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读会计硕士和求职(1):http://forum.chasedrea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9704
来美读会计硕士和求职(2):http://forum.chasedrea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3073
为什么我想写这个帖子?
最近参加了几次和Diversity相关的事务所招聘,跟不少中国留学生candidate有一些交流,基本上都是下面提及的典型不足之处。很多时候作为过来人很想帮到更多人,可惜把这些candidate的简历送到recruiting manager一句问题问得无言了。
问题是:If you were on the same team with this candidate, would you still like to work with him/her?
我只能无奈地摇头。
个人还记得当年读MSA之前对networking这个概念也是一头雾水。现在开始在行内一段时间,很多学弟学妹请教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networking",也一时之间觉得无法用几句话描述出来。论坛上也有关于这个话题的各种讨论,却也最后没有一个认同的说法。在这里,我只想开一份帖子给大家讨论,我先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抛砖引玉,让行内的朋友们来分享更多的心得。
为什么?简单说吧,美国MSA的项目,很多1年最多大概2年。在美国读本科的先不说,CD论坛上有不少求学的同学们来美国前就没有太多机会了解美国社交习惯。1年到2年的时间需要适应各种新事物的同时去求职,如果没有什么及时指导,一眨眼recruiting seasons就过去了,错失机会之余,也无法了解自己哪里以为做得好的其实方式不妥。
所以,我纯粹把一些简单的个人看法写出来给大家参考--因为是个人看法,所以不一定是准确的。举个例子,选学校选什么地方的学校好,本身就是一个很开放的话题,每个人看法不一致,也没有对错之分,同时不同环境下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就会不一样了。
我会以bullet point的形式给大家分享我对networking的一些看法,同时尽量不定期地更新,把大家的精华收集起来。本意是讨论为主,大家分享,互相鼓励。1年2年的MSA生活很快就结束,提前希望这帖子能给大家一点点指引,为新的学期做好准备。在这里我只说关于MSA和会计的networking--当然networking是各行业共通的,我只是保险起见解释一下有些经验不一定对其它专业有用。
(1)Network不仅仅是我们,而且是美国人本身需要学习的一个技巧。随便打开Google搜索一下,头几页的结果都是各种教大家如何network的方法。
(2)不少朋友说networking就是交朋友派发名片。这个我不十分认同。派名片只是让对方在和自己聊得合适之后方便对方联系自己。在这里我立刻想到了电影He is not that into you里面女主角的一个环节:她和闺蜜在酒吧遇到一个白领男,聊了一会后男要走了给女的他的卡片,女主想让男方说清楚他之前那句I will call you。男方立刻感觉这女的不合适,后来女的也意识到那男的其实也不会再来找她。Networking中派名片也一样。如果对方和自己聊得很开心,名片才会发挥作用;如果对方觉得自己不适合交往,名片再设计得漂亮还是徒然。另外,不是每个见了面的人就能成为朋友。所以,在这个解释层面上,networking就不完全是跟大家交朋友派名片。
这个话题就可以类比到我们参加career fair的情景了。我们参加career fair,为的是求职,求职为的是找到合适自己的地方工作。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是I am qualified for thisposition。但我们这个反应,只看到了我们的能力能胜任工作本身,却忽略了我们能否与未来同事们共事的这个问题。举个例子,在career fair中我同事代表事务所来招聘,给前来booth了解我们事务所的同学们交流。如果一个女孩羞答答地站在一旁,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下对着我同事用细细的语气问问题,同事礼貌地让她重复她的问题几次还是没听清楚,后面还有几个同学在等着和我交流……You get the idea。如果我们办公室里多了一个羞答答的同事,问题无法阐述清楚,有不同意见不敢第一时间公开表达,让同事之间的communication不能高效,那我们工作起来不觉得累吗?另外,很多candidate以来booth就直接送resume,很可惜这就跟陌生人还没跟自己聊开了就递来名片说“请看看我的title,你值得联系我”。好的,但是问题是每次事务所收集的resume,都是experience一大堆,高GPA,好学校背景的。过去resume排版上还能筛选出一部分,现在大家都懂得做这细节工作,resume在这个情况下就无法突出我们自己了。
之前的帖子里提及过的各种观点中,我十分赞同一个说法:事务所录取的条件其实不复杂,就是看这个candidate能不能和同事们相处得来。同事们怎么知道candidates能否相处得来呢?他们就来各种networking活动见大家。大家作为candidates怎么知道自己能否和他们相处得来?就来networking活动见事务所的人。走进来这个事务所的booth,聊聊,再走出来,然后再到另一个事务所的booth,再聊聊,再走出来。大家心里肯定会有一个印象,两个事务所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当然,很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哪家事务所都无所谓。好的,那就找各事务所的共同点,然后想想,自己除了那堆会计知识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让未来同事们感觉到自己可以跟他们相处得来。
(3)跟未来同事相处,仍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不过,第一点是每个行业都一样的:沟通。对于异国他乡的我们,其基本的沟通就是英语。如果能被大家熟悉的美国MSA项目录取并顺利入学,就已经证明了各位的托福和面试应试能力是顶尖的。但是行内的沟通远远不止于分数和面试(起初我就被误导了美国人第一话题不聊天气,其实过去每坐10次电梯就有3次被陌生人或同事先聊起天气),例如怎样主动和对方开始一段对话。
回到career fair的背景中,如何跟事务所的人交流,怎么开始一段对话。我觉得是见机行事。例如自己感觉某所的气氛很轻松,那么跟他们聊天时可以和他们开个玩笑或者赞他们这个booth很热闹等等;如果感觉某所的气氛比较正规,哦,那套词吧(个人做法而已)。
(4)个人觉得Networking在很多讨论中很容易忽视另一点,就是同理心。如果candidate光顾着自己不断问问题而不懂得倾听,在networking场合中是颇为惹人反感的。同样道理,不少candidate过分顾虑证明自己的qualification,却忽略对事务所以及职务的了解,事务所的人就会觉得这个candidate没有显示对事务所的真诚态度。互相尊重本身就是工作场合中的基础,如果这点能在networking中做好,我相信这个是一个大大的plus。
(5)有人询问对"跟staff,manager聊更重要的是说我自己的经历,这样才能让别人对我有印象"的看法。Networking也有不同场合的区分。Career Fair设定的背景就是你们去应聘公司的人来招聘,主要目的是让你们有机会了解开放的职位以及和公司文化的互动。单独和几个professionals交流会变得很不同,例如学校请他们来panel,或者你之前约他们出来喝咖啡或lunch,这时候就双方都可以分享各自的东西。一个candidate不是非要有经历才会吸引,换着是我,我更着重感觉对方是否合适和我一起工作。而且对我来说,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历非凡但不意味着他们没潜力,我更遇到过有些candidate很多不同的经历却没办法和他们沟通。
Recruiters是提供开放职位以及面试流程之类的咨询。除了这类Q&A,我一般喜欢跟他们闲聊,go with the f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