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8125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大家好,我是sunny,我又回来了。经过了两个月左右的搏杀,我回来总结一下自己的申请。
首先,对于自己在2月份收到MIT的面试表示十分的欣喜,因为确实在我心目中,MIT的位置是十分的高的。本人碍于GPA的限制,一直都不太敢往MIT走。或许命运就是这么令人捉摸不透,比我bg还要好的同学都被拒了的情况下,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可以收到MIT的面试。
面试官没有问很多其他的东西,关于tech也是一些逻辑和基础统计的问题,似乎很想考察我的商业思考能力。至于其他的只是对着我的简历问了我不少我个人的信息,问我为什么要读MSBA,问我为什么不读隔壁的金融,还问我为什么不读清华要读北大。还问了我为什么喜欢MIT 巴拉巴拉巴拉。
过了几个周,邮箱里收到了MIT的offer,确实让我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想到了CD论坛陪伴我的申请,同时又有很多小伙伴来私信我,想要回来回馈一下这个曾经这片给我希望的土壤,同时也给大家一些新的想法。
1.关于NTU和HKUST
在之前的帖子我可能也提到过,在NTU和HKUST之间的选择,我是更偏向于HKUST的。可能这也和我自身的特殊情况有关系。鉴于之前帖子已经写过很详细的想法,这次仅仅只是补充。
首先,HKUST MSBA项目,据我的了解,它是一个为互联网BA/DA业量身打造的项目。从课程设置上看,它没有像类似于CMU、NTU这样理工院校的代码气息,而是将统计和数据由浅入深地插入到商业案例当中,灵活地利用case和course来体现data在商业范畴中的力量。在这个项目当中,或许类似于R、python、excel这样的hard skill并没有专门开课来教,而是将其穿插在商业课程当中讲。在HKUST,可以学到互联网入门必备的产品sense、business flow 以及 data 在策略、产品等商业case中的运用。(例如AB test 机理,利用数据分析挖掘产品需求等)在读的同学,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到这些点,但是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会很明显能感觉到作业上课讲的case,是十分非常有价值的。当然,HKUST自然也有它的劣势,那就是在HK地区贫瘠的互联网产业。显然,如果要往互联网业发展,HK这边可能确实不足以提供充足的实习资源,所以不难发现,对于有实习经历的同学,ust ba十分优秀,对于0实习经验的同学,则更需要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才能发掘这个项目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同时,ust ba 是一个有温度的项目,听说有学长前辈们组合在一起出了一些辅助项目学习和DA方向的资料给确定入读项目的新同学,这点让我十分感动和欣赏。
对于NTU MSBA,我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也请大家不要误会。NTU MSBA项目固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项目,能看得出招生组对学生的照顾和照料。灵活的课程制度,实习的资源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优秀项目的象征。同时,NTU MSBA项目的教学机制会更偏向于代码,这也十分好理解,因为NTU的强项就在理工科和计算机类的学科(虽然听说可能对转专业的同学不是很友好?)。其实就我的个人态度而言,对于想要留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NTU肯定是十分优秀的,这个毋庸置疑。同时,如果想要学习到真正优秀的数据挖掘技能,NTU MSBA可以提供非常优秀的课程设置(当然,前提得有过硬的基础能够跟得上)。另外,关于实习,NTU 在这点做的会比HKUST更好。因为据我了解,HKUST之所以有优秀的就业,其根源仍然来自于良好的校友圈。而NTU 这个项目确实有能力给学生安排实习。至于fivefive同学曾经写过帖子力挺NTU MSBA项目而后面自动删除同时还在我的帖子上写了NTU 项目的弊端,至于这点大家大可不用看的太重。其实每个项目可能都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ust也有很多缺点,比如qs排名不足等。
所以,如果想做DA,我非常支持ust ba。如果想要留坡,想做DS,ntu比ust强了十万八千里。
另外,从Bar的视角,就目前录取已经成型的角度看,我仍然保持两个项目的中立态度。说ust ba 是title 控,可是为什么我pku的同学和安泰的同学会吃拒信?说ntu ba 是理工科控,为什么我看到了本科心理学的录取?就目前看来,ust ba 确实招的top4 或 top2 比例更高,对低title的本科容忍度太弱。ntu 的背景则更多元。只能说两个项目有各自的喜好和偏爱了。另外,HKUST的gmat均分比往年要高,今年的状态gmat均分在720+,GRE 甚至有335的UCD同学被录取。NTU 的average G也很高,暂时在G的视角上分不出明显的高下。
2.IC BA
其实从课程设置来说,IC BA的项目设置和HKUST的课程设置,从课程名称来说,基本是半斤八两。但是就内容来说,我可以认为IC BA 会更照顾学生的发展。
首先,据我了解,IC BA的课程内容是所谓“柔中带刚”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为了照顾非技术的同学,教授可以从最基本的统计知识入手。手把手地将学生从不会教到会,这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专业门槛上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技术掌握程度的可行性。它既不会像NTU一样偏重coding,使得非技术的同学难以理解(所以21fall NTU 似乎偏向开始招有技术背景的同学),也不会像HKUST一样,融入了较为深度的商业洞见,使得没有从业经历的同学有的时候听起来一脸懵逼。能看出,IC BA项目在技术和非技术、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中间拿捏的力度和分寸都非常地得当,这也是令笔者感到最为佩服的地方。
同时,灵活地选课课程同样也说明了IC 的过人之处。 technical-track和business-track解决了同学们的择业方向问题上的困扰--如果你喜欢技术,你可以多向machine learning的方向走。如果你喜欢business management,IC 也有你的菜。所以,如果有IC作为选择, 自然就可以将上面亚洲的两所抛之脑后了。
另外,对于伦敦的社交圈,自然是非常优秀的。毕竟伦敦作为世界第二大城市,有着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社交资源。其留学体验和对人生的影响,要远远比香港、新加坡要好。(当然,前提是不考虑疫情问题)
至于IC BA的录取,确实会比上面的两个项目要难,楼主也曾经害怕因为gpa不高而被卡。幸运的是楼主最后还是拿了offer。就录取的状态看,生源质量的确非常不错,算得上是IC招生生源数一数二的优秀项目了。
3. 关于LBS MAM 和 Columbia MSBA
其实,就我而言,在MIT 来offer之前,我的decision一直都是LBS。怎么说呢,可能也是对LBS的执念了。对于商业能力,LBS的地位我就不需要赘述了。而最吸引我的,是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强大校友圈。这个力量能够让我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即使是学的知识可能不够硬。
另外,Columbia MSBA 一样也是非常好的项目,毕竟源于CBS的项目自然都是十分顶尖的。同时,IEOR系的数学和统计功底又保证了其技术的扎实性。坐落于世界第一大城市纽约,一年半的MSBA项目也给予了同学们良好的就业机会。当然,相比于MFE这种硬核quant项目,BA的地位似乎就显得有点尴尬。而良好的reputation、title还有优秀的career service对于学生的placement还有体验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优势。
4. 结缘于MIT,逐梦的起源。
其实,小的时候我就曾经有过入读麻省理工的梦想。还记得我自己在读高中的时候看过一则好笑的漫画。一个学神夸北大的学生是学霸,当北大的同学反过来问他是哪里的时候,他低调地说了一声:“我是麻省的”。MIT Slogan,一个令我神往的地方,一个让我放弃了两个项目留位费,也要去追逐,去探索的地方。想起接到面试的时候的欣喜,想到面试过程中的淡定,在想到拿到offer的激动,也常常有种不留遗憾的感慨。
再过几个月,我就要从光华毕业了,而能够有这样的毕业去向,也已经让我十分感到心满意足。我身边围绕着太多太多优秀的同学,他们有本科就出去工作的,也有像我一样追逐自己理想的,也有留在北大甚至去乡村支教实现人生价值的,也有吵着要去中东当战地记者的。每个人的青春,因为不同,所以独特。
致自己逐梦的里程,这就是我心目中永恒的chasedream。谢谢这个论坛,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
我是sunny,下一站,波士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