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9月14日淘宝上购买OG13到2015年3月18日收到INSEAD的offer, 551天过去了。从最初对MBA的朦朦胧胧到现在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职涯方向,从最初对于顶级学府的仰望到现在一**接近,人生的过程就像登山,走着走着,山峰就在眼前。毫无疑问,这是人生中一次艰辛的旅程。中间充满了起起伏伏、辗转彷徨。犹记得2014年的春节在准备GMAT考试的过程中度过,犹记得一个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思考着what matters mostto you,犹记得一个个周末和小伙伴们改 essay和resume,犹记得等到HBS拒信时的迷茫和无奈。当2015年3月18日18点44分以33打头的号码在手机上出现时,我知道那个offer终于来了。 回顾整个申请过程,也有几点想和大家分享: 1、fit非常重要。我申请了四所,HBS、GSB、SOM和INSEAD。其实无论是个人职涯方向和个人气质上,HBS和GSB都不是特别合适。因为我既不 aggressive,也不想走创业的方向。同时这2个学校都喜欢年轻一点的,我又达不到这一点要求。SOM比较喜欢GMAT和GPA都比较高,同时social比较强的人,我GMAT还可以,但是本科GPA严重拖了后腿,SOM最后也没拿到面试。相比较而言,INSEAD是最合适的,因为我国际化背景比较丰富,同时未来想转咨询,base又想在亚洲,大龄,确实INSEAD非常的fit。 2、申请的strategy和pace要把握好。第一轮我一心想冲击HBS,所以只申了一所。被拒后第二轮周期拖得非常的长,从9月中旬HBS出结果到3月中旬其实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所以建议申请人第一轮以拿到offer为目标,申请几个可行性较高且fit自己的学校。二轮再冲击dream schools,这样心里也比较有底。同时申请的数目尽量多一些,我只申请了四所,还是偏少。 3、GMAT正在逐步成为中国申请人申请中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以前都说GMAT分数高,有些学校必录,但是今年从身边小伙伴的GMAT成绩来看,已经步步高升。认识几个 一起申请SOM的朋友,都是740+,最后都没拿到interview。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放缓,估计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出去读MBA,随着大家成绩的提升,相信GMAT的作用会逐步减弱。 4、充分享受申请的过程。我写essay之前,差不多用了一周的时间写了份人生的自传,将脑海中从小到大都能记得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找到自己背后的motivation。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发现family education是多么多么的重要,我又是如何从一个self-centered的人慢慢变为driven by personal interest的人。有2个题目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GSB的 what mattersmost to you,这个题目让我想的日夜难眠,改了三十余稿最终写完。虽然GSB最后没有录取我,但是我觉得申请的很值,因为这个题目让我明白了人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第二个是HBS的一个给在校生出的题目,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ce wildand precious life,这是在HBS一个self portrait栏目中出现的题目。虽然这个题目不在HBS的essay中出现,但是它可以让你好好想想这一辈子宝贵的人生到底想做什么。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申请偶然因素中蕴藏着必然。我最初并没有准备INSEAD,而是想以NUS保底。但是一次偶然和朋友的聊天中,她提到了为什么不尝试下在Singapore有校区的INSEAD?我想想也是,于是就申请了。最后录取的恰恰就是这一所。才北美开局到欧洲结束,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分享下我的背景吧:SJTU本Fudan硕,G750+,T110+,毕业后混迹于内资企业做销售管理,4年半工作经验。有较多的国际背景。 最后祝愿大家都拿到心满意足的offer,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