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沪上MBA备考攻略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邵 时间: 2014-11-20 17:47
标题: 沪上MBA备考攻略
MBA,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not aquestion.
工作了两三年的人,总会问一个问题,我要不要去读一个MBA?
要么问自己,要么问别人,要么无语问苍天。
不问这个问题的,要么无需,要么无欲,要么无感,要么无能。当然,这样的人,也不会看到这篇文。
总结当年为自己编织堆砌的各种原因,加上当辅导老师的几年从几百号学生那里听来的理由,大体是可以整理如下的:
1、 提升学历
2、 拿个名校文凭
3、 职业转型
4、 职场升迁
5、 扩展人脉
6、 想去学点什么
7、 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自我
8、 等等等等
也无论你是因为什么理由,以上这些理由也总是或许成立的,至少,是在你决定要不要去读MBA的时候。不过,亲,别高兴了,因为你想得太多了。
在入学典礼的时候,小邵听到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不是来自考MBA的人,而是教MBA的人,我们学院的老教授。
胡海鸥教授如是说:“读书不是为了任何事情,只是为了读书而已。”
至今回想起来,胡教授的话可谓字句珠玑。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由身外觅神仙。”—王阳明
当你成为一个MBA的时候,回首过往便会发现,你曾经所列举的那些读MBA的理由,或多或少都实现了,但是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真正从商学院带走的东西,是厚厚的一堆书,而绝不仅仅是两张证书,或者通讯录里的几十个条目,又或者你在这几年中风风雨雨说说笑笑的时光。至于你能不能实现职场中华丽丽的闪展腾挪,对不起,MBA也只是一个plus,而不是一个must。
别指望你在读MBA的时候认识什么人脉,别忘了,你的同学跟你都是一丘之貉。真正的大牛,要么去读EMBA了,要么根本看不上MBA。
曾经有个同学问小邵,你为什么不去参加MBA圈子的聚会?小邵答:“有什么用?酒桌上的话,只能下酒,能当真么?如果你牛,你不用去主动结识别人,自然有人来结识你;如果你不牛,主动结识别人,也只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还轻看了自己。”
人脉不人脉的,得看你自己是不是一盘好菜,值不值得别人下筷子。
所以,交朋友就是交朋友,志同道合者可交,仅此而已。MBA圈子里的人脉,如果对你而言只是利用价值,那么也只能说大家不过是互相利用,且,他们的利用价值比较有限。
All in all, 读不读MBA,为什么读MBA,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时时刻刻面临选择,权衡掂量。而牛人之所以是牛人,也在于他们大多数的选择事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所谓的成功与否,根本上是由你在每次做选择的时候的正确率叠加起来所造成的。对得多,错得少,你就牛呗。至于说你怎么衡量正确错误,怎么评判成功失败,怎么确定牛人怂人,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比较喜欢王朔的一句话,在此分享:“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因此,读了MBA,也别觉得自己就怎么成功了,这年头,走在北上广深的大街上,随便扔个石头,都说不定砸到哪个名校的MBA或者MPA。所以,读了MBA,充其量也只能说你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泯然众人了,或者换个好听的说法,你保持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而那些更有竞争优势的人,属于手中握着CPA、CFA等证书或者正在四大、咨询公司或者500强中蓬勃发展之类的筒子们。而对那些各种弄潮儿们精英们,咱就别豁上脸往上凑了,你跟人家构不成竞争。
总而言之,如果你今天还能面临一种选择,叫做要不要读MBA,我们就应该弹冠相庆。人最怕的不是不会选择,也不是选择太多,而是没有选择。
读MBA,意味着你从报考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毕业的那一刻为止,在长达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付出十几二十万的代价之后,自虐不息,头疼不已。经过这么一轮打磨以后,人生从此辉煌…是要看概率的,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打包票的好事情,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有人给你这样的许诺,非奸即盗。
不过也别伤心,虽然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因为,不读MBA,更好不到哪儿去。
如果你不读MBA,实在也没什么损失,不是么?不缺胳膊不少腿儿的,不见棺材不掉泪呗。都是混吃等死,谁怕谁呢?干嘛非要那么有理想有目标?有什么必要让自己活得那么充实那么辛苦?花了那些冤枉钱学到的东西在哪个图书馆里看不来?
小邵当年也面对过这些质问,我还记得自己那时候的反应:笑,微笑,嘴角微微的一笑。在心里辛酸地默念了一句话:快乐一定有代价,付出总会有回报。
诚然,你不积极进取本来也没什么,人生是你自己的。不过你最好能够确保你一辈子都能这么想得开,因为一旦有一天你面临窘境的时候,别为今天你的逃避和懒惰而悔恨。最可悲的是,青春不在之后,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你想翻盘?恐怕是难上加难。
犬儒主义无法帮你真正摆脱什么,人一生的发展好比是行舟,大多数时候还是逆水行舟。运气好的时候,风平浪静,运气不好的时候,风大浪急,再遇到礁石漩涡,总是不太美妙。因此,境遇不好,切记,小心驶得万年船;境遇好时,切记,收帆好在顺风时,而most of the time,你都要努力且智慧地划船。
因此,MBA好比是划船培训班,你上了这个培训班,并不一定就不会搁浅,但是上了总比不上强,至少在你自己可控的范围内,你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素质都得到了增强,身边还有一些人给你建议意见,不亦乐乎?
至于什么人才可以去读MBA呢?硬件性的要求,请参考各大学校招生简章,此处不赘述。此处是特别针对非商科出身或者不在商界工作的各位亲而回答的。
你造吗?小邵以前的学生中也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比如说,有麻辣教师、有小护士,甚至还有一些有关部门或者保密部门的。
这些与商业毫不搭边的童鞋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在面试的时候被面试官问到:“你的资历和商业管理毫无关系,为什么来读MBA?”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基本上就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你凭什么来读MBA?”
每当遇到此类童鞋求教的时候,小邵往往是这样轻易化解的:“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magic word吗?叫做商业化。”
“当老师为啥不能读MBA?现在的教育资源紧缺,我想创办一个民办学校啊!”
“当小护士为啥不能读MBA?现在医疗资源紧缺,我想创办一个民办医院啊!”
总之,管理学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不是么?
我的小护士学生,在面试前请我面授机宜,小邵给了她三个锦囊:“1、痛陈目前国内医疗体制的各种弊病,如看病难、排长队、医院管理效率低下、医疗资源紧缺等等。2、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对于创办一个民办医院,一改各种不正之风的夙愿。3、经过慎重考虑,唯有商业管理的学位才能帮助自己实现这一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最后,小邵告诉这位今后将要成为民办医院院长的童鞋:“去感动复旦吧!”
最终的结果是,她顺利过关,并把复旦面试官忽悠得眼珠子直冒。我真不是吹嘘,这是她的原话。
所以,基本上大多数的工种,都可以支持你读MBA的。也就是说,什么专业什么背景出身才能读MBA,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最后,小邵的建议就是,技多不压身,学了不白学。如果你时间、精力、心力、智力和财力都可以支持读MBA,why not?
那么问题就来了,上海MBA哪家强?
自90年代以来,MBA教育进入中国,我国各大院校在宽松自主的办学政策和巨大经济利益面前,纷纷投身于办学热潮,所以各大院校的商学院和MBA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在广大报考MBA的盆友们咨询小邵的问题中,最高频的两个分别为:要不要考MBA?考哪个学校?
第一问题上一篇回答了,这一篇来回答第二个。
小邵是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的MBA,又曾在复旦大学商学院附属(至少是so called的附属)的考前培训机构担任营销基础理论和面试技巧的培训师,几年下来,有个敏感的问题被反复地问到:“邵老师,您看,我吧,各方面都挺优秀的,你说我是考复旦好还是考交大好?”
你说问这个问题的童鞋是不是欠抽?在我面前你说自己优秀,好意思么?真辣么牛,你来我这儿培训个辣子?再说了,就算复旦交大随你考,你问这个问题不也弱智么?我问你,都是2元一听的可乐,你是买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
复旦和交大各有千秋,各有问题,都是考上之前高高在上,考上之后毁人不倦。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那么你如果真的对人家有意思,你就去跟人家交往嘛,还没见面就问来问去的,一点诚意都没有,讨厌!唉?是不是很像谈恋爱?对咯,see, that’s the beauty, right?
谈恋爱就是个试错的过程,报考学校也是一样的。谈恋爱,就是一个“相识、相知、相恋、相守”的过程。你跟商学院也是酱紫啊,从认识到了解,从了解到选择,从选择到委身,就是由浅入深、痛并快乐着的渐进过程。
所以,我给这些童鞋们的建议是:你两个都报呗,在报考的全过程中自己去接触对方,了解对方,感受对方,最后看看你跟谁来电,谁给你的offer更好,然后自己判断就好了。
小邵一直认为,好的组合,无论是人和人,还是人和物,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落花有意,对方流水无情,最后还不是没戏?
从另一个方面,小邵也见过不少童鞋,目标明确、用情专一。上来就告诉小邵:“邵老师,我想考孵蛋(or 交大)!”
小邵惊愕之余,不免多嘴,为撒子哦?
有趣的是,凡是要考交大的童鞋们,基本都是炒鸡理性的type,他们往往有个非常specific的理由,比如说,我本科就是交大的,或者我是理工科学校出身的,或者交大离我家近等等。
大家表笑!学校离家、单位近很重要!在研一研二的一年半里,你需要每周拿出两个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一天去上课。
如果是工作日晚上的课,那么恭喜你,当快到下班的时候,你将如坐针毡、焦灼不堪,在下班的那一准确时点,关机、拎包、撤!然后就是各种地铁人多啊,开车拥挤啊,换车麻烦啊,到了学校赶紧附近便利店买个便当之类的凑合一口啊,然后风风火火赶到教室找个风水靓位,坐下来还魂。惊魂未定之时,老师已经开金口了。你的血液还没来得急进入消化系统工作,就马上要冲到脑部满负荷运作了。到了晚上十点,再像蝗虫一样,各种赶着回家。无论你到家的时候是什么场景,比如老婆闹孩子叫,都赶紧洗洗睡,第二天早上继续爬起来上班去吧!
以上情景,一周两天哦,为期两年哦。
所以,地理和交通的近便实在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十三不靠,那么请激发你的小宇宙吧。跟这些现实的困难比起来,你最后拿的是复旦的证书还是交大的证书实在不是那么重要的,你们感受一下。
说完了那些因为某些原因去考交大的,再来说说那些要考复旦的。
考交大的同学原因千差万别,考复旦的童鞋却是出奇的一致。每当小邵问到,你为啥一定要考复旦涅?所有这个子集里的童鞋们的反应统统为如下这个标准版本:
一脸庄严肃穆,满眼神往追思状,似有点点泪光在眼角闪动,一字一句地痛陈到:“我有一个梦。。。”/ “I have a dream….”
由于小邵本文主要服务于身边的小伙伴们,故而只对上海的各大院校MBA做讨论。
说起上海MBA哪家强,有个必须的前提就是你怎么分类,按照什么标准来区分。
不过无论你按照什么标准来衡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有个最简单的坐标系,叫做价格。那么无疑,中欧最贵,复旦交大其次,同济财大再次,华东字头和上外基本属于第三梯队了。
小邵个人愿意做如下点评:
1、 中欧必须脱产,且贵,一年半出师,富二代的不二选择!
2、 复旦和交大,一个价位,都是大型国企的风格,找个离家近的吧。
推荐复旦与港大合办的program,门槛低质量好,学费少时间短,唯一不足是没有学历,因为人家直接给你港大的学位。
如果你可以脱产,且运营出身,建议你读交大安泰的CLGO项目,这个班的全称叫做中国全球运营领袖,你懂的。
如果你金融出身,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建议你读交大高金,绝对不水,给你科班的金融学功底。上海市政府与交大倾力合作打造的高大上商学院,你值得拥有。
3、 同济:很温和,很友善,跟复旦交大同属上海三大校,以制造业和建筑业见长。其中有个跟曼彻斯特大学合办的双学位program,灰常不错,小邵看了都想再去回炉。
4、 上海财大,矮油,这个不可不说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财大的风格可谓是我最喜欢的,做什么事情都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而且分了很多特色方向,尤其以财务类主打。
5、 上外,特别适合想随便混混的童鞋,那叫一个好考啊。另外,上外有个特色,就是你可以辅修二外,学了一个MBA粗来,动不动Bonjour Salut之类的不也挺好的么?含金量吗,呵呵
6、 华东字头的,华师大应该说不错的。遥想50年代,国家承认的上海重点大学,只有两所,一所是复旦,一所是华师大。所以华师大是潜力股,嗯嗯,如果你对MBA没有寄予太高期望,华师大其实比较适合你逢低抄底。其他的华东字头的,不了解不关注啊,抱歉抱歉。
7、 至于其他上海的高校,小邵不甚了了,鞠躬,飘过。。。
总之,这么多学校供君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呦亲!
小邵的个人建议是:请各位亲扪心自问,你为什么要考MBA?
如果你是在国企,想混到退休,不过需要一个学历而已,那么找个难度低学费低要求低的吧,用最小的投入实现你的目标。
如果你是在外企或者民企,面临激烈竞争,准备升职跳槽之类的,建议你克服万难考个名校吧,或者名校与海外名校合办的项目,这些项目本来就是英文授课得多,很适合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也就是一张嘴满口“hey buddy,你还没有去喝星家的Xmas新品吗?你凹凸啦!”的那些“假洋鬼子”们。(小邵往自己脸上贴金地伪装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咩哈哈。)
对于那些真想学东西的亲们,能脱产就去中欧,想在职就去交大或者财大,这些学校学风严谨,或者说作风死板,特别适合你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贪婪地汲取知识营养。
对于术业有专攻的小牛们,可有针对性地报考,比如本身就是外语外贸背景的盆友们可去上外啊,如果是财务会计出身的亲们可以去财大啊,如果是金融出身的可以去交大高金,工科的去同济,等等。因为这些学校也有他们招生的preference,你跟人家八字合不合,人家不也得看看么?
如何报考?
实在不想回答这个问题,问这个问题的童鞋你们自己面壁去!
大体总结如下:
1、 有兴趣的,去目标院校踩点儿,实地考察一下今后的课堂,有时候ok不ok往往就是一见钟情的事儿了,第一印象和眼缘好,跟招生办的老师眉来眼去地聊一聊,心生爱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回家以后,朝思暮想,如果月老牵线,这桩好事就成了。
2、 没头苍蝇类型的,建议去各大院校网上浏览,度娘一下各大院校的商学院MBA啥的,进去看看。Search your future in one click, go!
3、 然后就网上报名各大院校的预审面试咯,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预审面试,请留意小邵的下一鸿篇巨制。
4、 网上填写信息,填表,获得批准根据通知和要求去参加面试考试。
5、 在国家研究生网站上报名,一般是每年十月份。
6、 现场确认。就是你最后确定考哪个学校了,在规定的日期拿着你本科的学历证学位证等一应证书去该院校规定的地点进行验证,一般是十一月份。
7、 国家统一联考笔试。一般在十二月底或者来年一月。如果你不知道神马是联考,sigh…此处暂且不表,且听下下回分解。
大体也就是这几个步骤了,不要遗漏什么,免得因为低级错误耽误自己。
这里小邵不想多展开,很多信息可以上网查查,或者跟各校招生办老师咨询。他们的工作就是给你们提供咨询服务,你不去骚扰他们,你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吗?你知道天天独守空房、深宫望月、望穿秋水的惆怅吗?日日思君不见君,各自彷徨各自哀伤,那是怎样的寂寥?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没事儿找他们唠嗑吧。说不定一不小心遇到了你命中注定的TA?
扯远了,主要是因为招生办的老师往往最具权威,信息较为完整,而且情况每年都在变,只有招生办的老师们最门清,你问问他们是最好啦。
把皮球踢出去了之后,顿觉排除毒素一身轻松啊!邵某视盲,照料不周,还望各位亲原谅则个。
预审面试篇-- 填表的化境
关于预审面试,有太多的要说。
那就先说预审吧。
在俗人看来,预审就是网上录入信息,枯燥地填表,各种烦躁刨坑挖资料。
在高人看来,预审简直就是一个舞台啊!
你看,如果你从小做什么事儿比别人失败,我告诉你,你多半输在了起跑线上。是不是别人爹比你爹好咱不敢说,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家心态比你强。
上小学的时候,如果你感觉学习像打电玩那么有趣,我估计你一路以来必然小红花朵朵开,是大多数人听到的“别人家孩子”的形象。不是说大家的智力有啥太大差距,也真没有老师嘴里形容的那么高尚伟大,什么思想先进、品德高尚、严格要求自己、五讲四美三热爱之类的。其实也就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变态地获得正向激励,你觉得做这事儿有成就感,你尝到了甜头。
所以,大家都是拉磨的驴,如果可以,咱们还是选择面前有胡萝卜的模式,不要选择不断身后被鞭策的方式。
那就好好准备预审的材料吧。填表时要把每个环节当成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跟商学院老师显摆嘚瑟去!
我见过的预审表写得最好的,超乎你们想象,那才叫真正的presentation啊!不是外企里跟老板汇报或者跟客户忽悠的presentation,这个词有个引申的含义是:“包装”。
一般在表格里面都有几个问题,诸如,你过去取得的奖项啊,列举你读MBA的目的啊,在职读书期间会有什么困难啊,怎么克服啊,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啊,不一而足。
好了,当2B青年为此不知如何作答的时候,文艺青年中的战斗机是这样的:
1. 把表格用精美的塑封给包装起来(里面有没有喷Dior的香水,外面是不是有丝带蝴蝶结,咱就不知道了。)
2. 回答问题的形式:别人都是大段大段的文字,人家呢?图表!SWOT分析!矩阵!还见缝插针地放几张自己工作中的照片啊,奖状截图啊之类的。就算是大段的文字人家也是大小标题一应俱全。
3. 被其妩媚的外表吸引之余,捏在手里细细把玩,你会发现,艾玛,这孩子,回答问题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国务院的文秘恐怕也不过如此啊!放下颤抖的双手,轻轻滴合上双眼,喟叹一声:“世间竟有如此佳人!”
看到了吧!什么叫做差异!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跟我说你要是审材料的老师,拿到这么一份预审表,教你如何心里不抖霍!还能不能好好审核表格了!
所以,当预审成绩公布的时候,你会发现,都是人,差距咋就那么大涅?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童鞋们中,能走出更多的大神级表哥表姐。不是说一定要怎么耍花枪,玩火玩大了效果会适得其反。把握其中的分寸,我们的目标是:让审表老师一见倾心、芳心暗许。
关于填表这种细碎繁杂的事情,小邵只想用一句老话总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预审面试篇—个人面试心经
好啦,现在到了高潮部分了!小邵将大书特书!
面试,是MBA招生考试的一大特色。目的在于商学院的老师面对面审核你,尤其是审核必须当面才能了解的事情,比如,你的卖相如何?气质如何?谈吐如何?反应如何?英语口语如何等等。
每个学校的个面,差别都不是很大,基本上也就这么三板斧:
1. 自我介绍
2. 自由问答
3. 英文口试
自我介绍,也就是给你两三分钟,让你自吹自擂。那就别客气啦,时间有限、机会难得,好好表现吧。
每个哲学家,都必须首先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
自我介绍也是这样的。
所以,小邵推荐的自我介绍模式是:
1. 我是谁?--个人信息,至于你愿意说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以我当面试老师的经验来说,我不喜欢啰嗦的学生。你个人有啥兴趣爱好,你祖籍是哪儿出生地是哪儿,你身高体重三围多少,那实在不是我会给你加分的理由。
2. 我从哪儿来?--别误会,不是你的家乡,而是你教育和职业背景。
个面其实就是干一件事儿,告诉考官,我很牛,我很优秀,我完全够资格到你们商学院来读MBA,然后证明自己够格。如果你能让考官觉得,你来读我们的MBA简直是我校的荣幸,那恭喜你,你成功了。
在这个前提下,你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就该怎么吹:
什么重点院校的本科,在校期间获得多少奖励奖金,做过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学生工作。
什么著名大公司出来的,工作期间受到什么奖励,现在什么title,管几个人,工作业绩如何?比如说,如果你是销售,那么你的年销售业绩多少?如果你做营销或者产品,那么组织过什么大型的项目或者知名的活动?当然,行政、财务和运营这些后台的工种,在这里比较吃亏,因为你们缺乏直接的量化指标。
分析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如果你没有数据或者铁一般的事实来作为量化指标,那你至少还可以用定性分析。比如说,你是不是先进员工啊,你的服务的团队在你的帮助下取得什么进展啊,或者说,你所服务的对象多么重要啊,规模多么庞大,范围多么宽广,绩效多么惊人,等等。拉大旗扯虎皮或者狐假虎威这种事儿,学着点儿。
3. 我要到哪儿去—也就是你下一步的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
商学院老师都会问你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为什么来读MBA啊?MBA毕业了打算干吗呀?
关于这两个问题,小邵老师听到过最动人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我现在是我们公司运营部的中层管理者,我在工作和管理中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和亟待提高的地方,我希望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思维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滴服务我们公司,并且今后力争成为我公司运营部门的高层管理者。”
你听听你听听!员工忠诚度啊有木有!知恩图报啊有么有!踏踏实实啊有木有!积极进取啊有木有!学无止境啊有木有!学以致用啊有木有!规划合理啊有木有!思路清晰啊有木有!前途无量啊有木有!酱紫的好苗子,我们不招进来,万一被别的商学院抢走,岂不可惜!
请你记住,商学院不是慈善机构,恰恰相反,商学院最是功利。所以, MBA仅仅是给你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商学院招生,也要看你未来能不能成功,值不值得培养,成功了以后能给商学院带来什么。双向选择,win-win co-op.
因此,希望你能告诉考官,我读了MBA之后,人生更加成功,事业更加辉煌,记住,是更加!你能跟考官达成一个共识:今天我以贵校为荣,明天贵校以我为荣!
自由问答主要是考官根据你的背景和你的工作或者你的规划,跟你聊聊,或者challenge你一下。总体而言是要看你是不是真的优秀,是不是真的做过这么多丰功伟业,而核心是看你的头脑是不是清楚。用上海人的话说,拎得清伐?
回答问题,哪怕是被老师问到很有压力的问题,都要始终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自信很重要,不要嘤嘤细语,这里不是风月之地,也不要吐沫横飞,这里不是你的演讲台。所以,跟考官良好的互动很重要,看着人家的眼镜,面带三分笑,声音温和稳定,口齿清楚表达流利,思维敏捷逻辑性强等等,这些是你handle自由问答环节的必要保障。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你的appearance。男生,希望你西装革履,不要有任何运动装束或者任何奇装异服,这里是商学院,你的dressing code连business casual都嫌不够意思的。女生,不要有奇怪的发型或者装束,超短裙、低胸装、露背装、大刘海或者爆炸头之类的,最好还是杜绝,可以的话,职业装就好,裙子及膝,或者干脆西裤,画个淡妆,不要惊艳,清新就好。
另外,小邵一直偏执地认为,女性鞋跟的高度跟她的虚荣心成正比。内心富足的人是不需要张扬的,只有精神空虚的人才会用前卫或者怪诞来吸引目光。这里我不是要评论别人什么,但是以多年的经验来看,女性在面试中最好还是穿着得体为好,其中也包括,鞋跟不要太高。关于女性在面试时的着装扮相的尺度,不妨参考一下空姐的标配吧。
英文口试,各个学校不一样,有的还有老外考官。这些东西无法短时间突破什么,你可以把自我介绍的内容翻译成英文,不过有些商学院的面试是给你一个固定的话题。他们也都学坏了,知道你们会动什么脑筋,所以也知道怎么严防死守或者出其不意。比如交大安泰,就是用抽签的方式,让你抽一个话题说个几分钟,比如你最喜欢的一本书。。。
个人面试,最是灵活,有很多东西是文字无法表述的,比如你的气场怎么样,你的时间控制怎么样,你的坐姿和手势怎么样。希望童鞋们自己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或者找找公司里负责招聘的HR啊,或者比较牛的盆友啊之类的,给把把关。
总之,个人面试,是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present给考官,引用水浒传里的一句台词:“这一身本事,也要卖与一个识货的!”
预审面试篇—万恶的小组面试
小组面试,又称小组讨论,案例讨论等,一般以6-10人为一组,由考官提供一个商业案例,由小组就案例的问题进行讨论,“组面”可谓是整个报考过程中除了联考笔试之外最有难度的部分了。
知道小邵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么?《动物世界》 ! 知道为嘛不?因为里面没有人!
毛主席说,与人斗,其乐无穷。那是因为没人斗得过他,你行么?
个面也好,笔试也好,你还是可以自说自话自吹自擂的。小组面试就不是了,这里面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跟你一个小组的成员,既是你的竞争对手,又是你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有点与狼共舞的赶脚?
每个学校的小组面试要求不同,有些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复旦为典型。有些是有领导的小组讨论,以交大安泰为典型。
所谓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不许你做出头鸟,在讨论过程中谁也不可以主导别人、控制别人、阻挠别人或者以任何形式妨碍别人。大家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所谓有领导小组讨论,恰好相反,讨论之前先选出一个领导,在讨论中朝着一个一致的方向进行引申,最后达成一致,并且由领导来组织和总结。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说,复旦这种类型的,更倡导自由精神,可谓个人主义, be different! 而交大这种风格的,更看重团队配合,可谓集体主义, teamwork!
由于组面是互动性非常强的活动,实在没有办法用笔墨勾勒出全部,这里面有太多实践性的要点,用文字是无法表达的。所以,小邵只能照着“说也非说”地说。
1. 案例
在自己参加过复旦和交大的组面,以及自己带过的学生们一批批前仆后继的去各大院校参加组面之后,根据经验基本对各大商学院的组面案例可以总结如下:
A.案例的类型不外乎几种:战略类、营销类,运营类、商业伦理类以及人力资源类。
B.案例的长度足够你三分钟读完。
C.案例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两个,有开放式提问,也有封闭式提问。大体不外乎是让你评价成败得失或者让你提出建议看法。
2. 发言
一般而言,一次组面的总共时间在十五分钟到半小时左右,也有更长的,每个学校不尽相同。除去给你阅读案例的时间,基本上会有十分钟到十五分钟让大家讨论。考官宣布:“现在开始自由讨论。”之后,基本上就是叉着手靠着凳子冷眼旁观了,时不时给你打个分神马的。
这里小邵给童鞋们一点建议:
A. 别去看考官,一般他们都长得不咋帅,而且他们那里没有答案,你看着他们,除了让他们心生误会之外,基本上不会有第二种结果,而你却浪费了你自己宝贵的思考时间和表现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看你的小组成员,而且要配合人家发言,时不时点点头。但是同一时间,你的头脑却在思考自己下一轮的发言内容和方式。当然,考官不会因为你有团队配合意识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特别没有团队意识,扣不扣分就看人家心情了。
B. 在阅读案例的时候,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做笔记。保证自己在发言的时候,看着自己的笔记就能想起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什么叫做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呢?你的明白?
C. 整个小组讨论,考官看的是你的发挥和临场表现。所以,多争取表现的机会是必要的,但是不要过度。一般而言,建议你发言的次数在三次左右,但是不要太频繁,你这么爱现,是个人都烦,考官不一定就喜欢不说,出了考场被不被考友围殴那就看你运气了。每次发言时间控制在一两分钟,不要做麦霸,有效的发言在于能够有说服力,能够震慑人心。所以,话不多,但是很有力量,沉甸甸的,这才是高手。
D. 发言一定要注意形式。在面试中,形式是大于实质的。怎么讲呢?同样的话,如果你干巴巴地陈述出来,或者像报流水账,就让人有炒冷饭的感觉,亲,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人家对你实在无感啊!所以,提高自己的表达方式吧。怎么提高呢?小邵有几个不是招儿的绝招,你爱用不用:
第一是层次化,要做到张口就是一二三,也许人家没记住你说了啥,但是记得你说了几个点。印象分你懂么?考官最后也是稀里糊涂的,打分的标准基本上就是看印象,谁说了什么,说得好坏,谁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所以你霸气十足、振振有词、铿锵有力、层次鲜明,这些都是重要的加强印象分的因素。
第二是专业化,如果你的商业类学科功底比较强,那么恭喜你,组面中你会特别具备竞争优势。你可以蹦出好多商学院老师耳熟能详的专业词汇,又准确又贴切,还能让你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神马消费者粘度啊,价格弹性啊,需求曲线啊,行业生命周期啊,等等的,哇塞,是不是很傲娇?
第三是优美化,语言的艺术,这就看你个人素养了。不过,还是有些诀窍的,比如,你可以引经据典,恰到好处的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起到生动形象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是工具化,建议你在组面考试之前,多看看战略管理类和市场营销类的理论工具,比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STP、4P、4C等等。不需要你都懂,但是要能够掌握和熟练地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在发言的时候把这些工具带出来,比如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波特五力进行分析。。。”商学院老师心里都明镜儿的,你这么说就是在侮辱人家的智商,而且考官最反感模板化的或者培训过的考生。所以,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请注意潜移默化、不留痕迹。
第五是实在化,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写过论文,写论文不光得有论点,还得有论据不是?在你发言中,如果你只会纸上谈兵,提出的观点都是假大空,那就不那么有说服力了。反之,如果你能表达一个鲜明的观点之后,立刻佐以论据,那么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来给你举个例子,当你谈到客户服务问题时,如果你能用海底捞来举例子;当你谈到标准化的时候,你能用麦当劳来举例子;当你谈到诚信问题的时候,你能用福喜来举个反例,这些都是你的加分项。Get it?
组面实在是纷繁复杂的,小邵说了这么多,仍然也只是管中窥豹。在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面前,文字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如此苍白无力。这也就是培训班为什么还能赚钱的很重要原因,培训班会提供给你模拟的场所,会聚集起像你这样的考生,会有两三个过来人给你讲解,等等。经过培训和没有经过培训,效果还是有不同的,但是,培训的水平各家机构都不一样。小邵在这里不想黑哪一家培训结构,同学们如果对哪家培训班有兴趣,可以去试听一下。
有个东西叫做联考
联考就实在不是小邵的特长了,实不相瞒,总分300,小邵当年也就考了200多一点点,无权在此大放阙词。
那就分享一点经验吧:
1、 联考中最大头的英语,如果你觉得难,建议你先去学学GMAT。上个新东方的GMAT班神马的,听听笑话,认识几个年轻貌美的菇凉或者阳光帅气的小鲜肉,周末这么过过也挺好。GMAT学完了,就再也不用担心联考英语了,so easy!
2、 其次就是是数学,不过基本上都是高中水平的内容,最难的部分是概率、排列组合和几何。数学是小邵最薄弱的环节,所以我就不在此妖言惑众了,哈哈。
3、 然后是写作,其实写作没什么难的,有固定的模板,按照套路多练练,参考范文比照一下,总结有哪些异同,然后不断完善即可。
4、 最后是逻辑,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题型,关键是你得明白其中的诀窍,建议你分而治之,把每一种题型的思维方式和解题路线都掌握,多做做题练一练就行了。当然,你也可以更加用心,比如说,小邵当年研究了一下,联考里的逻辑基本上是形式逻辑的范畴,于是小邵把看杂志闲书的opportunity全都用来看《形式逻辑》。不是建议大家都这么做,只是说,这个东西有规律可循,掌握即可。
总体来说,如果你上培训班,那就跟着培训班走,个人觉得培训班的精华在于模考串讲部分。如果你是自学,那么买两本机工版的考纲或者高教版的考纲,认认真真地学完做完就可以了。毕竟,除了交大复旦之类的学校稍微难考一点,其他学校的那个分数线考起来都还是轻松加愉快的。
最后一个很有用的小贴士:考试前一定要去考场踩点,做到心里有数。如果家里住得远或者交通不方便的,提早在考场附近订酒店,别迟到了在考场外面哭鼻子。。。
联考笔试的时间一般是隆冬,最冷的时候,男生倒还好,带上一包纸巾擦擦鼻涕即可。女生,建议你们多买一些暖宝宝的贴片,一场考试三个小时,上海又没有暖气,别冻成粽子了。手冻僵了,影响答题速度,人冻傻了,影响答题水平。别忘了,当年拿破仑的75万大军,不是被沙皇俄国的军队给灭掉的,而是被俄罗斯的冰天雪地给冻死的。项羽最后都感叹:“此天亡我,非战之过。”所以,希望怕冷的各位亲能把抗寒保暖重视起来。
总之,祝各位考友在联考中超常发挥!考出水平,考出风格!
写在最后的话--涅槃之后,云淡风轻
好久没有这么dedicated地坐下来,写一些东西了。上一次,依稀还是在写MBA毕业论文的时候吧。清华的张博士还建议我写一些支付行业或者中东地区方面的题材,我酝酿一下。
微风和煦的午后,慵懒地听着香颂电台,悠悠然点着一支烟,榛果拿铁相伴手边,品味着回忆中杂陈的五味。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大梦谁先觉?我仍是不知。
思绪随着轻烟飘扬,想起5年前在迪拜工作的自己。
25岁,北外阿拉伯语毕业生,中国银联最年轻的境外市场代表,外派中东地区,这是人们看到的。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在这个年轻人看来,这一种表面风光却时刻让自己暗暗彷徨。这不是25岁的人生,这是不符合逻辑习惯的假定。
人,居安思危的人,有时候是要自找苦吃。
回国吧,放弃眼前的一切,你不可能在迪拜飘一辈子。
奋斗吧,积累未来的资本,你只可以将眼光放得更远。
风光、财富、自由、幸福,对于年轻人,都不必急着透支。
然而,唯有时光,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去不返。
把自己锁在金色的笼子里,年复一年,等再想飞向外面那精彩的世界时,却发现羽翼已经承受不起风雨的打击?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If you about tochange, make it now and quick.
回国,报考,上辅导班,苦心励志。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复习的压力,同时落在肩上的大山何止三座?
周围所有人对你的不解、揣测、非议、怀疑和嘲笑,这都不算什么,对么?
最过不了的那关,是母亲的殷切期望。那眼神里,有摇篮曲的慈祥,有棍棒下的严厉,有目送儿子远走高飞的泪光。
是的,我放弃得太多,付出得太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胜败荣辱、在此一举。
如果说以上的内容你听了觉得很悲壮很压抑,那么恭喜你,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其实并非每个人都像我这样,以满满的负能量来获取自我鞭策的动力。
每个人考MBA的目的都不一样,可每个人考MBA所经历的考验基本都一样。
你需要一点什么由头,让自己知道,你应该做这件事情,你可以持之以恒地做这件事情。
有些人把它叫做dream comes true,有些人把它叫做自我提升,有些人把它叫做镀金,还有些人把它叫做扩展人脉,我听过的最有趣的版本,是来自我MBA的同班同学:“我太太嫌我清闲,让我找点事情做。”这个闲得慌的兄弟,是我们这届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
对我而言,似乎一切都不是借口,似乎一切又都是理由。
人生是一场旅程,而我们的全部收获,是一路走来的风景和感悟。除此以外,你所得到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正如中国的房子,你所拥有的不过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欢迎走上MBA的道路,希望这些字字句句,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带给你另一个世界的风物。
作者: a363684582 时间: 2014-12-8 17:06
写得蛮长,没时间读完,顶一个
作者: rickshing 时间: 2015-8-14 11:36
赞一个
作者: abcdeb 时间: 2015-8-15 08:59
赞一个!
作者: sjf 时间: 2015-9-2 15:59
写得很中肯,赞一个!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