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开启梦想的钥匙——商学院申请、留学与投行就业纪实
前言:一把钥匙,能打开门那边的一整个世界。起初,这钥匙是留学申请,后来它是研究生项目与母校,再后来它是你的职业和理想,到最后或许你也幸运地成为一把钥匙,之于人类文明。而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需要的也就是那一把又一把的钥匙。
2014年11月26日,英国难得的好天气。我在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行色匆匆的西装革履们开始排队登机。夕阳的金光洒落在不远处的波音737 和我手中的Financial Times上,突然,口袋里一下稍长的震动——是line manager先于HR的邮件,第一个词是Congratulations。等我缓过神来时,飞机已经在加速,准备冲上云霄。我知道“钥匙”已在手中,而泪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奔涌而出…
2015年1月28日,去向已定,开始给 Goldman Sachs, BlackRock, RBC发拒信,着手毕业论文事宜。 时光飞逝,18个月前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依旧如昨日。静下来时才发现,历历在目的,有汗水,有欣喜,有心酸,有疲惫,有麻木,有不安...但一切的一切,还得回溯到最初的时候,从最初的拿一把“钥匙”和梦开始的地方来说起。
(一) 梦回当年 ——乔布斯说,”One can only connect the dots when looking backward.”Let’s give it a go!
2012年秋天,我怀揣着刚过刚刚够用的GT成绩,游走在各大留学论坛,CD, 太傻,寄托,三分地,QuantNet. 内心纠结,属于我的研究生项目在哪里。而对于一个从小就被西方文明蛊惑的商课生来说,怎么样才能一把“钥匙”,让自己和投行、咨询、精英这些炫丽的词汇靠的更近一些。
于此同时,之前约好DIY的朋友开始在中介的穷追猛打之下先后签约,我慢慢被落单。他们和中介填报完自己的相关信息,开始拿着大大的美国名校地图,与自己的顾问交流选校事宜,我的内心开始忧虑和焦急。
急归急,但我知道我从小就是比较有(hen)想(ai)法(zuo)的那一类,我喜欢从别人那边汲取经验或咨询信息,但不提倡把自己的未来全盘托付给一个跨专业的顾问(如学法律做工科的案子),更何况很多人没有自己申请的经历,甚至是没有出过国。毕竟,自己的故事还是得自己叙,自己的“钥匙”还是得自己找,正如自己路还是得自己走。
准备往简历上放的”历史功绩“已经心里有数,但是PS的进展可谓举步维艰,因为没有人告诉我那个项目具体是什么样,对方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文书。于是,吃饭的速度好似变慢了,慢跑的圈数不知不觉增加了,洗澡的时候常常发呆,然后突然冲回储物柜,拿出手机记录下每一丝灵感。回到图书馆后, 快速的敲击快盘。周遭的环境已经都记不起,只记得那时苦恼并快乐着。
为了在迷茫中寻找这把“钥匙”,我尽一切可能地获取与学校相关的信息,通过老师、学长和各种大牛来约见顶级商学院的校友,来阅读我的文书并请教申请事宜。他们给出了各种答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说法,似乎学校各有偏好。但是,我至今仍记得有一次酒过三巡后,那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其实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申请。因为商学院是一定要你读过了,才能理解应该怎么申请的……” (这话似乎在CD的书中也见过)
那话说似乎钻到心里去了, 以至于在两三年后想来都觉得无不道理。但是在当时,我得折腾很久才能缓过神来,现在回想起当时自己寻找“钥匙”的过程,其实无非是以下三点:
第一、量身定制 不同的学校,口味偏好不同,那么Why XXXSchool? 对于自己申请的几所学校,每一所我们都尽可能地从三个视角去了解他们——1) 学校是如何自我定位的。去领会他们的精神,去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2) 学生是如何感受和评价的。用学生的间接经历去预测自己的经历。3) 业界/学界是如何看待学校的。潜在雇主心中的地位可能会比我们心中的地位更重要。 给每个学校设立一个文件夹,然后把收集到的以上信息,恰到好处的融入文书的字里行间。如果你功夫下到这里,让人有一阵沁人心脾亲切,招生官不收你都不好意思了。
第二、PS一气呵成 如果说,我们简历是偏唯物的,那么PS就是偏唯心的。个人认为,人类最强大的力量往往都是唯心的,比如信仰、抱负、爱情——而一篇好的PS, 本质上就是一封 “一气呵成”的情书。表白材料靠客观成绩来支撑,但是能够将他们“贯通一气”的并非客观本身,而是对客观的延伸——感触或者思考。否则,纵使客观上强大无比,也是对事实的堆砌而变得索然无味,被表白者会不禁问道,so what? 在此不赘。
为了惠及更多的人,以下内容回复可见,正好大家也讨论讨论自己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全局统筹申请包 不同学校接受申请材料的表述方式和长度不一样。我们希望尽最大可能的优化利用可供表现的每一份材料,每一句话,甚至是精确到characters withspace。因此,我们需要统筹全局,将对方重视的qualities 放在较为显眼和重要的地方(比如CV的靠前位置,和PS的事例选择),将其他次重要的优点放在较容易忽略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不会有纠结找不到话说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只能证明第两步没有做好,不知己;更多的是有很多的话要说,而不知取舍——那么证明第一步没有做好,不知彼。
在没有学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只能竭尽所能地按照以上这三点的思路获取信息。在之后的三四个月寻找“钥匙”的过程中,前前后后CV被修改十次,PS被平均修改了16次(每个学校不一样)。在这期间,我还前后联系了牛校商学院校友看是否符合商学院的教学逻辑,找实习导师看是否会违背业界精英的视野,麻烦本科导师、研究生学长和金融专业大牛同学看我没有漏出专业方面的马脚,及其聘请外国专业英语编辑核对英文语法和逻辑。当然最重要的,还有至始至终陪着我一遍一遍修改文书的徒弟 Anna (在此鸣谢!)。
也记得那个两年前的大冬天,坐在图书馆二层西,那时还没有暖气,冻得像一个大冰窖。每一个冰冷而温暖的DIY的晚上,冰冷是没有暖气而宁静的夜晚,温暖的是一遍遍修改的文书,一封封follow的邮件,哥们三两句不时地鼓励,和那时远方的梦想…
对了,还有冬夜桌子上沁人心脾的啤酒花香,那时我会在图书馆会藏一打啤酒,每纠结一次文书修改完一次就开一听,看看足球犒劳犒劳自己。;)
Wheneverything is done, submit the application with your finger crossed. We do ourbest; God decides the rest.
GodSpeed!
惯例,hide一下BG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SE MSc Finance Candidate
本科背景:
西北地区211,ECON小弱,320+/100+,3.6+ 水实习 2年科研经历 我擅长的是文书,思考 the reason for being,平均PS 16revision.
OFFER:fordham MSQF ($50000),SSE MSc Finance
想想,两年多,是回馈CD的时候了,余下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