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感受,寂静很有用,心态和考场策略非常重要!
我是8.16一战,610(Q49V21?)。当时是上完冲分班过了6天去考的,考前就做了3套gwd,2次prep,看了三天机经,结果考前正好赶上换库,除了作文外基本没有寂静。第一次考没经验导致整个考试过程中心态都非常不好。首先是考前过度紧张,打作文的时候手都抖得不行。做IR 的时候以为只会碰到一篇多源推理,结果遇到第二篇的时候,心理就有点崩,做的特别匆忙,最后都差点没做完,这次IR只有4分。数学的话,考试时候明显感觉题目越来越简单,然后我心里就越来越慌,觉得自己掉库了,到后面都不太能看的进去题,满脑子都是要完的预感。Verbal同样是考场策略有问题,前十题问题不大,中间就开始赶pace,怕做不完。到后面就一直盯着timer,好多题都是大概看看胡乱选的。再加上都是新题,很多连题意是什么意思都没读明白。第一次考试崩的非常彻底,出分的时候我一直在质疑自己的智商,而且体会到了心态对于gmat考试来说可能是比能力水平更重要的事情
二战是9.29,680(Q51 V30) 换完库报的名,考前一共复习了12天吧,后四天就是纯看寂静,每一项的机经都看了一遍,数学逻辑看了两遍。这次把og全刷了一遍,做了6套gwd,一次prep。数学做了一遍讲义,语法也是看了一遍讲义的知识点。其实做题做的还是挺不充分的,但是和第一次考前比明显做题更熟练了,而且也比较有底气。考试的时候数学做的非常顺,和机经重合很高,每一题做完都很确定,而且能感觉出题目难度也是再升高,所以数学做完就很有自信分数会不错。然而这次做verbal关于心态的问题还是没能很好的解决。同样前十题做的还不错,中间二十难度升高后越做越慢,一看pace赶不上了就越做越慌,越慌越错,后面就一路下滑了。 三战10.31,730(Q51 V37) 其实我觉得这次复习得还没第二次充分,复习了不到两周,中间还due了两个project,一个专业课midterm,生病瘫了一天。但这次就是有一种迷之自信感觉自己一定能考好~ 考前把第一次做og里面的逻辑语法错题又做了一遍,刷完了逻辑prep07,逻辑prep08和语法prep07刷了一半大概。做了4套gwd练手感。同样最后四天纯看寂静。因为第二次考完买了esr报告一看,阅读88%,语法50%,逻辑只有13% ???简直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这次考前就多做了一点逻辑。当时第一二次考逻辑时候的感受是:读不进去题,搞不清逻辑链,读完选项跟文章建立不起联系,最后只好瞎选。所以这次考前练习的时候每一道逻辑我都会想一下逻辑链是什么,正确选项应该是怎样的思路。做完prep07之后就发现对逻辑有感觉了,不至于一碰到难题就不知所措。 这次考试的时候,数学感觉非常奇怪。也是越做越简单,和第一次感觉很像,最后都是特别基本的运算。寂静里的题非常少,也是越做越怀疑自己掉库,但是又挺确信没怎么做错的。虽然心里也越来越毛,但是后来我就一直跟自己说let it go吧,verbal考好点就行,大不了再四战呗。 然后verbal我借鉴了室友成功的经验,这次完全放弃pace了。逻辑语法每道题都是是尽量理解了每个选项,选的最有把握的那一个。语法基本考的都是语义,靠绝对语法错误排除的不多。逻辑的话和寂静重复的还挺多的。这次除了做完前十道看了眼timer,中间完全没去管它。最后十道题只剩了11分钟好像,其中还有一篇阅读。结果最后两道真的只剩30秒了,一道逻辑一道语法连题都没看直接瞎蒙,卡着最后一秒提交的。 【总而言之】 我觉得这俩月能力上真的没有什么质的飞跃...主要还是考试心态的变化。 发自肺腑的两个忠告: 1. 除非真大神,好好看寂静!! 2.考试的时候别管pace!真!的!别!管!pace! 【关于寂静使用】 1. 数学:看两遍。第一遍自己把所有题亲自做一遍,千万别光看。理性参考讨论稿答案,因为经常有错,比如这个库….做第一遍删掉简单的、确信会做的,只保留不会的、马虎出错的、觉得有价值的,看第二遍时只看这些题就行。 2. IR:就看看几道秒选题吧。看寂静太耽误时间,而且考试跟寂静重合概率太低,感觉不值得花时间看。 3. 阅读:也是看两遍。第一遍把原始+考古整合成一篇,保留感觉比较靠谱的题目。这样看第二遍效率就非常高了。 4. 语法:根据寂静里给的考点去找找相关的知识点。 5. 逻辑:每道题自己总结下逻辑链和正确答案可能的方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题目
最后附上自己整理的悦读寂静,希望能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