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5758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8-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中国人14J录取的人数,R1R2大概20个,R3大概2个,你体会一下。我当年问过不少INSEAD Alumni,他们都发自内心的告诉我,R3录取比例和前两轮一样。LZ可以选择相信。
Having said that, 其实不管是哪一轮,比录取比例更重要的,是和你竞争的candidate的质量。毕竟每年录取比例会会随样本容量波动,但selection criteria才是admission committee手里的大指挥棒。从这个角度讲,R3更‘risky’一点,因为样本容量相对较小,所以个体差异对整个pool的影响相对较大。也就是为什么网上传很多profile很好的人却在R3被拒...也许就因为profile更好的人偏偏多了那么几十个(从全球范围呢看几十个真的不多)在R3申请。当然不是说R3都是绝对的强者,如果遇到R3小年,那脱颖而出的概率显然更大。这就是所谓的运气。
再说下去,比和你竞争的candidate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楼主自己的底气。与其bet on这些不能控制的因素,不如花时间潜心打造好自己的package。刷一个不错的GT,参加INSEAD event了解学校文化,写essay时不断深挖自己。每搞好一项就增加一份胜算。另,楼上Julie和ydm讲的也很重要,R3录取之后却是有颇多不便之处,也要一并考虑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