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50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2016 Fall HR专业双非低G的DIY申请总结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2: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3.2 更新
一转眼距离申请已经过去了一年,最终我选择了一开始觉得铁定不会去的MSU,也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MSU其实没有准确的deadline,网上的截止日期有注明学院建议在这个日期前申请,材料审核应该类似于rolling,今年申请的早的话offer给的也会很早的,另外就是一般MSU的拒信会立刻发,不会拖延,如果材料不过关的话小蜜会立刻邮件给拒信,所以还没有收到AD的应该是还没审核到哈~
关于MSU的项目介绍,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贴:http://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283904-1-1.html



申请结果
Apply:PSU, UIUC, UMN, MSU
Offer:UIUC, UMN MSU
Pending: PSU(估计被放在了WL)

背景
双非财经院校小本,GPA:3.62(WES认证后,其实不高),T107(Speaking27),G650(Q48+V31+AWA4.5)
文书和简历中的经历主要有:
英语演讲比赛获奖两个,一个省级一等奖,一个省级二等奖;Model APEC 全国84强;
挑战杯省特等奖;某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圆桌会议论文发言;专业相关Research一个;
埃森哲Recruitment Team两个月实习,某小公司实习三个月;
U of M, Duluth Campus交换(CSC奖学金A类)

正文前的背景概括
在申请之前,我以为我可以四平八稳地依靠成绩,但从申请结果来看,或许最后拉我一把的还是大学里丰富的经历。
大一上学期演讲队的训练为我下学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埋下伏笔,Model APEC让我认识到了全国各地志同道合努力向上的小伙伴们,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回家的第二天就去报了雅思突击培训班。
大二开始确定要申请研究生,但首选是香港和新加坡地区,发现没有合适的专业后一度考虑转专业。同期被朋友邀请参与挑战杯,有幸一路走到省决赛。在报名的最后一天看到了经济论坛的相关信息,抱着可以“公费出游”的想法厚着脸皮报名,因为几乎没有几个学生报名(=  =),最后侥幸过关,于是熬夜一个礼拜写出完全不熟领域的论文,一个人拎着箱子飞去圣彼得堡发言。回国后一个礼拜考了第一次雅思。
大三确定想要继续HR,联系了几个中介都不是很满意。同时开始准备GMAT考试,一开始就瞄准了UMN的项目,奔着学校明尼苏达大学另一个校区的交换就去了,确定获得CSC名额后,一个礼拜拿到了埃森哲和万宝盛华的offer,开始了两个月的翘课实习,下班后立刻跑回学校上课。实习期间完成了GMAT一战、也争取到了team leader的推荐信。(还好我没有取消分数,不然真的是欲哭无泪。)
大四来到明州的冰雪小镇交换,确定了DIY申请的道路,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用CSC的奖学金cover掉考试和申请的所有费用。9月末按照爱好和取向确定了选校,适应环境的同时兼顾着上课、作业、申请文书和GMAT,期间GMAT刷了三次都没有超过第一次随便考考的分数,于是立刻报名托福,做了两套题硬着头皮裸刷了一次。期末要到美国学校系主任的推荐信,期末考试后立刻开始对文书进行最终的润色修改。
12月25日提交送分申请,1月5日提交文书,1月28日最后一封推荐信到位。OSU迟迟未交,当时准备如果截止日期前收到申请,就不交了;收到拒信也不交,因为几个学校段位相同。
3月7日收到了UIUC的录取,之后是UMN和MSU。

以下内容为正文
0.自己DIY 还是找中介?
申请之前,自己DIY还是找中介是第一个问题,大家在做出选择前需要综合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等方方面面考虑。综合自己的申请精力,主要的优劣分别有:
DIY优势        
1. 自己的优缺点自己最了解
2. 从利益角度来说,自己DIY花的时间会比中介花的时间多
3. 申请信息在学校网站上是高度公开的        
中介优势
1. 中介成功申请经验是个借鉴
2. 中介会对个人做出长期规划,监督考语言、找实习
3. 申请焦虑期中介是个倾诉对象
DIY劣势        
1. 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可能走弯路
2. 对学校项目特色理解不够深入,文书偏颇
3. 英文水平不足,文书无法很好地表达主旨        
中介劣势
1. 中介不上心,拖延申请
2. 中介的选校里会有很多保底校
3. 中介的英语水平,搞不好还不如你

对找中介申请的同学来说,中介会不断的压低你的希望,选择更多保底的学校,成功几率大,但是换句话来说,如果本身就能上很好的学校,找中介的包装又干什么呢?
对于DIY的同学来说,不要小看了自己DIY文书申请过程中的压力和工作量。心理上的焦虑情绪会高度聚集,没有相关案例能够参考,总觉得自己文书不行实力不够,尤其是申请6所以上学校的同学,信息收集压力会很大。

1.确定专业之后,如何选校
选校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判断,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1.1 未来继续读书还是直接工作?
对于想要继续读书的朋友来说,如果有读phd的打算,且普通家庭经济并不十分宽裕,倒不如申请一个综排稍微靠后,但奖学金十分丰厚的学校。美国学校并不非常重视排名,但很重视个人的学术研究能力,很多排名靠后的学校也有很好的老师,跟对了老板,拿着奖学金读完研究生的学业,顺便做几个项目发几个paper,博士阶段再申请,同样可以申请到很好的学校,经济上也能够给家里减轻负担。

1.2 未来回国工作还是留美工作?
留美要看地理位置,回国要看综合排名。地理位置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公司。很多牛校地处山村小城,等公交车都要等一个小时,就业并不会很方便。而想要回国就业,建议考虑学校的综合排名,毕竟哥大统计再水也是哥大,如果能读个名头很大的学校,在学校华人交际圈和学校名声的双重作用下,回国就业并不困难。

1.3 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
这是我最想强调的一点,尤其是对于找中介的同学。所有的录取要求、课程设置、班级情况在美国大学的网站上都是高度公开而且非常详细的,只有自己看了这些内容才会对不同学校的项目有所理解。了解了学校的特色和基本信息,对症下药才能写出诚意满满的文书。

我个人希望未来回国工作,因此综合了综排和专排以及在国内的名气,选择了UIUC、UMN、PSU、MSU、OSU,没选择康奈尔,因为不怎么招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干脆不浪费这个钱,没申RU,因为国内名气不够大,没申普渡,因为工科更有名。

2.申请文书的DIY
大部分学校的申请文书分为几个部分:PS以及个人经历相关的Essay,专业相关的Essay,简历。

2.1 PS以及个人经历相关的Essay
这个部分写来学去就是:专业经历、为什么这个专业、为什么这个学校、你能做出什么贡献。文书很难量化评估,所以文书的核心应该是让阅读的人印象深刻。
文书的内容上,建议和申请的专业高度相关,要写招生委员会最希望看到的东西。我在写文书之前,按照时间顺序将大学活动、获奖、实习等梳理了一遍,再按照和专业的相关性,选择了相关性最高的经历着重描写。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肉痛,因为不得不略写大学期间花费了很多精力的一些比赛和活动。最终我的文书中,略写了国家级、省级的获奖状况,却详细写了一个专业课上做的调研经历。
文书的语言上,我建议选取故事型的语言,加入细节的描写,并时不时添加一些有趣的笑点。一篇文书800-1000字,很容易让阅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而有趣的点能够让招生处老师印象深刻。低调地炫耀自己的成就固然是一方面,但如果一个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态度、热情用幽默的语言描绘出来,会让学校评审的老师很快记住你。在和美国career service的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比起个别语法的错误,她们更加关注学生在文书中展现出的性格和态度。如果你的文书能够让外国人读的津津有味并时不时发笑的话,你就成功了。
文书的语法上,建议找一个外国友人协助修改,个别小错误和语言生硬可以理解,但太多语法错误会显得不够正式和专业,尤其是专业相关词汇。
为什么这个学校的问题,千万不要泛泛地说我觉得你们学校很好项目很好老师很好。看一下学校网站,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回答。因为某一个研究方向我很感兴趣,或者某一个老师的研究和我本科阶段的经历挂钩。针对性的解说能够给学校一种亲切感,让学校认识到你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学生。
你能做出什么贡献。这个问题是career service的老师专门强调的。如果不停地强调你能从学习中获得什么,不说自己的贡献,会给人一种自私的感觉。即使你并没有非常强的学术能力,也可以说,自己沟通能力很强,希望努力让项目多元化、自己来自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视角、自己很乐于助人,愿意随时随地帮助学校做各种事。

我的PS开头以自己和HR的渊源说起,讲到了在公司中层任职的父亲在餐桌上常常谈到工作的事情,每年招聘季节都会给我透露优秀应届生的信息,想要激励我成为那样的人,结果我却对HR产生了兴趣(此处每一个看了的老外都会笑,然而我并不能体会他们的笑点)。后续内容则根据每个学校的特色,将文书分成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MSU,PSU)和family-friendly working environment(UIUC, UMN)两个方向,分别强调不同的经历和体会,并在Why School的结尾处添加了学校的特殊信息(研究方向的匹配,某个教授的研究,课程设置等)。

2.2 Diversity Statement
专门给UMN的文书写一段。
这是我写的最摸不着头脑的,也是自己写完觉得最成功的。Diversity需要体现你个人的独特视角,可以是经历上的不同,也可以是你不一样的思考。
你可以是大学里尝试创业又失败但仍然越挫越勇的小强、你可以是能言善辩横扫演讲台或者辩论场的话痨、你可以是海外志愿者或者国内支教的公益事业爱好者、你也可以是轮了很多课程发了论文的学术咖、你甚至可以是周游全国去过很多地方的背包客……但无论哪一种经历,这个经历里需要有一个瞬间,激发了你对这个专业的热情,让你想要继续在专业道路上探索下去。
你可以写性别、性格、国籍等多方面的不同。记得看过一篇DS,描写了自己如何在传统的家庭里,突破“结婚生孩子过安稳日子”的观念,争取去国外求学的过程。而我选取的其实是国际生最常用的角度,写了国家、文化上的见解,并通过DS补充说明了那些和专业关联性不大但很有趣的经历。文风上依然采取了和PS一样的幽默风格,以小时候第一次和外国人打招呼的故事开了头,以不同文化背景给我带来专业上的思考结了尾。

2.3 专业相关Essay
只有两条建议,一是找专业课的老师改,二是结合target school的研究方向写。这类Essay一定要听取专业老师的意见,注意专业用词的准确,以及格式的准确。

2.4 Resume
英文简历格式一定要对!尤其是对于申请HR的学生来说,简历写不好很打脸。
要注意的是英文简历和中文简历格式上的不同。比如,英文简历都是1 inch margin,需要按照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其他(获奖情况,实习,课外活动,研究经历等)顺序编写。而简历内容需要和专业要求能力对应,体现你和项目匹配的knowledge, skills, abiliti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在简历中,我将最想强调的经历放在了靠前的位置,比如由于我获奖情况比较丰富,就将honors排在education的下面,其次是实习经历、研究经历、其他相关经历。在对经历的描述中,主要采用star法则编写,尽量量化描述,比如带领几人的团队、利用什么分析工具、扮演什么角色、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成果等。我比较突出的一些获奖和活动和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于是在简历的末尾添加了其他经历作为补充。

    2.5推荐信
与其借title的势,不如选个真正了解自己的老师。国内推荐信很多都是学生自己写的,于是很多同学在向老师要推荐信的时候,都会去找级别高的老师,有时候甚至没上过老师的课就去找了。这样的推荐信在海外院校看来是比较无效的,相反,如果是一个教过你两三门课,和你有很多私下交流的老师的推荐信,明显更有说服力。推荐信里最好提到上过哪些课,课堂中做了什么,和老师有哪些交流等细节,这些都是美国学校非常重视的。推荐信的语言不够地道甚至有语病并没有关系,只要能让人看懂就可以了。如果找外国人帮助润色,文章通顺无比,有时候反而有点可疑。
另外,推荐信如果能够找到校友老师、和Target School有关的老师最好。我在美国学校专门修了系主任的课,因为考虑到明尼苏达大学各个校区之间会有联系,而我的老师是MSU毕业的,我觉得这可能也是MSU会录取我的原因。

2.6递交申请的注意事项
注意准备好材料,注意上传文档的格式(word or PDF?)、成绩单要求(是否需要认证)、财产证明要求等,提交完成后跟进推荐信的进度,发邮件询问小蜜是否已经收到了全部申请材料和官方送分。
如果中途有信息更新,例如论文发表、语言成绩更新、新的获奖等,可以及时联系小蜜添加材料。

3.标化成绩是否重要
基本上,选择出国必经之路就是GPA,托福/雅思成绩,GMAT/GRE成绩。GPA非常重要,均分85以上,保持专业课成绩是必要的,86-88并无太大差别,89-90+就是另一个阶段了。
语言成绩方面需要看院校要求,有的学校例如UIUC就非常看重,语言成绩不够需要多加语言课程。小分上,不少学校都有要求,尤其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类非常重视沟通能力的专业,口语部分高分本身就是对交流能力的肯定,同等分数下也会更有优势。
GMAT/GRE方面,很多人都说不上700/320没办法申请,中介经常以分低为借口压低申请预期。但我的申请经验告诉我,其实大部分学校看的都是综合能力,GMAT偏低也可以获得好的录取,但必须要有闪光的经历拉你一把。有一个好的分数固然是好的,但实在考不好了,赶紧通过你的背景来弥补吧!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你看官网数据,学生都分数奇高,以为考这个分数就能被录取,却不知道其实他们靠的是综合能力,只不过综合能力达标的大部分都高分罢了。
当然,如果能有个好的标化成绩则是最好的,不然会像我一样胆战心惊。

申请路漫漫,希望正在等offer或者准备申请的朋友们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收藏收藏7 收藏收藏7
沙发
发表于 2016-4-15 17:37:27 | 只看该作者
恭喜LZ!受教了
板凳
发表于 2017-1-3 12:26: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地板
发表于 2017-1-6 04:37:55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膜拜膜拜!
5#
发表于 2017-1-6 04:39:3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通过中介申请的,感觉真的很不值,推荐DIY
6#
发表于 2017-1-27 10:38:54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楼主差不多的经历,就是大学经经历非常的丰富;可是gmat和lz一样的成绩,所以我非常担心msu会不会录我。
想问一下lz msu的offer大概什么时候发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0:46:58 | 只看该作者
luke要去top30 发表于 2017-1-27 10:38
我和楼主差不多的经历,就是大学经经历非常的丰富;可是gmat和lz一样的成绩,所以我非常担心msu会不会录我 ...

去年大约是在3月初到三月中旬出的,UIUC, UMN, MSU先后在一周之内出了offer,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8#
发表于 2017-2-9 16:57:01 | 只看该作者
叶子叶子叶子 发表于 2017-2-9 10:46
去年大约是在3月初到三月中旬出的,UIUC, UMN, MSU先后在一周之内出了offer,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

非常感谢你
9#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2:01:5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背景相似的话,我非常能理解你现在的胆战心惊和焦虑情绪,建议做点其他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哈~HR本身是小众专业,竞争并不会像金融会计那么激烈,offer大家都会有的,建议和小蜜联系一下,询问学院计划出offer的时间,别太着急~
10#
发表于 2017-2-10 16:22:05 | 只看该作者
叶子叶子叶子 发表于 2017-2-9 10:46
去年大约是在3月初到三月中旬出的,UIUC, UMN, MSU先后在一周之内出了offer,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

嗯嗯 没准咱俩能成为校友咧 哈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13 09: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