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同意, 研究要全面地研究, 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比如中国学生的比例, 单独中国学生的就业情况, 还有每个人自己的特点和背景,还有希望以后回国还是一定要留下来. 不可以一概而论.
以下是引用modern在2005-12-28 22:47:00的发言:
在CD很久了 出來說些話 也許有點衝 請大家多擔待 我真的很討厭中國人看排名卻不求甚解 看名聲卻文人相輕 劣根性 不肯去critical thinking而只願作doer的這些特質 你們想想 排名是老外排的 老外又不是為中國人而排 十二個月省錢省時效用高 對很多老外來說正是求之不得 Queen's用了這招 Ivey也開始用這招 去改制 去革新
這決定真的如這CD版上那麼多人嫌東嫌西的 說他們都是蠢蛋嗎? 要這麼一群有著MBA PHD加上麥肯錫建議的人作出的決定還是"蠢決定"的話 那.....那我還真不知道哪些人作決策會是正確決策了 當然我也不是說phd或麥肯錫就不會做錯事 而是一個決策大家該去分析 去評論 去用寫AWA的精神歸納整理 而不是"這肯定錯 這肯定對 這肯定OOXX" 妄下斷語 又犯了老祖宗的老毛病...@@
你們看排名也不看看criteria 這成嗎? BW , FT , WSJ, US news, EIU, Fortune, Forbes 七家全都不一樣 怎比
BW最重視的是學生回應 學生可能因為向心力因素 感情因素 就業因素 教學品質因素去回應 各種factor 權重不同 而FT首重薪資增幅 EIU又很重國際性 這些權重分配造成榜單的上下 他們排名次 又不像老中們整天比的就是就業起薪就業率 而是比了很多"別的" 若只比這些個東西 那麼去電腦(計算機)職訓所 每個人都去學C++ Delphi Java 外加學個作圖作網頁 出來肯定就業率100% 但這樣有意義嗎?! 我開一間 你們來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