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在跨年演唱会中唱起《追梦人》,“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深深的打动着当年为了梦想离家的年轻人。新疆,天津,休斯顿,新德里,芝加哥,北京,过去十年我用双脚探索“全球广度”。2018年,加入中欧,我憧憬着以亲历者的身份,在下一个十年感受“中国深度”。中欧于我,是总结,更是开始!
新疆,休斯顿,新德里,北京…… 下一站中欧MBA!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像每个踌躇满志的小镇青年一样,向往着大都市的“滚滚红尘” 。上大学时候,“坊间”总是流传着“去X国留学,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都市传说。迷失的小镇青年也按捺不住躁动的心,匆匆加入申请留学大军。因为留学是我自己的心愿,不想给家里带来额外的负担,所以我申请了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希冀能够获得奖学金。通过四年的努力,我获得了休斯顿大学化学工程系全额奖学金录取。
![]()
在天津上大学时,除了忙碌地准备留学申请,朋克少年的“音乐梦想”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偶尔和伙伴们一起去餐馆“演出”。
2011年的夏天,我搭上飞往休斯顿的飞机,心怀对世界的好奇,开启异国的漂泊。然而度过了对新鲜环境好奇的“蜜月期”,博士的课业压力和对未来的彷徨,让本来就未窥学术门径的我,更加迷茫。那段时间里,一走进实验室,仿佛每支化学实验试管都在嘲笑我的“天资愚钝”。
正是这一时期的反思,让我迎来了生命的“恩宠时刻” —— 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不能跟风去选别人口中的“最好”,而要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热情。像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描绘的高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我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并非是学术研究的创新,而是技术革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于是我决定放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回归业界,感受商业世界的魅力。
2013年,我作为工程师加入了Honeywell。期间辗转北京、印度古尔冈和芝加哥,用工作和生活丈量着全球广度。发现无论身在何处,大家都在讨论中国市场。我仿佛再次听到内心的感召—— 回去吧,去感受“中国深度”!
![]()
在瓦拉纳西的恒河边,在释迦摩尼授业的鹿野苑,感受生命的“恩宠时刻”
2015年,我主动申请提前回国,并专注于中国市场。由于工作要求,长年在外出差,在驻地经常一待就是一年半载。见识了“三桶油”的高屋建瓴,也接触到地方私有炼油厂的野蛮生长。经过三年在一线与客户的战斗经历,让我深刻地了解到,作为一个纯技术出身的“理工男”,想要在科技行业里有所发展,在商业知识与技巧方面,我还有很多要学习与打磨。是时候沉下心来,再回到校园去,到商业知识的象牙塔里汲取营养。
文能提笔谈商务,武能上工抡大锤
在中欧,寻找人生的小目标
面试时,我讲(Du)述(Zhuan)了一个与中欧结缘的小故事:第一次接触中欧是十年前。在那个荷尔蒙躁动年龄,我遇到一位建筑系女神。家学渊源的她从小就喜欢贝聿铭先生的建筑作品。那时候的我还是个顶着鸡冠头的朋克少年,对建筑艺术这样的“阳春白雪”一无所知。在网上搜索才知道原来国内有一所世界顶级的商学院的校园正是贝聿铭先生的作品。当时的我虽还不能了解中欧对中国乃至世界商业的影响,却也感受到这所学校商业身份的背后蕴含着深深的人文底蕴……当然,见多识广的中欧面试官表示,“像你这种编个故事来蹭中欧热点的申请人,我一年见好几百个……” ?
![]()
上海校园里贝聿铭先生典型的金字塔设计体现着中欧深深的人文气息
除了对职业发展上的巨大助力,选择中欧,其实我还有一个非常个人的原因 —— 在中欧收获 lifelong friendship。这些年长期漂泊在外,并且频繁变换工作地点,很难和人建立长期的联系。我也期望借着回归校园,转换生活状态。幸运的是,中欧通过卓有成效的选拔机制,已经帮我找到了志同道合者 —— 有相同价值观,却迥异又有趣的背景,并且都已是各自领域翘楚的中欧同学们。
还未入学,2018级中欧“深夜烧烤摊”已经搭起了雏形。也许是因为准备MBA申请是一条孤独的旅途,我们都渴望能够尽早找到组织,摆脱孤军奋战的境遇。拿到第一轮面试邀请的同学们建立了微信互助群。大家互相鼓励,分享经验和信息,甚至组织线下mock interview,一片和谐社会的温馨场景 ?。大家互相分享着关于CEIBS 的生活体验和信息,共同期待着即将到来的MBA生活。套用罗大佑的话描绘这幅场景再合适不过 —— 是这些年职场中不顾一切的倔强,柔软了我们今日融入中欧的模样。
![]()
CEIBS MBA “深夜烧烤摊” 的成员Neil (左二),Leon (右二)和Jack (右一)
在12月16日中欧MBA体验日上的首次团队协作
了解自己,乐于分享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申请MBA的过程,正是一个审视过去,畅想未来的好机会。对于正在准备申请文书的同学,我的建议其实很鸡汤:正如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申请文书的准备其实就是在回答经典的哲学三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理清三个答案之间的逻辑,找到其中的gap,并且合理地解释“中欧如何帮我填补这些gap”,则能写出一份满意的申请文书。
01
准备常见的MBA interview question,把答案写下来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这一点对于日常工作很少用到英语的同学尤其有用,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回答问题的思路会更清楚,并且可以查找一些不熟悉的英文表达。
02
Mock, mock, mock! (重要的事儿说三遍)
03 我建议申请者不要把其他的申请人当作竞争对手,而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未来的日子里,与这些同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甚至终身的友谊。所以在面试时,体现你契合CEIBS willing to share 的价值观也一定给面试官留下印象。
最后,祝大家申请顺利,期待2018年的夏天在美丽的中欧校园里见到各位!Go CEIB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