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8863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3-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microlensing)效應的觀念已經由美國哈佛史密松寧天文物理中心 的Rudolph E. Schild 所證實。他提到類星體的觀測已經由重力透鏡效應而得知,例如俗 稱雙類星體(Twin Quasar)的Q0957+561之所以產生幻影是因為在我們的視線方向被一個星系干擾的緣故。通常類星體兩者的亮度同時變亮及變暗,雖然兩者之間有 1.1年的延遲。這個共同的變化可能是類星體本身的性質,但是Schild有時發現只有一個亮度有變化,他認為是因為類星體忽明忽暗的光通過干擾星系的一部份所形成的透鏡效應,而且令人驚 呀的是推論造成透鏡效應的物體其質量只有地球的數倍之多。
為了計算Q0957+561 類星體各部份的亮度變化頻率,透鏡星系中每一顆恆星必須有近 百萬個質量大小與行星差不多的天體,這些天體確實為行星,可能與恆星一起形成,只是為了計算Q0957+561 類星體各部份的亮度變化頻率,透鏡星系中每一顆恆星必須有近百萬個質量大小與行星差不多的天體,這些天體確實為行星,可能與恆星一起形成,只是不知何時脫離至星際的範圍。根據Schild的發現,全部的恆星所擁有的行星數量與恆星引力所能抓住的一樣多,而且幾乎可以確定每一顆恆星有一個適合居住的行星。
但是有一些天文學家並不贊同Schild的說法。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Andrew Gould研 究Schild的觀測資料,認為雙類星體各別的亮度變化可能是因遙遠的棕矮星所造成的微透鏡效應,而且說明Schild所提到的亮度變化型態對於雙類星體而言相當罕見。若相同的亮度變化終於被發現,則干擾星系可能與之無任何關係,且許多微透鏡天體的紅外線會減少 。另外研究類星體結構的普林斯頓大學Bohdan Paczynski則認為因低質量的天體對於擴大地面光源如同Schild所宣稱的快速,類星體本身可以擴張的區域不大於太陽系的範圍。既然理論學家無法想像為何一個如此小的區域能發出巨大的光度,類星體必定是一個複雜的發光源聚合體。Paczynsk承認類星體被了解的相當少,猜想Schild的亮度測量的錯誤,可能成為微透鏡事件的藉口。
这段中文和我遇到的文章非常像了 不过还有一个学者turner没提到 我再找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