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选择了新加坡以后,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完全成了一个必然。或许在新加坡当地三所公立大学(NUS、NTU、SMU)在职场上可以是分庭抗礼、难分轩轾。但在大中华区甚至日韩,新国立的名气远超其他学校,毕竟官网上大大的“First in Asia”(亚洲第一学府)并不是浪得虚名。
事实上,行走在新国立崭新的摩登校园里,我时常会发现各种惊喜。课余时间,我们最喜欢聚集于University Town看书、运动、同小伙伴聚餐。我本人是最喜欢UTown一个满是隔间的自习室,一个个隔间为我提供了可以高度专注学习的空间,夜晚拉亮台灯,整个自习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翻书页的声音,可以让我独坐到凌晨。
新国立的校园还有两个十分值得夸赞的地方,一是安全性极高,从来不用担心校园暴力或者美国校园的枪击事件。好几次我的同学把钱包、手机、笔记本电脑往自习桌一放,出去操场跑上十圈,回来时各项物品依然不偏不倚地摆在桌上,完好无损,这是我在复旦时再也不敢做的。另外,新国立是一个特别适合运动健身的校园,到处都是健身房和运动场,走在路上常常看到各色穿着短裤T恤身材健美的男女学生,下意识地让你想要加入健身行列。
说了这么多,我似乎绝口不提新国立的金融工程究竟教了什么内容,开了什么课程。事实上,我觉得对硕士留学来说,短短一年里掌握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在香港的老板说,他在哥大读书时,很多教授都是顶级学者,但那些最优化的模型方法他早就忘了很多,现在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些教授在课堂上分享的人生经历还有周围出色的同学,现在想起来,那些才是他在哥大最大的收获。
我也经常和朋友讨论,硕士留学的本质是什么?对学习金融学的同学们来说,我想答案很明确,硕士学位就是一笔对自己的长期投资。这笔投资的成本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将22岁这样精力最充沛、人生中最好的时光,花在异国他乡念一些课程,我们想要收获的是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工作经验、朋友、以及国际化的视野——在海外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写到这,我也要说一说项目可爱的同学们。从官网上的录取数据就可以看到,托福均分104,GRE均分324+3.6,我们项目无疑是新加坡录取要求最高的金融项目之一。项目中厉害的同学也很多,我们有来自北大、复旦、港中大、UCLA的小伙伴,也有在高盛、渣打、GIC工作的在职同学们。但当我开始写这篇体验时,我想到这个项目最好的一点居然是,这里的每个同学都很友善和热情。不同于在复旦时的剑拔弩张和恶性竞争,每个人都想着要胜人一筹。在这里我的心境也平和了许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不用再想着prove myself(证明我自己),而可以专注improve myself(提升我自己)。
最后我还想大大表扬一下项目的就业服务。在我看来,有价值的研究生项目并不局限于教会学生必要的技术及本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许多从其它途径更难获得的职业机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学院老师会积极为学生从各个渠道争取不同的实习、全职机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向学院老师投递简历申请职位,文笔超棒的Ivy老师还会为大家修改简历。同时,已经毕业的项目校友也常常会向学弟学妹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很耐心地解答很多问题。校友也会给学院提供许多内部推荐的机会;学院也常常积极搭桥,举办各种活动,邀请校友与在读的项目学生做交流。我的第一份实习也是在学院的帮助下才搞定的。
新加坡是一个实在太过特殊的城邦国家,全世界可能再也找不到一个类似的地方。它虽只有五百万人口,面积还不及浦东新区,却是亚洲唯一人均GDP超过五万美金的发达国家,也是全球最为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有趣的是,新加坡超过七成的人口均是华人,但新加坡年轻人大多以英语为母语,读英语小说,看英文电视剧。正因如此,新加坡成为了连接东方和西方的“亚洲桥头堡”,人民币国际化的海外第一站便是新加坡,大量英美企业进军亚洲,也将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弹丸之地,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英语作为通用语,实在是每个立志学贯中西的华人青年一展宏图之地。我总认为,当我们在选择一个学校或者项目时,其实是在选择人。在喜欢的地方,和一群喜欢的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实现梦想实在是一件太过幸福的事了,我可以说,选择这个项目,我真的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一丝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