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aby_vivi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友答疑] 2010 CKGSB (长江商学院) MBA申请咨询- 在校生答疑

[精华]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11-15 18:32:53 | 只看该作者

Yale University Statement Regarding Alleged Remarks Made by Former Yale Presiden

Published: September 29, 2009

New Haven, Conn. — Yale University has been contacted regarding rumors that Benno C. Schmidt Jr., former president of Yale University, criticized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general. These alleged disparaging remarks purportedly appeared in a Yale publication.

Yale University has contacted Mr. Schmidt concerning these rumors. "I have never said anything about Chinese universities that has appeared in a Yale publication," Mr. Schmidt told Yale. “Most importantly, those quotes are not my comments and they do not reflect my views."
42#
发表于 2009-11-15 18:48:59 | 只看该作者
戳穿謊言﹕「耶魯大學校長撰文」是如何形成的?(作者:芦鹤;多维网,2009年9月24日)

  如果按小贝诺?施密德特查詢﹐耶鲁大学的确有位前校长Benno Schmidt Jr.,1986-1992年间担任耶鲁大学校长,是位美国宪法学家,研究领域未见与中国相关内容。最近几期耶鲁大学校刊The Yale Review http://www.yale.edu/yalereview 未见其文章或任何关于中国大学的内容。

  「耶鲁大学前校长撰文批判中国大学」一文﹐系天涯网友“人民最大702”所發。經大陸網友細查﹐此文系把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在1987年開學典禮中的一些言辭搬移後拼湊的﹐其實這位校長是在對美國社會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

  建議「近几年每年都回国数次作学术交流」的老冷﹐對轉貼儘量做到有根﹑有來源。

  注意﹐以下蓝色字体部分为篡改引用自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迎新典礼小贝诺·C. 施密德特(Benno C. Schmidt Jr. )的演讲。

  为方便对比,篡改引用部分已在演讲中應紅色的對應數據標記出。

  耶鲁大学前校长撰文批判中国大学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 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1】”。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2】。
    
  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师生“血拼”事件,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3】”,“这种精神应该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4】”。
    
  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施密德特也深感担忧,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5】”。
    
  施密德特为此嘲笑中国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6】”,“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7】”。
    
  由于当前经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困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施密德特对此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8】”。他说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9】。
    
  对中国大学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施密德特提出了另一种观察问题的眼光,他说“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政权是腐败的,那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样会骇人听闻的腐败【10】”。
    
  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11】”。他提出“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12】”,因此,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13】”。
  ======================================================================================
  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迎新典礼

  小贝诺·C. 施密德特(Benno C. Schmidt Jr.1944~  ):美国法学教授,曾历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耶鲁大学校长(1986~1992年)等职。
    
  我很高兴在这座大厅里见到众多的学生父母,今天,我同你们一样自豪,同你们一样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近来,我也体会到了你们那强烈的喜忧交织的复杂心情:你们既为孩子们交了好运而欣喜,又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伤心;他们将在这里挥手向你们告别,踏上令人振奋的求索之路。此时,我特别想对你们说,虽然人文科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3】。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应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应贯穿于父母与儿女之间【4】。我们希望你们把自己当作耶鲁的一部分,这是你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敢说,你们家长中有些人或许认为耶鲁属于你们,因为你们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很抱歉,我们增添了你们的负担,但世界首屈一指的人文科学教育的费用确实昂贵——不仅对你们,对我们也是如此。
    
  我们感谢你们,因为你们为耶鲁提供了名牌大学不可缺少的生源:聪明、好奇、精力充沛的青年,他们使耶鲁生气勃勃。我说这话的含义,与几年前哈佛大学科南特校长的讲话不同。他在讲话中指出,哈佛大学之所以成为知识的宝库,是因为每年新生入学给哈佛带来自己的学识及不同的经验,而毕业生却什么也没带走,因此使名牌大学的知识库不断得到充实。
    
  我欢迎耶鲁学院全体学生出席你们的初次集会。你们的到来证实了这一大厅确实一直处于更新的进程之中。我非常高兴、非常自豪地对你们说:你们就是大学!这句话,我与我的前任用不同的方式对新生已说了将近三百年了。
    
  这所古老的学府,这所受17世纪清教派宗教观点的影响,在纽黑文殖民地种植园上建立起来的学府,虽然已经具备了以科研为主的现代大学的规模及令人难以置信的教学科研能力,而且看起来非常稳定,传统色彩极浓,其实它也在不断地变化。在我们这个不安定的社会,大学生活中有种轻率地迁徙及人员成批外流的倾向,有些学校因此而兴旺起来,然而有多少学校能像耶鲁这样历经几百年风雨而保持传统不变、目标始终如一呢?这里有必要与你们——我们的新伙伴一起思索,是什么将我们牢牢地团结在一起。
    
  这不仅是我们耶鲁人感兴趣的问题。在各所大学,在教育家的会议上,在门肯那读后让人生悲的书中,他挖苦地称之为“高等教育”的令人伤心的现状。在教育部最近通过的教育方针及新闻公报所阐述的政策中,在众多怀念过去告诫人们现状似乎混乱不堪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出人们对大学的现状,特别是本科生教育的现状充满疑团,令人焦虑万分。人们嘲笑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6】,缺乏集体观念,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7】。人们嘲笑大学同时向各个方向发展。据说,有人对一位教育家指出他的建议错了,应该做的恰恰是相反,他的回答却是:“我们也会那样做的。”
    
  现代大学的学院如若发现其对手遇到哲学或美学方面的困难,症结必在单一对多数的矛盾上:一所大学,许多学院;一所学院,许多学生、许多教授、许多工人;一支教师队伍,许多系、教学计划、小班、委员会、俱乐部、研究所;一种课程表,许多课程——许许多多的课程;一个主要教育宗旨,许许多多的要求,要求大学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要求采取政治行动,要求注意世界范围的邪恶等等,不一而足。在现代大学里,我们的批评家会让你相信: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旋风主宰一切【5】。
    
  毋庸置疑,现代大学被强大的离经叛道的势力所包围。学校名气愈大,这些势力就愈强。或许本世纪形成的一股最强大的势力是寻觅专门化的道路,知识爆炸与日趋复杂的研究技术使我们说不出对事物的一般看法。一切需要观察,综合似乎失去了作用。学术语言变得更深奥,甚至极有天赋的通才也完全不可能了解文学理论、经济学或分析哲学等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更谈不上了解高能物理、分子生物物理学及生物化学了。            
    
  除了专门化,各地的学校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校必须迎合学生职业训练的需要,他们迫切要求学会动手,而不仅仅是动脑或从事研究。学校必须迎合我们及学生持久的口味,学术活动的内容既要合乎时尚,又要有娱乐性,还要能使大家从人类模糊不定的状况中得到解脱。
    
  毋庸置疑,出于学生谋生的压力,有的学院成了满足一切人需要的“万金油”;毋庸置疑,大学有时企图“增大恶行使其成为德行”,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教师多、学生多、校舍多【1】。
    
  虽然批评家绘制的这幅支离破碎的图画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一连串有益的警告,我认为耶鲁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即使人们意识到知识的深化发展必然导致分裂,有一点却也真实无疑:即知识的连续性及其结构的横向结合在耶鲁、在其他名牌大学正焕发出青春活力。
    
  或许,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是高等学校学习的紧张气氛前所未有。但这种紧张一旦被人理解,被人控制,就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正是特殊学科与一般学科的紧张关系使重点研究扩大了我们的眼界,增强了我们的概括能力;正是专门知识与广阔视野的紧张关系才使我们人文科学教育的目的精炼成培养掌握显微镜与望远镜的专家,善于从沙粒之中见到宇宙;正是学术团体与更大的社会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检验了学术界对我们可渗透的墙壁外面现实世界的冷静思考。
    
  知识领域的革命在向前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一革命与专门化同时发生,是人类渴求理解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最感人的一章。况且,知识的确是愈来愈向不能割裂的理解的本质方向发展,其发展需要我们越过学科界限、系别界限甚至学校界限去寻求真理。由于生物学的伟大革命强行推进到了分子水平,它在化学及物理学中涉及的面愈来愈广,从分子水平来观察事物,开辟了人们理解进化、生态学及地质学的新途径。我们著名的、风度翩翩的物理学家一方面要理解分子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另一方面还要懂得天体物理与天文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关系、科学与工程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这样互相渗透。耶鲁优秀的医学教师开创了将医学研究与艺术及科学教师的研究相结合的先河。人文科学的研究也相辅相成,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专门学科自然地结合起来,这是人类的想象力更丰富、更开阔的必然结果。在实证主义的残骸及功利主义的灰烬上,跨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新学科正为我们理解社会选择及公共哲学树立了新概念,奠定了新基础。我还可以从你们课程表的每一部分举例证实这一点。随着理解的深化,我们综合看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除了知识的连续性及横向结合性这两股强大的力量,生活在耶鲁使人感到愉快,因为我们决心对自己事业最重要的价值做出奉献。
    
  我先谈谈对知识的态度问题。知识像我们周围的宇宙及我们内心世界一样,多层次多棱面,而且绚丽缤纷。我们有千万条理由尊重知识,但我们用人文科学去教育人们渴求知识的感人价值在于我们坚信知识是工具,是力量,最重要的是它本身有价值。我们渴求知识,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问题【9】。这样做,完全出自于父母对儿女的爱,对一幅震撼灵魂、含义深邃的名画的爱以及对工作完成的满意之情,而不是出自于任何其他的目的。当然,对家庭的爱或对工作完成的满意都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些都是为社会服务,它们与我们的需求关系就像餐桌上的食物对我们必不可少一样。然而,如果用这些话来解释我们对知识的忠诚无异于认为人性已经泯灭了。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避开耶鲁学院的有用之物,我不是说不许所学课程与未来有联系。坚持人文科学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恐怕我是第一人。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名牌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8】;在我们的事业中,人类渴求的不仅是技术,而且是理解,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天生的好奇心要为现今的人类的需要服务,要与狭小的自我以外的世界合作,与大世界息息相通。                  
    
  在任何一所大学,只要为知识而忠于知识的思想占支配地位,对真理,或者至少是对近似真理的无止境追求便价值无上。我们决不能因为真理是非政治性的、有损于某些人的利益或者因为它是丑陋的就背离真理【11】。耶鲁大学主张思想的绝对自由及对智力的不可动摇的信奉,它们是追求真理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了它们,追求真理才有意义及价值。我号召你们,像一代又一代比你们年长的耶鲁男女校友一样,接受这些基本观念。
    
  一所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12】。它是最理想的场所,因为大学有大胆的甚至激烈的使命,要由理性的光芒来指引;因为大学充满了历史感,它教导我们时间推翻了许多挑战性的信念;因为在其科研及教育使命中,大学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即自由的探求才会及时地更正谬误,代替愚昧,改变偶尔我们因感情用事而认为世界是分离的、虚构的、骗人的偏见。大学懂得知识具有回天之力,它认识到自身是不断在向前发展的。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正在研究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13】。
    
  但是,大学在许多方面也发现自由表达思想很难学会,也很难维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视野开阔,目光远大,既要回顾过去,又要展望将来,仅仅考虑一个时代、一场论战的特点,一种想压制这种自由的诱人的冲动是远远不够的。这一要求我们自己都很难做到,青年人就更感困难了。赞成自由表达思想的论点唯理性主义成分很重,而要求压制思想自由的情绪可能发现它们被要求思想自由的理性论点所阻挠,而不是放行。起作用的长远的观点可能会使人们忽视目前的紧迫局势。我深知这一困难并号召大厅内的各位放开眼界看未来,看到成熟,看到理性的沉着,它是自由表达思想的哲学基础。
    
  事实上,我们信奉自由表达思想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认为人类容易犯错误,但人类生来又渴求真理。我常想,审查制度的真正问题在于审查必须由人来执行。你们一定会同意我的意见,如果一些言论被宣告不合法,世界就能进步。
    
  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如若我们同意压制危险的或犯了方向错误的言论,就会引用某一原则并通过不为我们所控制的行政机构。令人伤心的是,检查制度从来都是愚蠢、滥用权力并过分偏激的,这才是大问题,比说服我们这样的好人去做镇压者要难解决得多。如果政权是腐败的,检查言论的权力机构就会骇人听闻的腐败【10】。再引用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一句话:如若是人类的善使我们相信自由表达思想最终将为探索真理服务,那么人类的恶才使我们坚守这一信念。
    
  我们热爱知识,认为它本身有价值;我们信奉自由的学术空气,认为它是追求真理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具备第三种基本价值观,它赋予耶鲁大学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及知识连续性的传统。我提到,我们相信由我们文化精华产生的智力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秩序井然、包罗万象及大彻大悟的境界。聪明人接受任何思想观念绝不只是把它们当作公认的信条,或是出于习惯才去掌握它们。智力使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日趋全面,同时还尊重构成整体的部分事物的特质。智力使人具有时代感,明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观点;而且,虽则困难重重,用马修·阿诺德那鼓舞人心的话来阐释,要努力“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
    
  学术界疑窦丛生、混乱不堪的状况有一种可行的办法解决,那就是要求所有的学生一起系统学习以古典文明为基础但不限于古典文明的核心课程,以加强学校的学术风气,保持知识的连续性。我们应当承认,为了阐明这一观点还需费不少唇舌。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对耶鲁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的确,人文科学教育必须以历史、哲学、文学及古典文化艺术的伟大作品为基础,而不仅学习被误称为“黑暗时期”、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品。然而,今年毕竟已经是1987年了。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发明的时代,恐怖的时代,对理性与秩序提出挑战的时代。任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必须用这一时代袒露无遗的思想武装自己,才能生存下去。我们的航程必定像荷马、像普鲁斯特一样艰辛,我们必须面对弗洛伊德、马克思、文学理论及现代科学的挑战。我们必须揭露历史的重重矛盾,我们必须丢掉幻想,正如实用主义者喜欢形容的那样,在浓烈的愤世嫉俗的气氛中,把怀疑主义挤到虚无主义的边缘,挤到——用艾米丽·迪金森那绝妙的诗句来形容——“骨子里无处藏身”的地步。
    
  但到此地步,我们还不能就此甘休。像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主人翁一样,我们懂得偶然性、不定性及时代不可能永远激烈的含义,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把自己当作脆弱的社会成员。然而,正如普鲁斯特一样,我们能写一篇杰作论述这一认识。《追忆似水年华》的开篇几页中,叙述者从睡梦中醒来,“像穴居人一样一无所有”,但作者那丰富的感受通过几千页的书,用金线巧妙地缝合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使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意义。
    
  我们应该感谢普鲁斯特对美的执著坚持,即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生活谱写成诗篇。正是这种丰富多彩、有教育水平的与自我的谈话,才能使我们避免了最终可能发生的危险:我们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生活的真谛。
    
  1991级的女士们、先生们:如果你们注意人文科学教育中那股连续性的力量,如果你们看到知识的深化有助于我们看到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那么,你们在耶鲁学院求学期间,用基尔凯郭尔的话说,会成为“自己屋子里的君主【2】”。你们对知识的渴求,对自由思想的忠诚,对才智的信奉,将使你们无愧于站在一代又一代耶鲁男女校友组成的人文科学大军的行列之中。

  (此文可見﹕陈宏薇编著《耶鲁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第3—13页。)

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

  (编者注:这篇文章目前被很多网站转载。编辑目前还在查找小贝诺?施密德特的文章的英文原文。文章中提到的《耶鲁大学学报》不知道是不是指Yale Daily News或The Yale Herald。在这两份报纸的网站上均找不到这篇文章。如果我们能找到英文原文会马上发布。点击这里查看本文谷歌搜索这篇文章的结果。)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相关链接:哈佛大学课程设置,牛校牛在哪?、关于剑桥800周年的访谈 )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    

  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师生“血拼”事件,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这种精神应该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施密德特也深感担忧,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    

  “文科的计划学术,更是权力对于思考的祸害,这已经将中国学者全部利诱成犬儒,他们只能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施密德特为此嘲笑中国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    

  他嘲笑说“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由于当前经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困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施密德特对此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他说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对中国大学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施密德特提出了另一种观察问题的眼光,他说“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政权是腐败的,那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样会骇人听闻的腐败”。    

  他还说“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    

  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    

  他提出“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因此,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他说“一些民办教育,基本是靠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

耶鲁前校长简介:

Benno C. Schmidt, Jr. is a former president of Yale University, where he served from 1986 to 1992 as the university's sixteenth president. He was Dean, Columbia Law School immediately before leading Yale, and its Harlan Fiske Stone Professor of Constitutional Law. He is a noted scholar of the First Amendment,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and the history of race relations in American law. He clerked for Earl Warren, Chief Justic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 “周济式”教育改革必然失败的制度逻辑? 寄望袁贵仁先生? 自主招生改革应更注重考生的选择权? “校长推荐上北大”怎样才能保证公平?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应网民“五大期盼”
更多>>
评论 (7)
电邮推荐
打印
加入收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1.一个人与县委书记的“较量”2.林尚立:社会转型、民主演进与国家成长3.小红妹:是不是可以体谅一下宋鲁郑?4.“蚁族”--80后的社会问题5.争取最低限度的自由主义6.季卫东:司法改革第三波7.郑雪昭:民间宪政制度设计8.你会向奥巴马总统提什么问题?9.刘再复:钱锺书先生纪事10.真相的力量
1.(26) 李开盛:苏联还是中国的一面镜子2.(13) 一个人与县委书记的“较量”3.(10) 小红妹:是不是可以体谅一下宋鲁郑?4.(7) 闵良臣:宽容的真谛5.(7) 14种“非正常接访行为” 的不良官员也应当被劳教 6.(6) 高放:什么是党内民主7.(6) 反腐败的取胜之道8.(6) 日本有人要废黜天皇9.(5) 好词殆尽10.(4) 奥巴马为何突然和中国“翻脸”



?我们等待最高领袖逝世这天,等很久了?深圳明确14种“非正常上访” 禁止到中南海天安门?王占阳:只有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救中国?令海外华人心灵震颤的原创歌曲《妈呀!中国》?秦晖:还有多少墙需要拆掉??周济为什么会下台??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王占阳:“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李开盛:苏联还是中国的一面镜子?法学泰斗为何为黎强辩护?



?世上有“不许讲道理”的“道理”吗??顾旺炎:贫困的理论,蹩脚的卫道士?学者、官员谈选举法修正案?“蚁族”--80后的社会问题?闵良臣:宽容的真谛?贸易不跨过边界,士兵就将跨过边界?好词殆尽?李开盛:苏联还是中国的一面镜子?深圳民贱,上访不易?胡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更多>>
 

回复:前校长从来没有撰文批判中国大学
。。。。。。若智之文。
用户:liuxia 发表于:2009-10-3 10:26:59回复:前校长从来没有撰文批判中国大学
反正我觉得句句在理。这也是一种无奈的斗争方法,谁叫你不给国人自己说?而且,你敢保证你没用过这种方法?
用户:古道西风 发表于:2009-10-2 9:38:48回复:前校长从来没有撰文批判中国大学
你身上长没长疮,自已不知道吗?还需要听别人怎么说?

难道别人没说你长疮,你就认为自己没长吗?什么逻辑?
用户:大地 发表于:2009-10-1 21:30:27回复:前校长从来没有撰文批判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生缺少独立人格精神,缺少思想深度、这是很令人悲哀的问题。我们不用管是不是耶鲁老校长是否说过,关键这是我们问题的所在,这是客观的事实。
       而当局却以身份问题谈论,真是可悲。不善于发现自己问题而又自以为是的人是最愚蠢的人。
         

用户:巠膂 发表于:2009-10-1 13:57:30回复:前校长从来没有撰文批判中国大学
问题存在不存在是一回事,扛虎皮做大旗是一回事!一码是一码!不能这样失去客观态度。
用户:happysky2007 发表于:2009-10-1 9:50:25回复:前校长从来没有撰文批判中国大学
关键不是人家讲没讲,而是自己的问题存在不存在?
用户:浪漫法国 发表于:2009-10-1 8:44:47
43#
发表于 2009-11-16 12:39:19 | 只看该作者
人民币的未来风险与机遇


日期:2009-11-12
演讲者:Wendy Dobson
日 期:2009年11月16日
时 间:19:00 – 20:30
地 点:北京 东方广场东2座20层 8号教室

活动语言:英语
演讲者:温迪·多布森 (Wendy Dobson)
讨论嘉宾: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周春生
主持嘉宾:经济学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 许思涛
背景:
中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将会走向何方?人民币的价值浮动又将怎样影响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运营?直至最近,我们看到提倡的政策是以政府的货币国际化为目标,其对全球资金流动以及流通货币的影响会否使中国扮演更为重要的北美和其他地区的外来投资者角色?
关于嘉宾:
温迪·多布森(Wendy Dobson)为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研究院的教授并担任主任职务,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她曾任加拿大政府财政部助理副部长,加拿大顶级独立经济智库,C.D. Howe Institute主席。她现在担任一家上市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加拿大公共责任委员会副主席。她的研究方向集中于国际经济和国际商务的全球化及地区性整合。最近出版著作包括"Will the Renminbi Become a World Currency?"和"The Contradiction in China's Banking Reforms."。10月份出版了图书Gravity Shift: How Asia's Economic Powerhouses will Shape the 21st Century
周春生博士为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现任EMBA&Exec Ed学术主任,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博士。加盟长江之前,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主任、金融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周教授在金融投资、证券市场、资本运营与金融衍生工具分析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在1995年—1997年间担任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经济学家,从事金融风险的分析、控制与管理工作。他对国内外公司财务管理、资本市场运作及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颇为熟悉,并具丰富的教学与咨询经验。
44#
发表于 2009-11-16 12:44:46 | 只看该作者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长江演讲
Morgan Stanley's Stephen Roach: Time to Overhaul China's Export Machine

Beijing, November 12, 2009 –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served as China’s wake-up call to transform its economic model to one geared more towards domestic consumption, said Stephen Roach, Asia chairman for Morgan Stanley, in a talk Thursday at Cheung Kong’s Beijing campus.

“There’s an urgency to this transition,” said Roach, author of the recently-published The Next Asi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 New Globalization. “The export-led Chinese growth dynamic is going to be challenged as never before.”

Consumption as a shar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stands at a mere 35 percent and is falling. “No country has numbers this low,” Roach said.

But he added that he has confidence in the ability of pragmatic Chinese policymakers – whom he noted are anxious to avoid social instability -- to launch such a profound economic shift. “This will be China’s next miracle.”

Some China pundits push the line that the Chinese have culturally-ingrained habits of thriftiness that will take years to change. But Roach disagrees, arguing that Chinese savings rates remain high only because social safety nets are still weak.

Beijing is already preparing plans to help address the problem, he added. According to Roach, who said he had seen preliminary drafts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to be enacted in 2011, it will include provisions to build out a safety net, including major investments in social security, medical care,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s well as income subsidies for rural Chinese.

The early drafts also indicate Beijing hop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sumer product and services industries, including by helping create service-oriented industry clusters, perhaps anchored by universities, in coastal areas and into central China.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Roach said the lopsided geographic consumption patterns that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re no longer sustainable. China and India, which together comprise nearly 40 percent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account for only one quarter of the consumption of the U.S., which claims a mere 4.5 percent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Leading up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 and other Asian economies had come to rely heavily on American consumption to support GDP growth. Since 1980, exports as a share of GDP in Asia have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while consumption has actually been decreasing.

Yet the U.S.-led spending binge that undergirded years of strong Asian GDP growth has now skidded to a stop. It will take years for once free-spending Americans to pay off their heavy levels of debt.

“The American consumer is finished, done -- as we sa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ast,” said Roach.

He argues the rebound in global stock markets since September 2008 has been based on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of a sharp snapback in consumption. “The markets want to believe in a V-shaped recovery, but now they’re starting to discount those hopes.”

Though he is often pressed to predict whether the global recovery will take the shape of a V, U, or W, Roach said he prefers to say it will resemble a Japanese wok -- the sides of which are shaped in a slow, gradual incline.
45#
发表于 2009-11-21 18:00:42 | 只看该作者

求前辈帮我分析背景

虽然喊大家前辈,但是我年纪不小了,请前辈帮我看看背景申请长江有多大希望。本人31岁,本科硕士都在东北某著名高校读的,工程类专业。05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该公司在业内还比较有名气。一开始做项目工程师,08年3月开始担任项目工程部副经理一直到现在。GMAT:700+4.0(作文分数是否有点低?),无托福成绩;本科GPA大概2.7,硕士可能也只有3.0左右,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我的劣势。但是我们系里的评分就是比较严,我的排名还可以,本科大概是30人排第8,硕士52人排第6。
还请前辈们在繁忙的学习中不吝赐教
46#
发表于 2009-11-21 21:45:28 | 只看该作者
前辈的称号不敢当,作为现在已经加入长江的CKer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先抛开Cytlc的背景不谈,感觉您有些过于关注以前的学习成绩了,这是一个方向性侧重点的错误.
申请MBA的时候更应关注将来,亦即阐述清楚自己为何要读MBA,毕业之后自己打算做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要把自己的目标和MBA所能提供的帮助联系起来.那样就给自己提供了让别人录取你的很好理由.
现在回过头来看您的背景.
首先,您的本科和研究生成绩应该算是很不错了,所以不必为成绩的事情关注太多.
其次,申请长江的话不需要托福成绩,所以这个大可放心.
再者,Gmat作文的分数长江目前没有过硬性要求,只对Gmat总分有要求.今年招生的平均分时700,所以您的Gmat成绩目前来看不会成为您的减分项(我的Gmat成绩低于了我们班的平均分,最终也还是被录取了,所以据此来看成绩应该不会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明年招生是否会对作文分数有要求,可适当关注长江的网站.如果没有相关要求的发布的话,就是没有硬性要求.
2010年入学的话,您是具有5年工作经验,其中有3年的管理经验,从这一点来讲非常符合MBA招生的要求,而且也展示出了比较好的职业成长性.这个可以多多发掘一下.
祝好运!
47#
发表于 2009-11-21 22:13: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前辈的回答(虽然这么称呼会显得唐突,呵呵),估计以后也有不少的问题要请教您,希望能有机会在长江和您探讨更多的话题,呵呵
48#
发表于 2009-11-22 14:34:25 | 只看该作者
叫我Allan就好,有时间可以多交流.
我以前也参与过工程管理,很多工程上的问题说不定还会向您请教呢.
49#
发表于 2009-11-23 09:58:34 | 只看该作者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做客长江商学院

网址连接:http://www.ckgsb.com/Article/Detail.aspx?ColumnId=1012&ArticleId=6911
日期:2009-11-18

       1月12日,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做客长江商学院做主题演讲,长江MBA学生参与了这场思想的盛宴。  

       16年以来作为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负责领导公司对美国经济的预测和分析,以及管理摩根士丹利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香港等地的经济预测和分析工作。他对亚洲经济乃至中国经济深有研究,观点独到。

       此次长江演讲以“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亚洲角色”为主要论题,近三十年亚洲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国在经济危机中保持的经济增长数据令人赞叹,但罗奇表示,总总迹象并不表示亚洲时代来临。通过数据分析,他认为,中国和亚洲经济模式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亚洲经济很难摆脱欧美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

       “这次经济危机是对旧有形式的挑战,亚洲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更具平衡性、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罗奇分析了中国在完成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将面临的巨大风险和争议,同时他表示:“出口萎缩情况下,中国需要采取更多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前提是中国政府提高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金的规模,才能改变国内消费不足,储蓄过多地现状。中国政府还应该采取更加平衡的经济政策。避免过度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

       接下来的Q&A环节中,三位分别来自IT、投资银行、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长江09级MBA学生得到与罗奇直接交流的机会,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




       此次长江演讲以“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亚洲角色”为主要论题,近三十年亚洲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国在经济危机中保持的经济增长数据令人赞叹,但罗奇表示,总总迹象并不表示亚洲时代来临。通过数据分析,他认为,中国和亚洲经济模式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亚洲经济很难摆脱欧美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

       “这次经济危机是对旧有形式的挑战,亚洲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更具平衡性、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罗奇分析了中国在完成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将面临的巨大风险和争议,同时他表示:“出口萎缩情况下,中国需要采取更多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前提是中国政府提高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金的规模,才能改变国内消费不足,储蓄过多地现状。中国政府还应该采取更加平衡的经济政策。避免过度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

       接下来的Q&A环节中,三位分别来自IT、投资银行、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长江09级MBA学生得到与罗奇直接交流的机会,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


50#
发表于 2009-11-28 18:49:37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推荐信必须是英文的吗?我从学校网站下载的格式说可以是中文的阿。寄信方式可以是推荐人将信件封好了以后,由我自己寄给学校吗?推荐信可以用寄信的方式邮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6-25 15:2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