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7620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11-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本来今年已经申了,本来一心要去英国就只申了LBS MiF一家. 然後进了,但有一些个人因素要延後到2年後 (2019 fall admit,这个很precise,就是个人原因,不迟也不早).
G740 (IR/AWA双满)
IELTS 8.0, 呃...其实还是要再考...
本科是香港top 3之一的计量财务,1st class honours; 曾到美国做学期交换生(数一数二的西岸公立大学)
工作3年, 真要进MBA时应5年半
1年在美资Bulge Bracket的香港office当equity sales,之後在一家香港的hedge fund工作了差不多2年,主要做中国股票研究,有管理一个小的portfolio. Fund不大,在香港以外没名气,但表现挺好
因为知道要延遅,所以换了工作. 现在在另一家对冲基金工作,看泛亚洲股票. 公司是亚洲其中一家最大的本土对冲基金,在网上搜一搜亚洲最大的对冲也榜上有名. 可以预期会一直待到admit的时候 (touch wood...). 但亚洲对冲一般没有MBA文化所以也不敢说对申MBA来说是一家很强的公司.
本来在前雇主那边是比较交易导向的策略,所以本来没太大意欲申MBA,反而有考虑过MFE.换到新公司後是一种价值导向的策略,要对公司有深入的了解.做了一会儿後觉得研究公司,怎麽看一个生意这些比在市场炒卖有意思得多了. 而且现在看主力看科技行业,觉得这行业太有趣了. 觉得读个MBA都拿到的network跟知识应该很有帮助...而且本科时家里太穷根本没机会,一直有个去外国读书的情结...
但从实际角度看问题就来了,post MBA的选择太少了,如果是回banking做research,那还不如一继续待在现在的公司. 真的是更上层楼就是大global long fund或是大global hedge fund. 但统计上的可能性很低,很多MBA背景很强也拿不到. 想转到与科技有关的投资岗如PE/VC, in house M&A也应该不可能吧,LZ没在private side工作过...
所以我就在纠结MBA实际能带来多大的value呢? 还有一个纠结就是如果真要申那我要花很多时间去做比如说志愿者呀那些去提升profile...现在整个profile根本就只是个工作了3年人生就只是工作的金融民工...
Anyway,如果要申2019 admission就是2018年fall就要申. 我打算今年去一去campus visit, target了以下学校.
选校方面我觉得我重申LBS应该还进得了...所以只会申至少跟LBS同级的学校. 但因为goal很难,所以想走一些进可攻,退可守,万一不行还是对我原来的行业比较有value add的program. 想问以下选择合理吗? 很後悔刚刚那个cycle一头栽了去英国,完全没有报美国去试试水温...
Columbia - 价值投资大牛,还有一点情结因素
MIT/Booth - 金融和科技都厉害
UCLA/UCB - 近湾区,科技跟金融都挺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