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透过例子谈 Argument 思路】Argument 41: 安全帽与严重受伤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Meng    时间: 2013-10-6 23:04
标题: 【透过例子谈 Argument 思路】Argument 41: 安全帽与严重受伤
前文(【透过例子谈 Issue 思路】Issue 21: 法律的弹性)通过一篇 Issue 题目,说明了对付 Issue 的一般思路和破题方法。今天和 Layla 随机挑选了一篇 Argument task, 一起总结一下对付 Argument 的一般思路和破题方法。
同样,我希望这篇帖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一道 Argument 题目,而且在于提出了一种思考 Argument 的方式(并且它应当会被验证是正确的)。

先澄清一个长期以来的误会——Issue 是立论而 Argument 是驳论。

我不知道是谁先提出这个观点的,但是 ETS 没有这样说
按照 OG 的说法:Argument task 旨在考查考生“在特定指导语的指导下,理解、分析、评估一段陈辞,并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于其评估的结果”;Argument task 要求考生“在指导语的指导下,通过检查逻辑链路,讨论原作者的逻辑完备程度”;并且明确指出“不需要讨论陈辞的真实性、不需要讨论自己的立场(是否同意)、不需要讨论自己对于事件的观点(这是 Issue 考查的东西)”,而是要“评估对方的逻辑推论的完备程度”。

所以 ETS 并没有要求考生“驳倒”原作者的陈辞,而只是需要分析对方推论过程中是否有问题。简而言之 Issue 是需要对一个事情提出一个相对完备的逻辑分析过程,而 Argument 是需要对一个看似完备的陈辞进行逻辑层面的分析

题目:
The following appeared in a health newsletter.

"A ten-year nationwide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wearing a helmet while bicycling indicates that ten years ago, approximately 35 percent of all bicyclists reported wearing helmets, whereas today that number is nearly 80 percent. Another study, however, suggests that during the same ten-year period, the number of bicycle-related accidents has increased 200 percen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icyclists feel safer because they are wearing helmets, and they take more risks as a result. Thu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serious injuries from bicycle acciden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centrate more on educating people about bicycle safety and less on encouraging or requiring bicyclists to wear helmets."

Instruction:
Write a response in which you examine the stated and/or unstated assumptions of the argument. Be sure to explain how the argument depends on these assumptions and what the implications are for the argument if the assumptions prove unwarranted.


第一步,审题(了解指导语需要我们做什么分析 argument 陈辞的逻辑链路)。

指导语需要我们检查陈辞所作的前提假设(包括明确陈述的和未陈述的),并且要求解释这些假设是如何在陈辞中起到作用的,以及要求解释若是这些假设不成立会导致何种后果



在这里,很显然,结论是:
政府应专注于对自行车手提供更多安全教育,并减少安全帽的推广,以减少自行车事故中的严重受伤。
而论点只有一个:
自行车手因佩戴安全帽而提升了安全感,并因此承担了更大风险。
支持这个论点的论据是两个研究:
过去十年内佩戴安全帽的自行车手比例从 35% 提升到了 80%;同样时间段内,与自行车相关的事故数量增长了 200%.

能够轻而易举地抓取这些信息,需要一定的对于逻辑关联词的积累。例如 however, thus, therefore, evidently, hence, in conclusion, result in, result from 等等。

第二步,挖掘前提假设(考虑说话人做了何种假设,这些假设是否是 conditional 的)。

挖掘假设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

这样清晰地分开好处有二:


后续内容请至我的博客阅读:
http://liam0205.me/2013/10/06/GRE-Argument/



又到了“广告时间”,下面是我在 ChaseDream 上写的一些帖子,如果大家觉得有用,可以点进去看。^ ^

1026G 报分经验贴double 168 + 5.0.
还在为听陈虎平老师的录音没有对照的讲义而发愁吗?Ch'en Meng 帮你整理好了相互对应的讲义和录音
做“36 套”看不懂?句子分析不透彻?请看 Ch'en Meng 带来的新 GRE 阅读 36 套翻译
做完 PP2 想看范文却找不到密码?Ch'en Meng 为你带来破解好了的 PP2 范文
写 Issue 没思路想不出例子文章结构把握不好?请看 Ch'en Meng 透过 Issue 21 来阐述 Issue 思路归纳
Mac 用户的福音:系统自带词典文件下载!(再要你命 3K,美国传统大词典,美林韦氏大学词典)
作者: Ch'enMeng    时间: 2013-10-6 23:05
占位备用。
作者: 竹林中人    时间: 2013-10-6 23:09

作者: 稀饭有爱    时间: 2013-10-6 23:17
大神 又来膜拜你了!!!!!!!!!!!!
作者: mithes1211    时间: 2013-10-6 23:22
谢谢分享

作者: lain6631    时间: 2013-10-6 23:28
大神你好
作者: Ch'enMeng    时间: 2013-10-7 08:16
lain6631 发表于 2013-10-6 23:28
大神你好

风神不要挤兑我。
作者: Slayer_MM    时间: 2013-10-7 08:25
对于作文,这篇要看
作者: cookie293    时间: 2013-10-7 09:49
感激不尽!!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作者: cruisesysu    时间: 2013-10-7 10:44
支持一下~~~~~~~~~~~~~~~
作者: ikaros    时间: 2013-10-7 11:31
顶一记~~
作者: 普渡哥    时间: 2013-10-7 11:43
I like this
作者: dennyanddemi    时间: 2013-10-7 20:18
支持支持!!!!
作者: 344079075    时间: 2013-10-7 20:26

作者: promiselove    时间: 2013-10-7 21:29
wegwgwegewgewg
作者: mitu0314    时间: 2013-10-7 22:02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shangshanyi    时间: 2013-10-7 22:04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olivekola    时间: 2013-10-7 22:47
L神!!!顶顶顶!!!!
好贴!~~
我926就是考的这篇作文哦~~
作者: Michellexyq    时间: 2013-10-8 05:04
好贴~!!!!!!!
作者: happykeykey    时间: 2013-10-8 10:34
思路清晰,学习学习
作者: nameyj    时间: 2013-10-8 15:36

作者: AmandaChina    时间: 2013-10-8 16:27
!!!!!!!!!!!!!!
作者: jabberhu    时间: 2013-10-8 17:33
支持~~~~~~~~~~~~~~~~
作者: nickliao    时间: 2013-10-8 23:54
看看。。。:))))))
作者: yoyowing    时间: 2013-10-9 00:13
谢谢LZ分享,来取经!
作者: shownyx    时间: 2013-10-9 03:34
哟嘻嘻嘻
作者: vincentso    时间: 2013-10-9 04:57
thxthxthxthxthxthxthxthxthxthxthx
作者: echoyayaecho    时间: 2013-10-9 12:16
henhao!!!!!!!!!!!!!
作者: desert1019    时间: 2013-10-9 21:51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绝世无爽    时间: 2013-10-10 05:40
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lion1992    时间: 2013-10-10 16:26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baobao828    时间: 2013-10-11 00:13
Thank you very much
作者: 乐乐至高无上    时间: 2013-10-11 08:08
Thx..........
作者: grewfy    时间: 2013-10-11 15:52
duoxieduoxie
作者: laylaliu    时间: 2013-10-11 17:25
gggggggggggg
作者: xhh326    时间: 2013-10-12 08:52
Kan kan~~~~~
作者: lnq1993    时间: 2013-10-12 10:20
赞                        
作者: x小银y    时间: 2013-10-12 17:05
好贴看看
作者: linda880126    时间: 2013-10-12 17:26
xiangkanquanwen xiexie
作者: 队长给我球    时间: 2013-10-12 22:20
支持cd!!!!!!
作者: axard    时间: 2013-10-12 23:47
大神 又来膜拜你了!!!!!!!!!!!!~~
作者: elseggy    时间: 2013-10-13 16:07
好帖子!顶一个
作者: rainieman    时间: 2013-10-13 19:13
谢谢!!!
作者: sunny不是rainy    时间: 2013-10-13 21:11
thx!!!!!!!!!!!!!!!!!!!!!!!!!
作者: chenjiafei    时间: 2013-10-14 18:48
非常感谢!
作者: 果果儿要努力    时间: 2013-10-14 23:05

作者: ushereicome    时间: 2013-10-15 12:28
thank you~
作者: mikepaw123    时间: 2013-10-16 09:16
看看!!!
作者: 大胖球    时间: 2013-10-16 09:41
就堵在Argument上了
作者: yd76296901    时间: 2013-10-16 10:32
好帖子必须顶,备战中的同志们加油
作者: ivysun1979    时间: 2013-10-16 10:59
thanks a lot!
作者: lshweb    时间: 2013-10-16 20:08
顶顶顶顶顶
作者: amyyy    时间: 2013-10-16 20:21

作者: happyevent123    时间: 2013-10-16 20:24
好的 谢谢
作者: douchien    时间: 2013-10-16 22:02

谢谢分享
作者: candicewt    时间: 2013-10-17 12:17
十分感谢您的分享

作者: 翩翩小仙    时间: 2013-10-17 14:17
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smileyiyi    时间: 2013-10-19 10:45
thanks a lot!
作者: myown0127    时间: 2013-10-19 19:29
这篇 Issue 的思路归纳是和 Layla 一起讨论的结果,如下。
我希望这篇帖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一道 Issue 题目,而且在于提出了一种思考 Issue 的方式(并且它应当会被验证是正确的)。

题目:
Laws should be flexible enough to take account of various circumstances, times, and places.

Instruction:
Write a response in which you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and explain your reasoning for the position you take. In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your position, you should consider ways in which the statement might or might not hold true and explain how these considerations shape your position.

第一步,审题(搞清楚题目要讨论什么,搞清楚文章应当从什么方面考虑)。

首先 claim 讨论的主体是 Laws 是否 flexible 的问题, 然后有情态动词 should (区别于 must),以及未定义的抽象词有 circumstances, times, places.
然后 instruction 要求考虑同意或者不同意的 extent, 然后要求讨论在一些情况下,statement 会 true 或者 not true, 并且要讨论这些 ways/situations 如何 shape 你的立场的。

本帖隐藏的内容
这里专门提出情态动词的意义在于,情态动词通常反映着说话人的意愿。比如这里的 should 如果替换成 must, 显而易见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不同。

专门提出未定义的抽象词的意义在于,这些抽象词可以在我们行文的过程中加以限定,将话题导向我们熟悉的范畴。这是 ETS 允许的。



因此,行文应当围绕 laws' flexibility 展开,通过限定 circumstances, times and places 来控制行文的方向。在行文的过程中应当选定一个立场(关于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原文的观点),并且讨论 statement 在哪些情况下成真或者不成真,以及为何得出自己的立场。

第二步,凭感觉选择一个立场(特别要考虑到原文的态度)。

你可以凭自己的感觉(实际上是你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的综合),来选择一个观点(他们之间无有优劣之分):
1. 完全同意原文(即,法律在环境、时间、地点这些方面是应该有弹性);
2. 完全不同意原文(上面取反);
3. 部分同意/不同意原文(即,在某些情况下有弹性是好的,另一些情况下有弹性是不好的)。

应当指出的是,选择立场之后,就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感官,明白自己要在那些方面进行叙述,才能 shape 自己的立场。例如说:

本帖隐藏的内容
1. 法律有弹性是好的(列论点);法律有弹性也有不好的地方(列论点,必须写这一点的原因在于 instruction 的要求,下同);法律有弹性的好处大于坏处,所以法律应该有弹性。

2. 法律有弹性是不好的(列论点);法律有弹性也有好的地方(列论点);法律有弹性的坏处大于好处,所以法律不应该有弹性。

3. 法律有弹性是好的(列论点);法律有弹性也有不好的地方(列论点);法律弹性的好处和坏处无法简单地评价,在某些情况下有弹性好,某些情况下有弹性不好,所以我部分同意原文的观点。



不论选择哪一个观点立场,都必须在行文的过程中,体现类似上述的逻辑链。

第三步,挖掘前提假设(考虑说话的人做了何种假设,这些假设的成立是不是 conditional 的)。

原文至少做了两个假设:
1. 能够对法律进行“弹性”这个意义上的考虑(即,法律本身有弹性一说);
2. 有弹性的法律是好的。

本帖隐藏的内容
关于第一个假设,事实上法律本身是没有弹性的(法律就是写在纸上的东西),有弹性的是法律的审判过程和执行过程。考虑这个假设,有两个好处:体现你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你限定你行文的范围(在有限时间内,这点尤为重要)。如果不考虑这个假设,即不对这个假设的真伪进行讨论,在行文的过程中直接讨论法律的审判和执行也是可以的,原因在于并不是所有考生都对法律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它是否有弹性这一点,事实上可以划归到法律专业的内容里面去)。总之,不管在行文的过程中是否点明这一个假设,对它进行这样的分析是有助于我们的行文的,所以应当是有益的。

关于第二个假设,这显然应该是有条件成立的,因此它成为了破题的关键。我们接下来的讨论,应当围绕这个条件是否成立来进行。



第四步,思考论点以及论据。

按照上面的讨论,根据 statement 的陈述我们知道了应当考虑哪些因素,根据 instruction 我们知道了应当从那几个方面考虑,根据前提假设的挖掘我们知道了应当如何设置 conditions (case-by-case 的 case 如何去构建).

事实上我们行文过程中,会需要一两个正面的论点以及一两个负面的论点。所以在思考文章的时候,我们应当对正负两方面都思考两三个论点,同时每个论点有一两个例子。下面是我个人的思考:

本帖隐藏的内容
同意的原因:
1. 考虑不同环境:比如说现在的中国和美国,法律就有不同,这就是环境造成的差异。因为美国相对犯罪率更高,因此公民就有自卫的迫切需要,所以允许枪支合法持有是必须的;然而在中国,就不行,比如因为说犯罪率没那么高,允许持枪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因为人口太多,允许持枪难以管理之类的。
2. 考虑不同地点:美国每个州的法律都不尽相同,因为比如说因为每个州的收入情况不同,因此法定的消费税就不一样,法定的所得税也不一样。如果消费税和所得税全合众国一致,那么欠发达的地方人民生活就会很悲惨。
3. 考虑不同时间(这个最好写了啊,美国有那么多宪法修正案,不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时间嘛):比如黑奴解放了,根据 14 修正案,任何出生在美国并接收管辖的人都是美国公民,不得被取消公民权利,因此过去的针对黑人的歧视性法律就应当废止。

不同意的原因:
1. 同地点同环境,如果时间较短的间隔之间,法律过于 flexible, 可能造成不公平。法律作为一个公约性质的东西,意义就在于大家都遵守所以公平。如果法律弹性太大,那么就容易被人钻空子。(反正 flexible 的程度又没说,你说弹性太大又不算错)
2. 同时间同环境,不同地点的法律之间有差异,弹性过大的话,人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法律。比如从一个州搬家到另一个州,就需要适应新的法律体系,这是额外的成本和负担,而且可能因为无心之失触犯当地法律造成损失。



补述:
由此观之,事实上我第一反应想出来的例子,都是很“接地气”的例子,并没有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能做到这一点,在于我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变化(来自第一步),在各个方面(来自第一步),从特定的角度(来自第三步)去思考问题,这样就容易想出符合要求的例子。事实上,我认为,中国考生并非是腹中无物,而是没有“控制变量(因素)”,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把自己的脑子搞的一团浆糊,所以想不出合适的例子。

第五步,思考 refutation 以及你的 defence.

在考场上,如果觉得时间不够,这一步可以省略。
事实上进行到第四步,就已经能够写出一篇足够好的 Issue 文章了。会进行第五步的原因在于两点:通过论点中的局部让步,体现更成熟的思变;通过进行 refutation & defence 的训练来增强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你可以想象一下脑海里有一只小人,在“叽里呱啦”说你的论点哪里有问题,然后你在脑海中为自己的论点做辩护——我想这种事情大家都干过。你需要做的,就是选取一个会在行文中使用的论点(经过第三第四步的思考,这个问题应当是清晰的,尽管行文的细节可能还不明了),然后针对其中的一个例子进行辩驳(如同你在 Argument 中做的那样),然后再为你原来的观点进行辩护。

在此之后,你就可以在论点的陈述过程中使用局部让步了,比如有下面的句式:
“可能有人说 ... (反例)所以 ... (讨论中心)应当会 ...(与你论点相反的论点), 但是我认为,在更 ... (选择第一步以外的 element)的意义上,...(会怎么样), 因此还是 ... (我的观点)更好。”

举一个例子如下: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不同意). 同地点同环境,如果时间较短的间隔之间,法律过于 flexible, 可能造成不公平。法律作为一个公约性质的东西,意义就在于大家都遵守所以公平。如果法律弹性太大,那么就容易被人钻空子。(反正 flexible 的程度又没说,你说弹性太大又不算错)

可能有人会说,只要法院的判决公正并且执行机构给力,那样就不会有人能够钻空子了,所以还是不要 flexible 比较好。但是我认为,法院的判决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陪审团的情绪/他们自身的经历/被告人的家世,不可能特别公正,并且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类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空子总是有可能被发现并利用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判决公正和执行给力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这种论调是不靠谱的。



第六步,整理素材,根据逻辑链形成提纲。

这应该不需要我详述,实际上就是根据第二步的“纲”穿起第四步和第五步形成的素材,列出的过程就是所谓“提”了。

作者: hellovivien    时间: 2013-10-19 21:14
谢谢楼主~~~~~~~~~~~~楼主威武~~~~~~~~~~~~~~~~~~~~~~~~~~
作者: hellovivien    时间: 2013-10-19 21:28
回复~~~~~~~~~~~~~~~~~~~~~
作者: hellovivien    时间: 2013-10-19 21:54
看完之后仿佛有些明白自己一战时候写作问什么拿三分了。谢谢!非常感谢!
作者: 小火柴Lynn    时间: 2013-10-20 04:15
谢谢楼主~~~~~~
作者: drunkenpig    时间: 2013-10-22 09:01
!!!!!!!!!!!!!!!!!!!!!!!
作者: 西瓜皮摇钱树    时间: 2013-10-22 16:12
谢谢大家!
作者: ceciliazhou    时间: 2013-10-22 21:55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lovepurple19    时间: 2013-10-23 02:28
-0-每次都是看题目觉得这个题目的裸机太傻逼了然后自己分析又卡壳-0-
作者: hero_zjw    时间: 2013-10-23 14:30
谢谢楼主!
作者: surah    时间: 2013-10-23 15:40
满意太感激不进了
作者: zhang179610    时间: 2013-10-23 16:02
非常感谢

作者: maserita    时间: 2013-10-23 21:47
吼吼吼吼吼吼
作者: 叶夏川    时间: 2013-10-24 05:05
大榭~~
作者: achellesev12    时间: 2013-10-24 09:06
xiexie~~~~~~~~~~~~~~~~~~~~~~~~~~~
作者: azabnu    时间: 2013-10-24 16:48
拜读一下~~~~~~~~~·
作者: jacky141283    时间: 2013-10-24 18:32
太需要拉
大推
作者: iinthesky    时间: 2013-10-25 12:42
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作者: 二月秦鸟    时间: 2013-10-25 19:16
xiexiexiexiexie
作者: tracytang    时间: 2013-10-26 02:11
顶~~谢谢楼主!
作者: txt1221    时间: 2013-10-26 12:22
iuqiuqiuqiquiquqi
作者: will1945    时间: 2013-10-27 11:18
看了楼主几篇文章  真心受教了!
作者: ws775901    时间: 2013-10-27 11:25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linweihua0    时间: 2013-10-28 02:38
说得太棒了!!!
作者: cbmbbz    时间: 2013-10-28 04:54
谢谢楼主!!!
作者: mecca888    时间: 2013-10-28 15:24
sdddddddddddddddd
作者: 雪吻    时间: 2013-10-29 00:11
复习作文~赶紧来学习一下~
作者: reallife    时间: 2013-10-29 04:02
赞!逻辑清晰
作者: 山姆大叔    时间: 2013-10-29 09:20
楼主好样的,一定要好好练习写作啊,加油!
作者: happybbzi    时间: 2013-10-30 14:44
Thanks so much!
作者: cathylollipop    时间: 2013-10-30 19:18
感谢分享~
作者: fengdanibt    时间: 2013-10-30 19:39
thx~~~~~~~~~~
作者: haze85    时间: 2013-10-30 23:27
赞一个~~~~~~~~~~~
作者: suzaniris    时间: 2013-10-31 22:22
非常之受用啊!
作者: woshisanba    时间: 2013-11-2 10:26
放假卡的就发酒疯辣椒粉
作者: taotaolu    时间: 2013-11-3 10:06
1111111111
作者: zsy85923    时间: 2013-11-4 04:09
谢谢分析~~~~
作者: 264161299    时间: 2013-11-4 21:27
学习一下
作者: kimi_ferrari    时间: 2013-11-5 00:35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reiraless    时间: 2013-11-5 07:46
复习一下
作者: 飘过的天    时间: 2013-11-5 10:01
啊啊啊啊啊啊
作者: master0503    时间: 2013-11-5 20:07
感谢LZ~~~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