宋文帝又再次表态,升迁外甥做太子詹事,不久又让他兼职侍中。<br/>    <br/>  刘兴弟自然很清楚自己的影响力。在她的维持下,终其有生之年,宋文帝都不曾向刘义康下杀手。但是这位会稽长公主也很清楚刘义康曾有夺取帝位的举动,前途堪虞,她很担心自己熬不过年轻的兄弟,日后刘义康仍然不免一死。<br/>  于是,在一次宋文帝亲临公主府饮宴中途,刘兴弟又再次号啕大哭。<br/>  宋文帝大吃一惊,不知道刚才还一团喜气的姐姐为什么忽然大哭?惶恐之下他连忙亲手将长公主扶起,小心翼翼地询问原因。<br/>  刘兴弟趁机提出:“车子(刘义康乳名)日后只怕不能见容于皇上,我特此为他乞命。”宋文帝被逼无奈,只得痛哭流涕地回答:“姐姐不需过虑,我今指蒋山立誓,若不依从姐姐,就是有负初宁陵(指刘裕)。”——宋文帝的眼泪可还真不少。<br/>  为了进一步让刘兴弟放心,宋文帝立即下令,将宴席上饮剩的酒立即派人送往刘义康的贬所,并传话给他:“会稽姊饮忆弟,所饮余,今封送。”<br/>  ——不知道会稽长公主刘兴弟,究竟对宋文帝的表态放心了几成,总之她已经尽了力,至少可以在自己营造的“兄友弟恭”情形下,安然去见自己的父亲母亲了。<br/>  刘兴弟大约逝于元嘉二十一年,享年应有六十多岁。<br/>  <br/>  附刘兴弟去世后,刘宋王朝以及她的儿孙的情形如下:<br/>    <br/>  宋文帝晋封徐湛之为冠军将军、丹阳尹,再进为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br/>  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孔熙、范晔等人又再次谋划改立刘义康为帝。徐湛之这一次学了乖,也知道再没有母亲为自己出头了,因此他告发了此事。宋文帝对此非常高兴,对徐湛之宠信有加。——由于这一次的事件,宋文帝终于在六年后下定决心,杀死了刘义康,刘兴弟终于还是没能保住四弟的性命。<br/>    <br/>  元嘉二十四年,守孝期满的徐湛之再次升官晋爵: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前军将军、南兗州刺史。<br/>  经历了多次宫闱之变的徐湛之此时已经算得上老练,在刺史任上恩威并施,颇有政声。两年后返京任职,升做尚书仆射,所掌权力几与皇太子平起平坐。宋文帝每次患病,都要召他入宫随侍,准备万一不治之时向他交代一切后事,甚至与他商讨是否要更换皇太子的事宜。<br/>    <br/>  然而宋文帝徐湛之舅甥俩还没来得及将更换皇储付诸实施,皇太子刘劭就已经抢先动了手。<br/>  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日,四十七岁的宋文帝刘义隆和四十四岁的徐湛之通宵在含章殿商议易储事宜。天色初晓的时候,皇太子刘劭向父亲和表哥下了杀手,篡位成功。<br/>    <br/>  几个月后,宋文帝二十三岁的三子武陵王刘骏起兵征讨刘劭,刘劭失败被杀,刘骏自立为宋孝武帝。<br/>  徐湛之被追封为司空,加散骑常侍,谥“忠烈公”。其子徐恒之袭爵,成为宋文帝第十五女南阳公主的驸马。<br/>  </p><p></font></p>
1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7:44: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   好运不是永远的——宋孝武帝皇太后路惠男<br/>    <br/>  宋文帝刘义隆的淑媛路惠男,是丹阳建康人。她年青的时候,生得非常美貌,因此在史书上特别得到了申明,说她以“色貌”入选后宫。<br/>  然而史书上的这一笔特别注明,未见得是史家的赞誉之辞。因为路惠男实在是一个除了姿色,再没有其它任何特长的、堪称低俗无德的卑劣之人、市井村妇。<br/>  而这样一个女人,居然能够“母仪天下”,并且将她的遗传基因和教养水准传给刘宋王朝的几任帝王,使得刘宋王朝自初期的内部权力之争之后,进一步混乱,实在是让时人不得不呜呼哀哉。<br/>  <br/>  有些人喜欢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路惠男很符合“无才”的标准,再加上美貌,还会生儿子,照理来说是很有“德”了吧!——其实,某种程度上,女人的才华美德,可能比男人的才华美德更重要:因为她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者,未来的好男人将要从她这里接受最初的教养。<br/>  然而,路惠男没有才,更没有德。<br/>  可是,路惠男却是后妃群中如假包换的幸运者。<br/>    <br/>  路惠男是宋文帝刘义隆年轻时的妃嫔之一,推算起来,她为宋文帝生下儿子的时候,文帝也不过二十三岁年纪,虽然宫中袁皇后擅妒潘淑妃专宠,路淑媛总还是比那些到皇帝晚年才入宫的“嫩草”妃嫔要走运得多。<br/>    <br/>  路惠男出身平民,没有什么家世背景,也缺乏教养才华,因此当她年纪渐长之后,她便失去了宋文帝的宠爱——当然这只是借口,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宋文帝的爱情并不在她身上,因为当时路惠男只有二十四五岁,远未到“色衰”的年纪。——总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宋文帝在封五岁的刘骏为武陵王之后,便顺水推舟地将这位过气妃子也送去“出藩”:也就是离开皇宫到她儿子的封地去生活。<br/>  虽然不是宋文帝偏爱的儿子,文武双全、精于骑射的武陵王刘骏也还算是“王运亨通”,绝非一般闲置藩王可比,他食邑二千户,并且一路执掌兵马政事,刺史、将军、都督……,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刘骏是想当然地威风八面。对于做母亲的路惠男来说,虽然和丈夫断绝了夫妻情份,但是能在儿子的封地上随心所欲,对皇宫争宠眼不见心不烦,却也不失为一种解脱。<br/>    <br/>  元嘉三十年二月,袁皇后所生皇太子刘劭及潘淑妃所生始兴王刘浚合谋弑父夺位,四十七岁的宋武帝死在了这对宝贝儿子手上。袁皇后与潘淑妃是争宠到死的一对情敌,她们所生的两个漂亮儿子却居然如此合作愉快,倒也不失为一桩奇闻。<br/>  由于随子出镇外藩,路惠男逃过了这一场宫闱流血政变。<br/>    <br/>  由于刘骏手握兵权在外,刘劭将他升封为征南将军,加散骑常侍。然而刘骏并不甘于被臣子之位收买,他抓住了这个机会起兵征讨——刘劭为长子刘浚为次子刘骏则是第三子,假如借“弑父”之名将他们翦除,那么刘宋王朝的皇冠,没有任何悬念地就该戴在刘骏的头上了——出征之前,刘骏将生母留在了自己的封地上。路惠男只在寻阳等待了两个月,好消息就传来了:刘骏于四月己巳即皇帝位,其后刘劭刘浚兄弟败死,刘骏入主建康城,是为宋孝武帝。<br/>    <br/>  五月甲申日,刘骏封生母路惠男淑媛为皇太后,派宋文帝第七子、曹婕妤所生的建平王刘宏为使节,前往寻阳城迎接。<br/>  既然母凭子贵当上了皇太后,路惠男的“才德”在有关人员的生花妙笔下,便天花乱坠起来:“臣闻历集周邦,徽音克嗣,气淳汉国,沙麓发祥。昔在上代,业隆祚远,未有不敷阴教以阐洪基,膺淑庆以载圣哲者也。伏惟淑媛柔明内昭,徽仪外范,合灵初迪,则庶姬仰耀;引训蕃阃,则家邦被德。民应惟和,神属惟祉,故能诞钟睿躬,用集大命,固灵根于既殒,融盛烈乎中兴。载厚化深,声咏允缉,宜式谐旧典,恭享极号。谨奉尊号曰皇太后,宫曰崇宪。”<br/>    <br/>  阔别十九载后,当年的淑媛路惠男以全新的身份重返建康城,入住显阳殿,成为刘宋王朝的第一贵妇皇太后。<br/>    <br/>  刘骏当上皇帝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作为刘义隆的第三子,在长子次子弑父篡位失败后,他继位的次序毋庸置疑,何况他多年在外颇有威望,又是率军征讨“弑逆”的统帅,正是名正言又顺,本该是年轻有为的好时候。可是他一坐上皇位,却立即摇身一变原形毕露,和他的老娘路惠男一起,做出了令世人和史家都瞠目结舌的事情来。<br/>    <br/>  刘骏是史上首屈一指的好色皇帝,略有几分姿色的女人他都不肯放,而且老少咸宜。尤其出奇的是此人有吃“窝边草”的特殊爱好。<br/>  作为王国的第一贵妇人,路太后身份不凡,国中的内外命妇(重臣武将们的夫人眷属)、宗室诸女(公主郡主县主)们都是要定期去拜谒她的。——她们以及她们的丈夫不会想到,这一去就算是自己送羊入了虎口——路太后在这种时候,总是纵容刘骏大模大样地闯进来一览命妇宗女们的容貌。而刘骏就当场显露色狼本相,肆意妄为。甚至往往就将路太后的寝宫现场利用起来。路太后对此不但是视若无睹,还往往给予协助。<br/>  刘骏对后宫自己名份下的后妃都没有什么夫妻之情,而是热衷于实践“不如偷”的理论。而且常将野合之处选在路太后宫里。事情渐渐传扬开去,丑声喧传京城,诱奸命妇宗女之外,世人多有怀疑太后和皇帝之间有不可告人关系的。而史家则对此不置可否,只说是“宫掖事秘,亦莫能辨也”。<br/>  和生身之母间都可以有诡秘关系,其它的女性血亲就更不在刘骏的话下。这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南谯王刘义宣的几个女儿:她们可是刘骏先生的堂姐妹,结果也在入宫拜谒太后皇后的时候被刘骏给盯上了。大概是刘骏觉得她们和普通命妇毕竟不同,彼此有亲亲之谊,也有可能是确实美色出众——刘义宣的妈是孝武帝美色不凡的宠妃,自己做为亲王也肯定将封地内的顶级美女一网打尽,如此代代提纯,他的郡主们肯定非比寻常。——总之,刘骏干脆就把她们都留在了皇宫里,不放回去了。<br/>  平常那些命妇就算受了屈辱,也不过就是一时,梳洗了即刻出宫,她们的丈夫还能掩盖掩盖,可如今刘骏把堂姐妹们都扣了下来,几位郡主这皇宫一进就再不见出,刘义宣父子就是想隐瞒也隐瞒不了了。刘义宣觉得自己成了世人的笑柄,无地自容之后干脆起兵造反。<br/>  然而刘骏虽然混蛋,却仍然是“天子圣明”,刘义宣的造反得不到响应支持,很快失败,父子都被诛杀。刘骏把叔父和堂兄弟们杀了之后,觉得再无后顾之忧,干脆把堂姐妹都正式纳入后宫。——我们实在想象不出,这些个男女厮混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父兄叔伯的鬼魂在一边盯着?<br/>  虽然都是兄妹手足,不过十个手指各有长短,刘骏对义宣诸女中的一个也尤其与众不同。而这位郡主也特别能迎合刘骏的心思,刘骏将自己的皇后王宪嫄丢到脑后,一门心思地和她混在一起,一来二去,堂兄妹俩一连生下了二子一女三个孩子:新安王刘子鸾、南海王刘子思以及一个小公主。刘骏心花怒放之下,决定要给堂妹一个名份,于是他绞尽脑汁,对外宣称她原本是殷琰的女儿,被刘义宣收做义女的。接下来便公然册封这位刘郡主为“殷淑仪”,仅次于三夫人。而有敢泄漏殷淑仪本来身份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处死。她所生的刘子鸾六岁便当上南徐州刺史,甚至于几次都差点取代王宪嫄皇后所生的长子地位。如果不是被力阻,他就要变成刘宋王朝的皇太子了。<br/>  当殷淑仪因病早逝后,刘骏如丧考妣,将她殓入“通替棺”,在入葬之前都屡屡开棺相见,并将她追谥追封为“宣贵妃”,以帝王的级别举殡,下葬玉龙山并在京城立庙。举殡之日,輼輬车装载灵柩,以虎贲班剑卫护,罩以銮略九旒、黄屋左纛,前后部以羽葆、鼓吹,并下令公卿百官、六宫后妃、内外命妇统统送葬,刘骏本人也亲出南掖门目送丧车,放声大哭一场。他既然哭了,于是左右送葬之人也就不得不哭,各种来历不明的眼泪水齐流,场面好生热闹。<br/>  葬礼之后,刘骏仍然对殷淑仪念念不忘,精神萎靡寝食难安,每夜都恸哭不止,甚至还重演了汉武帝召李夫人魂魄的旧事。不过刘骏没有祖宗刘彻的文化水准,召魂之后写出的诗赋不足以传世,只得让谢庄又写了篇哀赋,果然一时轰传,“建康纸贵”。<br/>    <br/>  从殷淑仪的破格待遇可见,刘骏在男女关系上,似乎对与自己乱伦的血亲更热乎。<br/>  路惠男太后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她懂得善加利用,因此她所得到的实惠,远远比殷淑仪要多得多。<br/>  路家出身贫贱,在当时重视门阀的社会环境里是很没有地位的。不过常言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路惠男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路家自然也就要水涨船高。<br/>  孝建二年,也就是刘骏称帝的第二年,他便着手为母亲的家族拨高身份,追封路惠男早死的父亲路兴之为散骑常侍、母亲为余杭县君。<br/>  登基的第七年(大明四年),路家又更进一步:路惠男的弟弟路道庆赠官给事中,侄子琼之、休之、茂之也都得到了肥缺显官。路惠男自己更是经常参与政事。然而她的参政几乎都出于私心,凡有好处都不会忘了给路家一份,以至于她的娘家侄儿们所享受的住宅器物服饰,与皇子达到了同样的水平。<br/>    <br/>  然而在一般高门士族眼里,路家仍然只不过是暴发户而已。对此表现得毫不遮掩的头一人,莫过于吴郡太守王僧达。<br/>  王僧达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 他是山东琅琊的高门华胄,一向自视甚高且为所欲为——(曾经为了士家子弟不愿和他搞同性恋,就想把别人活埋了,幸亏被族人制止)。对于孝武帝没有给自己够大的官儿非常不满,经常口出怨言非议朝政。偏偏路太后的侄子路琼之就住在他隔壁,每天看着溜须拍马的家伙们频频进出路府,对自己这个老牌名门毫无关照,王僧达更是不爽到了极点,满脑子就寻思着要找个羞辱路家的发泄机会。<br/>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路琼之穿着锦绣衣服郑重其事地拜访王僧达来了。 这一下可算是送货上门,王僧达摆出一副冷脸,几句客套话之后他立即打断路琼之的话题甩出这么一句:“过去我家中有一个马夫叫路庆之,你知道吗?”这话一出口,路琼之哪里还能坐得下去?立即起身告辞。王僧达也不远送,反倒立即下令仆役将路琼之刚刚坐过的床榻撤出厅堂,拿去烧掉。以示自己虽然官位不够,可是身份高贵,因此是路家不配与王家来往,而不是王家不配与路家来往。<br/>  路琼之受了这样的羞耻,立即进宫向姑母路太后控诉。路惠男听后对王僧达简直恨之入骨,对刘骏说:“我决不与王僧达共活于世间。”刘骏也听得咬牙切齿。<br/>  正好,就在此时,南彭城处理了一起巫民妖僧勾结官员谋反的事件,刘骏顺手便将王僧达划进了同谋造反的名单里,不容分说就关进大牢。王僧达正在为羞辱了路家得意洋洋,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时的嘴上便宜却将性命陪了进去。<br/>  虽然说王僧达太不识时务,不过路太后的厉害已可见一斑。<br/>    <br/>  然而好景不长。路惠男的好日子很快也就到头了——因为她的儿孙们实在太不争气。<br/>  大明八年(公元464),三十五岁的刘骏病逝,长子刘子业继位为帝,路惠男晋封为“太皇太后”。<br/>  刘子业的乱七八糟,比之乃父有过之无不及,可称得上是得了刘骏的“真传”,从亲姑妈到同胞姐姐,总之是有杀错没放过。终于,刘子业在登基的第二年就被刺杀身亡了。<br/>  随着刘子业及其同母弟的被杀,一度被刘子业凌辱为“猪王”的湘东王刘彧登上了宋国的皇帝宝座。<br/>    <br/>  刘彧是宋文帝的第十一子,生母是婕妤沈容姬。沈容姬在刘彧十四岁的时候辞世,而当时正是元嘉三十年,因此她很有可能是在刘劭杀宋文帝的混乱中殉难的。在路惠男成为王朝太后之后,刘彧便被她所收养。而这一段收养关系,史书声称:“抚爱甚笃”。废帝刘子业登基后将叔伯和兄弟们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首先把殷淑仪当年为刘骏所生的子女都杀光,并且将小叔父刘彧关到猪圈污水中生活,称为“猪王”,若不是建安王刘休仁急中生智加以劝说,刘彧还险些就要被刘子业送进御厨杀掉——而路惠男在刘子业所有的癫狂举止中,却没有为亲孙子孙女以及养子的性命做出过任何努力——所以,这个“抚爱甚笃”,到底怎么个甚笃法,真是让人费猜疑。<br/>  <br/>  不管怎样吧,总之规矩在那儿管着,因此当刘彧称帝之后,还是立即毫不含糊地给路惠男上了个尊号为“崇宪太后”。<br/>  而且,从《宋书》的记载来看,似乎这对养母子之间确实情深意重。有司曾就路惠男的待遇称号提出建议云:“皇太后宜即前号,别居外宫。”<br/>  而刘彧却不同意,而且下了一道诏书,说:“朕备丁艰罚,蚤婴孤苦,特蒙崇宪太后圣训抚育。昔在蕃阃,常奉药膳,中迫凶威,抱怀莫遂。今泰运初启,情典获申,方欲亲奉晨昏,尽欢闺禁。不得如所奏。”<br/>  这一番母慈子爱,真是赚人热泪,令人对路太后的幸运称羡不已。只是路惠男天年已届,不久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刘彧对自己“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遭遇万般抱憾,下诏曰:“朕幼集荼蓼,夙凭德训,龛虣定业,实资仁范,恩著屯夷,有兼常慕。夫礼沿情施,义循事立,可特齐衰三月,以申追仰之心。”随后,他还为养母上谥号曰“昭皇太后”,葬在刘骏墓东南方,称修宁陵。<br/>    <br/>  不过关于路惠男之死,《南史》却另有话说。<br/>  在刘彧即皇帝位并封路惠男为崇宪太后一事上,虽然表面文章是大家都做足了,但是当事人路惠男和刘彧的心里毕竟另有打算。<br/>  由于孝武帝刘骏仍有皇子在世,刘彧的称帝仍然被很多人所指摘。不久,刘骏的儿子、年仅十岁的江州刺史刘子勋便被政治投机家们看中,于是他们打着拥立刘子勋的招牌兴兵讨伐刘彧。身居宫中的路惠男听说了这个消息,顿时心花怒放,决定要促成此事,与讨伐军里应外合。<br/>  她备好毒酒,让人去请刘彧到自己宫中赴宴。刘彧既然摆出了孝子姿态,自然免不了要应邀前去应酬一番。就在他捧起毒酒,准备说几句客套话再一饮而尽的时候,他身边递酒的侍者却暗暗用力拉扯他的衣襟。刘彧立即恍然大悟(这么快就反应过来并且往那上头想,足以证明他和路惠男之间平常是怎么“母慈子爱”的)。<br/>  于是,刘彧将计就计,举起手中的酒杯,称为路太后寿,请太后满饮此杯云云。<br/>  路惠男对养子这一招目瞪口呆,知道天机泄露却又不敢声张,只得强撑着接过刘彧手中的毒酒,在刘彧的紧盯中、在周围不知情的官员侍丛们一片“太后万寿”的奉承声中,把自己调制出来的毒酒灌进了自己的肚子里。<br/>  <br/>  路惠男就此一命呜呼,但是为了掩饰宫闱秘事,刘彧仍然为她按礼制办理了丧事。只不过那座她最后归宿之地的修宁陵,可就简陋马虎得很了。</p><p></font></p>
13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     梦不到的人生——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保母窦保太后<br/>  <br/>    <br/>  世上能得到后妃封号的女人,她们的丈夫都应该也相应的当过帝王或得到过帝王的封号,或者后世的帝王身上流着她们的一部分血液。<br/>  然而在北朝却出现过一个女人,她是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一朝实实在在的第一贵妇皇太后,而且得到了皇室内外的一致推崇,但是她的太后尊号却来得与上述后妃的两种情形完全不同。她的一生丕极泰来,真是任谁也梦不到的人生。<br/>  她就是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的养母窦保太后。<br/>    <br/>  北魏王朝于公元386年1月(东晋孝武帝太元11年),由漠北鲜卑族拓跋部酋长拓跋珪建立,都平城(山西大同),建元“登国”,最初称“代国”,后来才改称魏帝国。最早的时候,它臣服于慕容氏,仅仅是后燕的一个小属国而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强大,而乱世中少有的幸运之星也似乎格外垂青于这个边塞小国,最后恰恰是由它统一了北中国,并且宗祚延续达一百七十年之久——从五胡十九国时代一直平稳地走到以它为北朝对峙南朝、后来虽然分裂为东魏西魏并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但是那距杨坚建隋统一中国也只不过是四十年光景了。<br/>  北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民族结构很复杂的帝国,到统一北中国及孝文帝拓跋宏全盘汉化, 要求鲜卑皇族必与汉族世家联姻之后,各姓氏和民族之间更是没有了一目了然的界线,再加上史料的不详,现在已经很难确认窦保太后究竟是出生于哪个民族了。<br/>  推测下来,无论是哪个民族,窦氏都是受过非常良好教育、有相当教养并且奉守礼节的。只是她早年命运不济,很年青的时候,丈夫的家族就犯下了大罪,男丁尽诛,她自己和两个女儿幸免于难,被没入皇宫成了宫婢——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她并不是寻常人家的成员。<br/>  窦氏是罪人家属,即使在宫婢中也是地位极低的。然而卑贱的处境却没有磨灭她的高贵和自尊,别说宫婢,就是宫中女官都鲜有能与她的言谈举止相匹敌的。见过她的人都对她啧啧称赞。很快,窦氏就在北魏宫廷中赢得了从上至下众口一词的好评。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操行纯备,进退以礼”的名声甚至传到了魏明元帝拓跋嗣的耳中。作为宫婢,窦氏不可能有任何钱财可以拿去收买人心,明元帝因此更对她的广受尊敬格外好奇,于是他亲自召见了窦氏。<br/>  别说是罪婢见皇帝,就是贵嫔命妇见皇帝,又有几个能够泰然自若的?然而,窦氏却出人意料的不卑不亢。明元帝大有名不虚传之感,也因此对窦氏的举止大方文雅留下了极好的印象。<br/>    <br/>  大约就在这次召见的前后,明元帝的宠妃杜贵嫔去世了。<br/>  杜贵嫔是邺(河北临漳)人,家世显赫,当明元帝还是储君的时候就嫁给了他,并于天赐五年(公元408)生下了拓跋焘。拓跋焘是明元帝的长子,而且体貌生得非常雄壮,与普通孩子炯然不同,祖父魏道武帝拓跋珪对这个长孙非常喜爱,常说:“这个孩子一定能够承我之志,完成帝国大业。”明元帝自然也对这个儿子格外青睐,后来在泰常七年四月封其为泰平王及监国,确定了他的皇储身份。只可惜做为生母的杜贵嫔没能看到。——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北魏皇储的母亲,杜贵嫔能够平安早死,就够幸运的了。因为拓跋珪仿效汉武帝刘彻,建立了“立储杀母”制度,明元帝的母亲刘贵人就是这样被逼自杀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杜贵嫔因为自己生下了长子而担惊受怕,终于惊吓成病而死……<br/>  总之,泰常五年(公元420),杜贵嫔离开了人世。同样是这一年,明元帝的另一位宠妃后秦西平公主也去世了。<br/>  此时的拓跋焘尚未成年,需要一个合适的女人代行母职并且加以教育。<br/>    <br/>  明元帝对自己宫中众多的妃嫔心里有数,知道她们大多是些只知争宠呷醋涂脂抹粉的花瓶而已,虽然也有出身世家教养不俗的,他也仍然觉得都不足以担当教养未来皇帝的重任。<br/>  最后,他想到了那个高贵发自内心的带罪宫婢。<br/>  窦氏出人意料地成了皇长子拓跋焘的养母(保母)。<br/>    <br/>  由此可知,窦氏入宫的时间,应该在魏明元帝泰常五年(公元420)之前数年。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窦氏在拓跋焘出生前就已经入宫,杜贵嫔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明元帝选中做皇长子的保母,杜贵嫔死后又正式成为养母的。——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更大。<br/>  无论是哪一种状况,总之,窦氏以发自内心的母爱专心抚养拓跋焘,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在各个方面对他循循善诱,拓跋焘对养母发自内心的敬仰孝顺,敬爱她如同生身的娘亲。<br/>  公元423年,明元帝病逝,15岁的拓跋焘登基称帝。<br/>  <br/>  始光二年(公元425)三月丙辰,拓跋焘克服朝廷内外的阻力,封自己的养母窦氏为“保太后”,掌管后宫。<br/>  延和元年(公元432)春正月丙午日,拓跋焘干脆正式册封窦保太后为“皇太后”,窦太后的弟弟则晋封为辽东王。<br/>    <br/>  成为北魏帝国第一贵妇的窦氏,虽然手握训管整个北魏皇家从后妃到宗室的权力,仍然一如既往的善良慈爱。她对权势看得很平淡,处世清心寡欲、喜怒不形于色。在保持皇室秩序的同时,她还有扬人之善、隐人之过的美德。这使得她赢得了从皇室到朝廷全面的如潮好评、诚心拥戴。<br/>  太延五年,拓跋焘率大军征讨北凉主沮渠牧犍,虽然于当年九月大获全胜开疆拓土,却不料在他鞭长莫及的北魏都城,也在同时却被蠕蠕(柔然)乘虚进攻。当时拱护大同城的军队数量不多,而城内却是整个皇家内眷所在。<br/>  拓跋焘出征之时,原本做了一些防备柔然的准备,然而他留下来的守将、乐陵公主驸马宜都王穆寿却是活宝一名,他本没有什么本事,只是老子能干,使得他家成了祖传的世代驸马之家,此时他的作为可称是地道的“绣花枕头”:一心一意地相信巫卜之言,认为柔然不可能入攻,压根没有把拓跋焘的叮嘱当一回事。<br/>  然而柔然军队并不肯和穆寿手下的巫师合作,偏偏要大打出手。<br/>  当柔然军队逼近之时,穆寿不知所措,团团乱转之后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西城门,然后大家赶紧逃跑。他倒还没忘了自己看护皇室的责任,请皇太后窦氏带着留守的皇太子拓跋晃先行逃避。<br/>  窦太后鄙视穆寿的行径,她拒不出城,并亲自带着皇太子出宫视察军队、组织京城内外百姓,并派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率众抗击柔然军队。在窦皇太后和皇太子的镇定自若下,城中民众情绪渐稳,将士也英勇奋战,很快就击退了柔然军,守住了北魏帝国的根本、等到了十月凯旋的北魏大军。<br/>    <br/>  第二年,也就是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的七月,频频出巡的拓跋焘再次出行,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阴山,窦太后的车驾也在这浩大的队伍中。这似乎是一次和从前没什么区别的出门散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丙申这一天,旅途劳顿的窦太后病逝于行宫,享年六十三岁。<br/>    <br/>  窦太后生前极爱崞山(山西崞山)的风景,曾经在登上山顶对左右侍从说:“我虽然因为抚养皇帝而得到今天的地位,但是自问一生敬神爱人,没有做过亏心事。假如人死后当真能有魂魄的话,我也必然不会做恶贱之鬼。只是我虽然得封太后,却和先帝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死后是不能够附葬先帝陵寝的。日后将我安葬于此山上,就是我最好的归宿了。”<br/>  太平真君二年三月辛卯,拓跋焘为窦太后上谥号“惠太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遵从养母的心愿,将她落葬崞山,并建庙立碑,年年祭祀。<br/>    <br/>  就在窦太后辞世前一个月,当时的皇太子妃郁久闾氏生下了儿子拓跋浚。拓跋浚年幼之时父母早丧,太武帝为孙子选宫人常氏为乳母。拓跋浚即位后遂依窦太后之例,复尊养母为“保太后”、“皇太后”。常太后逝于窦太后之后二十年,谥“昭太后”,葬仪亦一如窦太后,建陵于广宁磨笄山(河北蔚县鸡鸣山)。<br/>  不过,常太后留于史书的记载和所得的赞誉,可就完全不能与窦太后同日而语了。</p><p></font></p>
135#
发表于 2007-1-12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顶上来。等叶子更新
136#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05.gif" />
137#
发表于 2008-5-12 19:51: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蓝夕叶子</i>在2008-5-12 11:04:00的发言:</b><br/><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05.gif" /></div><p></p>
138#
发表于 2008-5-14 23:21:00 | 只看该作者
<p>期待更新</p><p></p>
139#
发表于 2008-5-15 16:19: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顶了慢慢看<img src="/static/legacy-emoticon/Dvbbs/em01.gif"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7-17 19:24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